新疆杂话与屯垦文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里坤县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边境文化古城是汉唐以来丝绸之路新北古道曾是新疆的三大商都八大名城而今的巴里坤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早已旧貌换新颜并走上了建设开放巴里坤文化巴里坤和谐巴里坤生态巴里坤幸福巴里坤的快车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的三代军垦战士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战风沙斗酷暑在塔里木河两岸的亘古荒原上用辛勤的汗水开发建设出万顷良田把荒漠变成绿洲换来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累累硕果
人场景 中。
关 键 词 新 疆 杂 话 屯 垦 戍边 屯 垦 文 化.
中国图书分类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J 8 2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 6 7 1 — 4 7 4 1 ( 2 o 1 4 ) 0 4一 O l O 3— 0 6
新疆杂话是广泛流行于新疆 的一种独具特色的
拉 回到 了历 史长 河里那 些 战天斗地 、 开荒 种 田 、 保卫
墩过苦水哈密地面。尖尖墩里账房 , 沙漠一片,
翻 天 山过达 坂道路 艰 险 , 三十六盘道 , 七 十二道
湾, 弯 弯高 悬。
词例 3 赵国柱《 外地的朋友夸新疆》 选摘 :
五九年 我 支边 到 新 疆 , 火 车通 到 尾 呀又 把 汽 车上 , 卡车 跑 了五 六天 , 道 路 好难 走 , 哐哐当
●文史 哲园地
新疆 杂 话与 屯 垦 文 化
李文亮
摘 要 新疆杂话不仅是新疆各族人 民的精神食粮 , 更是 新疆各族人 民 团结奋 斗 的真 实写照。新疆 杂话 产 生 于新疆 , 取材 于人 民生 活, 自然脱离不 了新疆 的历 史文化 , 其 中屯垦文化对其产 生 的影 响更是不容 忽视。新疆 杂话 中有不少反 映屯垦戍边的作 品, 其 内容将我们 的视 线拉 回到 了历 史长 河里那 些战天斗地、 开荒种 田、 保 卫边疆 的动
天亮 , 就算 看到 荒凉 戈壁 , 支 边 青 年 们 也 无 可 奈
何 了。
词例 2 《 走西口》 : 离家园赶到嘉峪关前, 向前看 , 戈壁 沙滩 ,
向后 望 , 进 退两 难 。下狠 心 , 拼 死活 , 上长路 , 步 行走, 千 难万 难 。抗 干 旱受饥饿 星 星峡站 , 走烟
年至公元 8 年在新疆 屯垦 l l 3年。东汉从 7 3年至 2 2 0年在 新疆 屯 垦 1 4 7年 。唐 朝从 6 3 0年 至 7 9 1年
在 新疆 屯 垦 1 6 1 年 。清朝 从 1 7 1 6年 至 1 9 1 1年在 新
疆屯垦 1 9 5年 。 ” ④ 直至 1 9 5 4年中央人 民政府 决定 在新疆组建生产建设兵 团, 屯垦戍边可谓是 中国几 千年来开发和保卫边疆的历史遗产 。屯垦戍边对维
词例 4:
朝是粮 田夕是沙, 不知何处是我家 , 背着儿
女 去逃 荒 , 饿 死戈壁 喂狼鸦 。 来新疆 屯 垦 的人 们 , 构 成 比较 复 杂 , 有军人、 知 青、 农民、 学生、 技术人员 、 犯人 , 当然还有以难 民为代 表 的 自流人 员。1 9 5 9—1 9 6 1年 , 国家 经历 了“ 三年 经 济 困难 ” 时期 , 人 民生活水平急剧恶化 , 甚至在许 多省
背井 离乡 的征 程
刻而为广大 群众所喜 闻乐见 。新疆杂话产 生于新
疆, 取 材于 人 民生 活 , 自然 脱 离 不 了 新 疆 的历 史 文 化, 其 中屯 垦文 化对 其产 生 的影 响更 是 不容忽 视 。
屯垦戍边是新疆政治、 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方 面。新疆屯垦戍边史 , 自西汉至今已有两千余年, 是 新疆历史发展的重要 组成部分 , 更是新疆各族人 民 的团结奋 斗史。“ 据史 书记载 , 西汉从公 元前 1 0 5
一
、
历代中央王朝在新疆屯垦 , 以军屯、 民屯和犯屯 为主 , 兼以旗屯、 商屯、 回屯、 遣屯等。无论哪种屯垦 形式 , 来新疆屯垦的人们要面对背井离乡、 骨肉分离, 还要面对路途的艰难险阻、 寂寞、 绝望、 饥饿 , 甚至是
死亡 。这种征 程从 “ 张 骞凿 空” 开始, 一 直延 续下 来 。 在新疆杂话作 品中 , 这种 征程 的艰险也是 随处可见 。
棵树才见人烟……离开 了哈密城要把路赶 ,
南山口过达阪路途 凶险。天 山庙修的宽雪上顶
端, 往 下看 不 由人 胆 战心 寒 。 口门子 松树 塘 天
1 O 3
新疆社科论坛2 0 1 4 { 4 )
气有变, 积死 雪赛太 白六月寒天。 巴里坤天气 冷不可久站 , 穷八站真乃是苦处难言。
份出现了饿死人的现象。人们为了躲避饥荒 , 开始向 外迁徙, 自 流人员增多。据统计 , 1 9 6 0年 1 月至 1 9 6 1 年3月, 自流来疆的人员达 2 2万余人 , 仅1 9 6 0 年1 月 至1 O 月就流人 1 5 . 3 万余人, 其中多数为受灾地区群 众。 ④ 他们拖 家带 口, 从 灾区 出发 , 一路上讨饭 度 日, 不
讲说类曲艺形式 , 其特点是采用汉语新疆方言 , 通过
合辙押韵 、 比喻、 双关 、 夸张等语言艺术和修辞手法, 加 以幽默俏皮 的词语 , 富有节奏感的民谣谚语 、 俗文 俚句 、 顺 口溜等来叙事达情 , 因其通俗易懂、 意蕴深
边疆的动人场景中。 笔者主要以 1 9 4 9 年新疆和平解放 以后 , 为响应 党的号召而开展大规模屯垦为节点展开考察 , 对照 此时流行 于 巴里坤哈萨克 自治县 ( 以下简称 巴里 坤) 、 阿拉尔市( 新疆生产建设兵 团第一师师部所在 地) 和石河子市(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师部所 在地) 的新疆杂话 , 透视其丰富的屯垦文化内涵。
知何 时能 到 , 也 不知何 处是家 , 更 不知还 能活 多久 , 这
当。 戈壁滩上风沙大, 实在太荒凉, 到 了鸟鲁木 齐, 不 咋样 , 马路不宽 , 电灯 也 不 亮 , 让 我 去报 到, 工作在煤矿 , 宿舍条件差, 吃饭还定量 , 特别 洗澡不方便 , 难受得人发慌 , 好不容易我熬到三
词例 1 《 走 口外》 : ’ 走 过安 西过 玉 门不 成 地 面 , 风 沙 大 人烟 少 土地 干旱, 每一月刮黄风二十九天, 有一 日 不刮
风 还是 阴天 。 星星 峡走 烟 墩 鹰 雀不 见 , 黄芦 岗
一
护祖 国统一 , 保卫 西北 边 防, 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发 展, 增强 中华民族团结 , 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新疆杂话不仅是新疆各族人 民的精神食粮, 更 是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真实写照。新疆杂话中 有不少反映屯垦戍边 的作品 , 其 内容将我们 的视线
人场景 中。
关 键 词 新 疆 杂 话 屯 垦 戍边 屯 垦 文 化.
中国图书分类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J 8 2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 6 7 1 — 4 7 4 1 ( 2 o 1 4 ) 0 4一 O l O 3— 0 6
新疆杂话是广泛流行于新疆 的一种独具特色的
拉 回到 了历 史长 河里那 些 战天斗地 、 开荒 种 田 、 保卫
墩过苦水哈密地面。尖尖墩里账房 , 沙漠一片,
翻 天 山过达 坂道路 艰 险 , 三十六盘道 , 七 十二道
湾, 弯 弯高 悬。
词例 3 赵国柱《 外地的朋友夸新疆》 选摘 :
五九年 我 支边 到 新 疆 , 火 车通 到 尾 呀又 把 汽 车上 , 卡车 跑 了五 六天 , 道 路 好难 走 , 哐哐当
●文史 哲园地
新疆 杂 话与 屯 垦 文 化
李文亮
摘 要 新疆杂话不仅是新疆各族人 民的精神食粮 , 更是 新疆各族人 民 团结奋 斗 的真 实写照。新疆 杂话 产 生 于新疆 , 取材 于人 民生 活, 自然脱离不 了新疆 的历 史文化 , 其 中屯垦文化对其产 生 的影 响更是不容 忽视。新疆 杂话 中有不少反 映屯垦戍边的作 品, 其 内容将我们 的视 线拉 回到 了历 史长 河里那 些战天斗地、 开荒种 田、 保 卫边疆 的动
天亮 , 就算 看到 荒凉 戈壁 , 支 边 青 年 们 也 无 可 奈
何 了。
词例 2 《 走西口》 : 离家园赶到嘉峪关前, 向前看 , 戈壁 沙滩 ,
向后 望 , 进 退两 难 。下狠 心 , 拼 死活 , 上长路 , 步 行走, 千 难万 难 。抗 干 旱受饥饿 星 星峡站 , 走烟
年至公元 8 年在新疆 屯垦 l l 3年。东汉从 7 3年至 2 2 0年在 新疆 屯 垦 1 4 7年 。唐 朝从 6 3 0年 至 7 9 1年
在 新疆 屯 垦 1 6 1 年 。清朝 从 1 7 1 6年 至 1 9 1 1年在 新
疆屯垦 1 9 5年 。 ” ④ 直至 1 9 5 4年中央人 民政府 决定 在新疆组建生产建设兵 团, 屯垦戍边可谓是 中国几 千年来开发和保卫边疆的历史遗产 。屯垦戍边对维
词例 4:
朝是粮 田夕是沙, 不知何处是我家 , 背着儿
女 去逃 荒 , 饿 死戈壁 喂狼鸦 。 来新疆 屯 垦 的人 们 , 构 成 比较 复 杂 , 有军人、 知 青、 农民、 学生、 技术人员 、 犯人 , 当然还有以难 民为代 表 的 自流人 员。1 9 5 9—1 9 6 1年 , 国家 经历 了“ 三年 经 济 困难 ” 时期 , 人 民生活水平急剧恶化 , 甚至在许 多省
背井 离乡 的征 程
刻而为广大 群众所喜 闻乐见 。新疆杂话产 生于新
疆, 取 材于 人 民生 活 , 自然 脱 离 不 了 新 疆 的历 史 文 化, 其 中屯 垦文 化对 其产 生 的影 响更 是 不容忽 视 。
屯垦戍边是新疆政治、 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方 面。新疆屯垦戍边史 , 自西汉至今已有两千余年, 是 新疆历史发展的重要 组成部分 , 更是新疆各族人 民 的团结奋 斗史。“ 据史 书记载 , 西汉从公 元前 1 0 5
一
、
历代中央王朝在新疆屯垦 , 以军屯、 民屯和犯屯 为主 , 兼以旗屯、 商屯、 回屯、 遣屯等。无论哪种屯垦 形式 , 来新疆屯垦的人们要面对背井离乡、 骨肉分离, 还要面对路途的艰难险阻、 寂寞、 绝望、 饥饿 , 甚至是
死亡 。这种征 程从 “ 张 骞凿 空” 开始, 一 直延 续下 来 。 在新疆杂话作 品中 , 这种 征程 的艰险也是 随处可见 。
棵树才见人烟……离开 了哈密城要把路赶 ,
南山口过达阪路途 凶险。天 山庙修的宽雪上顶
端, 往 下看 不 由人 胆 战心 寒 。 口门子 松树 塘 天
1 O 3
新疆社科论坛2 0 1 4 { 4 )
气有变, 积死 雪赛太 白六月寒天。 巴里坤天气 冷不可久站 , 穷八站真乃是苦处难言。
份出现了饿死人的现象。人们为了躲避饥荒 , 开始向 外迁徙, 自 流人员增多。据统计 , 1 9 6 0年 1 月至 1 9 6 1 年3月, 自流来疆的人员达 2 2万余人 , 仅1 9 6 0 年1 月 至1 O 月就流人 1 5 . 3 万余人, 其中多数为受灾地区群 众。 ④ 他们拖 家带 口, 从 灾区 出发 , 一路上讨饭 度 日, 不
讲说类曲艺形式 , 其特点是采用汉语新疆方言 , 通过
合辙押韵 、 比喻、 双关 、 夸张等语言艺术和修辞手法, 加 以幽默俏皮 的词语 , 富有节奏感的民谣谚语 、 俗文 俚句 、 顺 口溜等来叙事达情 , 因其通俗易懂、 意蕴深
边疆的动人场景中。 笔者主要以 1 9 4 9 年新疆和平解放 以后 , 为响应 党的号召而开展大规模屯垦为节点展开考察 , 对照 此时流行 于 巴里坤哈萨克 自治县 ( 以下简称 巴里 坤) 、 阿拉尔市( 新疆生产建设兵 团第一师师部所在 地) 和石河子市(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师部所 在地) 的新疆杂话 , 透视其丰富的屯垦文化内涵。
知何 时能 到 , 也 不知何 处是家 , 更 不知还 能活 多久 , 这
当。 戈壁滩上风沙大, 实在太荒凉, 到 了鸟鲁木 齐, 不 咋样 , 马路不宽 , 电灯 也 不 亮 , 让 我 去报 到, 工作在煤矿 , 宿舍条件差, 吃饭还定量 , 特别 洗澡不方便 , 难受得人发慌 , 好不容易我熬到三
词例 1 《 走 口外》 : ’ 走 过安 西过 玉 门不 成 地 面 , 风 沙 大 人烟 少 土地 干旱, 每一月刮黄风二十九天, 有一 日 不刮
风 还是 阴天 。 星星 峡走 烟 墩 鹰 雀不 见 , 黄芦 岗
一
护祖 国统一 , 保卫 西北 边 防, 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发 展, 增强 中华民族团结 , 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新疆杂话不仅是新疆各族人 民的精神食粮, 更 是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真实写照。新疆杂话中 有不少反映屯垦戍边 的作品 , 其 内容将我们 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