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新闻评论中的论证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是新闻评论常用的一种逻辑推理方法,常常 有比较好的论证效果。
在各种讨论中,都有一定的基本原理或首要原理,它 们必然作为以后推论的根据。这种真理含有一种内在 的证据,它能先于一切思考或组合得到人们的赞同。
如果它们不能自称属于公理之列,仍然是公理的直接 推理,本身又是如此明了,而且如此符合常识的自然 而纯朴的支配,以至于它们以几乎同样不可抗拒的力 量和信念唤起健全而无偏见的人们的同意。
1、演绎法:由一般原理推出个别情况下的结论。
2、归纳法:从个别知识的前提推出一般知识的结论。
3、类比法:根据两个或者两类事物在一系列属性上的 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之 处。这是“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方法。
要掌握新闻评论中的逻辑方法,首先 应辨清论证的前提与结论。
第二节:逻辑方法在新闻评论中的应用
举例1:《杨澜的身价》(《北京青年报》评论员张 天蔚)
杨澜退出凤凰卫视,消停了一段时间以后,斥资3500 万港币收购香港良记公司,更名为“阳光文化网络公 司”,打出杨澜的旗号,推出网络电视概念,于是股 价暴升,总市值一度摸高11亿,于是报纸上有了惊人
二、归纳推理
的标题:杨澜身价10亿!……
——马少华《新闻评论》88~89页
司徒雷登》,在文章开头的第一句就亮明了自己 的观点,然后再从容不迫地论证自己的观点,这 种论证的结构在新闻评论中也是比较常见的。
——马少华《新闻评论》78页
论证就是用一个(或一些)真实判断确定另一判 断真实性的思维过程。
——《普通逻辑》
第一节:论证的性质与方法
论证是论据与论点之间的理性连接。当议论着把论 据与某一论点连接起来的时候,论证统御着其间的 步骤。
举例2:张季鸾1927年12月2日在《大公报》发表的 时评《蒋介石之人生观》,以“男女,人之大欲也。 其事属于本能的发动,动物皆然,不止人类”和“然 恋爱者,人生之一部分耳”为前提,推出了“若谓恋 爱不成,则人生一切无意义,是乃专崇拜本能,而抹 杀人类文明进步后之一切高尚观念”这一结论,驳斥 了
一、演绎推理
举例7:语言是思想的衣服。人们认识到什么程度,他 的言论就自由到什么程度。
一定时代的人不能穷尽真理,因而也只有接近而不能 达到言论的绝对自由。
同样,新闻、出版也没有绝对自由,总是要受到人们 的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制约。
一、演绎推理
陈力丹指出,上述推理出现了逻辑上的偷换概念。大 前提“思想认识的自由程度受社会发展的限制,人们 不能穷尽对真理的认识”,小前提“语言是思想的衣 服,言论自由的程度受思想认识的限制”,结论是 “言论不能有绝对的自由”,在这里,“自由”的概 念被偷换了。
陈力丹认为这个推理过程发生了多次转换,存在明显 的漏洞。
这个推理的主要错误在于概念的无限扩大化,我国法 律当中并没有规定“新闻自由”,只有公民的言论自 由和出版自由,“新闻自由”这个概念是“言论
一、演绎推理
自由和出版自由”的无限扩大化。其次,记者的采访 权利不是不受任何限制的,“采访自由”是对“采访 权”的无限扩大化,偷拍偷录超越了法律的界限,侵 犯了他人的合法权利。两个扩大化的概念必然导致一 个错误的结论。
第四章:新闻评论中的论证
内容提要 第一节:论证的性质与方法 第二节:逻辑方法在新闻评论中的应用 第三节:新闻评论中的反驳
第一节:论证的性质与方法
• 新闻评论的三大构成要素:
论据
静态的起点
新闻评论 论点
静态的终点
论证
从起点到终点的动态过程
第一节:论证的性质与方法
• 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动态的过程。 • 例文:毛泽东1949年为新华社撰写的评论《别了,
——汉密尔顿(美)
一、演绎推理
举例1:邵飘萍在1912年1月28日《汉民日报》的一 篇时评中以“总统非皇帝”这一公理作为推理的前提, 推出了“孙总统有辞去总统之权,无以总统让与他人 之权。袁世凯可要求孙总统辞职,不能要求以总统与 己” 的结论,运用的就是演绎推理的方法。
——马少华《新闻评论》81页
两个前提中的“自由”是抽象的哲学概念,结论中的 自由是现实的、具体的政治权利,两个内涵不一致的 概念是不能进行相互推断的。
不要偷换概—念—马少华《新闻评论》86~87页
一、演绎推理
举例8:有的同志认为偷拍偷录“可为”的依据是 “新闻自由、公民的知晓权和舆论监督权”,并论证 说:“采访自由作为新闻自由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 受到法律的保护,这就保障了记者对任何新闻事件有 采访、了解、发掘的权利,有选择采访方式的自由。 偷拍偷录作为采访方式之一,理应属于记者可以使用 的权利。”
青蛙的活动具有时间上的周期 性节律;
大雁的活动具有时间上的周期 性节律;
人的活动具有时间上的周期性 节律;
……
一切生物的活动 都具有时间上的 周期性节律
二、归纳推理
对于一个最新的新闻事件,我们很难单独地对它进行 判断,但是我们可以将以前发生过的诸多同类的新闻 事件进行归纳,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的判断,再以这 个判断为前提,对某个具体的新闻事件进行推理论证, 这实际上是一个既包含归纳推理,又包含演绎推理的 思维过程。
——马少华《新闻评论》85页
举例6:有人论证美国发动对伊拉克战争的合法性, 依据的法律条文是《联合国宪章》第51条:“联合国 任何会员国受到武力攻击时,在安全理事会采取必要 的办法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之前,本宪章不禁止行
一、演绎推理
单位或集体自卫之自然权利”。依据这条法律条文, 该文用了两个前提来论证论点,大的前提是“任何国 家在受到武力攻击时都有权自卫”,根据前文的法律 规定,大前提是正确的,小的前提是“美国受到了伊 拉克的武力攻击”,事实是美国率先发起了攻击的行 动,因此,这个小的前提是错误的,因此得出结论也 是错误的,将美国的攻击行为说成是一种自卫的行动。
一、演绎推理
举例5: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一文的大前提是“有 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 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守之;有主权,有服从,人人 皆主权者,人人皆服从者。夫如是,斯谓之完全成立 之国”,实际上他以近代民主制政体的概念置换了国 家的概念,这个前提是不成立的,因而得出的结论也 就似是而非了。
这段话主要运用了“二难推理”的逻辑方法。
第一节:论证的性质与方法
马克思1842年1月为《莱茵报》撰写的《第六届莱茵 省议会的辩论(第三篇)》充满了机智生动的逻辑辩 难,运用了逻辑学中的归谬法。
辩论一开始,就有一位城市代表反对法案的标题,因 为这个标题是把普通违反林木管理条例的行为也归入 “盗窃”这一范畴。
——马少华《新闻评论》84页
正确区分大前提和小前提,是 理解和掌握“三段论”的关键。
一、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的一种反驳的形式——归谬法
归谬法就是先将对方的观点为前提进行推理,直到推 出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这个观点的错误。
举例4:马克思在《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一 篇)》当中以归谬法驳斥了议会以新闻出版自由不完 善为由取消新闻出版自由的观点。他首先假定这种看 法是合理的,进而分析“政府是不完善的,省议会是 不完善的,新闻出版自由是不完善的,人类生存的一 切领域都是不完善的。”这是一个大的前提,再加上 一个小的前提“如果其中的一个领域由于不完善就不 应当存在,那就没有一个领域有权存在”,由此得出 的结论是“人根本没有生存权利”。荒谬的结论使得
——马少华《新闻评论》86页
只有在两个前提都正确的情况下,才能得 出正确的结论,只要其中有任何一条不成
立,就会导致演绎推理出现错误。
一、演绎推理
3、前提与结论使用的概念不一致。简单一点理解就是 前提与结论不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要么结论的概念 超越了前提的范围,要么结论的概念与前提的概念发 生了错位。这是很明显的逻辑不严谨,是逻辑思维的 混乱造成的。
在本文的论证过程中,作者列举了杨澜的阳光文化网 络公司、美国的亚马逊网上书店、长春君子兰、北海 房地产、身价倍增的“仙妮蕾德”等资本市场上的炒 作的典型例子,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了这样一个结 论:通过包装一个概念,然后推向市场,常常能迅速 圈来无数金钱,这就是资本市场的点金术的神话。
举例2: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02级一名本科生针对 “《北京晚报》11月2日报道辽宁农民刘声在自家院里 手工制造汽车的消息”写的一篇新闻评论《学农民造 车,意义究竟有多大》。如果仅仅针对这则消息写一
但是新闻评论作为一种正式的书面语言,毕竟不同于 日常的论说,需要有严谨的逻辑来支撑,才能更有说 服力。
逻辑推理的方法普遍地运用于说服活动当中,新闻评 论作为一种传播意见和观点的说服活动,当然也适用 逻辑推理的方法。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对于上帝的存在,有过一番诘 难,很能说明逻辑的力量:
或者是上帝想阻止坏事而阻止不了,
一、演绎推理
“新闻出版自由不完善就应当取消新闻出版自由”这 一观点不攻自破。
——马少华《新闻评论》85页 演绎推理的三个误区:
1、由个别的观点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演绎推理的前提只能是人们普遍接受的“公理”, 而不能是某些个别的观点。
2、使用错误的前提来推导结论。
“公理”常常是不言自喻的,错误的前提来源可能 是某些个别的观点或者是自己的主观认识。
蒋介石的“人生若无美满姻缘,一切皆无意义”的错 误看法。
又以“夫何谓革命?牺牲一己以救社会之谓也。”和 “命且不惜,何论妇人!”为前提推出了“一己之恋 爱如何,与‘革命’有何关联哉?”这一结论,驳斥 了蒋介石的“确信自今日结婚后,革命工作必有进步” 这一谬论。
有时—候—,马仅少有华一《个新前闻提评是论不》能82得~8出4页结论的,需 要有另外一个小的前提作为补充论据,这种从 大前提,经过小前提,再到结论的论证方法, 就是演绎逻辑的“三段论”。
——《批判性思维与交流:论说中的推 理应用》
论证属于人的逻辑思维,论证的过程就是人的逻辑思 维的过程,论证所依据的方法和规则也是逻辑学的 规则和方法。 但是学界关于形式逻辑在日常论说中的适用性问题, 是存在争议的。有学者认为,真正生活当中的日常 论说往往比逻辑推理的三段论有着更多的功能。
第一节:论证的性质与方法
辨析论证的前提与结论,主要应该着眼于两点:一方 面在文章之内,根据文意,看由什么到什么;另一方 面在文章之外,根据一般的知识经验判断,前提应该 是没有争议的或者是未知的,结论应该是有争议的或 者是已知的。
一、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的前提:一般的原理,或者说是公理。
公理就是在一般人的知识经验或社会经验的基础 之上,能够被人们普遍认可或接受的、无需证明 的知识、价值或观点。
权代替立法的过程从一种权利 “推”出另一种权利,既不合理,也不合法,得出的 结论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不要随意扩大 概念
二、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就是以个别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知识的结论。
鸡的活动具有时间上的周期性 节律;
牵牛花的活动具有时间上的周 期性节律;
一位骑士等级的代表回答说:“正因为偷拿林木不算 盗窃,所以这种行为才经常发生。”
照这样推论下去,同一个立法者还应该得出这样的结 论:正因为打耳光不算杀人,所以打耳光才成为如此 常见的现象。因此应当决定:打耳光就是杀人。
第二节:逻辑方法在新闻评论中的应用
新闻评论中的逻辑推理过程都是从前提到结论,通常 有三种推理的方法和表现形式:
一、演绎推理
举例3:《新京报》2004年9月1日社论《爱情教育不 应该成为青春禁忌》,文中共有两个前提,一是“社 会和人生对于他们(孩子们)不可能的封闭的”,一 个是“封闭知识——包括人类的情感知识,几乎是不 可能的”,因为前者判断的范围更大,因此是大前提, 后者涵盖的范围小,因此是小前提,由这两个前提共 同推出了这样的结论“作为人类的一种重要情感,爱 情对于孩子们不可能是封闭的。”
或者是他阻止得了而不想阻止,
第一节:论证的性质与方法
或者是他既阻止不了也不想阻止, 或者是他既想阻止又阻止得了。 要是他想阻止而又阻止不了,那么他是不中用的; 要是他阻止得了而不想阻止,那么他是坏心眼的; 要是他既阻止不了又不想阻止,那么他是既不中用又 坏心眼的; 要是他既想阻止又阻止得了,那么他干嘛不阻止呢?
二、归纳推理
一篇新闻评论,就只是简单的就事论事,没有什么说 服力。作者检索了以往发生的大量的类似新闻,包括 “10月31日,广州农民张三斗在珠海航展上介绍他发 明的陆空两用车”、“甘肃农民白仲金2002年制造的 ‘甘肃神龙’号飞机试飞失败”、“安徽农民杜文达 去年9月,带着40多个人,集资50万元,搞起他的载人 飞碟研究”等,然后进行了归纳总结,作者认为“农 民造车、造飞机、造飞碟除了提高他们的知名度以外, 其实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这个结论反过来对刚刚 报道的“辽宁农民造车”进行了否定,很好地表达了 作者的观点,比单纯主观的分析更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