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爱的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爱的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是枯燥的,学生是不愿意学习的。

如何改变这一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
要数学教师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上动
脑筋、下功夫,让学生热爱数学、探索数学,进而主动地去钻研、去理解、去想象,使他们
在浓厚的兴趣中认识新知,掌握技能。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只有爱的教育,才能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意识。

一、爱生活,才能爱学习
在教学中尽量以实际问题为模型引入学习内容,以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增强数学的趣味性。

新教材的特点是贴近生活,与实际联系密切。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发散学
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推理、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归纳等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新教材中已有的许多示例正是如此设计的,比如:在学习圆时,以“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引入,这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例子,把它与圆联系起来,得到一些圆的知识,再把知识应用到实际
中去。

这符合事物的认知规律:实践——理论——实践。

二、爱学生才能爱学习
如何才能爱学生呢?课堂上增加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快乐。

在新课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学生是学的主体,是教学过程中学习任务的承担者,
是认识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质疑探索的意识。

为此,应充分利用数学本身具有的特点,运用直观性、过程性等教学原则唤起学生的兴趣和
热情,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素材,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让学生之间充分实践、探
索交流。

新教材多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并且给出了“读一读、做一做、想一想、试一试”
等诸多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索的空间,在教学中还可以加入一些“你们这种能行、你们合作的最好”等鼓励性的语言,增强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对于那些知识结构恰当、问题难度适中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经过讨论、交流,肯定在合
作中学习是好的方式。

经过讨论后,教师一定要给出结论,否则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但是,讨论交流要用得恰当,
对于那些难题较大、讨论要花费很长时间、最终又得不到定论的问题,就不宜进行讨论。


过讨论后,教师一定要给出结论,否则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发现美,热爱美才能爱学习
课堂上减少一些繁琐复杂的运算论证,利用数学的学科特点。

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体验快乐
数学的美是“冷而严肃的美”。

它不可能像看小品或做游戏一样让人很直观地感受到。

而需要
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让学生去理性地体验。

然而,一旦学生有了感受数学美的能力,由此
而产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是稳定而持久的。

比如在数系的统一、运算的统一、数与形的统一等内容中挖掘数学的“统一美”;在应用数学
方法解决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和联系实际问题是挖掘数学的“抽象美”;在逻辑推理、运算、“多
一毫则长,少一毫则短”的数学讨论中挖掘数学的“严谨美”;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教学中
挖掘数学的“奇异美”。

只要教师注重挖掘,数学美就无处不在;只要教师循循善诱地引导,
学生感悟数学美的能力就会与日俱增。

课堂上减少一些繁琐的运算论证,利用数学的学科特点,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体验快乐、发现数学的美,去热爱它才能学习好它.
四、爱老师,才能爱学习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只有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

而爱的作用是相互的,在
教学中热爱学生、才能让学生热爱教师,继而热爱老师所教的学科,才能学好他。

我刚接手八年级的时候,班里有几个男孩脑子很聪明,但数学学习成绩不怎么样,而且我说
过的话还被恶意篡改。

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感人心者先乎于情”,教
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
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好感、亲近感。

当教师的情感灌注在教学内容中,激起学生的学习情感时,学生就能够更好地接受教师所教
的数学学科了。

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产生情感期待效应,使
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期待,教师对学生深切的爱,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每一
节课,教师要满腔热情,让学生从教师的“精神”中受到激励、感到振奋;要热爱关心每一个
学生,尊重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期待我”;提倡“微笑教学”要用自己的眼神、语调、表达对学生的爱,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