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枣庄市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 (2分) (2017八上·麻城期中)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 . 提防(tí)仲裁(zhòng)湍急(tuān)屏息敛声(bǐng)
B . 绥靖(suí)溃退(kùi)翘首(qiào)殚精竭虑(dān)
C . 诘问(jié)镌刻(juān)要塞(sài)惟妙惟肖(xiào)
D . 环绕(rào)瞥见(piē)飞漱(shù)锐不可当(dǎng)
2. (2分)(2013·荆州) 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昂然挺立擎天憾地繁弦急管通霄达旦
B . 怡然自得联续不断格物至知言行相顾
C . 根深地固豁然惯通精血诚聚一泻千里
D . 起承转合浩瀚无垠顶礼膜拜不可磨灭
3. (2分)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 . 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不顾个人安危,智擒商场盗窃嫌疑犯的南宁“衬衫哥”。

B . 我们要学会沉下心来读书,决不能浮躁地断章取义,以致曲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C . 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从未低头,因为我们有不屈不挠、众志成城的十三亿人民。

D . 对于作文中的错字和病句,很多同学不以为意,认为这些问题不必太较真。

4. (2分) (2019八下·岳池期末)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是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优势、促进大众就业的战略之举。

B . 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是现在。

C . 嘉陵江渠江流域旅游深度开发,不仅要有纵横南北的水系开发,但还应该融入山水相连,横贯东西的丘陵美景。

D . 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简单的事,小王对诗歌情有独钟,可见,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努力。

5. (2分)(2017·深圳模拟) 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
①真正的友情储蓄,是不可以单向支取的。

②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

③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都会丧失殆尽。

④而是要通过彼此的积累加重其分量。

⑤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

A . ①④②⑤③
B . ②⑤①④③
C . ②③①⑤④
D . ②①⑤④③
6. (2分)枚乘的《七发》所标志的赋体发展阶段是()
A . 骚体赋的终结
B . 抒情小赋的开端
C . 骈赋的开端
D . 大赋文体的形成
二、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4分)
7. (4分) (2019八下·海淀期末) 学校本月校园文化宣传主题为“和文化”。

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1)结合“和”字字源的解说及配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和”字的本义,补全下面的板报内容。

“和”字由“禾”与“口”组成。

“禾”是“龢”的省略,表示用编钟和排箫共同演奏乐曲时,各声部的乐音虽各有不同,但主调协调一致;“口”则表示人们发表言论。

《说文解字》对“和”的解释为“相应也”。

由此可
知,“和”的本义为:________
(2)宣传组的同学撰写了一篇介绍“和文化”的短文。

请你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CCTV曾举办主题为(甲)“汇聚力量,传播文明”的公益广告征集活动。

其中有一则广告让人倍感亲切(乙)——一个稚气敦实的泥塑娃娃拱手道(丙):“和谐中国,雨露滋润,和为贵。

”与此同时,屏幕上现出一个苍劲有力的“和”字。

②“和”体现了我国古人对宇宙万物的深刻认识。

早在西周时期,周太史便有
“”的观点,认为宇宙万物都是不同成分依一定秩序组成的共同体。

“和”尊重万物之间的差异性,旨在使万物之间互相配合,相辅相成,最终达到和谐的状态。

③中华民族是名fù其实的礼仪之邦。

有子曰“”,讲的就是人与人之间若能按照礼的规范和谐相处,就会有和睦的人际关系(丁)、良好的公共秩序,从而形成强大的社会凝聚力。

④“和”中还蕴含着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民族精神。

“”的主张以治理好本国为前提,通过协调异邦,达到化解冲突、和平共处的目的。

“和”不仅体现出我国古人处理邦国关系的智慧,也表现出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维护和平。

Ⅰ对文中加下划线字注音和字形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苍劲jìn名副其实
B.苍劲jìn名幅其实
C.苍劲jìng 名副其实
D.苍劲jìng名幅其实
Ⅱ在文中第②③④段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协和万邦②和实生物③礼之用,和为贵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Ⅲ下面对短文中标点符号用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处使用双引号,表明“汇聚力量,传播文明”是特定主题而需要特别指出。

B.(乙)处使用破折号,表明破折号前后的话题发生了转换。

C.(丙)处使用冒号,用在提示性词语“道”的后面,对下文的具体内容进行提示。

D.(丁)处使用顿号,说明“和睦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公共秩序”是并列关系。

Ⅳ第④段结尾画线语句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

(3)同学们在收集“和文化”资料时,发现传统对联常以“和”为主题。

北京孔庙大成殿有一副对联,下联赞颂的就是“和”的宝贵价值。

将下面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恰当的一项是()
齐家治国,信斯言也,布在方策①;
率性修道致中和, ,譬之宫墙②。

【注释】①布在方策:意思是一切都展示在典籍之上。

②譬之宫墙:此处引用典故,意思是找到了正确的入口,就进入了宫墙之内。

A . 天下平得其门者
B . 平天下得其门者
C . 天下平各行其道
D . 平天下各行其道
(4)下面是初二(1)班四位同学在“和文化”班会上的发言,其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和”就是在和同学们发生争执的时候,不强词夺理,能够真诚地聆听别人的不同观点。

B . 在我们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人,喜欢挑拨离间,致使误会不断,这就是不“和”的表现。

C . 有人认为“和”是放弃自己的观点,我对此不以为意,实际上“和”是可以求同存异的。

D . 面对风云变幻、纷争迭起的国际形势,“一带一路”的倡议,将为世界和平做出重大贡献。

(5)班级书法角为配合本次活动,要张贴一幅“和”字书法作品,请你从下面四幅作品中推荐幅,并结合作品的书体特征与上文中“和”的内涵简要说明推荐理由。

推荐:________
理由: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1分)
8. (6分)(2018·安徽)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冰雪精灵——雾凇
①如果说冰雪是冬天的信使,那么,雾凇一定是信使的精灵。

②“寒江晓雾,正冰天、树树松花云叠。

昨夜飞琼千万缕,谁剪条条晴雪?冰羽晶莹,霓装窃窕,欲舞高寒阙。

烟波照影,翩翩恩与谁约?”
③从古至今、赞美雾松的诗词太多了,但好像千言万语都无法描述那种通透灵动的美。

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天地间的造化,是可遇不可求的上天的赠予。

④雾凇非冰非雪,是冬季低温环境中,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者是无数0℃以下的过冷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黏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冰品沉积物。

⑤形成雾凇的气象条件非常苛刻,要求冬季寒冷漫长,而且空气中水汽充足。

【甲】其次,雾凇的形成要求天晴少云,静风或是风速很小。

【乙】冬季,空中的云像是大地的一床被子,夜间有云时,削弱了向外的长波辐射,使地面气温降低较慢,昼夜温差相对较小,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就不会凝结。

【丙】若是掀掉了这床被子,热量就更多地散发出去,使得地面温度降低,为水汽的凝结提供了必要条件。

【丁】大风是雾凇形成过程中的天敌,它总能把形成过程中结构松收的冰品吹散,即使簇拥在一起的雾凇也会被吹得无影无踪,微风或静风条件为水汽凝结凝华成雾凇提供保障。

⑥雾凇形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过冷雾滴碰到冷的地而物体后迅迷冻结成粒状的小冰块,叫粒状雾凇(或硬凇),它的结构较紧密;另一种是由雾滴蒸发时产生的水汽凝华而形成的晶秋雾淞(或款凇),结构较松散稍有震动就会脱落。

⑦由于雾松中雾滴与雾滴间空隙很多,不仅看起来轻盈洁白附着在树米上,宛如琼树银花、清秀雅致,也具有很多内在的优秀品质。

人们在观赏玉树琼花极的吉林雾松时,都会感到空气格外清新舒爽、滋润肺腑,这是因为雾松蓬松的结构能够吸附大量空气中的污染颗粒,是空气的天然“净化器
⑧雾凇是天然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在有雾松时,负氧离子增多。

据测,吉林松花江畔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每立方米可达上子至数千个,比没有雾凇时的负氧离数量多5倍以上。

⑨此外,雾凇还是环境的天然“消音器”。

雾凇由于具有浓厚、结构疏松,空隙度高的特点,对音波反射率很低,能吸收和容纳大量音波。

在形成雾凇的成排密集的树林里,感到幽静就是这个道理。

⑩“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雾凇是大自然不可多得的馈赠,就像人生一样,只有做好充分准备,觅得良机,才会成就一场繁华。

(选自《气象和识》2018年第2路.作者张敏,有改动)
(1)对画线部分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 【甲】【乙】【丙】//【丁】
B . 【甲】//【乙】【丙】//【丁】
C . 【甲】【乙】//【丙】【丁】
D . 【甲】【乙】//【丙】//【丁】
(2)第⑥段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有何作用?
(3)选文从雾凇外表的________美说到雾凇形成的条件,再说到雾凇内在的________,运用了________说明顺序。

(4)请用平实的语言概述雾凇在改善环境方面的作用。

(5)雾凇奇观的形成给你哪些启示?
9. (25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生命的声音
那是发生在一次煤矿透水事件中的故事。

他被困在矿井下,四周一片漆黑。

卧在一个几十米高的工作台上,两天两夜了,他的精神已经临近崩溃。

他知道自己这一次是在劫难逃了。

一个人孤零零地身处千米以下的矿井中,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更没有一点声音,不说饿死,憋也会把人憋死。

他听老矿工说过,以往煤矿透水事件中死亡的人,很少是饿死或窒息死亡,大都是精神崩溃,在救援队伍还未到来之前,先绝望死去。

一般人是肉体死了,而后精神随之消失;而精神绝望的人,一般都是精神死去,而后肉体也随之死去。

他就属于后者。

他放弃了,与其这样孤孤单单地熬下去,这样在孤独中无望地等待,还不如早些死了,早些解脱。

黑洞洞的煤坑里什么也没有,除了死亡的影子紧紧地跟随着他,咬噬着他的肉体、咀嚼着他的灵魂之外,什么也没有。

这时,若有一点儿声音,哪怕是对他最恶毒的诅咒,不,即使是一双手打在他脸上发出的声音,也会让他欣喜若狂,从而从恍恍惚惚中醒来,重新振作起来。

但没有,一点儿也没有,连一块坷垃滚动的声音都不再有。

迷迷糊糊地,他感到光着的膀子上有点痒,下意识的用手去挠。

同时,有一个声音响起,声音很小,若有若无,但在他耳中听来,却如巨雷一样惊天动地。

嗡——分明是蚊子的声音。

他悚然一惊,忙坐起来,听着这天外之音,细细的,一波三折,时断时续。

一会儿离他耳朵近了,很是清楚,如二胡的尾音;一会儿又远了,像梦的影子,让他努力侧着耳朵去寻。

这大概也是一只饿极了的蚊子,已临近死亡的边缘。

他暗暗地叹了一口气。

当这只蚊子再一次落在他的脖子上时,他一动不动。

他清晰地感觉到这只蚊子几只长长的脚在皮肤上爬动。

接着,是一只管子扎了进去,吸他的血。

他如老僧入定一般,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动不动。

蚊子吸饱了,飞起来了,嗡嗡地唱着。

真好听。

它飞向哪儿,他的头就转向哪儿。

一直到它飞累了,停了下来,他也停止了寻找。

他想打开矿灯去看看,可又怕惊吓了它。

这一刻,他的心宁静极了。

他知道,他还活着,他不孤单,也不感到黑暗,至少,这儿还有一个生命陪伴着他。

虽然它那么小那么小,可此时,他们互相是对方的全部,包括希望,包括精神,也包括生命。

要活下去,他突然觉得对生命充满了希望。

他想生命之间是相互关心的,尤其在患难中更是需要相濡以沫。

他相信,外面的工友们一定在千方百计地设法营救自己,他们绝不会坐视不管。

他没有别的吃的,就将煤撮着一点一点往胃里咽。

他听说过,有人在煤坑里就曾以吃煤救过命。

此后的五天,他就以听蚊子叫和吃煤延续着自己的生命。

第六天,一道亮光倾泻而下。

他得救了。

当他被救出时,耳边依然听到嗡嗡的唱歌声。

他的眼睛被包着,看不见,但分明感觉到了蚊子飞走的姿势,矫健,优美,绝不拖泥带水。

他想,生命是多么美好啊,正是在相互支撑相互扶持中,才显得丰富多彩而毫不孤单。

(1)本文标题“生命的声音”有哪几层含义?
(2)层次梳理。

从落难到被救,矿工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填补下面的变化过程(每空限2~4字),并简要说说引起整个心理变化的主要原因。

心理变化:孤独绝望→ 悚然一惊→()→()→ 百感交集
变化原
因:
(3)结合文章内容推断“相濡以沫”这个成语的意思,并探究文中矿工与蚊子是如何“相濡以沫”的?
(4)简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5)本文向我们传达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当身处顺境,过得平平安安的时候,我们又该持怎样的人生态度?
四、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
10. (16分) (2020八下·重庆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陆游书巢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 ,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 ,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③,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A()!”
(选自《渭南文集》)
【注释】①椟: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

②觌:(dí),相见。

③槁枝:枯树枝。

(二)八大山人
清·陈鼎
八大山人① ,号人屋。

“人屋”者,“广厦万间”之意也。

性孤介② ,颖异绝伦。

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

尝写菡萏一枝,半开池中,横斜水面,生意勃然;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常满室。

又画龙,丈幅间蜿蜒升降,欲飞欲动;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B()。

善诙谐,喜议论,娓娓不倦,常倾倒四座。

山人既嗜酒,无他好。

人爱其笔墨,多置酒招之,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

醉后见C(),则欣然泼墨广幅间。

或洒以敝帚,涂以败冠,盈纸肮脏,不可以目。

然后捉笔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鸟竹石,无不入妙。

如爱书则攘臂搦管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

醒时,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

虽陈黄金百镒③于前,勿顾也。

其颠如此。

(节选《八大山人传》有删改)
【注释】①八大山人:即朱耷,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

②介:耿直。

③镒:二十两。

(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字的含义。

俯仰四顾 ________ 未尝不与书俱________
或成山林 ________ 数十幅立就________
(2)用四个“/”给下面句子断句。

如爱书则攘臂搦管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

(3)文中最能体现“书巢”二字特点的语句是“________”。

(填原文语句,限8字)
(4)请将“也”、“之”、“邪”三个词还原到文章恰当的位置
也之邪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
11. (6分)阅读下列元曲,完成后面题目。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两首元曲表现了不同的心境,《天净沙·秋》是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则是___________。

(2)对两首元曲理解不正确的是()
A . 两首元曲都着力描绘秋天黄昏时的景象。

B . 开头两句撷取了六个名词来表现秋意。

C . “飞鸿”与“西风”都增添了明丽与动感。

D . 都不着一个“秋”字,却都写尽了秋意。

六、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
12. (8分)(2017·回民模拟) 默写。

①蒹葭萋萋,________。

(《蒹葭》)
②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
③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

(《孟子》二章)
④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出风席上见赠》)
⑤此中有真意,________。

(陶渊明《饮酒》)
⑥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
⑦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⑧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⑨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⑩________。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⑪杜甫《春望》中,从苍老之态和细节描写上,表现作者忧国、伤时、思亲、悲己情怀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⑫辛弃疾的《破阵子》中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概括并生动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⑬《马说》中写出千里马悲惨命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七、名著阅读 (共1题;共1分)
13. (1分) (2019八上·泰州月考) 名著阅读
(1)根据法布尔《昆虫记》中对动物习性的描述,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动物名称
①它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________
②它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剪”下精确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

________
③它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

________
(2)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B . 《昆虫记》中的蜜蜂因为惦念着小宝贝和丰富的蜂蜜,可以凭借一种不可解释的本能飞回巢中,而这种本能正是我们人类所缺少的。

C . 《昆虫记》中描写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所表现出的妙不可言、惊人的灵性。

D . 《昆虫记》中充满了对生命的憎恶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八、字词书写 (共1题;共5分)
14. (5分)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朴实文字深切怀念
九、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
15. (1分) (2019七下·重庆期中) 从以下两个作文题中任选一个,完成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出现具体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遇见,是一个神奇的词语。

古往今来,无数次遇见,带来无限美好的故事。

宗璞因为遇见盛开的紫藤萝花,于是重新唤起对生活的希望;海伦凯勒因为遇见安娜莎莉文老师,她的生命才创造了奇迹……
请你以“遇见”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叙述故事,可以抒发感情。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大千世界,总有一样东西会深深地留在你的心中,让你念念不忘,或是一个人,一本书,一段音乐,亦或是一条河,一棵树,一种风景。

请以“心中的”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文章。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
考点:
解析:
答案:6-1、
考点:
解析:
二、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4分)答案:7-1、
答案:7-2、
答案:7-3、
答案:7-4、
答案:7-5、
考点: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1分)答案:8-1、
答案:8-2、
答案:8-3、
答案:8-4、
答案:8-5、
考点:
答案:9-1、
答案:9-2、答案:9-3、
答案:9-4、
答案:9-5、
考点:
解析:
四、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
答案:10-1、
答案:10-2、
答案:10-3、
答案:10-4、
考点:
解析: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答案:11-1、
答案:11-2、
考点:
解析:
六、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
答案:12-1、
考点:
解析:
七、名著阅读 (共1题;共1分)
答案:13-1、
答案:13-2、
考点:
解析:略
八、字词书写 (共1题;共5分)答案:14-1、
考点:
解析:
九、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答案:15-1、
考点: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