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9例健康人群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正常参考值测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19年12 月,第 28 卷第 6 期.J Epileptol Electroneurophysiol ( Chin ),December 2 0 1 9,Vol •2 8,No •6
[文章编号]1674-8972(2019)-06-350-05 [文献标识码]A[中图分类号]R741. 044
•论著•399例健康人群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正常参考值测定
殷全喜,王红
[摘要]目的:分析测定菏泽地区健康人群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正常参考值范围。

方法: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连续人组399例10〜80岁体检的健康人群,使用N icolet V i-
k in g Q u e s t诱发电位肌电图仪检测BAEP,使用SPSS19.0软件统计分析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的各
潜伏期(PL)、峰间期(IPL)、波幅等参数。

结果:①各PL、IPL与年龄呈显著性正相关〇=0. 9〜0. 6,
显著性(双侧)=0.000];建立了各PL、IP L与年龄、性别的多元直线回归方程,实际均数和回归方程
产生的均数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②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波幅和年龄之间呈高度负相关[>=
— 0.833〜一0.940,显著性(双侧)=0.000];波幅V/I值和年龄之间呈高度正相关[r=0. 867,显著性
(双侧)=0.000];③男性各PL、IP L均较女性明显延长,波幅则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④IP L的H I一V/I —Dl比值<1;⑤波幅V/I、两侧波I、波V波幅比值均>0.5;⑥各PL、
IPL两侧差值均<0.26m s。

结论:本研究为健康人群的BAEP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提供数据支持。

[关键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 A E P);潜伏期(P L);峰间期(IP L);波幅
Norm al reference range o f brain 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in399 cases
Y IN Q u a n x i,W A N G H ong
The Laboratory o f Neuroelectro p hysiology o f the T hird P e o p l e s H ospital o f H eze, Heze
(27A000) , Shan d o n g^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 o analyze the norm al reference range of brain stem a u d ito ry evoked po ten­
tial in h ealth y people in H eze D istrict.M e th o d s:F rom June 2016 to Ju n e 2019,399 h ealth y people
aged 10^80years old w ere contin uo u sly enrolled fo r th e exam ination of b rain stem au d ito ry evoked po­
ten tial (B A E P)w ith N icolet V iking Q u e st evoked potential electro electro g rap h.S P S S19. 0 so ftw are
w as used to analyzed peak latensy (P L), in terpeak latensy(IP L), am plitude(A M P)and o th e r pa­
ram eters of th e su bjects of d ifferent age and sexes.R e su lts:T h e P L and IP L w ere p ositively co rrela­
ted w ith age (r=0. 9~0. 6, bilateral significance=0. 000). M ultiple linear reg ressio n equations w ere
establish ed for P L,IP L,age and g en d er.T h ere w 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 een th e actual m ean
and th e m ean produced by th e regression equation.P 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 ed high negative
correlation b etw een am plitude and age (r=—0. 833----0. 940,bilateral significance=0. 000). T h ere
w as high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 een am plitude V/I and age(r= 0. 867, bilateral significance=
0. 000). C om pared w ith th e fem ale,th e P L and th e IPL w ere significantly prolonged and the A M P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m ale (P<C〇.01). T h e ratio of III-V/I-II w as less th an 1. A m plitu de ra ti-
o of w ave V/I,w ave I on both sides and wave V w ere all m ore th an 0. 5. T h e difference betw een both
sides of P L and IP L w ere^O. 26 m s.C o n clusio n:T h is study provides d ata su p p o rt for norm al refer­
ence range in B A E P.
收稿日期:2019-08-03 修同日期:2019-09-05
作者单位:274000,山东菏泽,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电生理室
E-m ail:hzyqx@126. com
•350 •
嫩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19年 12 月,第 28卷第 6 期.J Epileptol Electroneurophysiol ( Chin ), December 2 0 1 9,V o l. 2 8,N o. 6
[Key words] 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B A E P); peak latensy (P L) ;interpeak laten-
sy (IP L);amplitude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1^丨1^6111311(1丨1:01丫6- voked p o te n tia l,B A E P)是一种无创性检测手段,通过不同声强对耳的刺激,记录出听觉神经传导通 路的电反应,非常客观。

而且其波形重复性良好,各参数相对稳定,特异性较高。

本文对399例10〜80岁健康儿童、成人、老年人进行了B A E P测 定,以建立本检查室的正常参考值。

1资料与方法
1.1 _般资料
受试者399例,其中男性155例,女性244例。

年龄10〜80岁,平均(44. 07士18. 58)岁,男性平均 年龄(43. 99 土 20. 11)岁,女性平均年龄(44. 12 士17. 58)岁。

受试者人组标准:均无耳科疾患,无耳 毒性、外伤性、神经性及突发性耳聋病史,无明显的 脑供血不足及其他神经系统疾患,无明显的心血管 疾患及其他躯体疾患。

1.2 记录方法
N icoletV ikingQ uest诱发电位肌电图仪。

左 右耳分别单耳短声刺激,对侧耳用白噪声掩蔽,刺 激强度90 dBnH L,掩蔽强度55 dBnHL,刺激频率 11.4 H z,带通150〜2 000H z;分析时间10 m s,平 均2 000次;电极安放:记录电极置于中央点(Cz),接地电极置于额点(F Z),参考电极置于同侧耳垂(A,/^),皮肤电极阻抗小于5 k n。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各潜伏期(peak latensy,P L)、峰间期(interpeak latensy,I P U与年龄、性别的关系进行直线相关与多元回归分析;对回归方程生成的每位受试者各P L、IPL 值与实际数值进行配对显著性/检验;对波幅(am­plitude,Amp)、波幅 V/I 比值与年龄的关系进行直线相关分析;对各波潜伏期两侧差(iaterlateral latensy difference,ILD)、峰间期两侧差(丨3161'13161'-al interpeak latensy difference,I1LD)与年龄的关系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性别间各项参数进行独 立样本均数的显著性;检验。

2结果
2.1波I、I1]、V出波率
所有受试者波I、m、v出波率达1〇〇%,波形 清晰,分化好;波n、波iv数据未采集,波iv融合于波V的共计23例(5. 76%)。

2. 2年龄、性别及各波PL、IPL、A m p的分布
年龄、性别及各波P L、IP L、A m p的分布分别 见表1。

表1各波P U I P U A tn p均数的年龄分布
一般资料PL(ms)IPL(ms)Amp(/iiV)
组序年龄组
(岁)
性别波I波ID波V波i-I D波ID-v波T一 V波I波V 男女X sD X sD X sD X sD X sD X sD X sD X sD
110 〜192327100 1.4860.082a 6150.103 5.4230.146 2.1290.107 1.8090.112 3.9380.1500.4680.176a 5220.158 220 〜29212490 1.509a 070 3.676a103 5.478a 164 2.1670.097 1.803a 143a 9700.1740.4240.1440.474a 109 330 〜392248140 1.4940.088a 6360.136 5.4730.201 2.1430.118 1.837a124 3.9800.1810.420a 141a 5490.557 440 〜492555160 1.540a091a 6920.138 5.504a210 2.152a 129 1.812a1613*9630.2160.349a 1320.431a 132 550 〜592241126 1.591a 092a 7520.143 5.588a235 2.1610.152 1.8360.162a 9970.2510.3020.0990.4380.119 660 〜69202182 1.6250.097 3.795a 179 5.652a227 2.170a 158 1.8570.156 4.0270.2360.2620.1020.4070.132 770 〜802228100 1.6650.099 3.8520.126 5.7550.147 2.187a n o 1.9030.10240900.1330.2490.1000.3790.102总数10 〜80155244798 1.5540.108a 7110.154 5.5450.221 2.1570.127 1.8350.143a 9920.2020.3560.1500.4600.265
2.3各波PL、I P L与年龄、性别的多元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
对各波P U I P L与年龄、性别进行了直线相关 与多元回归分析,对相关系数进行了方差分析,建 立了各波P L、1P L与年龄、性别的多元回归方程。

P L、I P L的多元直线相关回归分析见表2。

2.3.1各波P L的实际均数与回归方程生成的均数的配对显著性(检验
回归方程生成每位受试者的P L值,与所有受 试者的实际P L值进行配对显著性f检验(回归方 程生成的均数简称:回归均数,下同)。

各波P L实 际均数和回归均数的配对显著性f检验见表3。

•351 •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19年12月,第28 卷第6 期.J Epileptol Electroneurophysiol ( Chin ) , December 2 0 1 9,V ol. 28,N o. 6
表2 P L、I P L多元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
参数
直线相关多元回归
相关系数F(F)回归方程G)
K P)
常量年龄性别
波I PL
波m PL
波V P L
波i—m iP L 波 in—v i p l 波I—V IP L 0. 919
0. 926
0. 927
0. 688
0. 613
0. 768
68. 193(0. 000)
74. 700(0. 000)
76. 672(0. 000)
11. 258(0. 000)
7. 527(0. 003)
17. 924(0. 000)
1. 396 + 0. 003X1 + 0. 043X2
3. 502+0. 004X1+0. 096X2
5. 263 + 0. 005X1+0. 146X2
2. 105 + 0. 001X1+0. 053X2
1. 761+0. 001X1+0. 050X2
3. 866 + 0. 002X1+0. 103X2
91. 625(0. 000)
176.059(0. 000)
191.616(0. 000)
124. 301(0. 000)
69. 591(0. 000)
131. 535(0. 000)
11.069(0. 000)
10.413(0. 000)
10. 194(0. 000)
2. 270(0. 032)
2. 880(0. 008)
3. 787(0. 001)
3. 724(0. 001)
6. 401(0. 000)
7.030(0.000)
4. 167(0. 000)
2. 600(0.015)
4. 637(0. 000)
注:回归方程中的X I:年龄,X2:性别,女性=0,男性=1。

各波PL、IP L的标准差见表1。

实际均数回归均数
表3各波P L实际均数与回归均数的配对显著性〖检验
波I(m s) 波 DI(ms) 波 V(m s)
男性310例女性488例男性310例女性488例男性310例女性488例sD I sD I sD I sD X sD sD 1. 5790. 114 1. 5380. 101 3. 7710. 156 3. 6730. 141 5. 6430. 206 5.4830. 207 1. 5710. 060 1. 5330. 054 3. 7740. 080 3. 6790. 070 5. 6290. 100 5. 4840. 088
1. 675 1. 249-0. 444 1.043 1. 418-0. 055
P0.095 0.212 0.657 0.298 0. 157 0.956
2.3. 2各波I P L的实际均数与回归均数的配对显著性t检验
回归方程生成每位受试者的I P L值,与所有受试者的实际IP L值进行配对显著性/检验(回归 方程生成的均数简称:回归均数,下同)。

各波IPL 实际均数和回归均数的配对显著性/检验见表4。

实际均数回归均数
P
表4各波I P L实际均数与回归均数的配对显著性f检验
I—I D(m s) I E— V (m s) I—V (m s)
男性310例女性488例"""男性310例女性488例男性310例女性488例
I sD X sD I sD I sD sD X sD
2.1920. 129 2. 1350. 121 1. 8730. 135 1. 8110. 143 4. 0640. 187
3. 9450. 197 2. 2020. 020 2. 1430. 015 1. 8620. 023 1. 8050. 176
4. 0570. 402 3. 9540. 351
-1. 424 1. 438 1.4280.8540. 669 1.026
0. 1550. 1510. 1540. 3930. 5040. 305
2.4 Amp、波幅比及其与年龄的相关分析
两侧波I波幅比:波幅低的一侧比高的一侧,最低值0•516,平均0.355;两侧波V波幅比:波幅 低的一侧比高的一侧,最低值0.509,平均0.446。

波幅V/I比值<1且>〇.5计210耳(26. 28%), >1计589耳(73. 72%),V/ I波幅比最低值0.518,最高值 4. 571,平均 1.440。

波I波幅与年龄的相关性:相关系数 (r)=_0. 940,显著性(双侧)=0.000,在 0.01 水 平(双侧)上呈显著负相关。

波V波幅与年龄Peari'ow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 833,显著性 (双侧)=〇. 〇〇〇,在〇.〇1水平(双侧)上呈显著负 相关。

波幅V/I与年龄Pearsow的相关性:相关 .352 •系数(r)=0•867,显著性(双侧)=0.000,在0•01 水平(双侧)上呈显著正相关。

2.5各项参数与年龄的关系
对各波P L两侧差、I P L两侧差、IPL in —V/ I _DI与年龄的关系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组间 方差值有显著意义的项目进行组间两两比较。

2.5.1 P L两侧差与年龄的关系
波I的P L两侧差方差分析:组间方差值2. 501,f=0. 022,10 〜19 岁、30 〜39岁、70〜80岁的两侧差值明显低于50〜59岁、60〜69岁年龄组 (P=0. 05〜0.00);波m的P L两侧差方差分析:组 间方差值〇•856,P=0.527,差异无显著意义;波V P L两侧差方差分析:组间方差值(L25,P=0.959,
癉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19年 12月•第 28卷第 6 期.J Epileptol Electroneurophysiol ( Chin ),December 2 0 1 9,V o l. 2 8,No • 6
差异无显著意义。

2.5.2 IP L两侧差与年龄的关系
波I 一ID的I P L两侧差方差分析:组间方差 值3.049,P=0.006,10〜19岁,70〜80岁两侧差 值明显低于40〜49岁、50〜59岁、60〜69岁年龄 组(P=0.05〜0•00);波1E—V的IP L两侧差方差 分析:组间方差值〇•496,P=0. 811,差异无显著意 义;波I —V的I P L两侧差方差分析:组间方差值0•25,P=0. 9593,差异无显著意义。

2. 6各项参数与性别的关系
对各波P L、IPL、Am p、P L两侧差、I P L两侧 差、I P L的m— V/I— ID、波幅V/I与性别之间的关系进行方差L o m e检验,方差齐性检验,对该 检验有显著意义的,进行独立样本均数的显著^检验。

性别与P L、IPL、AmP均数的关系见表5。

表5性别间P L、I P L和A m p均数的显著性检验
男性女性均值/(f)检验项目耳数sD耳数I sD t(f)P 波I P L(m s)310 1.5790.114488 1.5380.101(5.215)0.000波 H I P L(m s)310 3.7710.156488 3.6730.1419. 2040•000波 V P L(m s)310 5.6430.206488 5.4830.20710. 6630.000波I—ID IP L(m s)310 2.1920.129488 2.1350.121 6. 3050.000波 D I —V IP L(m s)310 1.8730.135488 1.8110.143 6. 0730.000波I — V IP L(m s)310 4.0640.187488 3.9450.1978. 4450.000波I A m p(;iV)3100.3260.1324880.3750.158(-4.691)0.000波 V A m p(pV)3100.4180.2884880.4860.247(-7. 692)0.000
性别间i p l的m —v/i —m比值、波幅v/ I比值、波I的P L两侧差、波in的P L两侧差、波
v 的 p l两侧差、波 i — m、in— v、i —v 的ip l 两侧差显著性(检验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7两侧PL、I P L两侧差的测定值
P L两侧差:波I最高值0.19 m s;波m最高值 0_22 m s;波V最高值0. 25 m s。

I P L两侧差:波I _ID最高值〇•25 m s;波I D_V最高值〇•23 m s;波 I —V最高值 〇•26 m s。

3讨论
B A E P的检测正常值已有不少文献报道。

但 检测仪器品牌、刺激级别不同,尤其是使用正常听力级(nH L)和感觉级(SPL),虽然是同样的刺激分 贝,但是得出的结果差别较大,故各检查室正常值有一定差异。

本文测定并分析了 1〇〜80岁共399 例健康儿童、成人、老年人的BAEP。

采用正常听 力级(nH L)短声90 d B单耳刺激,对侧耳使用55
d B白噪声掩蔽。

3.1各波PL、I P L与年龄的相关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各波P U I P L在逐渐延长,70〜80岁最为明显。

各P L与年龄之间相关分析表明在0.01水平(双侧)上呈显著正相关;I P L的 I —ID、I I I一V与年龄之间相关分析表明在〇.〇5 水平(双侧)上呈显著正相关;I P L的I —V与年龄之间相关分析表明在〇.01水平(双侧)上呈显著正 相关。

各波P U I P L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延长,这与潘映辐等[1]对111例听力正常的健康人进行B A E P的测试结果相同;与吕红娟等[3]观察的各波 P L及I P L与年龄存在线性相关,随年龄增长BA-E P各波P L及IP L延长。

各波IP L与性别存在线 性相关,男性I1K V波P L较女性延长等结果大致相同。

有文献报道40岁以上平均每年听力下降1.5 dB[2],也是本文“随年龄增长P L逐渐延长”的客观 佐证。

P L、IP L与年龄、性别的多元回归方程的建立,为B A E P数据自动化分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8],本文表2所列回归方程(纟)生成的不同年龄的各波?匕正1的均数,加上各自2.5倍标准差,即为不同年龄正常参考值的上限。

本文对P L、I P L回归均数和实际均数进行了配对显著性f检 验,P L的P值在0•265〜0•964之间,I P L的P值 在0.158〜0.518之间。

结果表明,实际均数和回归均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回归均数可以作为 正常参考值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对数据自动分析更 加便捷。

本文男性的各波P U I P L较女性明显延长,波 I平均延长0.043 m s,波m平均延长〇•096 m s,波 V平均延长〇. 146 m s,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〇•〇〇〇);波 I —I D平均延长 0.053 m s,波 I D—V平
•353•
癒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19年12 月,第 28 卷第 6期•J Epileptol Electroneurophysiol ( Chin ),December 2 0 1 9,Vol •2 8,No • 6
均延长〇.050 m s,波I —V平均延长〇• 103 m s,差 异均有显著意义(尸=〇.〇〇〇)。

此与吕红娟等[3]观 察的男女间波V相差〇. 12 m s相近;但是吕红娟等[3]观察的波I —I D I P L与年龄呈负相关、波I 的P L男性较女性短,和本文所见明显不同。

本研 究结果与潘映辐[2]观察的B A E P各波P L男性长 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意义的结果一致。

B A E P是反映耳蜗神经和脑干功能的客观电生理指标之一。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耳、耳蜗和神 经组织功能逐渐减退,尤其老年人神经系统的组织 密度降低和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均可引起BAEP 各波IP L延长和A m p降低。

头颅的大小反映了脑体积的大小以及神经传导通路的长短,是影响 B A E P参数的因素之一。

男性颅骨较厚,密度亦似 增高,尤以前额、乳突及颅盖骨处明显,生物电的产 生与记录电极间距离较远,故影响记录信号的强度 和时限[4]。

本文各波P L、IP L值,与其他作者[3’57]的结果 有一定的差异,这些研究之间的结果也存在较明显 的差异。

可能与各家检查室使用不同的刺激声级[如正常听力级(nH L)、感觉级(SPL)]以及不同的 刺激强度有关。

在这种差异中,P L的差异更明显,而I P L的差异相对较小些。

3. 2 A m p与波幅比
A m p和年龄的fVarsow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波I、波V的A m p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波I、波 V相关系数(r)=—0.940 和一0.833,均在 0.01 水平(双侧)上呈显著负相关;V/I波幅比随年龄 增长逐渐增加,相关系数(r)=〇. 867,在0.01平 (双侧)上呈显著正相关。

提示随着年龄的增长,A m p的降低是对刺激减弱的反映,V/I波幅比的 增加提示波I对刺激减弱比波V更早。

V/I波幅比、波I、波V波幅两侧比是衡量听 觉传导通路功能的重要指标。

本文波V/I波幅比 值范围在0. 518〜4.571,最小值>0• 5,该比值<1且 > 0• 5 计 210 耳(26. 28%),> 1计 589 耳 (73. 72%),略高于潘映辐[1]观察的164例测试的 结果(<1且>0.5占13%,>1占87%);波V波 幅两侧比值最小为〇• 516 1(>0. 5);波I波幅两侧 比值最小为〇.5094(>0.5)。

与潘映辐W报道的 波I、V两侧波幅比均>0.5的结果相同;女性波I、波V的A m p均明显高于男性(P=〇.〇〇〇),此 与吕红娟等[3]的观察结果相同。

3.3 IPL的 d i-v/i—m比值
本文结果显示,比值范围在0.553〜0• 995,最 大值<1。

其中60岁以上年龄组较20〜29岁年龄 组明显增大(P<〇. 05〜0.001),70岁以上年龄组较40〜49岁年龄组明显增大(P<0. 01)。

提示70 岁以上该比值增大较明显,但仍<1。

性别之间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〇. 242)。

潘映辐认为该比值<1为正常,>1提示I D—V波IP L有相对延长 的趋向,这种比值异常往往是脑干受损的早期征象。

3.4 各波PL、I P L两侧差
P L两侧差最大值:波I为0.19 m s;波IH为
0.22 m s;波V为0.25 m s。

IP L两侧差最大值:波
I 一I D为 〇. 25 m s;波 D I—V为 〇.23 m s;波 I —V 为0.26 m s。

在潘映辐报道的范围之内,即各波 P L两侧差值、IP L两侧差值均<0• 4 m s。

综上所述,各波I^L、IP L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 延长,且呈直线正相关;经过对相关系数进行的方差分析,对有显著意义的项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各波P L、I P L与年龄、性别的多元回归方程,且实际均数和回归均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回归均数可以作为正常参考值应用于临床,尤 其是对数据自动分析更加便捷;A m p随年龄的增 长而逐渐降低,且呈高度负相关;男性各波P U IP L较女性明显延长,男性A m p较女性明显降低。

通过对399例健康人群B A E P正常参考值的测定 和分析,建立了本地区的B A E P正常参考值。

4参考文献
[1]潘映辐.咕床诱发电位学[M]. 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354,356.
[2]李清林,部庆炎,胡艳.健康老年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检测
[J].实用医药杂志,2000,13(1):36-37.
[3]吕红娟,徐培坤.肖瑾.性别和年龄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
响[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1,46(6) ,591-593.
[4]高岚.头颅大小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1~丫波峰间潜伏期的
影响[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20 (3):
178-180.
[5]赵凤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0-16周岁正常儿童中的检测与
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04,33(1) =62-63.
[6]李丽萍,李海峰.正常成年男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参量分析
[J].海军总医院学报,2003,16(4)^245-246.
[7]陈兴时,张明岛,楼翡瑶,等.正常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研究
[J].上海医学,1991,14(7) :417-419.
[8]殷全喜.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报告单数据自动分析系统及应用
[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19,26(1) :41-U.
•3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