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信的现状与教育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自信的现状与教育对策
涂薇
【摘要】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自信高于学习自信,学习自信高于生涯发展自信;高社会经济地位大学生的自信水平高于其他大学生;性别和年级之间有显著的交互作用,男大学生的自信水平有先下降、再缓慢提升的趋势,而女大学生的自信水平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因此本文从生涯辅导、成就动机训练和心理辅导等方面提出自信教育的对策。
%University students tend to have higher self -confidence 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than in learning and higher self -confidence in learning than in career development .Students w hose socioeconomic status is relatively higher than others tend to be more self -confident as well .When gender and grade are concerned ,male university students'confidence tend to decline first and then slow ly pick up w hereas female students'confidence tend to keep rising slow ly .T his paper suggests to boost university students'through career
guidance ,achievement motivation training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期刊名称】《高校辅导员学刊》
【年(卷),期】2015(000)005
【总页数】5页(P74-78)
【关键词】自信;大学生;社会经济地位;验证性因素分析
【作者】涂薇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1
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在各个层面越来越受关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就提出要“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大学是青年形成自我同一性的关键阶段,需要特别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帮助他们完善人格,顺利完成自我构建,为生涯发展打下基础。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自信是指个体对自己的积极肯定和确认程度,是对自己能力、价值等作出正向认知与评价的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1]。
与自我效能感相比,自信是更一般化的自我评价。
自信的人对自己有客观的评价,能做到积极悦纳自我;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能很好的发挥潜能,更能把握成功。
自信的养成有赖于遗传与生理因素,家庭的养育过程,社会环境的综合影响,但从学校教育层面努力营造学生自信培养的氛围,明确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则需要对青年大学生的自信特征做发展性研究。
对于自信的维度分类,大部分研究者都认为自信是多维度的,但对维度构成有不同的看法。
毕重增等认为自信包括品质自信、才智自信、人际自信、应对自信和成就自信五个维度[2],王新波等认为自信是由自信、自信不足、自卑和自负四个维度组成[3],车丽萍等则认为自信可以分为整体自信、学业自信、社交自信和身体自信四个维度[4]。
综上所述,自信是一个多维度的心理学概念,但对其所包含的维度却仍有一定的争议,本研究拟从当代大学生的整体发展出发,编制大学生自信问卷。
一方面丰富我国自信研究的理论,提供一个新的测量大学生自信水平的工具,另一方面也为高等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进行自信培养提供数据支撑。
同时,通过对大学生自信水平的比较分析,找到进行大学生自信教育的切入点和关键点。
(一)自信测量指标构建
通过对自信及相关概念的梳理和比较,本研究将自信操作性的界定为:大学生对作
为客体的自我价值、能力和行为等的信心,是自我的正向评价系统。
在开放式调查问卷中,请受访者描述“自信的大学生是怎样的”、“大学生的自信有哪些具体表现”。
通过对回收的开放式问卷的分析,结合对部分大学生和教师深度访谈的结果,本研究把当代大学生自信初步设置为四个维度:学业自信、社交自信、身体自信和发展自信。
编制大学生自信问卷的项目共40条,采用Likert 5级评分。
初测问卷编制好之后,首先请5名大学生对40个项目表述的清晰进行评价,之后请2名心理学博士和1名高校学生管理干部对问卷项目提出修改建议,进行相应修改。
考
虑到调查问卷的参与度,再邀请1名心理学专家和1名有心理学背景的高校学生
工作者从每个维度中选出5-8个最恰当的项目,构成本研究的预测问卷。
随机抽
取安徽省某高校的一个行政班进行预调查,回收问卷70份,有效问卷68份,对
数据进行项目分析和EFA分析,删除部分不符合心理测量要求的项目。
修改之后
的大学生自信问卷由22个项目组成。
(二)调查对象
在自信问卷编制阶段,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在安徽省某本科大学的15个行政班级发放调查问卷580份。
采用集体施测的方式,受访者填好问卷之后当场收归,回收问卷566份。
剔除趋势作答等无效问卷,纳入分析的有效问卷共计513份。
参与者中男生有281人,占54.8%,女生232名,占45.2%;本科一年级210人,占41.1%,本科二年级147人,占28.8%,本科三年级154人,占
30.1%。
使用统计软件将513份有效问卷随机分为两部分,A部分包含251个有
效样本,使用探索性因素分析(EFA)分析大学生自信的理论结构;B部分包含262
个有效样本,使用验证性因素分析(CFA)考查自信理论结构的合理性。
使用
SPSS20.0及AMOS7.0进行数据分析。
在大学生自信比较研究阶段,使用与编制阶段相同的程序和方法,额外采集了部分数据。
最后纳入比较分析的有效问卷为569份,其中男生301人,52.9%,女生
268人,占47.1%。
大一210人,占37.0%;大二148人,占26.1%;大三209人,占36.9%,由于条件限制,并没有对大四的学生进行调查。
调查所获得数据
仍然使用SPSS20.0进行分析。
(一)大学生自信的测量
1. 大学生自信问卷的项目分析。
本研究使用CITC(Corrected Item to Total Correlation)指数来分析项目的鉴别力,一般来说,该值在0.4以上较好,0.2~0.4之间为一般。
结果显示大学生自信问卷的CITC指数在0.468至0.710之间,均符合心理测量的要求。
2. 大学生自信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对A部分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首先
考查数据是否适合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KMO系数为0.901,Bartlett
球形检验的显著性小于0.001,表明本数据非常适合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共性因素,并采用Varimax法进行正交旋转。
从大学生自信问卷
中可以抽取出3个公因素,总共可以解释总变异的55.939%,具体结果见表1。
因素1主要涉及到大学生对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以及跟职业发展有关条件的自信心,因此命名为“生涯发展自信”。
因素2主要内容为大学生与家人、同学、朋
友和陌生人交往当中的自我信心评价,命名为“人际交往自信”。
因素3主要涉
及学习规划、学习方法、学习观念等内容,因此命名为“学习自信”。
3. 大学生自信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使用包含262个有效样本的B部分数据对
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进行检验。
依据验证性因素分析的要求,本研究构建了四个竞争模型:(1)虚无模型,假设大学生自信各项目没有任何共同因素存在;(2)单因
素模型,假设大学生自信问卷中的所有项目测量的是同一个因素;(3)三因素直交
模型,假定大学生自信由生涯发展自信、人际交往自信和学业自信三个因素独立构成;(4)三因素斜交模型,与三因素直交模型的不同之处在于假定构成大学生自信
的三个因素之间是两两相关的。
拟合指数表明,三因素斜交模型对数据的拟合最好,
单因素模型的拟合度次之。
比较这两个模型的差异:Δχ2=127.762,Δdf=7,
p<0.01,即两个模型之间有显著差异,三因素斜交模型显然更佳。
4. 大学生自信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本研究使用Cronbach α系数和分半信度
系数来考察自信问卷的信度,结果见表1。
大学生自信问卷各维度的α系数均在0.6以上,分半信度均在0.55以上,符合心理测量的要求,表明本问卷有较好的
内部一致性。
使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两种方式考察大学生自信的结构效度,探索性因素分析获得的三因素模型与本研究最初理论构想基本相符,并且可以解释约56%的总变异,结构效度较好。
(二)大学生自信的比较
1. 大学生自信的整体情况。
计算大学生自信各维度和整体自信的平均数、标准差
以及两两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从整体来看,当代大学生自信分数高于理论
均值3分,总体而言大学生是有自信的。
使用一般线性模型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结合Greenhouse-Geisser校正值来考察三种自信之间有无显著差异,结果显示,生涯发展自信、人际交往自信和学习自信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差异,F(1.932, 1097.402)=166.399,p<0.001。
进一步的多重比较发现,人际交往自信、学习自信、生涯发展自信两两之间均达到显著差异,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对自己的人际交往最为自信(均值显著高于其他两种自信),学业自信居中,而生涯发展自信处于最低水平。
高校应该采取有力措施,提升大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和就业水平,提升其生涯发展自信。
2. 不同家庭经济地位大学生自信水平比较。
本研究使用Likert五点量表调查了大
学生的社会经济地位,并且将自评社会经济地位在中等及以上的称为“高社会经济地位”,将自评在中等以下的称为“低社会经济地位”。
使用多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将社会经济地位和大学生性别结合起来分析。
在生涯发展自信和学习自信两个维度上,高社会经济地位大学生的自信水平均显著高于低社会经济地位大学生,社
会经济地位与性别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在人际交往自信上,高社会经济地位大学生与低社会经济地位大学生差异不显著;女生的人际交往自信高于男生(如前所述),F(1, 558)=11.498 , p=0.001;两个变量的交互作用没有达到显著。
在整体自信水平上,高社会经济地位大学生的分数显著大于低社会经济地位大学生,F(1,
558)=7.278, p=0.007;性别主效应、性别与社会经济地位的交互作用也没有达到显著。
总体而言,在生涯发展自信、学习自信和整体自信水平上,高社会经济地位大学生的分数均显著高于低社会经济地位大学生,可见家庭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对大学生的自信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高等教育政策制定和高教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应特别注意这一点。
3. 不同年级大学生自信水平比较。
为了考察大学生自信的发展情况,本研究对大
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大学生的自信分数进行了比较,虽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追踪研究,但亦可提供有关大学生自信水平发展有关的线索。
使用2(性别)×3(年级)多因
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探讨。
在生涯发展自信维度上,年级及性别交互作用达到显著,F(2, 561)=6.518 ,
p=0.002。
简单效应检验结果发现,对于男生来说,年级的主效应显著,F(2, 298)=4.211 , p=0.016;一年级的得分显著高于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得分(p<0.05),换句话说,男生刚入校的生涯发展自信水平最高,对自己具有良好的生涯发展机会非常有信心,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这种自信在下降。
对于女生来说,年级主效应显著,F(2, 263)=3.074, p=0.048,其自信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
具体而言,女生三年级的生涯发展自信水平显著高于一年级的时候(p<0.05)。
在生涯发展自
信方面,男生的自信水平先有所下降,然后保持平稳发展;女生则在入学时自信水平不足,但是随着年级增加而逐渐上升。
在人际交往自信上,如前所述,女生的人际交往自信水平高于男生,F(1,
561)=10.630, p=0.001;年级的主效应不显著,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达到显著,
F(2, 561)=3.449 , p=0.032。
就男生而言,在人际交往自信上,对于女生来说,
虽然人际交往自信的主效应没有达到显著,F(2, 263)=2.914 , p=0.056,但是非
常接近0.05,使用LSD法进行的多重比较显示,大三女生的人际自信显著高于大一的女生(p<0.05),女生人际交往自信发展仍然有逐步增加的趋势。
在学习自信上,年级及性别主效应均不显著,但年级和性别的交互作用达到显著,F(2, 561)=3.639 , p=0.027。
对男生而言,学习自信的年级主效应未达到显著,
对女生来说,学习自信的年级主效应显著,F(2, 263)=3.258 , p=0.040,与人际
自信相似,大三女生的分数显著高于大一女生的分数(p<0.05),大二的分数则与
大一和大三没有显著差异(p>0.05),女生学习自信水平也具有逐年提高的趋势。
最后考察整体自信的情况,年级和性别的交互作用仍然达到了显著水平,F(2, 561)=6.347 , p=0.002。
对于男生来说,在整体自信上,不同年级之间差异显著,F(2, 298)=3.159 , p=0.044。
具体而言,大一男生的整体自信水平显著高于大二
男生(p<0.05),但与大三男生差异没有达到显著(p>0.05)。
对女生来说,整体自
信的年级主效应也达到显著,F(2, 263)=4.170 , p=0.016。
具体来看,大三女生
仍然高于大一女生(p<0.05),大二女生与大一、大三差异不显著(p>0.05)。
总体
而言,男生的自信水平一开始较高,但是有一个快速的下降,然后又有一个缓慢上升的趋势;女生的自信水平在大一时较低,但有持续上升的趋势,在大三时已经与大一时有明显的进步。
男生在大一时全面高于女生,大二时差别并不明显,到了大三,女生完成对男生的反超,自信水平已经高于男生了。
限于条件限制,本研究没有能够对大四学生的自信水平进行调查,在面临就业压力的情况下,男生和女生的自信水平会如何变化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
本研究从当代大学生的整体发展出发,通过开放式问卷和深度访谈,经过多次修改,编制适用于当代大学生自信测量的测评工具。
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获得包含三个因素的大学生自信模型。
初始设置的有关大学生身体自信的项目,一部分在探索性
因素分析过程中删除了,还有两个归入了其他因素,这与车丽萍等的研究结果不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当代大学生不存在身体自信这个维度,身体自信应该是自信一个重要的方面。
这种结果可能是因为当代大学生对于学习、人际交往和生涯发展的关注更多,而身体作为一个相对难以改变的条件没有被放在突出考虑的位置。
随着我国大学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宏观层面的经济转型升级,大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竞争,因此他们对就业和生涯发展的关注比以往的大学生要高,生涯发展自信就是这方面突出体现。
最终确立的大学生自信的三个因素(生涯发展自信、人际交往自信、学
习自信)结构非常清晰,能够真实的反映当前大学生自信的基本特征。
在今后的进
一步研究中,可以继续对大学生自信问卷进行修订,扩大取样范围和样本量,更深入检验大学生自信的信度和效度,考虑建立大学生自信的常模,为相关诊断提供依据。
基于本研究的结果,我们建议从如下三方面开展大学生自信教育。
第一,以自信培养为目标的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
本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生涯发展自信水平较低,需要得到教育部门足够的重视。
学生可以通过生涯辅导课程,通过兴趣、能力测验,明白他们是独特个体,通过设立合适的职业发展目标,都能够获得良好的职业生涯。
高校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需要四年全程化开展,并且与专业教师引导相结合。
针对部分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可以通过个性化指导的方式,运用示范与角色扮演等知情意技术,提高其生涯发展自信水平。
在个性化辅导过程中,需要特别重视对低社会经济地位大学生的关注和辅导。
第二,以提升成功体验为目标的成就动机训练。
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自信,可以从班级管理入手,通过成就动机训练加以提升。
处于良好班风与学风班集体中的学生,自信水平也会相对高。
在新生入学初就应帮助大学生了解自我,构建适当的学习目标。
根据本研究的结果,辅导员等学生工作者,对于男生,在大一时应该通过适当降低学习期望值,来保护其学习自信不降低;对于女生来说,通过完成一定任务来
建立学习自信是非常必要的。
研究表明,成就动机强的学生,往往更自信,更能主动、积极学习,拥有更多的成功体验,因此可以通过挫折教育、学习科研兴趣小组、课外兴趣小组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第三,以获得良好人际交往技能为目标的心理健康辅导。
虽然大学生人际交往自信水平相对较高,但仍然有不少学生不能有效处理人际问题。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会影响人际关系质量,进而导致退缩行为和学习倦怠等问题。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可以专门讲解积极主动、倾听、真诚等人际交往原则,让学生明白自我价值保护、互惠等是人际交往中的正常现象。
在心理教育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团体辅导的方式来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使学生建立群体归属感与认同感,通过实际活动领会人际沟通技巧,逐渐建立和提升人际交往自信。
此外,针对人际交往自信非常弱的学生,行为疗法和认知疗法都是可以尝试的方法。
【相关文献】
[1] 车丽萍. 国外关于自信的研究综述[J]. 心理科学进展,2002,(4)
[2] 毕重增,等. 青年学生自信问卷的编制[J]. 心理学报, 2009, (5)
[3] 王新波,等. 中国中小学生自信量表编制报告[J]. 中国特殊教育, 2011, (6)
[4] 车丽萍, 等.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信人格的关系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2010, (6)
(本文荣获2014年度安徽省高校辅导员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