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II)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家庄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9题;共18分)
1. (2分) (2017高二下·济南期中)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诚实守信、一言九鼎历来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石和标志。

②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一些前辈粉墨登场,重新排演了《雷雨》等经典篇目。

③现代舞剧《十面埋伏》,以其色彩浓重的舞台背景、风格鲜明的京剧音乐以及刚柔相济的舞者形体,一举征服了现场观众。

④随着孙杨、宁泽涛等人的强势崛起,中国男子游泳项目的实力和过去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⑤唐太宗李世民尽心国事,宵衣旰食,励精图治,重视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减轻赋税,发展生产,于是有了被史家称道的“贞观之治”。

⑥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些逸闻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A . ①③⑤
B . ②④⑥
C . ②④⑤
D . ①③⑥
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云”就是计算机群,每一群包括了几十万台,甚至上百万台计算机,其中的计算机可以随时更新,保证“云”长生不老。

B . 甲流危害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因为不仅甲流损害人民的身体健康,而且打乱了正常的生活秩序,影响了发展。

C . 广东音乐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擅长生活环境的描摹,旋律流畅明快、悠扬悦耳,表现手法丰富多变,流露着活泼的南国生活情趣的状况。

D . 李、王两家有很深的家族矛盾,但是经过村委会的多次调解协商,两家的矛盾不但没有得到半点缓和,反而越闹越大。

3. (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些事物的光焰,是我们后来才赋予的。

譬如,竹子。

这是和古人的生活最贴近的植物之一,它一开始就被笼罩在实用主义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不焕发出理性的光辉及人格化的精神。

①它的挺秀、它的中虚、它的苍翠、它的耐寒
②弓箭、乐器、盛皿、舟筏、篱笆等的制造离不开它
③经由魏晋文人诗赋吟咏,竹子从实用主义的苑囿中超拔而出
④汉高祖似乎还用它做过帽子
⑤竹子以它实用的方式进入我们的眼界
⑥后来才是关于竹子的美学故事
A . ⑤⑥②④③①
B . ②④⑤⑥③①
C . ⑤②④⑥①③
D . ②④①③⑤⑥
4. (2分) (2015高一上·永昌期中) 下列划线的文言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侵犯,欺侮
B . 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
C .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当:阻挡
D . 旦日飨士卒飨:用酒食款待宾客,犒劳
5. (2分) (2015高二上·连江期中) 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 .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B .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C .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汤之问棘也是已
D .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此小大之辩也
6. (2分)对下面句中划线词的意义与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 .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B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分裂天下而封王侯
C .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蒙故业,因遗策
D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乘势起陇亩之中
7. (2分)下列各项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A .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B .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C .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D . 复驾言兮焉求?
8. (2分) (2019高二下·湖州月考) 下列各句和“欲洁其身,而乱大伦”中词类活用方式相同的一项是()
A . 愿无伐善,无施劳
B .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C .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D .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9. (2分) (2018高一下·湖州期末)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 我们诚挚邀请贵公司来参加我公司年会,如蒙应允,请发来与会人员名单。

B . 先生不远万里驾临寒舍,是令蓬荜生辉,他日有幸到贵府拜访,还望先生扫除而迎。

C . 某新锐作家将他的新书赠给位老作家,说:“晚辈才疏学浅,奉上拙作,敬请海涵。


D . 请大家针对昨天发生的事件发表看法,千万不要客气,有什么想法姑妄言之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
10. (6分) (2018高一上·通榆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

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

“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

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

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

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

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

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

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

“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争战中的苦难。

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捐躯赴国难”这面旌旗下,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破阵子》,陆游逝前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待。

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莫属了。

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格高尚”的人。

朱熹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

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

他的“三吏”、“三别”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年轻人,“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的老人,“存者无消息,死者为沉泥”的受难者,这些形象直指人心。

杜甫爱民之情丹心耿耿,情义相照。

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

它深隐于华夏灵魂深处,昂而不傲,光而不妖。

它内
敛、融达,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种文化自信与古典诗词偕隐同行,玲珑剔透,流光溢彩,超越了空间,点亮了时代,烛照千秋,辉映未来。

(摘自2018年2月12日光明网《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家国情怀是中国古典诗词永恒主题之一,使得张载名言具有“先贤圣道,家国大义”。

B . 文中的“边塞况味”,或表现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或流露出比乡愁更强烈的家国荣誉。

C . 文中引用《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句,意在表达王昌龄对李广英雄气概的敬佩。

D . 朱熹认为“君子”就是“品格高尚”的人,尽管他们遭遇各不相同,但其“磊磊落落”中必然有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第一段引用张载名言,对其解释后,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B . 作者以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例,意在论证即使在乡愁如此浓郁的诗里,家国情怀也未曾缺席。

C . 文章二,三两段从边塞况味到忧国忧民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古典诗词的家国情怀。

D .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唐代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共同开启了中国诗歌的巅峰之门,他们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盛世唐朝。

B . 先贤们的“忧国”体现在为国奉献的义勇和担当上,而身处和平盛世的我们,更应该做好“爱国”的本分,这就是一种家国情怀的传承。

C . 家国情怀积淀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深隐于民族血脉的薪火相传,它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

D . 文章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挖掘出我国古典诗词的文化价值,让我们在认同中传承,在践行中坚定信心,这恰是对文化自信的具体例释。

11. (18分) (2015高二上·贵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暗记
聂鑫森
宽敞的画室里,静悄悄的。

初夏的阳光从窗口射进来,洒满了摆在窗前的一张宽大的画案。

画案上,平展着一幅装裱好并上了轴的山水中堂。

右上角上,写着五个篆字作画题:南岳风雨图。

年届六十的知名画家石丁,手持一柄放大镜,极为细致地检查着画的每个细部。

他不能不认真,这幅得意之作是要寄往北京去参展的。

何况装裱这幅画的胡笛,是经友人介绍,第一次和他发生业务上的联系。

画是几天前交给胡笛的。

胡笛今年四十出头,是美院国画专业毕业的,原在省城一所大学教授美术,其山水画在省内外也颇有点名气。

据说因为看不惯艺术招生中的潜规则,跟领导闹矛盾,下海在湘潭城开了一家不大的裱画店,既是老板又是装裱师傅。

朋友说胡笛的装裱技艺比不少老一辈要强,且人品不错,何必舍近求远,送到省城的老店去装裱呢?
画是胡笛刚才亲自送来的,石丁热情地把他让进画室,并沏上了一杯好茶。

石丁是素来不让人进画室的,之所以破例,是要当面检查这幅画的装裱质量,如有不妥的地方,他好向胡笛提出来,甚至要求返工重裱。

胡笛安闲地坐在画案一侧,眼睛微闭,也不喝茶,也不说话。

石丁对于衬绫的色调、画心的托裱、木轴的装置,平心而论,极为满意。

更重要的是这幅画没被人仿造――有的装裱师可以对原作重新临摹一幅,笔墨技法几可乱真,然后把假的装裱出来,留下真的转手出卖。

石丁的画已卖到每平方尺一万元,眼红的人多着哩。

眼下,画、题款、印章,都真真切切出自他的手,他轻舒了一口气。

且慢!因为他是第一次和胡笛打交道,对其人了解甚少,不得不防患于未然,故在交画之前,特地在右下角一大丛杂树交错的根下做了暗记,用篆体写了“石丁”两个字,极小,不经意是看不出来的。

石丁把放大镜移到了这一块地方,在杂树根部处细细寻找,“石丁”两个字不翼而飞。

又来来回回瞄了好几遍,依旧没有!
石丁的脖子上,暴起一根一根的青筋,他万万没有想到这居然不是他的原作,而是胡笛的仿作。

这样说来,胡笛的笔墨功夫就太好了!他从十几岁就下气力学石涛,尔后走山访水,参悟出自家的一番面目,自谓入乎石涛又能出乎石涛,却能轻易被人仿造,那么,真该焚笔毁砚、金盆洗手了。

就在这时,胡笛猛地睁开了眼睛,笑着说:“石先生,可在寻那暗记?”
石丁的脸忽地红了,然后又渐渐变紫,说:“是!这世间小人太多,不能不防!”
胡笛端起茶杯,细细啜了一口茶,平和地说:“您设在杂树根部处的暗记,实为暗伤,是有意设上去的。

北京
城高手如林,若有细心人看出,则有污这一幅扛鼎之作。

您说呢?”石丁惊愕地跌坐在椅子上,问:“那……那暗记呢?”
胡笛说:“在右下部第五重石壁的皴纹里!‘石丁’两个字很有骷髅皴的味道,我把它挖补在那里,居然浑然一体。

树根处空了一块,我补接了相同的宣纸,再冒昧地涂成几团苔点。

宣纸的接缝应无痕迹,补上的几笔也应不会丢先生的脸。


石丁又一次站起来,拿起放大镜认真地审看这两个地方。

接缝处平整如原纸,这需要理出边沿上的纤维,彼此交错而“织”,既费时费力,又需要有精到的技艺。

而补画的苔点,活活有灵气,更是与他的笔墨如出一辙。

他不能不佩服胡笛的好手段!
石丁颓然地搁下了放大镜。

胡笛站起来,说:“石先生,裱画界虽有个别心术不正的人,但毕竟不能以偏概全。

暗记者,因对人不信任而设,我着力去之,一是为了不玷污先生的艺术,二是为了我们彼此坦诚相待。

谢谢。

我走了。


胡笛说完,很从容地走出了画室。

石丁发了好一阵呆,才记起还没有付装裱费给胡笛。

正要追出去,又停住了脚步,家里还有好些画需要装裱,明日一起送到胡笛的店里去吧!
他决定不将《南岳风雨图》寄去北京参展,他要把它挂在画室的墙上,永远铭记那个让他羞愧万分的暗记……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 . “暗记”有两层意思,表面看就是石丁画上的记号,实际上是指因不信任胡笛而产生误会,由此在自己心灵上留下的无地自容的印记。

B . “石丁的脸忽地红了,然后又渐渐变紫”一句中,石丁的神态变化表明了他对世间小人之多的愤怒。

C . “朋友说胡笛的装裱技艺比不少老一辈要强,且人品不错”以及“画、题款、印章,都真真切切出自他的手”等文句都是为下文胡笛并没有换走石丁的原作埋下的伏笔。

D . 石丁“决定不将《南岳风雨图》寄去北京参展,他要把它挂在画室的墙上”他这样做是为了警醒自己,也是对人与人之间真诚与信任的呼唤。

E . “胡笛安闲地坐在画案一侧,眼睛微闭,也不喝茶,也不说话”,此描写表现了胡笛的傲慢以及不满。

(2)
小说塑造石丁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胡笛具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点?结合文本加以概括。

(4)
你认为小说中胡笛改掉石丁画作中的暗记这个情节的安排合理吗?请结合全文简要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8分)
12. (8分) (2017高二下·北京期中)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建兴①元年,封亮②武乡侯,开府治事。

顷之,又领益州牧。

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

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

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

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

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邰战于街亭。

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郃所破。

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

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历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

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

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于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

冬,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

魏将军王双率骑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

七年,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

魏雍州剌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遂平二郡。

诏策亮曰:“街亭之役,咎由马谡,而君引愆,深自贬抑,重违君意,听顺所守。

……方今天下骚扰,元恶未枭,君受大任,干国之重,而久自绝损,非所以光扬洪烈矣。

今复君丞相,君其勿辞。


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③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邰。

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

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

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

相持百余日。

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取材于《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建兴:蜀汉后主刘禅的年号,建兴元年为223年。

②亮:诸葛亮(181-234)字孔明。

刘备死后,继续辅佐后主刘禅治理蜀国,并大力伐魏,以图统一。

③木牛:与下文的“流马”都是古代运输工具,为诸葛亮所创。

(1)
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至有街亭违命之阙阙:损害
B . 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谢:道歉
C . 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统:主管
D . 咎由马谡,而君引愆,深自贬抑愆:过失,过错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 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 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
B . 以木牛运,粮尽退军/ 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
C . 今复君丞相,君其勿辞/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D . 非所以光扬洪烈矣/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3)
下列各句中,不属于文言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 . 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
B . 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
C . 大为张郃所破
D . 军资所出,国以富饶
(4)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 诸葛亮结交东吴,平定南中诸郡,从外交经济等方面为伐魏做了充分的准备。

B . 街亭失利后,诸葛亮自责用人不当,以致马谡违背命令、赵云邓芝防守失误。

C . 斩马谡之后,诸葛亮多次伐魏,斩将攻城屡建功勋,但每次都因缺粮而退兵。

D . 诸葛亮不但才智过人,而且严于律己,表现出了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杰出风度。

四、默写 (共1题;共8分)
13. (8分) (2016高二上·苏州期中)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背若太山,________,________。

(庄子《逍遥游》)
②________,________,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③人间如梦,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④师者,________。

(韩愈《师说》)
⑤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⑥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14. (7分) (2019高一下·思南期中)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自咏
白居易
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袭亦暖身。

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

老龟岂羡牺牲①饱,蟠木②宁争桃李春?随分③自安心自断,是非何用问闲人。

【注】①牺牲:古指为祭祀宰杀的牲畜。

②蟠木:弯曲的树。

③随分:依据本性。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白居易饮食随便充腹就行,穿着简朴暖身就好,可看出他作此诗时生活困窘。

B . 体瘦家贫不一定寿短福少,从“未必”“无妨”的措辞可看出作者的生活态度。

C . “牺牲”过着饱足的生活,但改变不了被用作祭品的命运,不如“老龟”自在。

D . 白居易借“老龟”“蟠木”寄托生活追求,运用反问的手法增强了抒情的效果。

(2)本诗意在“自咏”,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人生态度。

六、作文 (共1题;共5分)
15. (5分) (2016高一上·哈密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刚刚过去的一年,无论世界、国家,还是家庭、个人,都经历了各自路途中的阴晴雨雪。

过去这一年中的喜怒哀乐,哪些是值得你回味的?
请以“2016,值得回味的日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9题;共18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
10-1、
10-2、
10-3、
11-1、
11-2、
11-3、
11-4、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8分) 12-1、
12-2、
12-3、
12-4、
四、默写 (共1题;共8分)
13-1、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14-1、
14-2、
六、作文 (共1题;共5分)
1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