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选择一个最佳选项作答)
1.关于能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可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学技术水平
B .目前新能源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氢能、风能等
C .新能源的优点主要是资源丰富、可再生、没有或很少有污染
D .氢能的优点热值高、资源丰富、燃烧产物无污染;缺点是储存和运输困难
2.已知H 2O 2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能量随反应进程的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 .加入催化剂,H 2O 2分解产生的O 2量增多
C .H 2O 2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2H 2O 2⇌2H 2O+O 2↑△H <0
D .加入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3.金属钠是体心立方堆积,关于钠晶体,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A .其熔点比金属铝的熔点高
B .一个钠的晶胞中,平均含有4个钠原子
C .该晶体中的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发生定向移动
D .该晶体中的钠离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发生定向移动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I 沸点比HBr 的沸点低
B .用X 射线衍射实验的方法,可以区分晶体和非晶体
C .CH 3CH 2CH 2CH 3分子中有两个手性碳原子
D .由于HF 分子间存在氢键,故HF 比HCl 稳定
5.第116号元素Lv 的名称为鉝.关于Lv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元素与氧元素属于同族
B .中子数为116
C .质子数为177
D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93
6.已知Al 2H 6燃烧热极高,是一种很好的生氢剂,它跟水反应生成H 2,球棍模型如图(白
球为Al ,黑球为H ).下列推测肯定不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与水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 .Al 2H 6在空气中完全燃烧,产物为氧化铝和水
C .Al 2H 6分子中 氢为+1价,铝为﹣3价
D .氢铝化合物可能成为未来的储氢材料和火箭燃料
7.某晶体中含有极性共价键,关于该晶体说法错误的是( )
A .不可能是离子晶体
B .不可能是单质分子构成的晶体
C .可能是分子晶体
D .可能具有较高的熔沸点
8.对硫﹣氮化合物的研究是现代无机化学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如图是已经合成的最著名
的硫﹣氮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下列关于该物质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式为SN
B .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
C .分子中所有共价键的键长一定相等
D .该物质与化合物S 2N 2互为同素异形体
9.向四个盛有10 mL 0.01mol/LKMnO 4溶液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下列四种H 2C 2O 4溶液,然
50 mL
A .A
B .B
C .C
D .D
10.化学学习中常用类推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
A
.
CO 2为直线形分子,SO 2也为直线形分子
B .固态CS 2是分子晶体,固态SiO 2也是分子晶体
C .NCl 3中N 原子是sp 3杂化,BCl 3中B 原子也是sp 3杂化
D .Al (OH )3能溶于NaOH 溶液,Be (OH )2也能溶于NaOH 溶液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请选择一个最佳选项作答)
11.一定条件下,将一定量的NO 2与SO 2置于1L 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O 2(g )
+SO 2(g )⇌SO 3(g )+NO (g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
B .再通入一定量的NO 2,反应速率减小
C .通入氮气,压强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D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将增大,SO 3的产率提高
12.在2L 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图甲的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5min 的时A 的转化率为50%
B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A (g )+2B (g )⇌2
C (g )
C .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减小,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
D .反应从开始到5min 的平均速率v (B )=0.04 mol•L ﹣1•min ﹣1
13.PH 3是一种无色、有剧毒的气体,其分子结构和NH 3相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N ﹣H 的键长比P ﹣H 的键长短,所以PH 3的沸点比NH 3低
B .PH 3分子的立体构型是三角锥形,与NH 3互为等电子体
C .PH 3分子是极性分子,极易溶于水,因为它与水分子间存在氢键
D .NH 3比PH 3稳定,因为NH 3分子间存在氢键
14.已知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12g 金刚石中平均含有2N A 个σ键
B .1molSiO 2晶体中平均含有4N A 个σ键
C .12g 石墨中平均含1.5N A 个σ键
D .1molCH 4中含4N A 个s ﹣pσ键
)
A .423.3
B .460
C .832
D .920
16.氮的最高价氧化物为无色晶体,它由两种离子构成,已知其阴离子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则其阳离子的构型和阳离子中氮的杂化方式为( )
A .直线 sp 杂化
B .V 型 sp 2杂化
C .三角锥形 sp 3杂化
D .平面三角形 sp 2 杂化
17.已知反应:
①2CH 3OH (g )═CH 3OCH 3(g )+H 2O (g )△H 1=﹣23.9KJ•mol ﹣1
②2CH 3OH (g )═C 2H 4 (g )+2H 2O (g )△H 2=﹣29.1KJ•mol ﹣1
③CH 3CH 2OH (g )═CH 3OCH 3(g )△H 3=+50.7KJ•mol ﹣1;
在C 2H 4(g )+H 2O (g )═CH 3CH 2OH (g )△H 4中;△H
4等于( )
A .﹣48.5 KJ•mol ﹣1
B .+48.5 KJ•mol ﹣1
C .﹣45.5KJ•mol ﹣1
D .+45.5 KJ•mol ﹣1
18.前四周期元素X 、Y 、Z 、W ,已知W 2+、Y +、X 2﹣、Z ﹣的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负性:X >Y >Z >W
B .电离能:X >Y >Z >W
C .离子半径:X 2﹣>Z ﹣>Y +>W 2+
D .原子序数:W >Y >X >Z
19.长式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从左到右排为1﹣18列,即碱金属为第一列,稀有气体元
素为第18列.按这种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16列中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
B .只有第二列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 2
C .第四周期第8列元素是铁元素
D .第15列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 2 np 5
20.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X 、Y 、Z 发生反应:2X (g )⇌Y (g )+C (s ),已知温度T 1>
T 2,X 的物质的量浓度c (X )随时间t 变化曲线如图甲,速率变化如图乙,下列叙述不正
确的是( )
A .如图甲在T 2线上,正反应速率:N 点>W 点
B .如图甲在T 2下,在0~t 1时间内的平均速率,v (X )= mol•L ﹣1•min ﹣1
C .增加C 的量,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D .如图乙,t 0时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I 2 I 3 I 4 …
区的元素符号是 ,电负性最大的元素
是 ,c 、d 、e 三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2)某元素的电离能(kJ•mol ﹣1)数据如表:上述元素中,该元素最有可能是 .
(3)c 的最简单氢化物分子,键角为 ;由a 和c 形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的
烃,其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之比是 .
(4)ce分子的等电子体有多种,写出其中一种由上述元素组成的负一价阴离子的电子
式.
(5)h、i、j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22.铜、铁是日常生活中常见金属,超细铜粉的制备方法如图1,请回答:
(1)Cu2+的价电子排布图.
(2)SO32﹣离子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3)请写出向Cu(NH3)4SO4水溶液中通入SO2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氨气极易溶于水,是因为NH3分子和H2O分子之间形成2种不同的氢键
b.NH3和H2O分子空间构型不同,氨气分子的键角小于水分子的键角
c.Cu(NH3)4SO4所含有的化学键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和配位键
d.Cu(NH3)4SO4中NH3和SO42﹣的VSEPR模型均为正四面体
(5)FeO晶胞结构如图2,若该晶胞边长为a cm,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则该晶体密度为.
四、(本题包括1小题,共12分)
23.50mL 0.55mol•L﹣1盐酸与50mL 0.50mol•L﹣1NaOH溶液在如图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2)从装置图上看除了缺少一种玻璃仪器外,还有一处不妥的是:.
(3)若实验中改用50mL 0.55mol•L﹣1醋酸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填“减少”“不变”“增多”);
(4)若实验改用25mL 0.55mol•L﹣1硫酸与25mL 0.50mol•L﹣1Ba(OH)2溶液代替上述反应,
”).
1g•cm﹣3,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比热容c=4.18J•(g•℃)﹣1.实验数据如表:根据上表中所测数据,通过计算得到中和热△H= kJ/mol(保留一位小数).
(6)下列操作能引起△H偏大的是:
(填序号)操作.
①大烧杯上不盖硬纸板
②用环形铜丝搅拌棒搅拌反应混合溶液
③分多次把NaOH 溶液倒入装盐酸的小烧杯中.
五、(本题包括1小题,每空2分,共12分)
24.O 3和O 2在酸性条件下都能氧化海水中的I ﹣得到碘单质,现将O 3通入稀硫酸酸化的NaI 溶液中进行模拟研究.
(1)用一个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该模拟实验中发生的反应:
(2)为探究外界条件对I 2生成速率的影响,做了如下三组实验,(其中O 3、H 2SO 4、NaI
20mL
()在该模拟实验中要测试是否有2生成,需要加入一种试剂的名称是 (4)有同学建议将FeCl 2换成FeSO 4更能准确的反映某种微粒对该化学反应速率有影响,则该同学的实验目的是 .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8分)
25.(1)教材采用图Ⅰ实验装置测定锌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检查图Ⅰ装置气密性的操作 方法是 .
(2)FeCO 3在空气中加热反应可制得铁系氧化物材料.已知25℃,101kPa 时:
4Fe (s )+3O 2(g )═2Fe 2O 3(s )△H=﹣1648kJ/mol
C (s )+O 2(g )═CO 2(g )△H=﹣393kJ/mol
2Fe (
s )
+2C
(s )+3O 2(g )═2FeCO 3(s )△H=﹣1480kJ/mol
写出FeCO 3在空气中加热反应生成Fe 2O 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26.将一定量的NO 和足量O 2投入2L 恒容密闭容器内,800℃时只发生的化学反应2NO (g )
(1)NO表示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NO)=
(2)计算5s时NO2的物质的量浓度(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015-2016学年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高二(上)期中化
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选择一个最佳选项作答)1.关于能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可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学技术水平
B.目前新能源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氢能、风能等
C.新能源的优点主要是资源丰富、可再生、没有或很少有污染
D.氢能的优点热值高、资源丰富、燃烧产物无污染;缺点是储存和运输困难
【考点】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
【分析】A、能源与经济、科学技术等联系密切;
B、煤、石油、天然气为化石燃料;
C、新能源通常是环境友好型能源;
D、氢气是一种新能源.氢气燃烧产物为水无污染;
【解答】解:A、一般利用石油为原料得到乙烯,乙烯的发展可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故A正确;
B、煤、石油、天然气为化石燃料,不是新能源,故B错误;
C、新能源相对于化石燃料来讲,资源丰富、可以再生、污染轻,对环境友好,故C正确;
D、氢气是一种新能源.氢气热值高,水作为其原料,资源实在太丰富了,氢气燃烧产物为水无污染,故D正确;
故选B.
2.已知H2O2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能量随反应进程的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加入催化剂,H2O2分解产生的O2量增多
C.H2O2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H<0
D.加入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分析】A.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
C.图象分析反应是放热反应,热化学方程式要注明状态;
D.催化剂只通过改变活化能来改变反应速率.
【解答】解:A.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
B.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不改变O2量,故B错误;
C.图象分析判断反应是放热反应,热化学方程式要注明状态,所以H2O2分解的热化学方Array
程式:H2O2(l)=H2O(l)+O2(g)△H>0,故C错误;
D.催化剂只通过改变活化能来改变反应速率,加入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故D正确.
故选D.
3.金属钠是体心立方堆积,关于钠晶体,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A.其熔点比金属铝的熔点高
B.一个钠的晶胞中,平均含有4个钠原子
C.该晶体中的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发生定向移动
D.该晶体中的钠离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发生定向移动
【考点】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模型.
【分析】A.金属的原子半径越小,金属离子所带电荷越多,金属键越强;
B.晶胞中Na原子位于立方体的顶点和体心;
C.自由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可以定向移动;
D.晶体中的钠离子不能自由移动.
【解答】解:A.金属的原子半径越小,金属离子所带电荷越多,金属键越强,金属熔化时破坏金属键,所以Al的金属键强度大于Na,所以Na的熔点比金属铝的熔点低,故A错误;B.晶胞中Na原子位于立方体的顶点和体心,则一个钠的晶胞中,平均含有钠原子数为
×1+1=2,故B错误;
C.自由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可以定向移动,金属晶体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所以该晶体中的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发生定向移动,故C正确;
D.晶体中的钠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所以晶体中的钠离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不能定向移动,故D错误.
故选C.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I沸点比HBr的沸点低
B.用X射线衍射实验的方法,可以区分晶体和非晶体
C.CH3CH2CH2CH3分子中有两个手性碳原子
D.由于HF分子间存在氢键,故HF比HCl稳定
【考点】晶体熔沸点的比较;“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应用;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分析】A.HI与HBr都属于分子晶体;
B.晶体对X﹣射线发生衍射,非晶体不会对X﹣射线发生衍射;
C.手性碳原子指连有四个不同基团;
D .分子的稳定性和化学键有关和氢键无关.
【解答】解:A .HI 与HBr 都属于分子晶体,又没有氢键,所以熔沸点与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则HI 沸点比HBr 的沸点高,故A 错误;
B .晶体对X ﹣射线发生衍射,非晶体不会对X ﹣射线发生衍射,所以能用X ﹣射线衍射技术可以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故B 正确;
C .CH 3CH 2CH 2CH 3中C 原子连接的四个基团至少有2个是一样的,该分子中没有手性碳原子,故C 错误;
D .分子的稳定性和化学键有关和氢键无关,故D 错误;
故选B .
5.第116号元素Lv 的名称为鉝.关于
Lv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元素与氧元素属于同族
B .中子数为116
C .质子数为177
D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93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进行解答.
【解答】解:A .第116号元素Lv 的原子序数为116,位于第七周期,第ⅥA 族,所以与氧元素属于同族,故A 正确;
B .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293﹣116=177,故B 错误;
C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可知质子数为116,故C 错误;
D .293代表该原子的质量数,一种元素有多种核素,质量数指的是质子与中子质量的和,不同核素的质量数不同,即一种元素可以有多个质量数,相对原子质量为各核素的平均相对质量,所以同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只有一个数值,两者近似相等,故D 错误. 故选A .
6.已知Al 2H 6燃烧热极高,是一种很好的生氢剂,它跟水反应生成H 2,球棍模型如图(白球为Al ,黑球为H ).下列推测肯定不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与水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 .Al 2H 6在空气中完全燃烧,产物为氧化铝和水
C .Al 2H 6分子中 氢为+1价,铝为﹣3价
D .氢铝化合物可能成为未来的储氢材料和火箭燃料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分析】A .Al 2H 6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该反应中H 元素化合价由﹣1价、+1价变为0价;
B .根据元素守恒分析;
C.根据元素的电负性和铝的化合价判断;
D.根据氢铝化合物的性质分析.
【解答】解:A.Al2H6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该反应中H元素化合价由﹣1价、+1价变为0价,所以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
B.根据题中信息Al2H6的燃烧热极高,判断Al2H6能燃烧,根据原子守恒,Al2H6的组成元素只有Al、H两种元素,又由于是在氧气中燃烧,推出燃烧产物为氧化铝和水,故B正确;
C.在化合物中电负性大的显负价,电负性小的元素显正价,氢元素的电负性大于铝元素,氢铝化合物中铝元素显+3价,氢元素显﹣1价,故C错误;
D.氢铝化合物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可以作储氢材料,燃烧热极高可以作火箭燃料,故D正确.
故选C.
7.某晶体中含有极性共价键,关于该晶体说法错误的是()
A.不可能是离子晶体
B.不可能是单质分子构成的晶体
C.可能是分子晶体
D.可能具有较高的熔沸点
【考点】离子晶体.
【分析】一般不同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极性键,已知某晶体中含有极性键,则该晶体为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结合不同类型晶体的性质分析.
【解答】解:A.离子晶体中也可能含有极性键,如NaOH中含有O﹣H极性键,故A错误;B.含有极性键的物质至少含有2种元素,属于化合物,不可能是单质,故B正确;
C.有机物分子中含有极性键,如甲烷中含有C﹣H极性键,可能是分子晶体,故C正确;D.含有极性键的晶体可能是原子晶体,如二氧化硅中含有Si﹣O极性键,其熔沸点很高,故D正确.
故选A.
8.对硫﹣氮化合物的研究是现代无机化学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如图是已经合成的最著名的硫﹣氮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下列关于该物质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SN
B.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
C.分子中所有共价键的键长一定相等
D.该物质与化合物S2N2互为同素异形体
【考点】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化学键.
【分析】A.该分子中含有4个N原子、4个S原子;
B.同种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非极性键,不同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极性键;
C.共价键的键长与原子半径成正比;
D.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解答】解:A.该分子中含有4个N原子、4个S原子,其化学式为S4N4,故A错误;B.同种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非极性键,不同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极性键,N﹣S原子之间存在极性键、S﹣S原子之间存在非极性键,故B正确;
C.共价键的键长与原子半径成正比,所以键长S﹣S>S﹣N,故C错误;
D.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S4N4和S2N2都是化合物不是单质,所以不是同素异形体,故D错误;
故选B.
9.向四个盛有10 mL 0.01mol/LKMnO4溶液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下列四种H2C2O4溶液,然
50 mL
A.A B.B C.C D.D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一般来说,升高温度、增大浓度,加入催化剂,可增大反应速率,否则速率减小,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四个选项中,B、D温度较高,则速率较大,B与D相比较,D中H2C2O4的
物质的量较多,加水稀释到50 mL浓度较大,则反应速率较大,溶液颜色褪色所用时间最短.
故选D.
10.化学学习中常用类推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A.CO2为直线形分子,SO2也为直线形分子
B.固态CS2是分子晶体,固态SiO2也是分子晶体
C.NCl3中N原子是sp3杂化,BCl3中B原子也是sp3杂化
D.Al(OH)3能溶于NaOH溶液,Be(OH)2也能溶于NaOH溶液
【考点】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分子晶体;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
【分析】A、CO2中C为sp杂化,则直线形分子,SO2中S为sp2杂化,则V形分子;
B、固态CS2是分子晶体,固态SiO2是原子晶体;
C、NCl3中N原子有一对孤电子对是sp3杂化,BCl3中B原子无孤电子对是sp2杂化;
D、根据对角线相似规则.
【解答】解:A、CO2中C为sp杂化,则直线形分子,SO2中S为sp2杂化,则V形分子,故A错误;
B、固态CS2由分子构成是分子晶体,固态SiO2由原子构成是原子晶体,故B错误;
C、NCl3中N原子有一对孤电子对是sp3杂化,BCl3中B原子无孤电子对是sp2杂化,故C
错误;
D 、由对角线相似规则可知,铝及其化合物与铍及其化合物性质相似,Al (OH )3能溶于NaOH 溶液,则Be (OH )2能溶于NaOH 溶液,故D 正确;
故选D .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请选择一个最佳选项作答) 11.一定条件下,将一定量的NO 2与SO 2置于1L 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O 2(g )+SO 2(g )⇌SO 3(g )+NO (g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
B .再通入一定量的NO 2,反应速率减小
C .通入氮气,压强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D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将增大,SO 3的产率提高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一般来说,升高温度、增大浓度、加入催化剂,可增大反应速率,增大压强,如参加反应气体的浓度增大,则反应速率增大,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 .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A 正确;
B .再通入一定量的NO 2,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B 错误;
C .通入氮气,虽然压强增大,但参加反应气体的浓度不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变,故C 错误;
D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将增大,但平衡不移动,产率不变,故D 错误. 故选A .
12.在2L 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图甲的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5min 的时A 的转化率为50%
B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A (g )+2B (g )⇌2
C (g )
C .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减小,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
D .反应从开始到5min 的平均速率v (B )=0.04 mol•L ﹣1•min ﹣1
【考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化学平衡的计算.
【分析】A 、根据转化率为;
B 、由图A 、B 的物质的量减少,
C 的物质的量增加,所以A 、B 是反应物,C 是生成物,再结合速率之比等于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C 、降低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降低;
D 、根据v=计算.
【解答】解:A 、根据转化率为
==50%,故A 正确;
B、由图A、B的物质的量减少,C的物质的量增加,所以A、B是反应物,C是生成物,A、B、C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为:0.4:0.2:0.2=2:1:1,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A(g)+B(g)⇌C(g),故B错误;
C、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减小,活化分子百分数降低,故C错误;
D、根据v===0.02 mol•L﹣1•min﹣1,故D错误;
故选A.
13.PH3是一种无色、有剧毒的气体,其分子结构和NH3相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N﹣H的键长比P﹣H的键长短,所以PH3的沸点比NH3低
B.PH3分子的立体构型是三角锥形,与NH3互为等电子体
C.PH3分子是极性分子,极易溶于水,因为它与水分子间存在氢键
D.NH3比PH3稳定,因为NH3分子间存在氢键
【考点】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含有氢键的物质.
【分析】A.氨气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沸点高于PH3;
B.PH3分子中P原子形成3个P﹣H、含有一对孤对电子,原子数目相等、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微粒互为等电子体;
C.PH3分子与水分子之间不能形成氢键;
D.氢键影响物理性质,不影响氢化物稳定性.
【解答】解:A.氨气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沸点高于PH3,N﹣H的键长比P﹣H的键长短,说明N﹣H键稳定,NH3比PH3稳定,故A错误;
B.PH3分子中P原子形成3个P﹣H、含有一对孤对电子,立体构型是三角锥形,与NH3的原子子数目相等、价电子总数相同,互为等电子体,故B正确;
C.PH3分子是极性分子,水是极性分子,相似相溶,极易溶于水,PH3分子与水分子之间不能形成氢键,故C错误;
D.氢键影响物理性质,不影响氢化物稳定性,NH3比PH3稳定是因为N元素非金属强于P 的,故D错误,
故选:B.
14.已知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2g金刚石中平均含有2N A个σ键
B.1molSiO2晶体中平均含有4N A个σ键
C.12g石墨中平均含1.5N A个σ键
D.1molCH4中含4N A个s﹣pσ键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析】A.在金刚石中每个C原子可形成的C﹣Cσ键为4个;每条C﹣C键被两个C原子共用;
B.根据在二氧化硅晶体中,一个硅原子与4个氧原子形成4条Si﹣Oσ键来判断;
C.石墨中每个C原子与其它3个C原子形成3个C﹣Cσ键,则平均每个C原子成键数目为3×=1.5个;
D.甲烷中4个C﹣H是sP3杂化.
【解答】解:A.金刚石中每个C原子可形成的C﹣Cσ键为4个;每条C﹣C键被两个C
原子共有,每个碳原子可形成:4×=2个C﹣C键,则12g金刚石即1mol,含C﹣Cσ键
2mol,即个数为2N A,故A正确;
B.在二氧化硅晶体中,每个硅原子与4个氧原子形成4条Si﹣Oσ键,1molSiO2晶体中平均含有4N A个σ键,故B正确;
C.石墨中每个C原子与其它3个C原子形成3个C﹣Cσ键,则平均每个C原子成键数目为3×=1.5个,12g石墨物质的量为=1mol,平均含1.5N A个σ键,故C正确;
D.甲烷中4个C﹣H是sP3杂化,不是s﹣p杂化,故D错误;
故选:D.
)
A.423.3 B.460 C.832 D.920
【考点】键能、键长、键角及其应用.
【分析】依据反应焓变△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来分析计算.
【解答】解:已知晶体硅的燃烧热为989.2kJ•mol﹣1,则Si(s)+O2(g)=SiO2(s)△H=﹣989.2kJ•mol﹣1;1mol晶体硅中含有2molSi﹣Si,1molSiO2中含有4molSi﹣O,1molO2中含有1molO=O;则2×176+498.8﹣4x=﹣989.2,解得x=460;
故选B.
16.氮的最高价氧化物为无色晶体,它由两种离子构成,已知其阴离子构型为平面三角形,则其阳离子的构型和阳离子中氮的杂化方式为()
A.直线sp杂化 B.V型sp2杂化
C.三角锥形sp3杂化D.平面三角形sp2杂化
【考点】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
【分析】氮的最高价氧化物为N2O5,由两种离子构成,其中阴离子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化学式应为NO3﹣,则其阳离子的化学式为:NO2+,根据其价层电子对数判断.
【解答】解:氮的最高价氧化物为N2O5,由两种离子构成,其中阴离子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化学式应为NO3﹣,则其阳离子的化学式为:NO2+,其中心N原子价电子对数为2+(5
﹣1﹣2×2)=2,所以其中的氮原子按sp 方式杂化,阳离子的构型为直线型,
故选A.
17.已知反应:
①2CH3OH(g)═CH3OCH3(g)+H2O(g)△H1=﹣23.9KJ•mol ﹣1
②2CH3OH(g)═C2H4(g)+2H2O(g)△H2=﹣29.1KJ•mol﹣1
③CH3CH2OH(g)═CH3OCH3(g)△H3=+50.7KJ•mo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