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色彩词的联想碰撞及相互渗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4-10-10
[作者简介]牛国辉(1963-),女,河北保定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高 静(1977-),女,河北保定人,助教,河北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研究。
第26卷 第12期2005年12月哈尔滨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Vol.26 No.12Dec.2005
[文章编号]1004 5856(2005)12 0134 03
英汉色彩词的联想碰撞及相互渗透
牛国辉1,高 静2
(1.保定师范专科学校,河北保定 071051;2.河北农业大学外语学院,河北保定 071001)
[摘 要]语言中的颜色词语除了表示大自然的绚丽色彩外,同时也体现不同的文化内涵,不同的民族文化反映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人们对颜色的感受和表达不尽相同,从而产生不同的联想。
生产力的国际化,国际社会交流的日益密切,同时也扩大了英汉语言之间的渗透与融合。
[关键词]颜色词;民族文化;联想碰撞;跨文化交流[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颜色是自然界最灿烂的表色,是人类感官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感知。
颜色词在语言中频繁使用,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使得相同的颜色蕴涵不同的象征意义,同时也体现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不同的民族文化反映不同民族文化心理。
因为汉语和英语分别属于不同的文化价值系统,人们对颜色的感受和表达不尽相同,颜色的象征意义在中西文化之间自然又会产生联想碰撞。
色彩词的联想意义,主要是民族文化心理、自然环境决定的,因此通过色彩词的对比研究,我们可以提示色彩词的联想意义中积淀的民族文化心理,以及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影响。
一、根据特定的民族文化心理,把握色彩词的联想意义及碰撞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它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与载体,语言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文化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产生的。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语言受文化的影响,反映一个民族的特
征,不仅反映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的人生观、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例如:中国人用黄色象征王权与高贵,英国用蓝色象征王权和高贵,英汉两个民族各自选择黄色和蓝色,作为自己的崇拜色,是因为英汉两个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和人文传统不同。
中华民族对黄色的崇拜,首先离不开中华民族诞生的摇篮 黄河流域,中华文明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传统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吃的是黄河水,种的是黄土地, 说文解字!云:∀黄,地之色也#。
土是万物生长的必须条件。
中国人以黄色为尊,源于古代对地神的崇拜。
五行观念产生后,土居中央,黄色成为中央之色,黄色在我国封建社会象征着皇权,一种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当时谁拥有了黄色谁也就拥有了一切。
在西方,黄色常有忧郁的、病态的、令人讨厌的、胆小等涵义,如他们称黄种人为∀the yel low peril #(黄祸),∀yellow dog #(卑劣的人),∀yel low belly #(胆小鬼、懦夫)等。
英美人对蓝色的崇拜源于盎格鲁 撒克逊民族所生活的岛国环
境。
英国四面环海,英吉利民族的祖先靠海为生,于是大海的颜色 蓝色便成了人们崇拜对象,被赋予了高贵的涵义。
如∀blue blood#(名门望族)、∀blue ribbon#(最高荣誉的标志)、∀blue nose#(严守教规的卫道士)。
阿斯海姆在评析蓝色时说:∀蓝色像水那样清凉#。
二、字面意义相同,其联想意义不同,产生联想碰撞
民族语言的特殊性就是民族文化的特殊性,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往往会影响人们对民族语言内容的理解,人们对颜色感受和表达不尽相同,这样颜色的联想意义在中西文化之间会产生很大的差异 联想碰撞。
(一)红色与∀red#
1.东方的红色:褒义的联想
红色与∀red#在字面意义上对应,其联想意义却不完全相同。
红色是中华民族最喜欢的色彩之一,∀红色#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富贵、兴旺、进步、忠贞的联想,是个褒义词。
中国人以红色为贵,源于古代对日神的崇拜。
太阳从东方升起,它那火红的颜色和炽热的高温给古人以神秘莫测的感觉,由此,古人产生了对红色的崇尚。
达官贵人的住宅是∀朱门#,他们穿的衣服是∀朱衣#,显贵们坐的车子也称∀朱轩#。
∀红火#、∀开门红#等,形容事业兴旺发达。
2.西方的红色:贬义的联想
西方文化中红色引起的联想刚好与中国人相反,中国人崇拜红色,而西方人一般厌恶红色,红色在西方人看来是血与火的联想,它象征着残暴、血腥。
如∀the red rules of tooth and claw# (残杀和暴力)、∀red revenge#(统治)、∀red hands# (血腥的手,杀人的手)、∀a red month#(月不敷出)、∀a red heart with two preparations#与汉语中的∀一颗红心两种准备#不等同,西方人看了这个词组多会想起心脏移植手术,∀two prepara tions#暗示这场手术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
(邓炎昌等,1986)英文中的∀red fla g#表示危险,而汉语中的红旗∀喻指先进工作单位或个人#。
汉语中的红豆是爱情的信物,而红豆在西方是愚蠢的象征。
英语中的∀red carpet#与汉语中的红地毯所引发的联想意义并不相同。
英美人的红地毯是用来接待贵宾的装饰品,∀red carpet#含有∀隆重的#、∀贵宾待遇的#联想意。
例如:∀a red carpet visitor#表示上宾;∀receive a red carpet treatment#表示受到了隆重的接待。
而汉语中的红地毯是婚姻的象征,∀走上红地毯#表示某人即将举行婚礼。
英美人结婚时一般走∀white runner#用白色表示喜庆。
(二)白色与∀white#
在中国文化中,白色与红色相反,是一个基本禁忌词,体现了中国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摒弃和厌恶,认为白色是枯竭而无血色,无生命的表现,象征死亡 凶兆 徒劳轻视低下无价值等贬义,如自古以来亲人死后家属穿白色孝服办∀白事#,要设白色灵堂,出殡时要打白幡;把出力而得不到好处或没有效果叫做∀白忙#、∀白费力#、∀白干#等,它还象征奸邪 阴险,如∀唱白脸#、∀白脸奸臣#。
在西方文化中,西方人认为白色高雅纯洁,所以它是西方文化中的崇尚色,它象征纯真无邪,如∀a white soul#(纯洁的心灵)、∀white wed ding#(新娘穿白礼服的婚礼)。
汉语中的∀白脸#源于京剧中的小丑,他的脸常被化妆成白色,小丑多演反面角色,因而∀白脸#有卑鄙可恶的联想。
英文中的∀white face#虽然也指白脸丑角,但其联想意义却是滑稽可笑。
汉语中的∀小白脸#是个贬义词,一般用来形容白面书生,而英文中∀white face#却指面部白色的动物或建筑物。
汉语中的∀白色#表示两手空空,如:∀白手起家#表示从零开始创业,而英文中的∀white handed#比喻清白无辜的、诚实的,它与∀red handed#互为反义词。
汉语中白费力气、白字连篇∃∃许多词语中的∀白#字总是不能与英语∀white#对应,而要分别译成∀to beat in the air,pa ges of wrongly written charac ters#。
(三)黑色与∀black#
在中国文化里,古代黑色为天玄,有沉重的神秘之威。
又因黑色本身无光,黑色象征着邪恶、反动、悲哀、庄严、给人灾难、不幸之感。
如指阴险狠毒的人是∀黑心肠#,不可告人的丑恶内情是∀黑幕#。
在西方文化中,黑色象征着黑暗、邪恶、魔鬼、痛苦和不幸,同时也象征庄重、威严和尊贵。
如∀a black villain#(大坏蛋,恶棍)、∀a black letter day#(凶日,倒霉的日子)。
在庄重的场合,达官贵人、社会名流,都喜欢身着黑色;交响乐团的成员几乎都是黑色西服,以显示尊严和肃穆,在酒店、餐饮服务业中,黑色
135
第12期牛国辉,高 静:英汉色彩词的联想碰撞及相互渗透
西服是高层管理人员的着装。
∀black#(黑)在英汉两种语言里虽然都有贬义用法,也存在着联想碰撞。
当代汉语里的∀黑#在中国象征反动、反革命的意思,因而,诸如∀黑帮#一词应译为∀reactionary gang#而不是∀black gang#,因为英语里∀black#并无反动的意思;∀黑后台#应译为∀sinister bac ksta ge boss#,而不是∀black backstage boss#。
汉语中的∀黑脸#有刚正不阿的联想意义,因为宋代清官包拯是黑脸,他当官专为民做主,后来,百姓称他为∀包青天#。
∀black face#在英文中没有刚正的联想,英文中∀black face#指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或唱黑人歌曲的演员,∀black boy#是指黑人男孩,而不是汉语的∀黑孩子#。
汉语中的∀黑孩子#是指计划外超生而没有户口的小孩,英文中,说法应是∀off the book baby#或∀unscheduled born baby#。
通过对语义碰撞的分析我们认识到,其中一些颜色词的象征意、涵义已并非表示颜色词的字面意义 基本的或明显的意义。
因此,我们在对颜色词进行翻译时,应试图了解其对应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以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渗透。
三、中西方文化的同化加速英汉两种语言的渗透和融合
现在中国的文化正逐渐与西方文化接轨,我们在借鉴西方的管理经验和科技知识时,也同时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的语言与文化,以充实我们的民族语言和文化。
汉语从英语中吸收了大量的词语和表达法,如∀blue collar#(蓝领阶层)、∀bro wn goods#(褐色家电)、∀go into red#(赤字)、∀ruby wedding#(红宝石婚)、∀Purple Heart#(紫心勋章)、∀black coffee#(黑咖啡)、∀dark horse#(黑马)、∀gre w income#(灰色收入)。
这些外来词极大地丰富了我们汉语的表达力。
最早,白色一直只出现在中国式的葬礼上,代表着亲人对死者的一种孝、一种神秘。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中西文化的不断融合,我国婚俗也逐渐改变了过去那种穿红不穿白的俗规。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结婚时穿上白色的婚纱,认为只有这样才是时尚的,白色在我国人们心目中逐渐成为一种纯洁的象征。
同时,中国文化艺术的魅力促使许多汉语词汇融入到西方文化和语言中去。
如∀the red Guard#(红卫兵)、∀baijao#(白药)、∀Kumquat#(金橘)、∀Bamboo leaf Green#(竹叶青)等。
由此可见,随着不同文化之间直接和间接的接触英汉两种不同的语言,跨文化交流是不可避免的。
大量的新事物、新概念有时就要用外来词表达,语言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会随着人类社会的文化变迁而变迁。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社会信息日益密切的总体环境,加速了中西方文化的同化速度,英汉两种语言之间不断影响、相互渗透也越来越多。
[参 考 文 献]
[1]高云侠.英美文化几点趣谈[J].松辽学刊,2002,
(4).
[2]张安德,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对比[M].武汉:湖北
教育出版社,2002.
[3]胡文仲,平洪,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
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4]叶邵宁,吴敏.试论中西文化种颜色词语的象征意
义[J].中国基础教育网 教研基地.
[5]张曼琳.跨文化交际(Intercul tural Communication)
[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唐金石
The Associative Conflict and Intergradations
of∀Colors#in Tran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NIU Guo hui1,GAO Jing2
(1.Baoding Teachers College,Baoding071051,China;2.Hebei University of Agricul ture,Baoding071001,China)
A bstract:Color words in langua ge not only desc ribe colorful nature but also embody different culture backgrounds.Each nation reflects his own cultural psychology.Color makes people bring about different feelings,e xpression and different association.With the amazingly rapid de 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 nd the tendency to globalization,The intercultural contact has become more frequent,more abundant and enlar ge interc ultural inter gradation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Key words:color words;national culture;associative conflict;intercultural c om munica tion
136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