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护理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所致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心肌炎性病变的疾病,同时可伴有心包或心内膜炎,临床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致心衰、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1临床资料
多种病毒均可致心肌炎,临床以柯萨基B族病毒为主。
本科自2005-2009年共收住患儿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6个月~14岁。
早期以病毒直接侵犯心肌为主,同时存在免疫反应的因素。
2临床表现
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前驱症状,有发热全身不适、咽疼,肌疼、腹泻及皮疹等。
心肌受累时常有心前区不适、胸闷、心悸、头晕乏力、心动过速、心电图显示心律失常、ST段偏高、T波低平或倒置。
3护理
3.1病情观察严密注意患儿的心率、血压、呼吸、血压和面色改变等症状以及早发现心功能不全的发生。
测量心率,每4小时1次,对有心律不齐者应作心电监测,随时记录心电图变化。
如有多源性早搏,心动过速,过慢,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扑动颤动时,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有心衰竭时给予吸氧、镇静、强心等处理,应用洋地黄制荆时要密切观察患儿有无洋地黄中毒表现,如出规新的心律失常,心动过缓等。
观察记录活动后反应。
3.2休息与活动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不良刺激,合理安排探视,急性期卧床休息根据情况采取半卧位或平卧位,至热退后3~4周,病情好转后可根据心功能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有心功能不全者或心脏扩大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合理安排患儿的休息时间,保证患儿的睡眠时间。
满足病儿的生理需要:协助患儿洗漱、进食、大小便及个人卫生等活动,将病儿常用的物品放置其伸手可及处。
待体温、心电图、X线及症状恢复正常后可指导患儿活动,避免情绪紧张和激烈的活动,活动时要有陪伴,如有胸闷及时休息并吸氧,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
3.3饮食护理给予清淡易消化、高热景、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肪饮食,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及刺激性食物,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伴有心力衰竭的病人限制纳盐的摄入。
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3.4预防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是病毒性心肌炎发生、恶化的主要原因,预防呼吸道感染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非常重要。
放置于非感染病区,避免与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儿住在一起,保持病室通风,空气新鲜、地面消毒1次/d,对氧装置、雾化装置等每日进行消毒处理,限制探视陪护人员,有呼吸道感染人员禁止探视患儿。
3.5对症护理,注意诱发和缓解因素,必要时给予吸氧。
遵医嘱给予心肌营养药,促进心肌恢复正常。
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总量,减轻心肌负担。
,避免刺激病儿。
,每30分钟巡视病房1次,有心力衰竭时给予吸氧、镇静、强心等处理。
应用洋地黄应密切心率,心注意有无心律失常的发生。
警惕
心源性休克,注意血压、脉搏、尿量、面色等变化,一旦出现心源性休克,立即取平卧位,配合医生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或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以学生居多,因恐耽误学习而产生紧张、焦虑心理,另外,由于暂时脱离集体易产生孤独心理,应多与患儿沟通、交流、鼓励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反复向患儿和家长宣教本病的相关知识,使患儿和家长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以调整病人的心态,积极乐观地配合治疗。
4出院健康宣教
指导患儿出院后注意控制活动量,强调休息的重要性,恢复期适当锻炼身体,以增加抵抗力,避免劳累,保持室内温暖,定时通风换气,向家长讲解本病的预防知识,如预防上呼吸感染和肠道感染等。
给予饮食指导,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并说明低盐饮食的重要性,坚持药物治疗,定期随访,病情变化时及时就医。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积极有效的对症护理,及时准确的病情观察,详细周密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是护理病毒性心肌炎的关建所在。
参考文献
[1]吴为群.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7).861-862.
[2]陈丽萍.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09.6(7)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