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上课课件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 纪实作品的阅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人物形象
《红星照耀中国》塑造了一大批鲜活立体的人 物形象,涵盖了毛泽东、彭德怀、徐海东等领袖人 物和革命将领。作者本着“不虚美,不隐恶”的史 家记载精神,对他们的描写真实而生动,既写他们 坚定的决心和信念,有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牺牲 精神,也报道他们身上的缺点。阅读时,在涉及人 物描写的地方我们应该重点圈点、勾画和批注,并 通过自己的概括和归纳对人物进行点评。
长征探究分享
【示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
闲。”《红星照耀中国》第一次向全世界 全面报道了红军长征这一举世无双的“军 事壮举”,因而有必要让大家对长征这一 历史事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现在由我们 组与大家分享与长征有关的内容。
(1)绘制长征路线图。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小组绘制了红 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线图,请大家欣赏。
【斯诺对“革命青年”的提问清单】
斯诺带着无数的好奇心向“红色政权”提问: “中国共产党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有什 么不可动摇的力量推动他们豁出性命去拥护这种政 见呢?”“他们的运动的革命基础是什么?是什么 样的希望,什么样的目标,什么样的理想,使他们 成为顽强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战士的呢?”“共产党 怎样穿衣?怎样吃饭?怎样娱乐?怎样恋爱?怎样 工作?”
了解作者,走进作品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中国工农革 命军成立(翌年改名中国工农红军),其 红色军旗上印有一枚嵌有镰刀和锤子的白 色五角星,红军的帽子上带有一枚红色的 五角星。之后,红星由红军扩展,逐渐成 为中国共产党的象征。
书名“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 代指中国共产党,也可以指共产主义。 “红星照耀中国”即共产主义之光照耀中 国,强调中国共产党给中国带来了光明。
【示例】 在陕北,斯诺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
和红军将领,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 彭德怀、徐海东等。现在就由我们组与大 家分享有关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小组重 点分析了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这三个人 物的形象,具体分析如下:
人 物 肖 毛像 泽 东性 格 特 点
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 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 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 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一 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5. 在井冈山时期,红军给战士规定的三条简
明的纪律:一是_行__动___听指挥;二是不拿
______一点东西;三是打土豪要______ 。
贫农
归公
6. 在斯诺的笔下,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 虎一样强壮有力”“年过半百”“不计较 个人财物——除了马匹”“喜欢马”,这 个人物是______。 贺龙
抢答题:
比赛开始
必答题: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__行__漫__记__》,是 美国著名记者______________的不朽名著, 是一部纪实性很埃强德的加报·道斯性诺作品,被誉为
“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
2. 《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自____年6 月至10月在中国_陕__北__革__命__根__据__地__进行实 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 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 红军将领的情况。
记等多种文体。《红星照耀中国》记录的 是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 “事实”,是当时“红色中国”正在发生 着的“现实”,而在今天读者看来则是已 经成为过去的“历史”。这是一部“用事 实说话”的杰出作品。
把握作品所写事实
阅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楚 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请同学们快速阅 读教材P66—67页内容,然后探讨如何阅 读纪实作品。
3. “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 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 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 这三本书是《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主义史》共。产党宣言 阶级斗争
4. 初遇毛泽东,床铺上放着毛泽东的随身 衣物和铺盖卷,还有那时算得上奢侈品 的______。
相 朱关 德情
节
(1)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一起讲故事 打球; (2)他喜欢运动,乒乓球打得挺好,篮球也打 个“不厌”; (3)他也喜欢读书,仔细制订读书计划,熟读 政治、经济的书籍; (4)坚持寻找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寻找新的革 命道路; (5)在长期的作战中形成自己带兵的特殊战术; (6)在柏林参加共产党为声援五卅运动而召开 的大会被捕
毛 泽 东
相 关 情 节
人
物
周
肖 像
恩
来性
格
特
点
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 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 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周 恩 来
相 关 情 节
人 物 肖 朱像 德 性 格 特 点
年过半百,眼睛很大,身材不高,但 很结实,胳膊和双眼都像铁打的一样。 一个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 沧桑的人
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同毛泽东、 周恩来等人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 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 他还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 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
情风俗习惯等做了广泛深入的调查。4个 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 同年10月底,斯诺带着采访资料、胶卷和 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 头写作,这部报告文学终于诞生了。
任务二:在阅读全书的基础上,按照 以下专题完成探究任务。
专题一:情节梳理 专题二:人物小传 专题三:关于长征 专题四:致敬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共十二章,建议用三 周完成阅读,第四周进行阅读总结和交流。
第一周:阅读第一章至第四章。 第二周:阅读第五章至第八章。 第三周:阅读第九章至第十二章。 第四周:整体阅读,准备“读书汇报会” 专题内容,完成阅读交流分享。
阅读完《红星照耀中国》,同学们一 定对作品的细节有了一定的把握。现在, 让我们走进第一环节——知识竞赛。请同 学们做好答题准备。
竞赛规则: 1.竞赛题分必答题和抢答题。 2.必答题小组成员全员参与,以分值定胜
负;抢答题各组选三人进行车轮战,考 验团队合作和对书中内容的掌握情况, 分值以40%计入总分。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 纪实作品的阅读
第1课时
第1课时
有这样一个外国人,他冲破国民党严 密的封锁线,经过4个月的实地考察,写 了14本密密麻麻的笔记本,拍了30卷胶卷, 第一个向世界报道红军长征的消息;有这 样一本书,使中国万千青年走上革命之路,
使加拿大的白求恩医生毅然奔赴抗日前线。 这个外国人就是埃德加·斯诺,这本书便 是《红星照耀中国》。今天,我们就一起 走进《红星照耀中国》,去了解这部作品 为什么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去探寻阅读科 普作品的方法。
情节梳理分享
【示例】 有人说人生其实就是一场旅行,旅行
就是体味不同的人生。斯诺冲破层层阻碍, 来到陕北采访,实际上就是一场人生的旅 行,他不仅解开了心中的谜团,而且体味 到了不同的人生。我们组负责情节梳理, 现在就由我来为大家展示:
整部作品,我们组认为作者基本上是 按照他的行踪和见闻为线索来安排结构的。 全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关于红 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 领导人的采访;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 张和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采访经历和 感受等。
1937年10月,英国出版斯诺的英文初版 《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 1938年2月,由胡愈之策划,林淡秋、梅益等12 人集体承译,以复社名义出版的《RED STAR OVER CHINA》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在上海问世。 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译本曾易 名为《西行漫记》。
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
(
)
朱德
二、斯诺进入红区采访的四个月的时间里, 他对红色中国有了怎样的认识?
预言“红色中国”最后一定会获得胜利。
比赛结束
专题展演分享
阅读之后,我们又用了一个周的时间 准备,相信各个小组都已经跃跃欲试,急 于分享你们的阅读成果。下面就开始我们 活动展示课的第二环节,专题展演分享。
(2)长征精神的内涵。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 是播种机。大家好!我来和大家分享我们 组关于长征精神的探索。
长征精神的内涵,实际上就是红军在 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事业无比的忠诚、 坚定;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拼搏的无
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 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这些构 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仆后 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 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忠诚爱国。
世界由无数的谜团组成,斯诺用不停 的行走与采访解开了心中一个又一个谜团。 现在,请大家以读书的形式去探寻、去发 现《红星照耀中国》这部报告文学中你所 不熟知的人和事吧!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
研究中国革命的 谜 经典的百科全书 真实报道
第2课时
阅读完《红星照耀中国》,这一节课 让我们走进火热的名著展示课。
准确。
(
)
周恩来
3. 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
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这是中国人中不
可多得的品质。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
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
能吃苦耐劳,是个很活泼的人。
(
)
彭德怀
4. 他貌不惊人——一个沉默谦虚、说话轻声、
有点饱经沧桑的人,眼睛很大(“眼光非
常和蔼”这是大家常用的话),身材不高,
掌握读法,把握技巧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性很强 的报道性作品,也是一部写作精良的报告 文学。对于这样的纪实作品,阅读之前, 我们先来探讨一下阅读方法。
识别体裁特点
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 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这类作 品,或是记录历史,或是叙写现实,其内 容必须是真实的,不能凭空虚构。具体来 说,它包括新闻、报告文学、回忆录、传
一、下面句子描述的人物分别是谁?
1.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
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
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
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
)
毛泽东
2. 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
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
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
睛富于热情。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
课后任务,阅读作品
明确了阅读方法,课后同学们继续阅 读这本书,然后按照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 专题,也可以另外选择专题,分小组进行 探究,然后集中展示。
任务一:对全书内容进行重新整理。 从人物形象、红军的方针政策、作者的采 访经历和感受这三个方面做分类整理,分 别标注不同的符号,以便对全书有一个较 为系统的认识。
Hale Waihona Puke 问题清单: 1.作品写了什么人?他们在什么时间、什
么地方做些什么?重点突出了什么内容? 2.中国共产党及红军是如何绝处求生的,
其生存、发展靠的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领袖人物的成长历程是怎样
的?他们的信仰和他们对中国命运的思 考是什么?
另外,书中记录了那个时期的相关史实, 全面叙述了“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未来。 由于这部分较为复杂,和我们的时代相隔较远, 又有一些专业术语,因此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这部分内容可以和相关历史资料联系起来,互 相参照,也可采取快速浏览的方式,了解大概 内容,以表格的方式整理其中的政策方针和历 史事件。
【作者简介】 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
著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 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到1937年, 斯诺在燕京大学新闻系任讲师。1936年6 月斯诺访问陕北,写了大量报道,成为第 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写作背景】 斯诺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陕北
品析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
报告文学除了真实性以外,形象性和抒情 性也很重要。本书中除了真实的话语转述,还 有大量作者个人的感受和评价,在史实中也经 常穿插一些淡淡的幽默,让人忍俊不禁。这种 语言风格大大地丰富了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阅读中,我们可以勾画这些句子,并学会分享 阅读感受,借此提高阅读的兴趣。
阅读方法: 首先,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 对作品的整体印象。 其次,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 前因后果、发展线索。
再次,把握作品中的“事实”之后, 还要读明白作者想用事实说什么“话”。 比如,斯诺带着疑虑出发,采访结束之后, 他又有怎样的观点。
最后,阅读纪实作品,并从中获得启 迪,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