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地籍测量概述,第七章 地籍控制测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首级地籍控制网的基本方案选择



首级控制网:三、四等(D/E级); 或一、二级 1)重新建立控制网 条件:没有控制网;简单控制网; 已严重破坏,基本不能使用; 2)改造已有控制网 条件:精度还可以,但不放心; 发生过地质灾害; 使用时发现问题。 3)不需要建立新的控制网 条件:经过检查,没有发现有问题; 只需要增加埋石点密度即可;
WGS84世界大地坐标系

WGS1984基准面采用WGS84椭球体,它是 一地心坐标系,即以地心作为椭球体中心, 目前GPS测量数据多以WGS1984为基准。
任意投影带独立坐标系

当测区(城、镇)地处投影带的边缘 或横跨两带时,那么长度投影变形一定较 大,或测区内存在两套坐标,这将给使用 造成麻烦,这时应该选择测区中央某一子 午线作为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由此建立 任意投影带独立坐标系。这既可使长度投 影变形小,又可使整个测区处于同一坐标 系内,无论对提高地籍图的精度还是拼接 以及使用都是有利的。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高斯投影面上,中央子午线和赤道的投影是 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分别作为纵坐标轴X和 横坐标轴Y,以其交点O为坐标原点,规定X向 北为正,Y向西为正; 高斯投影是等角投影, 投影面与椭球面上图形保持相似,但除中央子 午线外,其他线段长度和图形面积均会产生变 形,且离中央子午线越远变形越大,变形过大 将会使地籍图因“失真”而失去应用价值,通 常为控制长度变形,将地球椭球面按一定经度 差分成若干范围不大的投影带。带宽一般分为 经差6º 、 3º ,分别称为6º 带、3º 带。 我国城镇 地籍规定用1.5º 带。
我国国家统一坐标


我国位于北半球,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内, X坐标均为正值,而Y坐标值有正有负。为避免 Y坐标出现负值,考虑6º 带中央子午线到分带子 午线最远不超过334km(在赤道上),规定将 每带的X坐标轴向西平移500km,即所有点的Y 坐标值(自然值)均加上500km。此外为便于 判断某点位于哪一个投影带内,在横坐标值前 再冠以投影带带号,这种坐标称为国家统一坐 标。 北京54坐标系统,西安80坐标系统,WGS84坐 标系统。

按土地登记的种类,地籍测量分为初 始地籍测量和变更地籍测量;按测量对象 的特征分为农村地籍测量和城镇地籍测量。
三、地籍测量原则

同其他测量工作一样,地籍测量也遵 循一般的测量原则,即先控制后碎部、由 高级到低级、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
四、地籍测量的特点





地籍测量与基础测绘和其他专业测量的不同点主 要表现在,凡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权利的测量都可视 为地籍测量,具体表现如下: (1) 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 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 行政性技术行为。 (2) 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 考系统。 (3) 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 (4) 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 (5) 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 (6) 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 应用集成。 (7) 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 识。
五 ︑ 地 籍 工 测 量 基 本 工 作 内 容







(1) 地籍控制测量。测量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 籍图根控制点; (2) 界址点线测量。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 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 (3) 地籍图测绘。测绘分幅地籍图、土地利用 现状图、房产图、宗地图等; (4) 面积测算。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进行 面积的平差和统计; (5)建立并维护地籍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 (6) 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 包括地籍图的修测、重测和地籍簿册的修编, 以保证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与正确性; (7) 其他测量工作。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 划的要求,进行有关测量工作。
二、地籍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1、地籍控制点要有足够的及精度; 2、地籍控制点要有足够的密度 3、各级控制网要有统一的规格 4、地籍基本控制网的布设应考虑发展规划 区,地籍图根控制要考虑日常地籍工作的 需要 5、地籍基本(首级)控制网应一次性全面 布设。
三、地籍平面控制测量的精度

《地籍测绘规范》规定,地籍控制点相对于起 算点中误差不超过±0.05m。
二、地籍基本控制网的布设



①范围应覆盖中长期的城市规划区域,规 划区域须与规划部门联系后确定; ②应优先以 GPS 网形式布设,特殊情况下 也可用导线网、边角网或三角网等地面控制网 布设方法; ③首级控制网的基本精度符合《城镇地籍 调查规程》规定:a.四等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 对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b. 四等以下网最 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 5cm。
平面坐标系的选择(四种情况)

①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应采用国家统一 的 3º 带(农村),1. 5º (城镇)平面直 角坐标系,使地籍平面控制网成为国家 网的组成部分。
这样可充分利用国家控制点成果,有利于 地籍成果的通用性,便于成果共享,使地籍测 量不仅能为地籍管理奠定基础,而且能为城市 规划、工程设计、土地整理、管道建设等提供 多用途服务;有利于图幅正规分幅、图幅拼接 与使用和各种比例尺图幅的编绘;有利于土地、 规划、房地产等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以便加快 地籍测量的进度,提高效益,节省经费。
第二节 地籍测量坐标系

一、大地坐标系
二、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三、高程基准 四、地籍测量平面坐标系的选择



大地坐标系

大地坐标系以参考椭球面作为基准面,以起始 子午面(即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子午面) 和赤道面作为在椭球上确定某一点投影位置的 两个参考面。过地面上某点的子午面与起始子 午面之间的夹角,称为该点的大地经度,用L 表示,规定从起始子午面起算,向东为正,由 0º 至180º 称为东经;向西为负,由0º 至180º 称为 西经。过地面某点向椭球面作法线与赤道面的 夹角称为该点的大地纬度,用B表示。规定从 赤道面起算,向北为正,由0º 至90º 称为北纬; 向南为负,由0º 至90º 为南纬。地面点沿法线方 向至椭球面的距离称为大地高,用h表示。


三、地籍加密控制网布设
四、图根控制布设
一、地籍平面控制的三级布网


城镇地籍测量的平面控制一般采用三级布 网形式,依次为:基本控制(对应首级控制 网)、地籍加密控制(对应加密控制网)和地 籍图根控制(对应图根控制网)三级控制。首 级控制网可利用已有符合《城市测绘规范》要 求的二、三、四等城市控制点;加密控制网可 利用已有符合《城市测绘规范》要求的一、二 级城市控制点;地籍图根控制网一般需自行布 设。 在利用已有控制成果前应进行分析和检查, 对有问题的点(存在粗差或点位移动等),应 避而不用。

地籍控制测量主要特点
要求高,以满足界址 点测量需要。 2、地籍要素之间的相对误差限制较严。 3、一般采用导线测量建立平面控制网。 4、基本控制和图根控制点必须要有足够的 密度。 5、高斯投影的长度变形可以忽略不计。 6、地籍图根控制点精度与地籍图比例尺无 关。
平面坐标系的选择(四种情况)

④当城镇地处投影带边缘或横跨两带时, 为减少投影变形和避免存在两套坐标,应 选择测区中央某一子午线作为投影带的中 央子午线来建立任意投影带独立坐标系。 这样有利于提高地籍图精度和图幅拼接与 使用。
第三节 地籍控制测量基本方法

一、地籍平面控制的三级布网
二、地籍基本控制网布设
准备工作组织准备收集分析资料踏勘设计调查计划仪器表格培训权属调查制作调查工作用图划分调查区预编地籍号发放指界通知书现场审核申请申报内容确界设置界标堪丈绘制宗地草图填写地籍调查表地籍测量平面控制测量地籍细部测量制作地籍图面积量算补填地籍调查表制作宗地图文字总结资料整理检查验收技术报告工作报告初始地籍调查的工作程序第六章地籍测量概述地籍测量概述一地籍测量性质?地籍测量是一项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具有地籍测量是一项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具有政府行为的基础性测绘政府行为的基础性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是土地管理的技术基础
四、地籍控制点之记与控制网略图

1、点之记 用图式和文字描 述控制点点位与 其四周地形地物 之间相互关系及 其地理位置的文 件称之为点之记。 点之记属上交保 存资料,要认真 填绘。
四、地籍控制点之记与控制网略图


2、控制网略图 是为了了解整个测区地籍控制点的分布情况, 检查控制网的合理性,在坐标格网纸上按适 当比例将整个测区的各等级控制点用不同颜 色不同线型绘制而成的控制网点分布图。 应做到随测随绘:当完成某一等级控制测量 工作后,立即按坐标将控制点展出,并用相 应线型连接,不断充实,当全部地籍控制测 量工作结束后,控制网略图也就相应完成了。

平面坐标系的选择(四种情况)

②在某些城镇如已有城市坐标系和城市 控制网,由于这些控制网一般均与国家控 制网进行了联测,并且有坐标变换参数, 应尽可能利用已有城市坐标系和城市控制 网来建立当地的地籍控制网。
平面坐标系的选择(四种情况)




③某些小城镇没有控制网点,以投影变形值 小于2.5cm/km为原则建立城市坐标系和控制网, 并与国家网联测。面积小于25km2的小城镇,可不 经投影直接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与国家网联 测。如不具备与国家网联测条件,可用以下三种 方法建立独立坐标系: a .用国家控制网中的某一点作为坐标原点, 某边的坐标方位角作为起始方位角; b.从中、小比例尺地形图上用图解方法量取 国家控制网中一点的坐标或一明显地物点的坐标 作为坐标原点,量取某边的坐标方位角作为起始 方位角; c.假设原点的坐标和一条边的坐标方位角作 为起始方位角。
六、地籍测量方法


1、解析法 分为全解析和部分解析法 2、图解法 3、GPS-RTK方法
第七章
地籍控制测量
第一节 地籍控制测量概述
一、地籍控制测量的含义及特点 二、地籍平面控制测网布设原则
三、地籍平面控制测量的精度
四、地籍控制测网略图
一、地籍控制测量的含义与特点

地籍控制测量是地籍图件的数学基础, 是关系到界址点精度的带全局性的技术环 节。它是根据界址点及地籍图的精度要求, 结合测区范围的大小、测区内现有控制点 数量和等级情况,按控制测量的基本原则 和精度要求进行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 外观测、数据处理等测量工作。 分为地籍基本控制和地籍图根控制。
填写地籍调查表
资 料 整 理
检 查 验 收
技术报告 工作报告
补填地籍调查表
制作宗地图
第六章
地籍测量概述
地籍测量概述
一、地籍测量性质

地籍测量是一项为获取和表达地 籍信息所进行的、具有政府行为的基 础性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 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 术行为,是土地管理的技术基础。
二、地籍测量分类
2、地籍测量坐标系的选择

1)对应地籍控制测量的第二、第三种方 案,原则上利用原来坐标系统。
(坐标系的改变会带来原土地登记成果变更
的困难,会给原来的地籍调查成果的利用带来 困难,会增加坐标转换的工作)


2)对应地籍控制测量的第一种方案,原 则上选择1980西安坐标系统。
北京54坐标


北京54坐标系为参心大地坐标系,大地 上的一点可用经度L54、纬度M54和大地高 H54定位,它是以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为基础, 经局部平差后产生的坐标系。 克拉索夫斯基(1878~1948)苏联大地 测量学家。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 1941年在 他的推导下又推出地球椭球的新的参数:长半 径为6378245米;短半径为6356863米;扁率 为1∶298.3。1946年苏联将他推导出的地球 椭球体的元素值作为其参考椭球参数,称克拉 索夫斯基椭球。
西安80坐标

1978年4月在西安召开全国天文大地网平差会 议,确定重新定位,建立我国新的坐标系。为 此有了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1980年国家大 地坐标系采用地球椭球基本参数为1975年国际 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推荐 的数据。该坐标系的大地原点设在我国中部的 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位于西安市西北方向约 60公里,故称1980年西安坐标系,又简称西安 大地原点。基准面采用青岛大港验潮站1952- 1979年确定的黄海平均海水面(即1985国家高 程基准)。
初始地籍调查的工作程序
组织准备 准 备 工 作 收集分析资料 踏勘设计 调查计划 仪器表格 培训 平面控制测量 地 籍 测 量 地籍细部测量 制作地籍图 面积量算 文 字 总 结 权 属 调 查
制作调查工作用图 划分调查区预编地籍号 发放指界通知书 现场审核申请申报内容 确界 、设置界标
堪丈、绘制宗地草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