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件206 人民版必修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六王毕,四海一”
(1)统一六国开纪元
(2)北击匈奴修直道 (修驰道和长城) (3)南征百越凿灵渠(设四郡)
(4)西南夷新纳版图(辟五尺道)
歌曲《秦始皇》,歌词: “大地在我脚下,国计 掌于手中,哪个再敢多说 话;夷平六国是谁,哪个 统一称霸,谁人战绩高过 孤家?高高在上,诸君看 吧,朕之江山美好如画; 登山踏雾,指天笑骂,舍 我谁堪夸!秦是始,人在 此,夺了万世潇洒;顽石 刻,存汗青,传颂我如何 叱咤!”
Hale Waihona Puke 北方长城陇 西西南夷
面对如此广阔 西涉流沙,南尽北户。 的疆域,该如何来 东有东海,北过大夏。 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巩固呢?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河套 直 想一想: 道 六合之内,皇帝之上。
大 海
岭
南
南海
一.皇帝制
(君主专制政体)
二.三公九卿制
(中央集权)
三.郡县制
(地方行政体制)
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 “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 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 “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 ‘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 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 “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 倚办于上”。 三: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 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 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 于天,既寿永昌”。
秦朝的败亡
• 有人质问:“夏商周因封建而延,秦 郡邑而促”。郡县制既然能够加强中 央集权,为什么秦朝却很快覆亡? • 柳宗元回答说:因为秦朝统治者残酷压 迫剥削人民群众,“人怨于下”,所以 一呼百应,揭竿而起一下子推翻了秦的 统治。“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试结合以上材料分析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这反映了秦朝时期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1、皇帝制的特点
皇帝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皇权至上(核心):权力高度集中的标 志。“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 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 穷。”──《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1)指出材料一主张的实质内容。 2)材料二反对的理由是什么? “安宁之术”主要指什么?
想一想 议一议:
试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
分封制(西周)
划分 标准
郡县制(秦朝推广)
与宗法制相联系, 大一统的条件下,以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地域为划分基础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 方的形式,官员由皇帝 直接任免,且不得世袭
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 印称“玺”。
学思之窗
• “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 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 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 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 ——《史记卷六· 秦始皇本纪》 你认为谁最有可能向丞相告密?秦始皇为 什么对丞相车骑的多少如此在意?这则小故 事反映了什么问题?
(西周)
分封制、宗法制
诸侯势力强 大“两制” 渐渐崩坏
(春秋)
诸侯割据混战
封 建 经 济 的 发 展
秦商鞅 变法成 效最大
(战国)
各国掀起 自上而下 变法运动
秦的统一
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中中中 国国国 之之之 境政教 ,,, 得得得 汉秦孔 武皇子 而而而 后后后 定行立 。。。
积极: (1)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 的世界大国。
(2)对秦: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 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 了重要作用。 (3)对后世: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 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 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消极: 皇帝的专制权威,造成阶级矛盾迅
速激化,促使秦朝二世而亡。
与中 诸侯具有一定的独 央关 立性,封位世袭 系 作用
意义
地方容易出现割据 地方服从中央,利于 中央集权的加强 贵族政权 中国官僚政治的开始
以中央集权的方式解决了分封制所导致的地方 郡县制的特点? 割据问题,巩固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进步。
说一说:
秦朝金字 塔型统治 机构
皇帝制
三公九卿制
郡 县 制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
荆 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 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 许。 ” 同姓甚众,然后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 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 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功赋碎重赏赐之,甚足易 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千秋功过,你我评说:
有人说秦始 皇是千古一帝, 有人说秦始皇 是暴君,对这个 问题,你有什么 看法?
1、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 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他为 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措施是 ( ) A 攻打匈奴 B 修筑长城 C 推行郡县制 D 建立三公九卿制 2.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 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 (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 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3、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 )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皇帝 中 央 太 尉
秦朝政府组织系统简表
郎 中 令 卫 尉 太 仆 廷 典 宗 尉 客 正 治 粟 内 史 少 ( 府 列 卿 )
丞 御史大夫 相 奉 常
郡 县
郡 尉 县 尉 有 秩
郡 守 县 令 三 老
监御史 县 丞 啬 夫 游 徼 亭长 亭 里正 里
乡
专 制 主 义 中 央 集 权 制 的 影 响
?
皇帝
三 公 九 卿 制 御史 丞 大夫 (统率) 相
(统率) (牵制)
直 接 控 制
太 尉
(虚设)
诸卿
这种中央官僚机构有何特点?
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 第一、君主专制
“三公九卿”互相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 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至旁落。
• 第二、 “家国共治” (家天下) • 第三、三权分立,分工明确 (互相配合、互相牵制,权归皇帝) • 第四、三公九卿不得世袭
(1)统一六国开纪元
(2)北击匈奴修直道 (修驰道和长城) (3)南征百越凿灵渠(设四郡)
(4)西南夷新纳版图(辟五尺道)
歌曲《秦始皇》,歌词: “大地在我脚下,国计 掌于手中,哪个再敢多说 话;夷平六国是谁,哪个 统一称霸,谁人战绩高过 孤家?高高在上,诸君看 吧,朕之江山美好如画; 登山踏雾,指天笑骂,舍 我谁堪夸!秦是始,人在 此,夺了万世潇洒;顽石 刻,存汗青,传颂我如何 叱咤!”
Hale Waihona Puke 北方长城陇 西西南夷
面对如此广阔 西涉流沙,南尽北户。 的疆域,该如何来 东有东海,北过大夏。 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巩固呢?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河套 直 想一想: 道 六合之内,皇帝之上。
大 海
岭
南
南海
一.皇帝制
(君主专制政体)
二.三公九卿制
(中央集权)
三.郡县制
(地方行政体制)
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 “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 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 “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 ‘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 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 “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 倚办于上”。 三: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 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 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 于天,既寿永昌”。
秦朝的败亡
• 有人质问:“夏商周因封建而延,秦 郡邑而促”。郡县制既然能够加强中 央集权,为什么秦朝却很快覆亡? • 柳宗元回答说:因为秦朝统治者残酷压 迫剥削人民群众,“人怨于下”,所以 一呼百应,揭竿而起一下子推翻了秦的 统治。“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试结合以上材料分析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这反映了秦朝时期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1、皇帝制的特点
皇帝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皇权至上(核心):权力高度集中的标 志。“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 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 穷。”──《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1)指出材料一主张的实质内容。 2)材料二反对的理由是什么? “安宁之术”主要指什么?
想一想 议一议:
试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
分封制(西周)
划分 标准
郡县制(秦朝推广)
与宗法制相联系, 大一统的条件下,以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地域为划分基础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 方的形式,官员由皇帝 直接任免,且不得世袭
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 印称“玺”。
学思之窗
• “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 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 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 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 ——《史记卷六· 秦始皇本纪》 你认为谁最有可能向丞相告密?秦始皇为 什么对丞相车骑的多少如此在意?这则小故 事反映了什么问题?
(西周)
分封制、宗法制
诸侯势力强 大“两制” 渐渐崩坏
(春秋)
诸侯割据混战
封 建 经 济 的 发 展
秦商鞅 变法成 效最大
(战国)
各国掀起 自上而下 变法运动
秦的统一
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中中中 国国国 之之之 境政教 ,,, 得得得 汉秦孔 武皇子 而而而 后后后 定行立 。。。
积极: (1)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 的世界大国。
(2)对秦: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 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 了重要作用。 (3)对后世: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 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 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消极: 皇帝的专制权威,造成阶级矛盾迅
速激化,促使秦朝二世而亡。
与中 诸侯具有一定的独 央关 立性,封位世袭 系 作用
意义
地方容易出现割据 地方服从中央,利于 中央集权的加强 贵族政权 中国官僚政治的开始
以中央集权的方式解决了分封制所导致的地方 郡县制的特点? 割据问题,巩固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进步。
说一说:
秦朝金字 塔型统治 机构
皇帝制
三公九卿制
郡 县 制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
荆 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 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 许。 ” 同姓甚众,然后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 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 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功赋碎重赏赐之,甚足易 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千秋功过,你我评说:
有人说秦始 皇是千古一帝, 有人说秦始皇 是暴君,对这个 问题,你有什么 看法?
1、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 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他为 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措施是 ( ) A 攻打匈奴 B 修筑长城 C 推行郡县制 D 建立三公九卿制 2.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 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 (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 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3、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 )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皇帝 中 央 太 尉
秦朝政府组织系统简表
郎 中 令 卫 尉 太 仆 廷 典 宗 尉 客 正 治 粟 内 史 少 ( 府 列 卿 )
丞 御史大夫 相 奉 常
郡 县
郡 尉 县 尉 有 秩
郡 守 县 令 三 老
监御史 县 丞 啬 夫 游 徼 亭长 亭 里正 里
乡
专 制 主 义 中 央 集 权 制 的 影 响
?
皇帝
三 公 九 卿 制 御史 丞 大夫 (统率) 相
(统率) (牵制)
直 接 控 制
太 尉
(虚设)
诸卿
这种中央官僚机构有何特点?
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 第一、君主专制
“三公九卿”互相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 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至旁落。
• 第二、 “家国共治” (家天下) • 第三、三权分立,分工明确 (互相配合、互相牵制,权归皇帝) • 第四、三公九卿不得世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