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物理】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练习题20篇及解析

【物理】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练习题20篇及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机械运动及其描述1.如图所示,一质点沿半径为r =20 cm 的圆周自A 点出发,逆时针运动2 s ,运动34圆周到达B 点,(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求:(1)质点的位移和路程. (2)质点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答案】(1) 28.3 cm ; 94.2 cm (2) 14.2 cm/s ; 47.1 cm/s 【解析】 【分析】 【详解】(1)质点的位移是由A 点指向B 点的有向线段,位移大小为线段AB 的长度,由图中几何关系可知 位移2283 cm x r ==.位移方向由A 点指向B 点.质点的路程为质点绕圆周的轨迹长度,则 路程l =×2πr=×2π×20 cm=94.2 cm . (2)根据平均速度定义得14.2cm/s xv t== 平均速度方向是由A 指向B . 质点的平均速率为47.1cm/s lv t==2.在平直公路上,汽车以2m/s 2的加速度加速行驶了6s ,驶过了48m ,求: (1)汽车在6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 (2)汽车开始加速时的速度大小;(3)过了48m 处之后接着若以1m/s 2大小的加速度刹车,则刹车后汽车在6s 内前进的距离.【答案】(1)8 m/s ;(2)v2 m/s ;(3)66m 【解析】试题分析:(1)平均速度为:48/8/6x v m s m s t === (2)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可得:x =v 0t+12at 2得:0148126/2/262x v at m s m s t --⨯⨯===(3)加速6s 后的速度为:v=v 0+at=2+2×6m/s=14m/s 减速到零所需时间为:14vt s a ''== 减速6s 通过的位移为:x ′=vt −12a ′t 2=14×6−12×1×62m=66m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的应用,在减速运动过程中明确减速到零的时间,难度不大。
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练习题含答案

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练习题含答案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机械运动及其描述1.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14/v m s =,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28/v m s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若全程的平均速度' 3.75/v m s =,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1'3/v m s =,求这个物体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答案】6m/s ,5m/s【解析】【详解】(1)令全程时间为2t ,则根据平均速度关系有全程位移为12s v t v t =+ 全程的平均速度121248./6/2222v t v t v v s v m s m s t t +++===== (2)令全程位移为2s ,则根据平均速度关系有全程通过的时间12s s t v v =+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 121212222 v v s s v s s t v v v v ⋅===++ 代入数据:22233.753v v ⨯⨯+=解得:2v =5m /s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给出的平均速度分别求出全程运动的位移和时间表达式,再根据平均速度公式求解.掌握规律是正确解题的关键.2.用运动传感器可以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如图所示,这个系统有一个不动的小盒子B .工作时,小盒B 向被测物体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脉冲被运动物体反射后又被B 盒接收.B 将信息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处理该信息,可得到被测物体的速度.若B 盒每间隔1.5秒发出一个超声波脉冲,而每隔1.3秒接收到一个超声波脉冲(1)试判断汽车远离小盒B ,还是靠近小盒B ?(2)试求汽车的速度是多少?【答案】(1)汽车靠近小盒B ,(2) 22.7m/s【解析】(1)根据题意得:B 盒每间隔1.5秒发出一个超声波脉冲,而每隔1.3秒接收到一个超声波脉冲,1.5 1.3s s >,时间变短,由s=vt 知,s 变小,故汽车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是靠近小盒B 盒(2)设第一次超声波发射至返回时间t 1,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t 1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t 1的时间;汽车距测速仪:11t s v =声 测速仪第二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t 2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t2的时间;汽车距测速仪:22t s v =声因此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了:21s s s =-汽车行驶了s 共用了时间12t t t t =++∆则有12t=1.5s t +∆,22t t=1.3s +∆ 汽车的速度 22.7/s v m s t==3.在上海的高架道路上,一般限速80km/h 。
高考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高考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试题(有答案和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机械运动及其描述1.我校足球运动员李同学在做足球训练时,将一个以6m/s 迎面飞来的质量为0.4kg 的足球,以8m/s 的速度踢出,求:(1)若踢球的时间为0.2s ,则李同学发球时足球的平均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足球被提出后沿草地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1.6/m s ,足球在草地上运动的时间和位移的大小.【答案】(1)270/m s ,方向为球踢出去的方向(2)8s 51.2m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加速度公式()208670/0.2v v a m s t ---===,方向为球踢出去的方向(2)足球运动的时间881v t s s a ===, 运动的位移22111.6851.222s at m ==⨯⨯= 考点:考查了平均速度,加速度的计算【名师点睛】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求出足球的平均加速度.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足球在草地上运动的时间,根据平均速度的推论求出足球的位移.2.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10/m s 作匀速直线运动,发现前面有情况而刹车,获得的加速度大小为22/m s ,则:()1汽车经3s 的速度大小是多少?()2经5s 、10s 汽车的速度大小各是多少?【答案】4; 0; 0; 【解析】 【分析】一定先算出刹车时间,作为一个隐含的已知量判断车是否已停下. 【详解】 (1)刹车时间0105s 2v t a ===,则3 s 末汽车还未停下,由速度公式得v 3=v 0+at =10 m/s +(-2)×3 m/s =4 m/s(2)5 s 末、10 s 末均大于刹车时间,汽车已经停下,则瞬时速度均为0. 【点睛】本题注意汽车减速运动问题要注意判断汽车减速到零所用的时间,减速到零后汽车就不再继续运动.3.计算下列物体的加速度:(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1)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运动,紧急刹车后经2s停下来.(2)高速列车过桥后沿平直铁路匀加速行驶,经100s 速度从36km/h增大到180km/h.(3)沿光滑水平地面以10m/s的速度运动的小球,撞墙后以8m/s的速度反弹,与墙壁接触时间为0.1s.【答案】(1)(2)(3)【解析】【分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结合初末速度和时间求出加速度;【详解】(1)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汽车的加速度为:;(2)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列车的加速度为:;(3)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小球的加速度为:。
物理机械运动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物理机械运动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1.如图所示,用三种方法拉动同一物体在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使物体以相等速度移动相同的距离。
所用拉力分别是F1、F2、F3,这三个力的作用点移动距离分别是s1、s2、s3,移动速度分别为v1、v2、v3,不计滑轮摩擦,则()A. F1:F2:F3=2:1:4 s1:s2:s3=2:1:4B. F1:F2:F3=4:1:2 s1:s2:s3=2:4:1C. F1:F2:F3=2:4:1 V1:V2:V3=2:1:4D. F1:F2:F3=2:1:4 V1:V2:V3=2:4:1【答案】 D【解析】【解答】由图可知 ,本题中三个滑轮都是克服摩擦力做功,假设物体与水平面的摩擦力f,物体移动的速度为v0,运动的时间为t,则对这三个图分析可得:(1)甲图:滑轮为定滑轮,因为定滑轮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不能省力,所以根据二力平衡,此时拉力 F1=f;拉力的作用点移动的速度v1=v0,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1=v0t。
(2)乙图:滑轮为动滑轮,因为动滑轮相当于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省一半的力,所以根据二力平衡,此时拉力F2=f;但是费2倍的距离,拉力的作用点移动的速度v2=2v0,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s2=2v0t。
(3)丙图:滑轮为动滑轮,拉力的作用点在动滑轮的轴上,因此是个费力杠杆,费2倍的力,省2倍的距离, 因此,F3=2f,拉力的作用点移动的速度v3=v0,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3=v0t。
综上分析:F1:F2:F3=f:f:2f=2:1:4,v1:V2:v3=v0:2v0:v0=2:4:1s1:s2:s3=v0t:2v0t:v0t=2:4:1故答案为:D。
【分析】(1)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知道物体所受的拉力等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然后根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分别求出F1、F2、F3,即可比较其大小;(2)根据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判断出速度和距离的关系。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常有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 含答案 ) 含分析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1.我国研制的“亿航”自动驾驶载人飞翔器拥有垂直起降、定速巡航、空中悬停等功能.在一次试飞中,试飞员感觉地面“迎”他而来,这时飞机的运动状态是()A. 垂直腾飞B. 垂直下降C. 定速巡航D. 空中悬停【答案】 B【分析】【解答】依据题意知道,在一次试飞中,飞员感觉地面迎面而来,是感觉地面在向上运动,这是以运动飞机为参照物,而且飞机在垂直下降时感觉,故只有 B 切合题意,故答案为:B。
【剖析】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仍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许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能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地点能否发生改变即可.2.如下图为相距 6 米在同一水平面上同时开始沿向来线运动的甲、乙两辆小车的s﹣ t 图象,则()A. 甲、乙运动的快慢相同B. 运动 3 秒甲经过的行程比乙大C.运动 3秒甲、乙可能相距 5 米D运.动 3 秒甲、乙不行能相距13 米【答案】C【分析】【解答】解: A、据图可知,甲的速度是:v 甲 ===1m/s ;乙的速度是:v 乙==≈ 1.3m/s;故两个物体的运动速度不一样,故A 错误;B、据图可知,甲3s 运动的行程是3m,乙运动3s 的行程 4m,所以运动 3 秒乙经过的行程比甲大,故 B 错误;CD、若甲乙两物体像距6m,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甲追乙运动,故甲走行程是3m,乙走行程是4m ,所以此时两个物体像距 6m,故此时两个物体的距离是 6m﹣ 3m+4m7=7m ;若甲乙两物体像距6m ,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乙追甲运动,故甲走行程是3m,乙走路程是4m,所以此时两个物体像距6m,故此时两个物体的距离是6m﹣ 4m+3m=5m ;若甲乙两物体像距6m ,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故甲走行程是3m,乙走行程是4m,所以此时两个物体像距6m,故此时两个物体的距离是6m+4m+3m=13m ;故 C 正确, D 错误;应选 C.【剖析】( 1 )经过该图象得出甲乙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即可;(2)据图象得出物体运动的行程关系即可;(3)据甲乙两个物体可能的运动方向逐一剖析即可判断.3.2017 年 4 月 22 日“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我国航天技术又上涨到一个新的台阶,如下图是在对接前从天宫看天舟的图片,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 发射“天舟一号”的火箭主要用液态氢作为燃料,选择该燃料的原由是它的比热容大 B. “天舟一号”所使用的供电装置最可行的是太阳能电池C. “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静止的D.航天员在飞船外共同作业时需要借助电子设施对话,是因为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流传【答案】 A【分析】【解答】 A、用液态氢作为燃料是氢的热值较大, A 切合题意;B、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太阳能在太空中是特别丰富的, B 不切合题意;C、“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没有地点的变化,所以是静止的, C 不切合题意;D、太空中是真空,真空不可以传声,所以对话要借助电子设施, D 不切合题意。
高考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绘常有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 ( 含答案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机械运动及其描绘1. 一支队伍沿平直的公路匀速行进,其速度的大小为v 1,队伍全长为 L .一个通信兵从队尾以速度 v 2(v 2>v 1 )赶到队前而后立刻原速返回队尾,求这个过程中通信兵经过的行程和位移.2v2 L2v 1v 2 L【答案】 (1)2(2)2v 122 v 1 2v 2v 2 【分析】 【详解】本题假如以地面为参照系剖析较为复杂,能够以行进的队伍为参照系.在通信兵从队尾向 队前行进的过程中,通信兵相关于队伍的速度为 v 2-v 1;在从队前返回队尾的过程中,通信兵相关于队伍的速度为 v 2+v 1. 通信兵两次相关于队伍的位移均为 L ,设运动的时间分别为t 1、 t 2,则有: t 1L, t 2Lv 2 v 1 v 1 v 2通信兵经过的行程为两段行程的和,即有:L将上边的关系式代入得: sv (2v 2 v 1s ′=vt +v t2 12 2vL ) 2v 2 2 L ;vv2v21221整个过程中,通信兵经过的位移大小等于队伍行进的距离,即有:( L L) 2v 1v 2 Ls v1v 2v 1 v 1 v 2v 2 2 v 12;【点睛】本题考察位移和行程的计算,重点是计算向前的距离和向后的距离,难点是知道向前的时候人和队伍行进方向同样,向后的时候人和队伍行进方向相反.2.我校足球运动员李同学在做足球训练时,将一个以 6m/s 迎面飞来的质量为 0. 4kg 的足球,以 8m/s 的速度踢出,求: (1)若踢球的时间为0. 2s ,则李同学发球时足球的均匀加快度的大小和方向(2)足球被提出后沿草地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加快度大小为 1.6m / s 2 ,足球在草地上运动的时间和位移的大小.【答案】( 1) 70m / s 2 ,方向为球踢出去的方向( 2) 8s 51.2m【分析】试题剖析:( 1)依据加快度公式 av v 0 86 2,方向为球踢出去的方t0.270m / s向(2)足球运动的时间 tv 8 s 8s ,a1运动的位移 s1 at2 1 1.6 82 51.2m22考点:考察了均匀速度,加快度的计算【名师点睛】依据加快度的定义式求出足球的均匀加快度.依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足球在草地上运动的时间,依据均匀速度的推论求出足球的位移.3. 在平直公路上,汽车以2m/s 2 的加快度加快行驶了 6s ,驶过了 48m ,求:( 1)汽车在 6s 内的均匀速度大小;( 2)汽车开始加快时的速度大小;(3)过了 48m 处以后接着若以 1m/s 2 大小的加快度刹车,则刹车后汽车在 6s 内行进的距离.【答案】( 1) 8 m/s ;( 2)v2 m/s ;( 3) 66m 【分析】试题剖析:( 1)均匀速度为:vx=48m / s =8m / st6 (2)依据位移时间公式可得:x = v 0 t+ 1 at 22得: v 0=x1 at = 48 12 6m / s = 2m / st262( 3)加快 6s 后的速度为: v=v 0+at=2+2×6m/s=14m/s减速到零所需时间为:t = v=14 s a减速 6s 经过的位移为: x ′= vt - 1a ′ t 2=14×6 - 1×1×62 m=66m22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名师点睛】本题考察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的应用,在减速运动过程中明确减速到零的时间,难度不大。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正确答案为B。
解释:同一个人多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测得的数值可能有细微差别,但应该接近于同一个值。
不同人的测量方法可能存在差异,因此测得的数值可能不同。
2、正确答案为B。
解释:跳远成绩通常在3-4米左右,使用米尺不太方便,而长30米的卷尺过长,使用不便。
分度值为1cm的皮卷尺既方便使用又足够精确。
3、正确答案为B。
解释:最小分度值为厘米的刻度尺,记录长度应该以厘米为单位,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
4、正确答案为A。
解释:烟是竖直向上的,说明烟没有受到风的影响,外界无风。
5、正确答案为A。
解释:如果乘客坐的火车向东行驶,窗外的火车也向东行驶,两车相对静止,不可能看到窗外火车向正东行驶的情况。
6、正确答案为B。
解释:乘船的人相对于轻舟是静止的,轻舟是选定的参照物。
7、缺少图示,无法判断。
8、(1)他的计算错误在于没有将整个课本的厚度减去纸张的厚度。
(2)正确的计算应该是:纸的厚度=整个课本的厚度/页数=0.7cm/356=0.002cm。
9、停表所示的时间为3分50秒。
10、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刻度尺要平放,有刻度的一面要贴着被测物。
(2)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避免视差误差。
(3)要估读到的下一位,尽量减小测量误差。
(4)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的测量结果,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11、无法判断。
风,乙小车不可能,也不可能有12、甲、乙、丙三人各自驾驶一辆汽车沿着平直公路同向而行。
他们各自以自己的汽车为参照物,甲看到乙的车静止不动,乙看到丙的车离自己远去,丙看到甲的车在后退。
但是,以地面为参照物时,汽车的运动速度最快。
据报道,有一天在某个工地上,工人们在一座高达190米的大楼上进行施工。
突然,一片乌云飞快地飘过了大楼上方,引起了一些人的惊呼:“楼要倒了!”这种错觉是因为这些人以大楼为参照物,以为大楼是运动的或静止的。
两辆汽车同时向东行驶,甲车的速度为36km/h,乙车的速度为12m/s。
高考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高考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机械运动及其描述1.一个人爬山,从山脚爬到山顶,然后又从山顶沿原路返回山脚,上山的平均速率为v 1,下山的平均速率为v 2,求往返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各为多大? 【答案】(1) (2)【解析】 【详解】 平均速度定义式为即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往复一趟人的位移为零,所以平均速度也为,而平均速率定义式为,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因为上下山的路程相同,所以设 ,可得故本题答案是: (2)2.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x ﹣t 图象.(1)求OA 和CD 段汽车运动的速度.(2)求前3小时的平均速率和4小时内的平均速度. 【答案】(1)15km/h ;-30km/h (2)10km/h ;0 【解析】 【分析】 【详解】(1)x-t 图像的斜率表示运动的速度,故OA 段的速度为15/15/1OA v km h km h == CD 段的速度为030/130/CD v km h km h -==- (2)由图可知,前三小时内的位移为30km ,所以平均速率13010/3x v km h t ∆===∆ 4小时内的位移为0,所以4小时内的平均速度为03.如图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试分析物体在各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并计算各阶段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答案】0-1s 内,a 1=4 m/s 2,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1-3s 内,a 2=-2 m/s 2,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3-4s 内加速度a 3=-2 m/s 2,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解析】 【详解】在0∼1s 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2111404/1v a m s t ∆-===∆,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1s ∼3s 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2222202/1v a m s t ∆--===-∆,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3s ∼4s 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2333042/2v a m s t ∆-===-∆,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4.计算物体在下列时间段内的加速度(1)一辆汽车从车站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 10 s 速度达到108 km / h ; (2)以40 m / s 的速度运动的汽车,从某时刻起开始刹车,经 8 s 停下;(3)沿光滑水平地面以 10 m / s 的速度运动的小球,撞墙后以原速度大小反弹,与墙壁接触时间为 0.2 s .【答案】(1)3m/s 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2)5m/s 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3)100m/s 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解析】 【分析】由题中已知条件,统一单位,规定正方向后,根据加速度公式,即可算出加速度.取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详解】(1)对汽车v 01=0,v t1=108 km/h =30 m/s ,t 1=10 s ,所以2210111300m/s 3m/s 10t v v a t --===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2)对刹车后的汽车v 02=40 m/s ,v t2=0,t 2=8 s ,所以2220222040m/s5m/s 8t v v a t --===- 负号表示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3)对小球v 03=10 m/s ,v t3=-10 m/s ,t 3=0.2 s ,所以03223331010m/s 100m/s 0.2t v v a t ---===- 负号表示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故本题答案是:(1)a 1=3m/s 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2)a 2=5m/s 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3)a 3=100m/s 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5.计算物体在下列时间段内的加速度:(1)以60m/s 的速度运动的汽车,从某时刻开始刹车,经12s 停下 (2)一辆汽车从车站出发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经10s 速度达72km/h . 【答案】(1)-5 m/s 2(2)2 m/s 2 【解析】(1)汽车刹车,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可知:22010060m/s 5m/s 12v a t --===- 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 (2)汽车匀加速直线运动,72km/h 10m/s v == 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可知:2202100m/s 2m/s 10v v a t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0v v at =+,并能灵活运用.6.如图所示表示撑杆跳高运动的几个阶段:助跑、撑杆起跳、越横杆.讨论并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高中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练习题(含解析)

高中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熔融的铁块化成铁水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B.物体运动的速度增大,则物体中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物体的内能增大C.A、B两物体接触时有热量从物体A传到物体B,这说明物体A的内能大于物体B的内能D.A、B两物体的温度相同时,A、B两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分子的平均速率也可能不同2.“平均速度”概念建立时用到的物理方法是()A.等效替代法B.控制变量法C.理想模型法D.极限思想法3.今年珠海航展共设三天公众日(11月11日至13日),每天开放时间为9:00—17:00,本届航展安排精彩的飞行表演及地面装备动态演示,观众须提前30min进场。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飞行表演时,分析飞机的飞行姿势,可以将飞机看作质点B.观众提前30min入场,“30min”指的是时刻C.9:00,17:00指的是时刻D.飞行表演时,几架飞机正在并排飞行,以地面观众为参考系,飞机是静止的4.一个小球从2m高处落下,被水平面弹回,在1m高处被接住,则小球在这一过程中()A.位移大小是3m B.位移大小是1m C.路程是1m D.路程是2m 5.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可以推断()A.加速度越来越小B.加速度越来越大C.相同时间内速度变化量不变D.相同时间内速度变化量逐渐增大6.2022年11月13日,第十四届中国航展圆满落幕。
每一次精彩飞行,都离不开飞行员过硬的技术,首次进行的歼-16飞行完美地展示诠释了这句话,百米低空大速度大坡是高难动作。
对于歼-16的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研究歼-16百米低空持续大载荷下连续筋斗的高难动作时,歼-16不能视为质点B .歼-16百米低空大速度大坡度急速转弯过程,平均速度的大小一定小于平均速率C .歼-16为完成上述高难度动作,质量应适当大些D .图中歼-16编队在飞行间距不变的时间内,它们可能都在做加速度相同的匀加速直线运动7.急动度j 是描述加速度a 随时间t 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即aj t∆=∆,它可以用来反映乘客乘坐交通工具时的舒适程度,当交通工具的急动度为零时乘客感觉最舒适。
【物理】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物理】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1.生活中经常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 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B. 人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1m/sC. 人沐浴时水的温度约为60℃D. 电视机正常工作的电功率约为1000W 【答案】A【解析】【解答】A.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A符合题意;B.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约为1m/s,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5m/s,B不符合题意;C、人沐浴时水的温度比人的体温稍高即可,一般在40℃左右,C不符合题意;D.电视机正常工作的电功率约为100W~200W,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估测题目,注意掌握常见的物理量,例如长度、速度、温度、电功率、质量等等,并要善于观察和积累.2.位于沿江大道旁的商业大厦建有室外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上升时,能透过玻璃欣赏到美丽的湘江风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B. 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C. 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D. 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答案】C【解析】【解答】解: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A不正确.B、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B不正确.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C正确.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向下运动的.故D不正确.故选C.【分析】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先选择一个参照物,分析被研究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就运动了,如果没变化,就静止.3.电动平衡车是一种时尚代步工具.当人驾驶平衡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平衡车匀速行驶时,相对于平衡车上的人,车是静止的B. 平衡车的重力与地面对平衡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 平衡车轮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车轮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D. 关闭电机,平衡车仍继续前进是由于其具有惯性【答案】B【解析】【解答】解:A、平衡车匀速行驶时,平衡车与人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平衡车相对于人是静止的,故A正确:B、平衡车的重力加上人的重力才等于地面对平衡车的支持力,不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故B错误;C、人对平衡车的压力与平衡车对人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正确;D、关闭电机后,由于惯性,平衡车能继续前进,故D正确.故选B.【分析】(1)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是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2)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于同一物体上.缺一不可:(3)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4)任何物体都有惯性.4.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刻度尺和铅笔测漆包线的直径B.用玻璃做晶体的熔化实验C.用氢氧化钠干燥二氧化碳气体D.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答案】A【解析】【解答】A. 用刻度尺和铅笔测漆包线的直径,可以将漆包线缠绕在铅笔上,用累积法测量直径,A符合题意;B. 用玻璃是非晶体,故不能做晶体的熔化实验,B不符合题意;C.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不能用氢氧化钠干燥二氧化碳气体,C 不符合题意;D. 木炭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生成了新的气体,所以不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高中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5.设质量为 m 的子弹以初速度 V0 射向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质量为 M 的木块,并留在木 块中不再射出,子弹钻入木块深度为 d.
求①木块最终速度的大小
②产生的热能
③平均阻力的大小
【答案】① v共
mv0 ② Q M m
Mmv
2 0
③
2(M m)
f
Mmv
2 0
2(M m)d
【解析】
试题分析:①子弹射入木块的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mv0=(M+m)v 共
s=5m+2m=7m
s
0.09 0.01
v2
m / s 0.40m / s 2 0.1
v 0.161 0.039 m / s 0.61m / s 2 0.1
0.228 0.09 v4 2 0.1 m / s 0.69m / s
v5
0.301 0.161 m 2 0.1
/
s
0.70m
/
s
。
点睛: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
(1)14s~18s 时间段小车的加速度大小 a;
(2)小车匀速行驶阶段的功率 P; (3)小车在 2s~10s 内位移的大小 s2. 【答案】(1)2.0m/s2;(2)32W;(3)52m
【解析】试题分析:(1)在 14s—18s 时间段,由图象可得 a v14 v18 (2 分) t
代入数据得 a=2.0m/s2(2 分)
(2)仍为此全程,若完成 的位移时平均速度是 v1,完成中间 的位移时平均速度是 v2,完 成最后 的位移时平均速度是 ,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答案】(1) 【解析】 【详解】
(2)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机械运动及其描述分类汇编及解析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机械运动及其描述分类汇编及解析一、选择题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依次通过A、B、C三点,位移x AB=x BC,已知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3 m/s,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 m/s,那么物体在A C段的平均速度为()A.4 m/s B.4.5 m/s C.5 m/s D.6m/s2.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位移大小和路程不一定相等,所以位移才不等于路程B.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方向由起点指向终点C.位移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路程描述路径的长短D.位移描述直线运动,路程描述曲线运动3.在下列与运动学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做花样滑冰动作的运动员可以看作质点B.时间有方向,所以时间是矢量C.在描述运动时,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并假定它不动D.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必和路程相等4.某班同学分乘两辆汽车去公园游玩,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甲车内一同学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一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那么,上述观察说明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B.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都向东运动5.爱因斯坦曾经设计了个真空中的理想实验室,在这个实验中,当电梯(内部为真空)相对于地球静止时,封闭在电梯里的观察者发现,从手中释放的苹果和羽毛落到电梯底板上;当电梯做自由落体运动时观察者发现从手中释放的草果和羽毛会停在空中而不下落。
下列关于这一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梯相对地球静止时,释放后的苹果比羽毛先落到电梯底板B.电梯做自由落体运动时,释放后的苹果和羽毛受到的合力为零C.以自由下落的电梯为参考系,牛顿运动定律是成立的D.在自由下落的电梯里,观察者不能仅从苹果和羽毛的运动现象判断引力是否存在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速度、电流都有方向,它们都是矢量B.功、加速度、磁通量都有正负,它们都是矢量C.长度、质量、时间都是力学的基本物理量D.库(仑)、安(培)、特(斯拉)都是电学的基本单位7.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静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在水平外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小物块的加速度a随其运动距离x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高中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练习题及答案含解析

高中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练习题及答案含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机械运动及其描述 1.如图所示,实心长方体木块''''ABCD ABCD -的长、宽、高分别为a 、b 、c ,且.a b c >>有一小虫自A 点运动到'C 点,求:()1小虫的位移大小; ()2小虫的最小路程.【答案】(1)222x a b c =++ (2)()22s a b c =++【解析】()1质点从A 运动到'C 的位移大小等于A 、'C 连线的长度,为22222''x AC AC CC a b c ==+=++()2由于a b c >>,所以将矩形''BCC B 转至与前表面在同一平面,A 、'C 连线的长度为从A 运动到'C 的最短路程, 即22()s a b c =++;答: ()1小虫的位移大小为222a b c ++;()2小虫的最小路程为22()a b c ++.点睛:位移的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当两点之间沿直线距离最短,路程最短.在计算位移时,注意将立体转成平面后再计算.这种解题的思维方法,在以后的题目中用得不多,但将立体图形展开求解最短路程的方法却可以开拓视野,提高能力.2.一列士兵的队伍长120m ,正以某一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有紧急情况需要通知排头士兵,一名通讯员以不变的速率跑步从队尾赶到队头,又从队头返回队尾,在此过程中队伍前进了288m ,求通讯员在这段往返时间内的路程? 【答案】432m【解析】试题分析: 设通讯员的速度为V 1,队伍的速度为V 2,通讯员从队尾到队头的时间为t 1,从队头到队尾的时间为t 2,队伍前进用时间为t .由通讯员往返总时间与队伍运动时间相等可得如下方程:t=t 1+t 2,即:=+,整理上式得:6v 12-5v 1v 2-6v 22=0解上式得:v 1=将上式等号两边同乘总时间t ,即v 1t=,v 1t 即为通讯员走过的路程s 1,v 2t 即为队伍前进距离s 2, 则有:s 1=s 2=432m .考点: 相遇问题3.某一长直的赛道上,有一辆F 1赛车,前方200m 处有一安全车正以10m/s 的速度匀速前进,这时赛车由静止出发以2m/s 2的加速度追赶安全车,求:(1)赛车出发3s 末的瞬时速度大小;(2)赛车追上安全车之前与安全车相距的最远距离; (3)当赛车追上安全车时,赛车的速度大小. 【答案】(1)6m/s (2)225m (3)40m/s 【解析】试题分析:(1)赛车出发3s 末的瞬时速度大小v 1=at 1=2×3m/s=6m/s . (2)当赛车的速度与安全车的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速度相等经历的时间21052v t s s a ===,此时赛车的位移211002524v x m m a === 安全车的位移x 2=vt 2=10×5m=50m ,则相距的最远距离△x=x 2+200-x 1=50+200-25m=225m .(3)设经过t 3时间,赛车追上安全车,根据位移关系有:23312002at vt = 代入数据解得t 3=20s 此时赛车的速度v 3=at 3=40m/s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运动学中的追及问题,关键抓住位移关系,结合运动学公式灵活求解,知道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
高中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题20套(带答案)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并能灵活运用,计算时要细心.
12.2008 年 5 月 12 日汶川大地震造成山体滑坡,形成了大量的堰塞湖,由于连日阴天下 雨,堰塞湖内积存了大量的湖水,如果不及时泄掉湖水,一旦发生溃坝,就会给灾区带来
二次灾难 .在一次疏通堰塞湖中,解放军战士移除挡在排水渠中的一块巨石时动用了火箭弹 .已知火箭弹从发射至看到巨石被炸开用时 2.5s ,又经过 5s 后战士听到爆炸声,若声音在 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 / s ,试估算一下火箭弹的速度为多大.
x x 2
= 900 450
m / s=10m / s
t t0 t ' 60 30 45
7.一质点沿 x 轴的正方向运动,各个时刻的位置坐标如下表:
求:
1 根据表中数据画出 x t 图象; 2 质点在 0.06s 末的瞬时速度; 3 质点在 0 0.16s 内的平均速度.
【答案】(1)
后 路程所用时间为
全程平均速度
,t=t1+t2
解得:v1=90km/h.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平均速度计算公式的应用,需要清楚的是: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
以总时间,不等于速度的平均.
6.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单向行驶,从 A 处行驶到 B 处用了 60s,A、B 两地相距 900m; 在 B 处停留 30s 后沿原路返回,用了 45s 到达 A、B 的中点 C 处.问: (1)这辆汽车前 60s 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这辆汽车从 A 处到 C 处的平均速率是多少?
(2)0(3) 9 m/s 8
【解析】 【分析】 【详解】 (1)把表中数据描到坐标系中并连线,如图所示
(2)由于物体沿 X 轴正方向运动,在 0.06s 到 0.10s 位于 x 轴上同一位置, v 0
高考物理新力学知识点之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经典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新力学知识点之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经典测试题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关于速度和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减小,速度一定减小B.速度变化越小,加速度一定越小C.速度变化越慢,加速度一定越小D.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一定不为零2.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是矢量的是()A.速度、路程、平均速度B.位移、速度、力C.速度、加速度、路程D.时间、速度、加速度3.爱因斯坦曾经设计了个真空中的理想实验室,在这个实验中,当电梯(内部为真空)相对于地球静止时,封闭在电梯里的观察者发现,从手中释放的苹果和羽毛落到电梯底板上;当电梯做自由落体运动时观察者发现从手中释放的草果和羽毛会停在空中而不下落。
下列关于这一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梯相对地球静止时,释放后的苹果比羽毛先落到电梯底板B.电梯做自由落体运动时,释放后的苹果和羽毛受到的合力为零C.以自由下落的电梯为参考系,牛顿运动定律是成立的D.在自由下落的电梯里,观察者不能仅从苹果和羽毛的运动现象判断引力是否存在4.雨滴从高空由静止下落,由于空气阻力作用,其加速度逐渐减小,直到变为零,在此过程中雨滴的运动情况是()A.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小B.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C.位移越来越小D.速度变化率越来越大5.国产歼—15舰载机以65m/s的速度降落在静止的“辽宁号”航母水平甲板上,机尾挂钩精准钩住阻拦索.在阻拦索的拉力帮助下,经历2.5s速度减小为零.若将上述运动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以上数据不能求出战斗机在甲板上运动的A.位移B.加速度C.平均速度D.受到的阻力6.下列关于路程和位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位移为零时,路程一定为零B.路程为零时,位移不一定为零C .物体沿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可以等于路程D .物体沿曲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可以等于路程7.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静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在水平外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小物块的加速度a 随其运动距离x 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物理机械运动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物理机械运动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1.如图所示,用三种方法拉动同一物体在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使物体以相等速度移动相同的距离。
所用拉力分别是F1、F2、F3,这三个力的作用点移动距离分别是s1、s2、s3,移动速度分别为v1、v2、v3,不计滑轮摩擦,则()A. F1:F2:F3=2:1:4 s1:s2:s3=2:1:4B. F1:F2:F3=4:1:2 s1:s2:s3=2:4:1C. F1:F2:F3=2:4:1 V1:V2:V3=2:1:4D. F1:F2:F3=2:1:4 V1:V2:V3=2:4:1【答案】 D【解析】【解答】由图可知 ,本题中三个滑轮都是克服摩擦力做功,假设物体与水平面的摩擦力f,物体移动的速度为v0,运动的时间为t,则对这三个图分析可得:(1)甲图:滑轮为定滑轮,因为定滑轮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不能省力,所以根据二力平衡,此时拉力 F1=f;拉力的作用点移动的速度v1=v0,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1=v0t。
(2)乙图:滑轮为动滑轮,因为动滑轮相当于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省一半的力,所以根据二力平衡,此时拉力F2=f;但是费2倍的距离,拉力的作用点移动的速度v2=2v0,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s2=2v0t。
(3)丙图:滑轮为动滑轮,拉力的作用点在动滑轮的轴上,因此是个费力杠杆,费2倍的力,省2倍的距离, 因此,F3=2f,拉力的作用点移动的速度v3=v0,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3=v0t。
综上分析:F1:F2:F3=f:f:2f=2:1:4,v1:V2:v3=v0:2v0:v0=2:4:1s1:s2:s3=v0t:2v0t:v0t=2:4:1故答案为:D。
【分析】(1)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知道物体所受的拉力等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然后根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分别求出F1、F2、F3,即可比较其大小;(2)根据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判断出速度和距离的关系。
高考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机械运动及其描述1.两年以来,物理组的最高领导一直在考驾照,今天又和前(N+8)次一样,早早地来到客运站,思考到达考点的三种途径.第一种是乘普客汽车国道到达;第二种方法是乘快客汽车经高速公路到达;第三种方法是乘火车到达;下面是三种车的发车时刻及里程表,已知普客汽车全程平均时速度为60km/h,快客汽车全程平均时速为100km/h,两车途中均不停站,火车在中途需停靠石台站5min,设火车进站和出站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是2400km/h2,途中匀速行驶,速率为120km/h,若现在时刻是上午8点05分,科目二开考时间是9点25分,请你通过计算说明他能否赶上考试?如果能,该选择乘哪个班次什么车?(单位统一用km/h)普客汽车快客汽车火车里程/km758072班次7∶208∶2010∶3014∶30……8∶008∶409∶2010∶55……8∶008∶339∶009∶43……【答案】能赶上,8:33发车,9:20到达【解析】【分析】【详解】第一种乘普客汽车1 117575min 60st hv∆=== 8:20发车,9:35到达;第二种乘快客汽车2 228048min 100st hv∆=== 8:40发车,9:28到达;第三种乘火车1120h=0.05h 2400vta ==火车匀变速运动时间4t 1=0.2h 火车匀变速运动路程11412km s v t =⋅=火车匀速运动路程2(7212)km=60km s =-火车匀速运动时间1220.5s t h v == 火车总时间3123447min t t t t ∆=++=8:33发车,9:20到达 所以选择乘坐火车 【点睛】此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关键是高清时间和时刻关系以及路程关系,此题考查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用运动传感器可以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如图所示,这个系统有一个不动的小盒子B .工作时,小盒B 向被测物体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脉冲被运动物体反射后又被B 盒接收.B 将信息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处理该信息,可得到被测物体的速度.若B 盒每间隔1.5秒发出一个超声波脉冲,而每隔1.3秒接收到一个超声波脉冲(1)试判断汽车远离小盒B ,还是靠近小盒B ? (2)试求汽车的速度是多少?【答案】(1)汽车靠近小盒B ,(2) 22.7m/s 【解析】(1)根据题意得:B 盒每间隔1.5秒发出一个超声波脉冲,而每隔1.3秒接收到一个超声波脉冲,1.5 1.3s s >,时间变短,由s=vt 知,s 变小,故汽车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是靠近小盒B 盒(2)设第一次超声波发射至返回时间t 1,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t 1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t 1的时间;汽车距测速仪:11t s v =声 测速仪第二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t 2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t2的时间;汽车距测速仪:22t s v =声因此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了:21s s s =- 汽车行驶了s 共用了时间12t t t t =++∆则有12t=1.5s t +∆,22t t=1.3s +∆ 汽车的速度 22.7/s v m s t==3.我国ETC 联网正式启动运行,ETC 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简称.汽车分别通过ETC 通道和人工收费通道的流程如图所示.假设汽车以v 0=15m/s 朝收费站正常沿直线行驶,如果过ETC 通道,需要在收费线中心线前10m 处正好匀减速至v=5m/s ,匀速通过中心线后,再匀加速至v 0正常行驶;如果过人工收费通道,需要恰好在中心线处匀减速至零,经过20s 缴费成功后,再启动汽车匀加速至v 0正常行驶.设汽车加速和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均为1m/s 2,求:(1)汽车过ETC 通道时,从开始减速到恢复正常行驶过程中的位移大小; (2)汽车过ETC 通道比过人工收费通道节省的时间是多少. 【答案】(1)210m (2)27s【解析】试题分析:(1)汽车过ETC 通道:减速过程有:,解得加速过程与减速过程位移相等,则有:解得:(2)汽车过ETC 通道的减速过程有:得总时间为:汽车过人工收费通道有:,x 2=225m所以二者的位移差为:△=x 2﹣x 1=225m ﹣210m=15m .(1分) 则有:27s考点: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名师点睛】在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时,由于这一块的公式较多,涉及的物理量较多,并且有时候涉及的过程也非常多,所以一定要注意对所研究的过程的运动性质清晰,对给出的物理量所表示的含义明确,然后选择正确的公式分析解题4.一列士兵的队伍长120m ,正以某一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有紧急情况需要通知排头士兵,一名通讯员以不变的速率跑步从队尾赶到队头,又从队头返回队尾,在此过程中队伍前进了288m ,求通讯员在这段往返时间内的路程? 【答案】432m【解析】试题分析: 设通讯员的速度为V 1,队伍的速度为V 2,通讯员从队尾到队头的时间为t 1,从队头到队尾的时间为t 2,队伍前进用时间为t .由通讯员往返总时间与队伍运动时间相等可得如下方程:t=t 1+t 2,即:=+,整理上式得:6v 12-5v 1v 2-6v 22=0解上式得:v 1=将上式等号两边同乘总时间t ,即v 1t=,v 1t 即为通讯员走过的路程s 1,v 2t 即为队伍前进距离s 2, 则有:s 1=s 2=432m .考点: 相遇问题5.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10/m s 作匀速直线运动,发现前面有情况而刹车,获得的加速度大小为22/m s ,则:()1汽车经3s 的速度大小是多少?()2经5s 、10s 汽车的速度大小各是多少?【答案】4; 0; 0; 【解析】 【分析】一定先算出刹车时间,作为一个隐含的已知量判断车是否已停下. 【详解】 (1)刹车时间0105s 2v t a ===,则3 s 末汽车还未停下,由速度公式得v 3=v 0+at =10 m/s +(-2)×3 m/s =4 m/s(2)5 s 末、10 s 末均大于刹车时间,汽车已经停下,则瞬时速度均为0. 【点睛】本题注意汽车减速运动问题要注意判断汽车减速到零所用的时间,减速到零后汽车就不再继续运动.6.一物体从O 点出发,沿东偏北30°的方向运动10 m 至A 点,然后又向正南方向运动5m 至B 点.(sin30°=0.5)(1)建立适当坐标系,描述出该物体的运动轨迹; (2)依据建立的坐标系,分别求出A 、B 两点的坐标【答案】(1)如图:;(2)A (53,5)B (53,0) 【解析】 【分析】 【详解】(1)以出发点为坐标原点,向东为x 轴正方向,向北为y 轴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物体先沿OA 方向运动10m ,后沿AB 方向运动5m ,到达B 点, (2)根据几何关系得:1sin 301052A y OA m =⋅︒=⨯=, 3cos301053A x OA m =⋅︒=⨯=, 而AB 的距离恰好为5m ,所以B 点在x 轴上,则A 点的坐标为()535m m ,,B 点坐标为()530m ,.7.一质点由位置A 向北运动了6m 用时3s 到达B 点,然后B 点向东运动了5m 用时1s 到达C 点,再由C 向南运动了1m 用时1s 到达D 点(质点在B 点、C 点没有停顿)(1)在图中,作图表示出质点由A 到D 整个运动过程的总位移 (2)求整个运动过程的总位移大小和方向 (3)求整个运动过程的平均速率 (4)求整个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答案】(1)(2)位移大小52m 方向东偏北45o(3)2.4m/s (4)2/m s 【解析】 【分析】 【详解】(1)由位移的方向可知,由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如图:(2) 位移大小为:2222()(61)552x AB CD BC m m =-+=-+= ,方向东偏北450;(3) 平均速率为:1123651 2.4311AB BC CD mm v s s t t t ++++===++++ ;(4) 平均速度大小为:2123522x mm v s s t t t ===++.8.计算物体在下列时间段内的加速度:(1)以60m/s 的速度运动的汽车,从某时刻开始刹车,经12s 停下 (2)一辆汽车从车站出发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经10s 速度达72km/h . 【答案】(1)-5 m/s 2(2)2 m/s 2 【解析】(1)汽车刹车,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可知:22010060m/s 5m/s 12v a t --===- 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2)汽车匀加速直线运动,72km/h 10m/s v == 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可知:2202100m/s 2m/s 10v v a t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0v v at =+,并能灵活运用.9.一个篮球从高h 1=3.05 m 的篮筐上由静止开始下落,经t 1=1.95 s 落到水平地面上,速度v 1=19.1 m/s ,然后以v 2=-4.9 m/s 反弹,经t 2=0.5 s 达到最高点,h 2=1.23 m .已知篮球与地面碰撞的时间为0.3 s ,求: (1)篮球与地面碰撞过程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2)篮球从空中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的大小;(3)篮球从开始下落到反弹至最高点过程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答案】(1)80 m/s 2,方向竖直向上 (2)1.56 m/s (3)0.66 m/s 【解析】(2)取向下为正方向,则与地面碰撞过程中2221 4.919.1/80/0.3v v a m s m s t ---'===-,方向竖直向上; (3)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 3.05/ 1.56/1.95x v m s m s t ===; (4)全程的位移' 3.05 1.23 1.82x m m m =-=; 全程的时间' 1.950.50.3 2.75t s s s s =++=;则平均速度'' 1.82/0.66/2.75x v m s m s t '===;点睛:本题考查加速度及平均速度公式,要注意正方向的选择,同时要注意平均速度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10.如图所示表示撑杆跳高运动的几个阶段:助跑、撑杆起跳、越横杆.讨论并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高考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

高考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机械运动及其描述1.一支队伍沿平直的公路匀速前进,其速度的大小为v1,队伍全长为L.一个通讯兵从队尾以速度v2(v2>v1)赶到队前然后立即原速返回队尾,求这个过程中通信兵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答案】(1)2222 21 2vLv v-(2) 1222212v v Lv v-【解析】【详解】本题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分析较为复杂,可以以行进的队伍为参考系.在通讯兵从队尾向队前前进的过程中,通讯兵相对于队伍的速度为v2-v1;在从队前返回队尾的过程中,通讯兵相对于队伍的速度为v2+v1.通讯兵两次相对于队伍的位移均为L,设运动的时间分别为t1、t2,则有:121Ltv v=-,212Ltv v=+通讯兵通过的路程为两段路程的和,即有:s′=v2t1+v2t2将上面的关系式代入得:222222112212v LL Ls vv v v v v v'=+=-+-();整个过程中,通讯兵通过的位移大小等于队伍前进的距离,即有:121222112212v v LL Ls vv v v v v v=+=-+-();【点睛】本题考查位移和路程的计算,关键是计算向前的距离和向后的距离,难点是知道向前的时候人和队伍前进方向相同,向后的时候人和队伍前进方向相反.2.某兴趣小组对一辆自制遥控小车的性能进行研究.他们让这辆小车在水平的直轨道上由静止开始运动,并将小车运动的全过程记录下来,通过处理转化为v—t图象,图象如图所示(除2s~10s时间段图象为曲线外,其余时间段图象均为直线).已知在小车运动的过程中,2s~14s时间段内小车的功率保持不变,在14s末通过遥控使发动机停止工作而让小车自由滑行,小车的质量m=2.0kg ,可认为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小车所受到的阻力大小不变,取g=10m/s2.求:(1)14s~18s时间段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2)小车匀速行驶阶段的功率P ; (3)小车在2s~10s 内位移的大小s 2. 【答案】(1)2.0m/s 2;(2)32W ;(3)52m【解析】试题分析:(1)在14s —18s 时间段,由图象可得1418v v a t-=∆(2分)代入数据得 a=2.0m/s 2(2分)(2)在14s —18s ,小车在阻力f 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则 f =" ma" (1分) 在10s —14s , 小车作匀速直线运动,牵引力 F =" f" =4.0N (1分) 小车匀速行驶阶段的功率 P=Fv (1分) 代入数据得 P =32W (2分) (3)2s —10s ,根据动能定理得22221122Pt fs mv mv -=-(2分) 其中 v="8m/s" ,v 2=4m/s 解得 s 2 = 52m (2分) 考点:动能定理、功率3.(题文)如图所示为一升降机竖直向上运动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详细描述升降机的运动情况 升降机上升的总高度;画出升降机在10s 内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答案】(1)见解析(2) (3)【解析】 【分析】根据速度时间图象的形状,就可分析升降机的运动情况.速度时间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升降机上升的总高度等于图中梯形面积的大小.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求出加速度,再画出图象.【详解】以升降机竖直向上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升降机以加速度,匀加速上升;:升降机以速度,匀速上升;:升降机以加速度,匀减速上升.由图象可得:升降机上升的高度在数值上等于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即:画出升降机在10s内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点睛】在速度时间图像中,需要掌握三点,一、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看运动方向是否发生变化,只要考虑速度的正负是否发生变化,二、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三、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坐标轴上方表示正方向位移,在坐标轴下方表示负方向位移.4.一物体从O点出发,沿东偏北30°的方向运动10 m至A点,然后又向正南方向运动5 m至B点.(sin30°=0.5)(1)建立适当坐标系,描述出该物体的运动轨迹;(2)依据建立的坐标系,分别求出A、B两点的坐标【答案】(1)如图:;(2)A(3,5)B(30)【解析】【分析】【详解】(1)以出发点为坐标原点,向东为x轴正方向,向北为y轴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物体先沿OA方向运动10m,后沿AB方向运动5m,到达B点,(2)根据几何关系得:1sin 301052A y OA m =⋅︒=⨯=,3cos3010532A x OA m =⋅︒=⨯=, 而AB 的距离恰好为5m ,所以B 点在x 轴上,则A 点的坐标为()535m m ,,B 点坐标为()530m ,.5.如图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试分析物体在各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并计算各阶段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答案】0-1s 内,a 1=4 m/s 2,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1-3s 内,a 2=-2 m/s 2,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3-4s 内加速度a 3=-2 m/s 2,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解析】 【详解】在0∼1s 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2111404/1v a m s t ∆-===∆,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1s ∼3s 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2222202/1v a m s t ∆--===-∆,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3s ∼4s 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2333042/2v a m s t ∆-===-∆,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6.一物体从O 点出发,沿东偏北30°的方向运动10 m 至A 点,然后又向正南方向运动5 m 至B 点.(1)建立适当坐标系,描述出该物体的运动轨迹; (2)依据建立的坐标系,分别求出A 、B 两点的坐标;(3)求物体运动的位移、路程.【答案】(1);(2) A 点的坐标:(53m,5 m),B 点的坐标:(53m,0) ;(3) 位移为53m ,方向向东,路程为15 m 【解析】 【分析】 【详解】(1)坐标系如图所示,线OAB 为运动轨迹.(2)53m A x =,y A =5m ;53m B x =,y B =0.A 点的坐标:53m 5m (,),B 点的坐标:3m 0m (,). (3)物体的位移为O 到B 位移为:222210553m OA AB -=-=方向向东.路程为10m+5m=15m .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几何关系确定B 点的位置,要求同学们能正确建立合适的坐标系.7.有些国家的交通管理部门为了交通安全,特别制定了死亡加速度为()250010/g g m s =,以警醒世人,意思是如果行车加速度超过此值,将有生命危险,那么大的加速度,一般情况下车辆是达不到的,但如果发生交通事故时,将会达到这一数值.试问:()1一辆以72/km h 的速度行驶的汽车在一次事故中撞向停在路上的大货车上,设大货车没有被撞动,汽车与大货车的碰撞时间为32.010s -⨯,汽车驾驶员是否有生命危险?()2若汽车内装有安全气囊,缓冲时间为2110s -⨯,汽车驾驶员是否有生命危险?【答案】(1)有生命危险 (2)无生命危险 【解析】试题分析:选汽车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1)汽车的加速度:24203020m /s 10m /s 2.010v a t ---=⨯==- 因加速度大小为4210m /s 500g >, 所以驾驶员有生命危险 (2)在装有气囊的情况下 汽车的加速度2202020m /s 2000?m /s '110v a t ==----'=⨯ 因加速度大小为22000m /s 500g < 所以驾驶员无生命危险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点评:速度变化相同,安全气囊可以延长碰撞时间,从而可以减小碰撞是的加速度.8.某人从A 点出发,先以4m/s 的速度向东走了20s ,到达B 点,接着以2m/s 的速度向北又走了30s ,到达C 点,求此人在这50s 内的平均速率和平均速度的大小.【答案】平均速度为2m/s ;平均速率为2.8m/s 【解析】 【详解】 由题意可知,,此人在50内的路程为:,此人在50内的位移大小为:, 则平均速率为:, 平均速度的大小:.【点睛】位移等于首末位移的距离,由几何关系即可求出;需要注意的是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9.为测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cm 的遮光板,滑块匀加速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遮光时间分别为10.30t s ∆=,20.10t s ∆=,滑块经两光电门的时间间隔为2.0t s ∆=.求:(1)滑块的加速度多大? (2)两光电门间距离为多少? 【答案】(1) 20.1/m s (2) 0.4m【解析】 【分析】 【详解】(1)根据题意,遮光板通过单个光电门的短暂时间里视滑块为匀速运动,则 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v 1=d/△t 1 遮光板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v 2=d/△t 2 故滑块的加速度a =△v/△t =0.1m /s 2 (2)滑块在两光电门间的平均速度:120.100.300.20/22v v v m s ++=== 两光电门间距离:0.2020.40x vt m ==⨯=.10.甲骑车以10千米每小时由西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同时乙也骑车以相同的速度在另一地点从北向南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在上午九点整恰好通过交叉路口O 点后继续前行,此时乙距离O 点还有半小时的路程,问在甲、乙的运动过程中什么时刻相距最近且最近的距离为多少千米?【答案】上午九点十五分甲、乙相距最近,最近距离为522km. 【解析】 【分析】 【详解】依题意知,当甲经过O 点时,乙离O 点还有半个小时的路程即5千米远,此后,他们之间的距离将继续减小,过了某个时刻后又增大;以甲过O 点时刻为计时起点,则经过时间t 有x = 10t (km)及y =5- 10t ( km);根据勾股定理可知,甲和乙之间的距离s 22x y +;代入后可得222(10)(510)5841s t t t t =+-=-+4115min 284t h -=-==⨯时s 最小,(即此时为上午九点十五分),距离的最小值为min 52km 2s =.11.一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某段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v ,紧接着在接下来的相等的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kv (k <1),此时,物体仍然在运动.求 (1)物体的加速度为多大?(2)再经过多少位移物体速度刚好减为零?【答案】(1)(1)k va T-= (2)2(31)8(1)k vT x k -=-【解析】 【详解】(1)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有:1v v =,2v kv =由加速度定义得:21(1)v vk va T T--== 得加速度大小为(1)k v T- (2)第二段T 时间的末速度为:31=22T k v kv a v -'=+⋅所求位移:2220(31)28(1)v k vTx a k -'-==-12.某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1)若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 1,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 2,求全程的平均速度.(2)若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 1,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 2,全程的平均速度又是多少?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交付海军服役后,进行了舰载机起降等多项科学实验,使我国海军力量不断发展壮大.若在某次海上军事演习中,一艘驱逐舰以90km/h 的速度追赶在它前面120km 处正向同方向匀速航行的航空母舰,驱逐舰总共追赶了270km 才赶上,则航空母舰的舰速为多大?【答案】(1)122v v v +=(2)12122v v v v ;50km/h 【解析】 【分析】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前一半时间通过的路程和后一半时间通过的路程,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汽车的运动时间,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先根据快艇的速度和行驶距离求出所用时间,用快艇行驶的距离减去快艇和航空母舰原先的距离就等于航空母舰的行驶距离,根据速度公式即可求出. 【详解】(1)设全程的时间为2t ,前一半时间通过的位移11x v t =, 后一本时间通过的位移:22x v t =,全程的平均速度:121212222x x v t v t v v v t t +++===; (2)设甲乙两地间的距离是2x , 则前半段与后半段的位移都是x ,由xv t =得汽车的运动时间:1212x x t t v v ==,, 总的运动时间:12t t t =+,全程的平均速度:12121212222v v x xv x x t t v v v v '===+++; 根据公式s v t=,快艇和航空母舰的运动时间为11270390/s km t h v km h ===; 航空母舰走的距离为2270120150s km km km =-=, 军舰的速度为:2215050/3s kmv km h t h===. 【点睛】本题考查了求汽车的平均速度问题,熟练应用平均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解题时要注意,平均速度是物体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求平均速度应先求出路程与所对应的运动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机械运动及其描述1.用运动传感器可以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如图所示,这个系统有一个不动的小盒子B .工作时,小盒B 向被测物体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脉冲被运动物体反射后又被B 盒接收.B 将信息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处理该信息,可得到被测物体的速度.若B 盒每间隔1.5秒发出一个超声波脉冲,而每隔1.3秒接收到一个超声波脉冲(1)试判断汽车远离小盒B ,还是靠近小盒B ? (2)试求汽车的速度是多少?【答案】(1)汽车靠近小盒B ,(2) 22.7m/s 【解析】(1)根据题意得:B 盒每间隔1.5秒发出一个超声波脉冲,而每隔1.3秒接收到一个超声波脉冲,1.5 1.3s s >,时间变短,由s=vt 知,s 变小,故汽车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是靠近小盒B 盒(2)设第一次超声波发射至返回时间t 1,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t 1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t 1的时间;汽车距测速仪:11t s v =声 测速仪第二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t 2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t2的时间;汽车距测速仪:22t s v =声因此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了:21s s s =- 汽车行驶了s 共用了时间12t t t t =++∆ 则有12t=1.5s t +∆,22t t=1.3s +∆ 汽车的速度 22.7/s v m s t==2.一列队伍长100m ,正以某一恒定的速度前进. 因有紧急情况通知排头战士,通讯员跑步从队尾赶到队头,又从队头跑至队队尾,在这一过程中队伍前进了100m .设通讯员速率恒定,战士在队头耽搁的时间不计,求他往返过程中跑过的位移和路程的大小.(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挑战路程的计算) 【答案】100m ,(2)m 【解析】 【详解】设通讯员的速度为v 1,队伍的速度为v 2,通讯员从队尾到队头的时间为t 1,从队头到队尾的时间为t 2,队伍前进用时间为t .由通讯员往返总时间与队伍运动时间相等可得如下方程:t=t 1+t 2,即:21212100100100v v v v v +-+=整理上式得:v 12-2v 1v 2-v 22=0 解得:v 1=(2+1)v 2;将上式等号两边同乘总时间t ,即v 1t=(2+1)v 2t v 1t 即为通讯员走过的路程s 1,v 2t 即为队伍前进距离s 2,则有 s 1=(2+1)s 2=(2+1)100m .通讯员从队尾出发最后又回到队尾,所以通讯员的位移大小等于队伍前进的距离,即为100m. 【点睛】本题考查路程的计算,关键是计算向前的距离和向后的距离,难点是知道向前的时候人和队伍前进方向相同,向后的时候人和队伍前进方向相反,解决此类问题常常用到相对运动的知识,而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位移的大小只与初末的位置有关.3.某兴趣小组对一辆自制遥控小车的性能进行研究.他们让这辆小车在水平的直轨道上由静止开始运动,并将小车运动的全过程记录下来,通过处理转化为v —t 图象,图象如图所示(除2s~10s 时间段图象为曲线外,其余时间段图象均为直线).已知在小车运动的过程中,2s~14s 时间段内小车的功率保持不变,在14s 末通过遥控使发动机停止工作而让小车自由滑行,小车的质量m=2.0kg ,可认为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小车所受到的阻力大小不变,取g=10m/s 2.求:(1)14s~18s 时间段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 ; (2)小车匀速行驶阶段的功率P ; (3)小车在2s~10s 内位移的大小s 2. 【答案】(1)2.0m/s 2;(2)32W ;(3)52m【解析】试题分析:(1)在14s —18s 时间段,由图象可得1418v v a t-=∆(2分)代入数据得 a=2.0m/s 2(2分)(2)在14s —18s ,小车在阻力f 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则 f =" ma" (1分) 在10s —14s , 小车作匀速直线运动,牵引力 F =" f" =4.0N (1分) 小车匀速行驶阶段的功率 P=Fv (1分) 代入数据得 P =32W (2分) (3)2s —10s ,根据动能定理得22221122Pt fs mv mv -=-(2分) 其中 v="8m/s" ,v 2=4m/s 解得 s 2 = 52m (2分) 考点:动能定理、功率4.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某路段机动车限速为15 m/s ,一货车严重超载后的质量为5.0×104kg ,以15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发现红灯时司机刹车,货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5 m/s 2。
已知货车正常装载后的刹车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
(1)求此货车在超载及正常装载情况下的刹车时间之比? (2)求此货车在超载及正常装载情况下的刹车距离分别是多大? 【答案】(1);(2),【解析】试题分析:(1)该机动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有 不超载时: 超载时:解得即此货车在超载及正常装载情况下的刹车时间之比。
(2)该机动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有 不超载时 超载时:解得:,.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名师点睛】本题关键是对车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过程多次运用速度时间公式和位移时间公式列式,然后联立方程组求解。
5.计算下列物体的加速度:(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1)一辆汽车以72km/h 的速度匀速运动,紧急刹车后经2s 停下来.(2)高速列车过桥后沿平直铁路匀加速行驶,经100s 速度从36km/h 增大到180km/h. (3)沿光滑水平地面以10m/s 的速度运动的小球,撞墙后以8m/s 的速度反弹,与墙壁接触时间为0.1s. 【答案】(1)(2)(3)【解析】 【分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结合初末速度和时间求出加速度;【详解】(1)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汽车的加速度为:;(2)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列车的加速度为:;(3)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小球的加速度为:。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加速度的定义式,注意的矢量性。
6.为测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cm 的遮光板,滑块匀加速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遮光时间分别为10.30t s ∆=,20.10t s ∆=,滑块经两光电门的时间间隔为2.0t s ∆=.求:(1)滑块的加速度多大? (2)两光电门间距离为多少? 【答案】(1) 20.1/m s (2) 0.4m 【解析】 【分析】 【详解】(1)根据题意,遮光板通过单个光电门的短暂时间里视滑块为匀速运动,则 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v 1=d/△t 1 遮光板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v 2=d/△t 2 故滑块的加速度a =△v/△t =0.1m /s 2 (2)滑块在两光电门间的平均速度:120.100.300.20/22v v v m s ++=== 两光电门间距离:0.2020.40x vt m ==⨯=.7.一客车正以20m/s 的速度在平直轨道上运行时,发现前面180m 处有一货车正以6m/s 速度匀速同向行驶,客车立即合上制动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需经40s 才能停止,求: (1)客车刹车加速度大小。
(2)问是否发生碰车事故?通过计算加以说明. 【答案】(1)(2)客车在该段时间内位移:, 货车在该段时间内位移:因为,一定能发生碰车事故.【解析】 【详解】(1)客车匀减速的加速度a===-,即客车刹车加速度大小(2)客车减速至6m/s用的时间由v=v0+at得:t=s=28s客车在该段时间内的位移x1=t=28m=364m货车在该段时间内的位移x2=v货t=628m=168m由于x1=364m x2+180m=348m,所以一定能发生碰车事故。
8.升降机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1a匀加速上升2s,速度达到3m/s,接着匀速上升10s,最后再以加速度2a匀减速上升3s才停下来.求:(1)匀加速上升的加速度大小1a和匀减速上升的加速度大小2a;(2)上升的总高度H.【答案】(1)1.5m/s2(2) 1m/s2(3)37.5m【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升降机运动由3个阶段组成:以a1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t1=2s;以v=3m/s的速度匀速上升t2=10s;以a2的加速度减速上升t3=3s,最后静止.(1)由加速度公式得;(3)由匀变速位移公式及匀速运动位移公式s=vt得:考点: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名师点睛】本题也可以画出速度时间图像解题,根据图像的斜率求解加速度,根据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求解上升高度,关键是对公式灵活掌握,明确已知哪些物理量,让求哪些物理量,基础题9.某运动员在百米直线跑道上从A点以8 m/s的速度跑了80 m到B点,然后从B点返回又以2 m/s的速度走了20 m到C点,求这个运动员从A到C的平均速度大小和平均速率各是多少?【答案】3 m/s ; 5 m/s【解析】【详解】从A到B的时间;从B到C的时间;则运动员从A到C的平均速度大小:;平均速率大小:【点睛】题主要考查了平均速度及平均速率的计算,明确平均速度是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等于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基础题。
10.某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在第一个时间内平均速度是,第二个时间内平均速度是,第三个时间内平均速度是.(1)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仍为此全程,若完成的位移时平均速度是v1,完成中间的位移时平均速度是v2,完成最后的位移时平均速度是,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答案】(1)(2)【解析】【详解】(1)设全过程所用的时间为,前时间的路程为中间时间的路程为后时间内的成为则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2)设全程为6S前路程的时间为中间路程的时间为完成最后路程的时间为所以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点睛】设全程为3t 或6S,可以得到全程所用时间、各段路程所用时间,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
11.计算下列物体的加速度:(1)在高速公路上汽车做匀加速运动,经2min 速度从36 km/h.提高到144 km/h..(2)沿光滑水平地面以12m/s 运动的小球,撞墙后以8m/s 速度大小反弹回来,与墙壁接触时间为0.2s. 【答案】0.25 m ; 100 m, 方向与原运动方向相反【解析】 【详解】(1)36km/h=10m/s ,144km/h=40m/s,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2)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 ,负号表示方向与原速度方向相反.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速度方向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同,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反,以及掌握加速度的定义式.12.物体从A 运动到B ,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为v 1,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为v 2,那么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大?【答案】12122v v v v +【解析】 【分析】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xv t∆= 求解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