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部编版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含答案(2)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部编版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含答案(2)解析
一、九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综合题
1.马克思说革命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
17-18世纪是资产阶级革命兴起和发展的时代,阅读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革命成功后,英国国会颁布了一个法案,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有效限制……英国之所以能在群雄林立的欧洲脱颖而出并顺利实现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领先于它那个时代的、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政治体制。
——摘自张国君著《大国是怎样崛起的》材料二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独立宣言》材料三拿破仑出身于小贵族家庭,在大革命中,他获得提升,并逐渐展示出杰出的军事天才他还多次发动对外战争,打败了反法联盟军,维护了革命成果,扩大了革命影响,然而,他对被占领地区的奴役和夺,引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
1815年,帝国覆灭。
(1)材料一中的“法案”指的是英国历史上的哪部文献?说说它有什么重要特点?
(2)材料一中提到的领先于“它那个时代的、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政治体制”指的是什么?
(3)依据材料二,指出“他们”有追求哪些权力的诉求?为保障这些权利进行了怎样的斗争?领导斗争的人物是谁?
(4)材料三中的“大革命”爆发的标志是什么?请根据材料三概括拿破仑帝国覆灭的原因是什么?
(5)试用所学知识并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分析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影响?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 14 世纪到 17 世纪,古典的希腊、罗马文化以一种新的和有成果的方式被重新发现了。
欧洲的基督徒们对古典文化产生了新的兴趣,承认古典文化有不可怀疑而长期被忽视了的价值。
在这种新的兴趣推动下,古典文化在演说和艺术中得到广泛使用,并且在文学、建筑、雕刻和绘画中表现出对中古文化的反对。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欧洲思想领域的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一中基督徒们对古典文化、中古文化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勇敢的探险家、热忱的传教士和急切的商人从欧洲出发,沿非洲海岸航行,绕过好望角,驶向印度和远东。
同时另外一些人向西航行去发现美洲,并使它殖民地化和基督教化。
——以上材料摘自[美]卡尔顿・海斯《世界史》(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从世界视角分析这一事件的历史作用?
材料三:西班牙人在殖民地……迫使印第安人劳动,用基督教信仰教育印第安人。
此外还建立了一种简化制度,即印第安人必须定居在保留地,以提供劳动力。
后来,黑人奴隶取代了印第安人。
——[法]德尼放・加亚尔《欧洲史》(3)材料三所述的“殖民地”在哪里?
材料四:英国的“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
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4)材料四中“控制者”指的是什么人?“最完美的政治设计”指的是哪一政治体制?通过哪一文献使这一政治设计得以实现?
材料五:美国的建国者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5)材料五中的“分权理论”,指出“美国的建国者”中的代表人物?通过什么文献实现了“分权和制衡体制”?
材料六:旧制度死亡,万劫不复;但是人们不可以以为在旧制度的废墟上,不会再建起专制暴政或无政府状态;这是大革命的私生子;只有自由才是大革命的合法女儿,在上帝的帮助下自由有朝一日终将驱逐僭越者。
——引自(法国)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一导言》(6)根据材料六指出“大革命的私生子”和“大革命的合法女儿”分别指的是什么?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0世纪开始,欧洲城市逐渐在封建主的领地上兴起。
农奴为摆脱领主的控制,大量移居城市,使得市民阶层壮大。
他们(市民)的崛起不但为日后资产阶级的出现提供了可能,也为世界市场的扩大做好了铺垫,更是在平常的市民生活过程中孕育了自由、民主、平等的现代意识的萌芽。
(1)材料一图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图二反映的是哪一农业经济组织形式?该组织内维护公共秩序的机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分析城市的兴起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世纪西欧社会多元化的表现。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次运动兴起于意大利并非偶然,因为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
它的实质并不是复古,而是新文化的思想创新。
其核心精神是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提倡以人为
本,肯定人,肯定现实生活。
这次运动在文学、艺术、哲学以及自然科学等许多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涌现出大批宣扬人文主义的思想文化巨人……
材料二: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
14~15世纪,欧洲各国君主为了强化王权,积极扩张……基督教会为了传教,不惜使用武力进行“圣战”……为了与亚洲进行直接的香料贸易,葡萄牙和西班牙分别扶持了向东和向西的两条线路的海上探险。
材料三:
材料四:欧洲殖民者在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黄金、白银,他们还将美洲、非洲和亚洲殖民地的马铃薯、玉米、番茄、烟草、可可、茶叶等作物运回欧洲;把欧洲的葡萄酒、啤酒和毛纺织品销往殖民地。
这一进程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但也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在此期间,欧洲文化传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的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发现美洲新大陆的伟大航海家是谁?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角贸易的影响是什么?最早的殖民国家有哪些?(4)根据材料四概括殖民扩张的影响是什么?
5.阅读材料和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多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做工业革命资金用的流动资本……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1800-1870年英国煤产量(单位:万吨)。
材料三:工业革命中的部分发明。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
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趋势是什么?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在动力方面的哪一项重大技术进步显著地促进了这一趋势的出现?
(3)材料三的发明直接促进了哪个行业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
6.研究世界近代史,英国是必须重视的一个国家。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事件
1600年英国女王特许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英国与好望角以东各国的贸易
1607-1733年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共建立了13个殖民地
1652-1674年英国发动数次对荷战争,给荷兰以致命打击
1756-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法国战败,英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强国
175-176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从孟加拉国库中夺走价值526万英镑的财富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
材料二导致英国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在(1688年)宫廷政变之后,英国建立起了一个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政治体制。
这个体制保证了英国社会有一个相对宽松与和平的环境,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摘编自《强国之鉴》(2)材料二中的“英国政治体制”指的是什么?这一体制的建立与英国工业革命有何关系?
(3)谈谈你对近代史上的哪位英国人印象最深?为什么?
(4)综上所述,英国的发展历程给我们哪些启示?
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实现从图1手工操作向图2机器生产的转变,首先发生在哪个国家?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有何意义?
材料二 1830年以后,公路和水路遇到了来自铁路的挑战。
这方面的主要人物是采矿工程师乔治·斯蒂芬孙。
1830年他的机车“火箭号”以平均14英里的时速行驶了31英里,将
一列火车从利物浦牵引到曼彻斯特……蒸汽机还被应用于水上运输。
富尔顿是这方面的先驱,1807年,他使自己的“克菜蒙脱号”汽船在哈德孙河下水。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火车和汽船使的动力机器是什么?它是由谁研制完成的?
材料三 18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
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
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四 2015年11月,东北华北黄淮等地共出现三次雾霾天气过程:6-8日东北地区出现雾霾过程,PM2.5达到严重污染;12-14日和28-30日,华北、黄淮等地出现两次雾霾天气过程,PM2.5均达到严重污染,其中29日下午北京城区平均浓度超过500微克/立方米,南部超过700克/立方米。
——摘自新华网(3)从材料三、四中分析科技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什么问题?
(4)根据上述的材料和问题分析:从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所带来的双重影响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够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材料二(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资金用的流动资本……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材料三如下图所示
材料三:近代产业革命对社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一些工业发展的城市和工矿区人口密集、物流量大,煤的燃烧量急剧增加,大气污染的环境问题不断发生。
如1873、1880、1882、1891、1892年,英国伦敦多次发生可怕的有毒烟雾事件。
——《环境与环境保护导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新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概括这一“新的政治制度”确立的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发生需要满足的三个因素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分析这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从英国开始?
(3)根据材料三中的三幅图片及所学,说说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该如何辩证看待第一次工业革命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9.17-18世纪,英国、美国和法国掀起了资产阶级革命浪潮,推动了欧美向近代社会转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革命最大的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并以此淘汰了已成为社会发展桎梏的绝对君主制……新体制通过大幅度提高议会的权威实现了对王权的有效限制,并在议会内部实施了某种程度的权力分割和制衡,同时还对个人的自由权利表示了相当程度的承认和尊重。
-——摘编自马克连主编《世界文明史》材料二:在那个距今二百多年前的时代里,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大事,宣布独立的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在欧洲的法兰西等国家的支持下,与大英帝国的战争一直艰苦地打了八年…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三:
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
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他把他的法典带到了他征服的国家里,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得多。
-------摘编自恩格斯《德国状况》(1)材料一中英国创造的“全新的政体”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是通过哪部法律文献“实现了对王权的有效限制”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文献颁布后,“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宣布独立?并指出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
(3)材料三图A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文字中评价拿破仑“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的理由。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
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
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后来其他生产部门也纷纷发明、制造机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 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进行了什么重大革命?根据材料一,指出这次“革命”进行的有利条件。
材料二1875年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
后来,化工、冶金、采矿等许多生产部门都开始使用蒸汽机,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
19世纪中期,英国的煤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生铁产量已经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产量的总和。
英国逐步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回答,工业革命在经济方面带给英国的主要变化是什么?
材料三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由于破产的小手工业者源源不断地流入,形成了庞大的失业大军。
于是工厂主竭力压低工资,无产阶级所受的剥削不断加强。
……1825年在英国爆发了资本主义的第一次经济危机,以后大约每隔10年左右就爆发一次。
工业化开始后,殖民扩张逐渐向世界各个已有文明的核心区推进,西亚、北非、印度、中国等古代文明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继落入了西方列强的控制。
他们动用工业文明的技术手段,杀戮和压迫弱小民族,变得比任何时代都更野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了什么问题?
材料四马克思和恩格斯相信,未来社会中,资产阶级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剥削制度将被消灭,因此不再有阶级。
未来社会必将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由于马克思、恩格斯以建立一个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为目标,所以他们的思想为人们所向往、所追求。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四中的《共产党宣言》的是哪一个政党的纲领?根据材料四回答,马克思和恩格斯构想的未来理想社会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九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综合题
1.(1)《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
(2)君主立宪制。
(3)平等、自由、生命权、追求幸福等;发动独立战争;华盛顿。
(4)1789年,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
拿破仑对被占领地区的奴役和掠夺,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
(5)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等
【详解】
(1)根据“英国”这一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法案是《权利法案》,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通过《权利法案》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3)概括材料二最后一句可知,他们拥有生命权、自由权、追求幸福的权利。
第二问:为保证这些权利,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民进行了独立战争。
第三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领导这次革命的是华盛顿。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是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第二问:根据“他对被占领地区的奴役和夺,引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可知拿破仑帝国灭亡的原因是由于被占领地区的奴役和掠夺,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
(5)结合所学知识并概括材料可知,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2.(1)文艺复兴;欧洲的基督徒们对古典文化产生了新的兴趣,承认古典文化有不可怀疑而长期被忽视了的价值;对中古文化的态度是反对。
(2)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溶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欧洲与亚洲、非洲、关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3)美洲。
(4)国王;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
(5)华盛顿;《1787年美国宪法》。
(6)专制暴政或无政府状态;自由。
【详解】
(1)历史事件:由材料中的“从14 世纪到17 世纪,古典的希腊、罗马文化以一种新的和有成果的方式被重新发现了”,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历史事件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运动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对古典文化并非是简单的“复兴”,这其中有继承,更有创新;对古典文化的态度:由材料中的“欧洲的基督徒们对古典文化产生了新的兴趣,承认古典文化有不可怀疑而长期被忽视了的价值”可知其态度;对中古文化的态度:由材料中的“并且在文学、建筑、雕刻和绘画中表现出对中古文化的反对”可知其态度。
(2)历史事件:由材料中的“勇敢的探险家、热忱的传教士和急切的商人从欧洲出发,沿非洲海岸航行,绕过好望角,驶向印度和远东……”,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历史事件为新航路开辟,由于传统商路受阻,欧洲人越发想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涌现了一批航海家,如迪亚士发现了好望角,达伽马到达亚洲的印度,哥伦布发现了“美洲”等;历史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溶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欧洲与亚洲、非洲、关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3)由材料中的“迫使印第安人劳动,用基督教信仰教育印第安人”等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发现了“美洲”,但他始终认为他到达的就是亚洲的印度,还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
(4)由材料中的“英国的“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8年,英国发生政变,史称“光荣革命”,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通过法律的形式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所以“控制者”指的是国王,“最完美的政治设计”指的是君主立宪制,通过《权利法案》使这一政治设计得以实现。
(5)由材料中的“美国的建国者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建立后,各州各行其是。
矛盾重重,1787年,各州派出代表齐聚费城,由华盛顿主持召开了制宪会议,经过争论和妥协,最终制定出美国宪法,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所以“美国的建国者”中的代表人物是华盛顿,通过1787年宪法实现了“分权和制衡体制”。
(6)“大革命的私生子”:由材料中的“不会再建起专制暴政或无政府状态;这是大革命的私生子”可知其指的是专制暴政或无政府状态自由;“大革命的合法女儿”:由材料中的“只有自由才是大革命的合法女儿,在上帝的帮助下自由有朝一日终将驱逐僭越者”可知其指的是自由。
3.(1)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封君封臣制度)。
西欧庄园。
庄园法庭。
(2)①为资产阶级的出现提供了条件;②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大;③孕育了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
(3)封君与封臣的封建等级制度形成与发展;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经济盛行一时;自由和自治的城市兴起。
【详解】
(1)根据图示内容可知反映的是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
图二反映的是西欧庄园,西欧庄园内维护公共秩序的是庄园法庭。
(2)根据“他们(市民)的崛起不但为日后资产阶级的出现提供了可能,也为世界市场的扩大做好了铺垫,更是在平常的市民生活过程中孕育了自由、民主、平等的现代意识的萌芽”可从新阶级的诞生、世界市场扩大和思想启蒙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
(3)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封君与封臣的封建等级制度形成与发展;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经济盛行一时;自由和自治的城市兴起。
4.(1)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新航路开辟;哥伦布。
(3)三角贸易对非洲:使非洲丧失大量的精壮劳动力,导致非洲经济的倒退、文明衰落;对欧洲,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美洲:为美洲殖民地的开发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了美洲种植园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美洲文化的形成;葡萄牙、西班牙
(4)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但也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在此期间,欧洲文化传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社会的发展产生了
深远影响。
【详解】
(1)依据材料一“这次运动兴起于意大利并非偶然,因为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
它的实质并不是复古,而是新文化的思想创新。
其核心精神是人文主义。
”可知是文艺复兴。
14世纪中叶,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
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运动采取复习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对古典文化并非简单的“复兴”,这其中有继承,更有创新;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出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依据材料二“……为了与亚洲进行直接的香料贸易,葡萄牙和西班牙分别扶持了向东和向西的两条线路的海上探险。
”反映了新航路开辟。
结合课本所学,随着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欧洲人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
西班牙、葡萄牙开始派航海家探索新航路;1492年西班牙派哥伦布远航。
孤鸾本率领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开始横渡大西洋,发现了古巴和海地,被称为美洲新大陆的发现。
(3)依据材料三三角贸易的路线,从欧洲到非洲到美洲再回到欧洲。
因为路线呈三角形,被称为三角贸易。
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大量的精壮劳动力,导致非洲经济的倒退、文明衰落;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美洲:为美洲殖民地的开发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了美洲种植园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美洲文化的形成。
(4)依据材料四“欧洲殖民者在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黄金、白银,他们还将美洲、非洲和亚洲殖民地的马铃薯、玉米、番茄、烟草、可可、茶叶等作物运回欧洲;把欧洲的葡萄酒、啤酒和毛纺织品销往殖民地。
这一进程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但也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在此期间,欧洲文化传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可知殖民扩展促进了欧洲、美洲、非洲和亚洲建立的商品联系。
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但也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在此期间,欧洲文化传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5.(1)广阔的市场;充足的资金、劳动力;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珍妮机的发明。
(2)煤产量逐年迅速增加。
瓦特改良蒸汽机。
(3)交通运输业。
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详解】
(1)依据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多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做工业革命资金用的流动资本……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有广阔的市场;充足的资金;充裕的劳动力;此外,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的君主立宪制政体成为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
1765年,英国机械师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2)依据材料二“1800-1870年英国煤产量(单位:万吨)”及表格内容信息可知,材料二反映的趋势是煤产量逐年迅速增加;在动力方面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显著地促进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