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左侧支正穴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刺左侧支正穴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通过针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支正穴(左),观察不同时间段患者HRV
各指标(频域指标:MEANBPM、PNN50等;时域指标:HF、LF等)变化。

探讨针刺支正穴(左)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HRV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随机选取脑梗死急性期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来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二科病房,其中男患14例,女患16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9.47±9.63岁,病程7-14天,平均病程9.87±2.14天。

征得本人同意后进行试验,试验采用medilog(?)AR12动态心电记录仪,选取针刺前5min、针刺时、行针时、出针时、出针后5min共5个时间点进行记录,测量指标包括Min Bpm、Max Bpm、Mean Bpm、PNN50、RMSSD、SDNN、HF、LF、VLF、ULF、HF%、LF%、VLF%、ULF%、LogLF/HF,并分别与针刺前5min进行对比,试验后所得数据使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时域指标:针刺后各个时间点的MinBPM、MaxBPM、MeanBPM、PNN50、RMSSD与针刺前比较无明显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行针时的SDNN 与针刺前5min比较,数值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

频域指标:针刺时,行针时,出针时,出针后5min的HF、LF与针刺前比较数值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行针时的VLF与针刺前比较数值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行针时的ULF与针刺前比较数值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时、行针时、出针时、出针后5min的HF%、LF%与针刺前比较数值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

针刺时、行针时、出针时、出针后5min的VLF%、ULF%、LogLF/HF
与针刺前比较数值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1.针刺支正穴(左)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心率变化无影响。

2.针刺支正穴(左)可抑制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迷走神经兴奋性。

3.针刺支正穴(左)可提高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