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治病对反腐倡廉之启示
《扁鹊治病》读后感

《扁鹊治病》读后感《扁鹊治病》读后感1最近我读了《扁鹊治病》这篇寓言,这篇有趣的寓言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使我受益匪浅。
课文主要讲的是:扁鹊名医拜见蔡恒公,并对蔡恒公说:“您这小小的皮肤病,用热水敷烫方可治好。
”蔡恒公不听。
过了些日子,扁鹊来了,扁鹊又对蔡恒公说:“您的皮肤病已发展到皮肉之间,用针扎就能治好。
”蔡恒公听了很不高兴。
又过了些日子,扁鹊又来了,扁鹊焦急地说:“您的皮肤病已发展到胃里,再不治就没救啦!”蔡恒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又过了几天,扁鹊站在远远的地方,只看了几眼,就吓跑了。
蔡恒公派人去追扁鹊,扁鹊解释:“蔡恒公的病没救了。
”果然,没过几天,蔡恒公就全身疼痛,他派人四处寻找扁鹊名医,这才知道扁鹊已经逃走了。
不久,蔡恒公就病死了。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要防微杜渐,有了小毛病一定要及时就医,有了小缺点就一定要及时改正,任其发展下去后果就不堪设想。
在我小的时候,就有过亲身经历:小时候,我的一颗牙上生了一个小小的洞。
那时,我并没有意识到刷牙的重要性,再加上我每天吃糖也不控制数量,弄的后来小小的牙洞越来越大。
直到有一天晚上,我牙疼得很厉害,熬了整整一晚上。
第二天一早,妈妈就带我去医院,医生用拔牙工具把我的牙连根拔掉,真是苦不堪言。
这个事实告诉我们:从小一定要养成好习惯,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每一件事。
做人不要太固执和太自信,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切不可麻痹大意!《扁鹊治病》读后感2读了《扁鹊治病》这则寓言,我深受启发。
《扁鹊治病》这则寓言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名医叫扁鹊,有一天,他看见了蔡桓公,说蔡桓公病了,病先后在皮肤里、皮肉里、肠胃里,可是蔡桓公不听劝告,最后病情已经发展到骨髓,就再也不能治而死去了。
每个人都有错误,但是必须听劝告改正才好。
文中的蔡桓公就是因为不听劝告,而导致死亡。
这是多么可悲啊!读了这则寓言,我想起了老来讲过的一个故事:一个小孩子小时候偷一个围巾给妈妈。
妈妈想:“没事,只偷一个小东西,不算什么。
扁鹊治病读后感(推荐3篇)

扁鹊治病读后感(推荐3篇)【扁鹊治病读后感第1篇】今天,我读了《扁鹊治病》这个故事,思绪连篇。
我想,这个故事里的蔡恒公如果生病了,而我是医生,我一定会给他治病的。
因为,当时蔡恒公是一个国家的领导人。
如果蔡恒公死了,那这个国家谁来管理呢?所以,如果当时我在的话,我一定会给蔡恒公治病的。
我们要以国事为重嘛!假如,蔡恒公对我发脾气的话,我还是会给他治病的。
因为,他是病人,既然决定要治疗他,就要有耐心,不能半途而废啊,而且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嘛!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应该尽量帮助别人,而不是置之不理。
如果,蔡恒公来到我们这个时代,他生病了,我还是医生,那我会用一些高科技产品来帮蔡恒公治病。
他要发脾气,我就用机器人帮他治疗,实在不行就只好让机器人用手捂住他的嘴巴,让他少摆点帝王的架子,不能让他总这么的任性。
这样,我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帮蔡恒公治病了。
你们说我的主意怎么样?【扁鹊治病读后感第2篇】读了《扁鹊治病》这则寓言,我深受启发。
《扁鹊治病》这则寓言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名医叫扁鹊,有一天,他看见了蔡桓公,说蔡桓公病了,病先后在皮肤里、皮肉里、肠胃里,可是蔡桓公不听劝告,最后病情已经发展到骨髓,就再也不能治而死去了。
每个人都有错误,但是必须听劝告改正才好。
文中的蔡桓公就是因为不听劝告,而导致死亡。
这是多么可悲啊!读了这则寓言,我想起了老来讲过的一个故事:一个小孩子小时候偷一个围巾给妈妈。
妈妈想:“没事,只偷一个小东西,不算什么。
”过了几天,儿子又偷一台电视,妈妈高兴地说:“太好了,终于有电视看了。
”有人劝那个孩子别再偷了,他不听。
后来他长大了,还是没改掉偷的恶习,去盗窃银行,触犯了法律,受到了应有的制裁。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小病,小缺点或者小错误,这时候一定要及时就医,及时改正,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我以前也有错误的时候,也不喜欢听批评和劝告,现在想起来这是不对的。
今后,我再犯错误的时候,坚决不像蔡桓公那样不听劝告,而要及时改正错误,不固执己见,要防微杜渐,只要这样才能做一个更加完美的人。
扁鹊治病读后感300字左右

扁鹊治病读后感
《扁鹊治病》是一则讲述扁鹊医术高超,但因病人讳疾忌医而无法施展其技术的故事。
读完这篇故事,我深感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扁鹊作为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的医术无疑是高超的。
然而,面对蔡桓公的讳疾忌医,扁鹊再高的医术也无处施展。
这不禁让我想到,无论我们具备多么高的技能或才华,如果环境或他人不给予我们施展的机会,那么这些技能和才华都只能埋没。
另外,这个故事也让我明白,与人交往时,要善于倾听他人意见,勇于面对和改正自己的错误。
蔡桓公如果能听取扁鹊的劝告,及时治疗,或许结果会不同。
生活中,我们往往也会因为固执己见或逃避问题而错过改正的机会。
最后,我认为这篇故事还告诉我们,要珍惜身边那些敢于指出我们错误的人。
他们就像扁鹊一样,虽然有时言语尖锐,但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我们好。
《扁鹊治病》虽然是一则简单的故事,但它所蕴含的道理却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反腐倡廉 当学扁鹊兄弟

反腐倡廉当学扁鹊兄弟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吴官正在一次会议的讲话中,引用了扁鹊兄弟治病的典故。
他强调说:“我们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也要加大预防力度,像扁鹊的大哥那样,治病于未发之前;发现一些同志有苗头性问题,要像扁鹊的二哥那样,治病于初起之时,与人为善,早打招呼,改了就好;对腐败分子,要像扁鹊那样,动手术,下猛药,严肃查处,坚决清除出党员干部队伍”。
据史书记载,扁鹊三兄弟都精于医术,但扁鹊却认为长兄医术最好、中兄次之、自己最差。
扁鹊言:“长兄治病,是治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的初起之时,一般人认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名气只及于乡里;而自己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所以百姓都以为自己的医术最高明,名气因此享誉天下。
”扁鹊三兄弟行医的故事告诉我们,“治病”要于“未病”之先,要把工作做在前面,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联系到我们党反腐倡廉工作的实际,当前,要使党员干部不犯或少犯错误,也就是所谓的不“患病”或少“患病”,我们也应善做“良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积极性,增强预见性,“治病”于“未病”之先。
“治病”于“未病”之先,首要的是“医”好思想,从认识上解决问题。
“医”好思想,掌控住支配行为的“总开关”,也就抓住了反腐倡廉工作“治病”于“未病”之先的关键所在。
在一个人的思想里,如果不用高尚的、健康的、积极的、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去充实,各种消极和错误的“病菌”难免要乘虚而入。
尤其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面临的形势将更复杂,面临的考验将更严峻。
只有及时地进行教育,敲响警钟,讲明利害,才能防微杜渐,未雨绸缪。
“治病”于“未病”之先,要加强监督和管理。
要把监督管理的工夫下在平时。
这既是严格要求,又是切实保护。
从科学角度讲,任何“病”的形XX不是在一夜之间,总有一个过程,总会显现出一些“症状”和非常态“反应”,如果我们的监督管理工作到位,就应对这些情况有所察觉,及早“诊治”,“补牢”于“亡羊”之前。
不妨学学扁鹊三兄弟

违法案件有所下 降, 但在个别地 方和部 门仍然呈现多 发态势 , 极少数 干部的违纪违法案件影响很坏。我们
必须 清 醒认 识 到 , 任何 地 方 任何 部 门都 必须遵 守 党 的
纪律 , 使其“ 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我们必须按 照 党 中央 的要求 , 深 刻认 识反腐败 斗争的长期性 、 复杂 性、 艰 巨性 , 以猛 药去疴、 重典 治乱 的决心 , 以刮骨疗 毒、 壮士断腕 的勇气 , 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
不可忽视。反腐倡廉 , 要自 始至终坚持“ 以预 防为主” , 防患 于未 然 。 第二, 学扁鹊二哥 , 就是 要学他“ 小病及 时早治” 。
“ 小疾不医, 必成大患” 。医治“ 小病” , 贵在握“ 医治”
《 祷冠子 ・ 卷下 ・ 世贤第 十六》 ( 作者鸡冠 子是 战国末 期楚 国人 )中载有扁鹊 三兄
分 子 心 慈手 软 , 姑 息迁 就 , 就 是助 纣为 虐 , 就是对人 民
弟 的故事。其 中, 就有这样一
段记载: 魏 文 王 问名 医扁 鹊 说 :
肖 军
你们家兄弟 三入 , 都精于 医 强 “ 术, 到底哪一位最厉害呢?” 扁 鹊 回答 说 : “ 长 兄 最 好, 中兄次之 , 我最差” 。
口
良机, 治病于初起之 日, 不等到“ 病重才求 医” 。对于初 染腐败“ 病毒” 的人 , 仍靠“ 注射预 防针” 已经不起作用
了, 对其轻微 的小病切 不可等闲视 之, 必须适 时抓 紧 治疗, 千万不可拖延。只要能注重一个“ 早” 字, 治疗及 时, 对症下药, 还是可以使其恢复健康的。 第三, 学 习扁鹊 , 就是 要学他 善于“ 动手术” 、 “ 下 猛药” 。 常言道 : “ 病重下猛药, 猛药治沉疴。 ” 对于 已经 病 入 膏肓 的腐败 分 子 , 必须横 下 心来 “ 动手 术 ” 、 “ 下 猛 药” , 严肃查处 , 该绳之 以法的绝不心慈手软 。对腐败
反腐倡廉征文--从扁鹊的医术看反腐倡廉

从扁鹊的医术谈反腐倡廉据《史记•鹖冠子》记载,魏文王问扁鹊:“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
”魏文王曰:“可得闻邪?”扁鹊曰: “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
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
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
”贪腐如疾病,廉洁教育,如疾在未发之前,重在预防;小贪小腐,如疾在发病之初,提早控制,防止恶化;重贪巨腐,如疾在重症之时,动手术,用猛药,尚有保命之机。
反腐倡廉工作,症未发者尚廉洁,轻症者如“苍蝇”,重疾者如“老虎”,提前加强廉政教育,做好预防,使之“不想腐”。
《战国策•秦策二》中《扁鹊投石》的故事: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
扁鹊请除。
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君以告扁鹊。
扁鹊怒而投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
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贪腐如疾病,为官居位之人,自己虽然想着洁身自好,但无奈身边有诸多的“佞臣”,属下、家人、亲朋、好友在“帮”其敛财,最终东窗事发,锒铛入狱。
因此,防贪腐,管好身边人,廉政信念驻心中,让其对贪腐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减少非分之想、贪欲之心、违法之胆,使之“不能腐”。
《韩非子•喻老》中提到,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贪腐如疾病,由小腐到巨贪,身旁有明见之人,有规章制度,有醒悟机会,但若对这些保护措施置之不理,“以恶小而为之”,必会一步步走向贪腐的深渊。
扁鹊治病的读后感

扁鹊治病的读后感读了扁鹊治病这个故事,我心里真是五味杂陈。
扁鹊,那可是古代的神医啊!他一眼就能看出蔡桓公有病,还三番五次地去提醒,可蔡桓公呢?那叫一个固执,死活不信,最后把自己给“作”没了。
这让我想起了我自己的一段经历,跟这故事还有那么点儿相似。
有一次,我发现自己的牙齿上有一个小黑点。
一开始,我没当回事儿,觉得这能有啥呀,不就是个小黑点嘛。
可我妈,她就跟那扁鹊似的,一眼瞧出了问题,非拉着我去看牙医。
“哎呀,妈,不就是个小黑点嘛,能有啥事儿?”我满不在乎地说。
“你这孩子,别不当回事儿,等严重了就麻烦了!”我妈那着急的样子,就差没拽着我直接飞医院了。
我呢,还是不以为然,觉得我妈就是大惊小怪。
这小黑点不痛不痒的,能有啥影响?于是,我继续该吃吃,该喝喝,完全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
过了一阵子,那个小黑点好像变大了一点儿,而且有时候吃冷的或者热的东西,牙齿会有点儿不舒服。
但我还是咬咬牙,觉得忍忍就过去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那不舒服的感觉越来越明显了。
终于,有一天,我正吃着我最爱的冰淇淋,突然,牙齿传来一阵剧痛,疼得我眼泪都快出来了。
这下子,我可慌了神,想起了我妈之前的劝告,心里那个后悔呀,“哎呀,我当初为啥不听我妈的呢?”赶紧跑到医院,牙医一看,就数落我:“你这孩子,早就该来了,现在这蛀牙都严重了!”我只能乖乖听着,心里默默叫苦。
治疗的过程那叫一个难受,又是钻,又是补的,我这才深深体会到,不听“扁鹊”言,吃亏在眼前啊!就像蔡桓公,一开始觉得自己没病,扁鹊就是在瞎忽悠。
等到病入膏肓了,想治都来不及了。
我也是,一开始觉得我妈多事儿,那个小黑点能有多大事儿?结果呢,自己遭罪。
从这个事情里,我算是明白了,别人的劝告有时候真的得听啊。
那些真心为我们好的人,他们的提醒往往是有道理的。
我们可不能像蔡桓公那样盲目自信,觉得自己啥都懂,啥都没问题。
其实,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多了去了。
比如说,老师提醒我们要好好学习,别总想着玩儿,我们不听,等到考试成绩出来,傻眼了;朋友劝我们要早点睡觉,别熬夜,我们不当回事儿,结果第二天无精打采的。
扁鹊治病寓言故事的道理

扁鹊治病寓言故事的道理寓言故事介绍扁鹊治病寓言故事是一则流传已久的寓言故事,讲述了扁鹊医生治疗病人的故事。
这个故事主要通过描述扁鹊智慧和医术的传奇来传达一种道德或教育的观念。
故事情节从前,有一位叫扁鹊的医生,他的医术非常高超。
一天,一个国王得了怪病,吃了很多药也不见好转。
于是,国王派使者四处寻找有名的医生来治病。
听说扁鹊的名声,使者赶紧找到了他。
扁鹊接到消息后,立刻前往国王的宫殿。
国王见到扁鹊后,非常高兴。
扁鹊先仔细地询问了国王的病情,然后使用他的医术为国王进行诊治。
经过精心的护理和用药,国王很快康复了。
国王对扁鹊非常感激,他想给扁鹊一些重赏。
但扁鹊拒绝接受任何财富,并说:“医者仁心,救死扶伤是我的责任和使命。
”国王深深地感受到了扁鹊的仁心和医者的使命,于是将扁鹊请到宫中担任皇家医师。
扁鹊得到国王的任命后,不辞辛苦,一心为百姓的健康服务。
寓意与道理这个寓言故事传达了一些重要的道德与人生观念:1.医者仁心:故事中的扁鹊坚守着医者的职责和使命,不辞辛劳地为病人服务。
这体现了医者的仁心,医生应该以患者的健康为重,将患者的需要放在首位。
2.无私奉献:尽管国王想给予扁鹊丰厚的报酬,但扁鹊坚决拒绝,因为他相信医生的职责是为了救死扶伤、造福人民,而不是为了金钱。
这告诉我们,无私奉献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不仅在医生这个职业中适用,对于所有行业和个人来说都值得效仿。
3.才华与努力:扁鹊被国王请为皇家医师,是因为他具备非常高超的医术。
这说明在任何领域获得成功都需要才华和努力。
通过勤奋和不懈的努力,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取得更大的成就。
思考这个寓言故事给我们留下了一些值得思考和思考的问题:1.作为医生,我们是否将患者的需求放在首位?是否以患者的健康为重?如何做到医者仁心、尽力为患者服务?2.无私奉献是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所体现?我们是否愿意帮助他人,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而不是只关注个人利益?3.在我们的工作中,才华与努力的重要性如何体现?我们是否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持之以恒,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品质?通过深入思考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故事中获得更多的启示和借鉴,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扁鹊治病读后感合集3篇

扁鹊治病读后感合集3篇【扁鹊治病读后感第1篇】今天,我们学习了第29课《寓言两则》,其中,我对第二篇《扁鹊治病》的感受很深。
它主要讲了名医扁鹊连续四次拜见蔡恒公,劝他早点请医生治病,但因为蔡恒公不听他的劝告,认为他是在骗人,最终蔡恒公病死了。
我读了这个故事后,感到很奇怪,因为蔡恒公在没做皇帝之前,他的'父皇应该请了太子傅教他知识,教他治国之道,既然他请了太子傅上过课,那么他也应该懂得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的道理,可是他为什么就没有听扁鹊的话呢?还那么固执己见,讳疾忌医,认为这个病对自己没什么大不了的,自己是真龙天子,有龙光护身,这个病可以不治而愈。
我们一定不能像蔡恒公那样,听不进别人的劝告。
【扁鹊治病读后感第2篇】读了《扁鹊治病》这则寓言,我深受启发。
《扁鹊治病》这则寓言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名医叫扁鹊,有一天,他看见了蔡桓公,说蔡桓公病了,病先后在皮肤里、皮肉里、肠胃里,可是蔡桓公不听劝告,最后病情已经发展到骨髓,就再也不能治而死去了。
每个人都有错误,但是必须听劝告改正才好。
文中的蔡桓公就是因为不听劝告,而导致死亡。
这是多么可悲啊!读了这则寓言,我想起了老来讲过的一个故事:一个小孩子小时候偷一个围巾给妈妈。
妈妈想:“没事,只偷一个小东西,不算什么。
”过了几天,儿子又偷一台电视,妈妈高兴地说:“太好了,终于有电视看了。
”有人劝那个孩子别再偷了,他不听。
后来他长大了,还是没改掉偷的恶习,去盗窃银行,触犯了法律,受到了应有的制裁。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小病,小缺点或者小错误,这时候一定要及时就医,及时改正,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我以前也有错误的时候,也不喜欢听批评和劝告,现在想起来这是不对的。
今后,我再犯错误的时候,坚决不像蔡桓公那样不听劝告,而要及时改正错误,不固执己见,要防微杜渐,只要这样才能做一个更加完美的人。
【扁鹊治病读后感第3篇】这几天,我们学习了《寓言两则》中的《扁鹊治病》,我深有感触。
《扁鹊治病》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

《扁鹊治病》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扁鹊治病》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扁鹊治病》给我们的启发是;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扁鹊治病给我们的启示启示1:对待问题要像扁鹊一样有防微杜渐的意识;启示2:不能像蔡桓公那样对自己身上的缺点视而不见.启示3:蔡桓公既然请来了扁鹊给看病,起码要本着信任的态度来看待医生的建议,推而广至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也是要本着信任的原则来对待.扁鹊治病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要正视自己的缺点与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要防微杜渐。
要善于批判主观猜忌,知道拒绝忠告的危害。
纪昌学射和扁鹊治病这两则寓言给我们什么启发?纪昌学射:要想学习一门技艺就应该从基本功练起,名师的指点也很重要!扁鹊治病:仅是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好的意见!纪昌学箭和扁鹊治病给我们了什么启发?? 大家帮帮我啊纪昌学箭:学东西要持之以恒,多练习。
扁鹊治病:要听别人的劝告,不要一意孤行,否则后悔莫及。
蛇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本身不坏也没有恶意却因生得恐怖丑陋人人避而远之。
可见长得漂亮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
荷花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保持自身清洁即使环境恶劣,也不会有影响这就是一种人生状态童趣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我们要留心生活,就会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扁鹊治病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中医用布包热药敷患处)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中医用针或石针刺穴位)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中医汤药名,火齐汤)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扁鹊治病的故事道理和启示

扁鹊治病的故事道理和启示《从扁鹊治病想到的那些事儿》
嘿,大家知道扁鹊治病的故事不?那可太有意思啦!扁鹊见蔡桓公,说他有病,蔡桓公不听,最后病入膏肓没得救了。
这故事告诉咱一个啥道理呢?就是得重视小毛病呀,别不当回事儿,不然到后面可就麻烦咯!
就说我吧,有一次我牙齿有点疼。
哎呀,我就想着,这算啥呀,忍忍就过去了呗。
结果呢,这牙疼越来越厉害,我还是没当回事儿。
我朋友就劝我:“你快去看看呀,别跟蔡桓公似的。
”我还嘴硬呢,说:“哎呀,没事没事。
”可到后来,那真是疼得我死去活来呀!
我记得那天,我正和朋友一起在外面玩呢,这牙疼突然就发作了。
“哎哟喂,疼死我啦!”我叫唤起来。
朋友着急地说:“你看看你,早叫你去看医生你不去,现在遭罪了吧!”我疼得都快哭了,说:“我知道啦,我这就去看。
”到了医院,医生一看就说:“你这牙齿都发炎很严重啦,要是早点来就好咯。
”我心里那个后悔呀,咋就没早点重视呢!
从那以后,我可就记住了,小毛病也不能小瞧呀,不然真会像蔡桓公一样吃大亏。
咱得学扁鹊,见微知著,有问题及时解决。
所以呀,大家可别学我之前那样犯傻啦,该注意的就得注意,可别等问题大了才后悔莫及哟!嘿嘿,这就是我从扁鹊治病的故事里得到的启示啦!。
勤习“扁鹊”之技 善治“腠理”之疾 用中医智慧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勤习“扁鹊”之技善治“腠理”之疾用中医智慧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近年来,随着反腐斗争的逐步深入,监督执纪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不少监督执纪干部却面临着种种“疾病”,如沉迷于权力、贪污腐化等,导致执纪不严,监管不力。
因此,为了更好地治理这些“疾病”,中医智慧的应用显得格外重要。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内外的病变都源于“腠理”,即人体内外的微小空隙。
因此,中医治疗疾病,往往从调理“腠理”入手。
同样地,监督执纪工作也需要治理“腠理”,即加强内部管理、纪律约束等方面的建设。
首先,要勤习“扁鹊”之技。
扁鹊是中国古代著名医家,他所提倡的“黄帝内经”则被誉为中医经典。
扁鹊的医术精湛,注重辨证施治,通常不用猛药,仅仅通过调理人体内脏器和气血运行等方面来治疗病症。
同样地,执纪工作也需要精准辨别并定位问题,通过纪律教育、执纪问责等手段来治理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例如,在纪律教育方面,可以通过宣传的纪律和法规、加强对执纪干部的培训等措施,提高执纪干部的自律意识;在执纪问责方面,则需要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将纪律处分落实到位,形成强有力的震慑作用。
其次,要善治“腠理”之疾。
要想治疗“腠理”之疾,就需要对人体内外的微观环境进行调理。
同样地,执纪工作也需要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监督,维护纪律规矩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只有这样,监督执纪工作才能更好地遏制现象,维护干部队伍的廉洁形象。
在治理“腠理”之疾中,可以借鉴中医的一些调理方法。
例如,通过法规、制度建设等措施来规范干部言行,增强其自律意识;通过加强监督执纪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行为的发生;通过挖掘和利用纪检监察工作的“铁帽子”素质,将监督执纪工作进行至细、至严、至实,对各类违纪违法行为予以有力震慑和惩戒。
最后,用中医智慧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纪委国家监委指出,监督执纪工作要着力解决“四种形态”问题,即廉政风险防控不力、监督失之于宽、管治不严、问题着重在基层。
从扁鹊三兄弟行医之道谈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古人云 : “ 良医者 , 常治无 病之病 , 故 无病 ; 圣 人者 , 常治无患 之患 , 故无 患 。 ” 反腐 倡廉 工作 预防是 重要 的一 环 , 做 到未雨 绸 缪, 防患于未然。很多腐败的人在犯事之后 , 反省 其违 法犯 罪的
根源就在于 “ 病” 之未发前放松学 习 , 放松世界观 的改造 , 思 想蜕
败成本 。
半功倍 的效果 , 更可以使闻着心悸 、 见者却步 , 达到警醒后人 的作
用。
第一, 坚持 治病救人 的原则 , 将腐败 遏制在源头 。病情 的演 变往 往有一个过程 , 并不是一 开始 就是重病 , 大部分都是 一开始
偶有不适 , 如果不加注意 , 就会演变成大病 、 重病 。腐败分子 的演
No. 5
T I ME E D U C A T 1 0 N
Ma y
从扁鹊 三兄 弟行 医之道谈惩治和预 防腐败体 系建设
陈琴
摘要 : 社会 的腐败犹如人机体 的发 病 , 治理腐败犹如给社会 “ 治病” 。如何 全面推进 惩治和预防腐败体 系建设 , 扁鹊2 - Y u 弟的行 医
第一 , 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 。教育是反腐倡廉
的基础性工作 , 从个 人来说 , 要不断加 强 自我教育 , 树立正确 的人
变过 程 , 和病人 的发病过程是一致 的 , 一 开始思想上有 不健 康的
苗头 , 偶 尔有 违规 的行 为或 打“ 擦 边球 ” , 这 时候 如果不加制止 , 就
生观 、 价值观 , 从 内心形成道德要求 和道德信念 , 夯实 自身的思想
道德 基础 , 自觉守住 道德底线 。要树立 为 民服 务的意识 和责任
古近代反腐倡廉及清官的故事(之三)

古近代反腐倡廉及清官的故事(之三)文章标题:古近代反腐倡廉及清官的故事(之三)扁鹊无奈贪官何春秋名医扁鹊因发明“望色、听声、写(观)形”,开创中医号脉诊病之先河而千古留名。
韩非子在《扁鹊见蔡桓公》一文中用如椽大笔赞了他,扁鹊的名气因此更大了。
扁鹊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
蔡桓公得了病,扁鹊“立有间”,(站在病人面前一会儿便能诊病)直言曰:“君有病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曝其“痛处”,并不止一次试图挽救齐桓公性命,桓公忌医,反斥其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最终小病不治,染大病而身亡。
桓公之死的故事警示人们:避免祸患,需弭患无形;忌其医,任其“溃”,势必酿成大祸,无法救治。
话说扁鹊在天上魂游两千年后,又飘然仙居人间,精研中外医书以为嗜好。
常有“现代难治病”者,千里登门,恳求扁老“立有间”,断其病,保其命。
为挽救更多“怪病”患者的性命,扁老跟随时代,建立了家庭网站,在网上为“疑难杂症”者诊断,曾一月收到近千件电子邮件。
是年腊月某日,一个叫胡长清的患者上网求医。
扁鹊为其诊断:“肤色靡漫,血脉淫濯,患‘现代难治症’。
”患者自称:“我乃大学文化,在人间任江西省副省长时,除头部稍微秃顶外,浑身上下器官均好。
平日里,常住宾馆,日食席宴。
天马行空,独往独来。
‘官做到我这一级就没人管了’,牛栏里关猫,进出自由。
孤伶一人发情时,便泡小蜜,嫖妓女,婆不在,洋妞代。
在位时捞得人民币540万元,港币、贵重物品近百万元。
”“不料,一日从‘天堂’栽进了地狱。
木魑山鬼,魍魉骚扰,昼夜生杀嘶叫,扰得我无一宁日。
欲回人间,又闻人间口诛笔伐常拿我说事。
久闻名医艺高绝论,可有灵丹妙药将我‘起死人,肉白骨’还我人身?”正说着起劲,扁鹊已将诊断结果告之:“患‘现代难治症’,已无药可医。
”胡长清听罢大放悲声:“何为‘现代难治症’?莫非是‘癌症’”?“更甚。
”扁老答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因钱财而染大毒,因淫乱而入体骨,司命之所属。
最新-扁鹊治病对反腐倡廉之启示 精品

扁鹊治病对反腐倡廉之启示文章标题:扁鹊治病对反腐倡廉之启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同志在多次重要讲话中提到扁鹊这个人,介绍这个人,要求大家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借鉴扁鹊治病的科学方法。
2019年8月5日他在中央纪委举办的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中说:我看到有位同志在《中国纪检监察报》上发表的文章,引述了《冠子》一书中的故事: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扁鹊回答,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说,我大哥治病,是治病于未发之前。
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
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初起之时。
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传于乡里。
而我治病,是在病情严重之时,所以大家认为我的医术高明。
这个故事说明扁鹊很谦虚,讲的是实话,也启发我们理解“良医治未病”的道理。
反腐倡廉工作一定要加大预防力度,像扁鹊的大哥那样,治病于未发之前。
发现同志有问题,要像扁鹊的二哥那样,治病于初起之时,与人为善,早打招呼,改了就好。
对腐败分子,要像扁鹊那样,动手术,下猛药,务必严肃查处,坚决清除出党员队伍。
怀着对扁鹊的研究兴趣,我认真查找了有关扁鹊的资料。
发现最早对扁鹊事迹记载的是《史记》(卷105第2786—2794)。
有专门的扁鹊人物传记。
通过《史记》的大量记载,发现扁鹊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一个非凡的人。
首先,扁鹊是一个有高人传授有特殊医术功能的人。
史载:扁鹊者,渤海郡郑人也。
姓秦氏,名越人。
有个叫长桑君的人,发现扁鹊是个人才。
有一次,要扁鹊到他的房间,私下传授各式医术。
长桑君说,我有禁方,因年老,想传授与你,不要泄露出去。
于是取出怀中药物给予扁鹊,要求他用某池中水饮药30日,并将全部医书送他。
从此长桑君再也不见了。
扁鹊按照长桑君的做法,一是学会了诊脉,二是能够直接看清人的五藏里面的毛病。
可见,扁鹊是一个有高人传授的有特殊医术功能的人。
读《扁鹊治病》后感

读《扁鹊治病》后感
这则寓言主要讲了医生扁鹊给人治病,告诉别人已经得病了,可别人不信,说不用治了。
过了几天,扁鹊又再次申明说病已经加重了,可那人还是不相信。
终于过了一天又一天,当那人感到浑身疼痛难忍想找扁鹊时,扁鹊已经远离,别走他乡了,那人只能面临病死的结局。
从这个故事中我了解到了如果我们有一点点的缺陷,一定要及时地去弥补,有问题也要及时地去解决,否则会酿成不良的后果。
看到这个故事我不禁联想到以前看过的一个故事,在一条古老的船上,有一个很小的漏洞是虫咬的,可船长很不在意觉得不会防碍什么,所以就没把它放在心上。
过了一年,在航行过程中,遇到了大风大浪,此时的小洞已经成了一个较大的窟窿,这船经不起这巨浪的折腾,终于以沉没告终。
是啊,千里之堤,也可以毁于蚁穴。
学习也是一样,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向人请教,有不足的地方及时改正,这样才能平稳中有进步。
从“良医治未病”谈如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从“良医治未病”谈如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鹖冠子》中有一个故事: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扁鹊回答,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
文王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说,我大哥治病,是治病于未发之前。
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
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初起之时。
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传于乡里。
而我治病,是在病情严重之时,所以大家认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在这个故事中,扁鹊向我们阐述了“良医治未病”的道理。
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央提出的着重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方针,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反腐败斗争的特点和规律,提出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强调既要坚决惩治腐败,又要有效预防腐败。
俗话说,“扬扬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方面,是一个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我们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整体推进。
要在保持查办案件强劲势头的同时,进一步加大预防腐败的力度,努力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领域。
首先,在政治领域方面,我们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党的十六大指出:“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因此,我们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建立健全防止权力滥用的有效机制。
其次,在经济领域方面,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防治商业贿赂。
要按照透明、公平、诚信的要求,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防治商业贿赂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有效机制。
扁鹊治病启示作文

扁鹊治病给我的启发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字叫《扁鹊治病》,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古时候,扁鹊来到蔡桓公住的地方,发现蔡桓公身上有点小病,就多次劝告蔡桓公,可是讳疾忌医的蔡桓公不但不听劝,还讽刺扁鹊导致病深入骨髓身亡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蔡桓公之所以死,是因为他愚昧、固执造成的,俗话说:“忠言尼尔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要是蔡桓公听了扁鹊的话,在皮肤有病的时候,用热水热敷;如果发展到皮肉之间,用针灸;就算发展到肠胃里,也可以喝几剂汤药,可是你一而再,再而三的固执,最后深入骨髓,只能等死了,你只是不听良医言,吃亏在眼前啊!
这使我想起了两个故事:《我要的是葫芦》和《南辕北辙》,要是种葫芦的人听邻居的话,把蚜虫消灭了,他的葫芦还会落么?要是南辕北辙的人听了别人的劝告,还会离楚国原来越远么?
看看蔡桓公,再看看我自己,我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我妈妈经常劝我坐车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可我偏不听,有一次我在坐车的时候站了起来,可我刚站起来还有站稳的时候,一个急转弯把我摔下了车,真是防不胜防啊!然后我的左胳膊就骨折了。
从今往后,我要听取别人的意见,不固执己见,防微杜渐,不走冤枉路,不干冤枉活!。
扁鹊治病读后感(推荐3篇)

扁鹊治病读后感(推荐3篇)【扁鹊治病读后感第1篇】最近我读了《扁鹊治病》这篇寓言,这篇有趣的寓言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使我受益匪浅。
课文主要讲的是:扁鹊名医拜见蔡恒公,并对蔡恒公说:“您这小小的皮肤病,用热水敷烫方可治好。
”蔡恒公不听。
过了些日子,扁鹊来了,扁鹊又对蔡恒公说:“您的皮肤病已发展到皮肉之间,用针扎就能治好。
”蔡恒公听了很不高兴。
又过了些日子,扁鹊又来了,扁鹊焦急地说:“您的皮肤病已发展到胃里,再不治就没救啦!”蔡恒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又过了几天,扁鹊站在远远的地方,只看了几眼,就吓跑了。
蔡恒公派人去追扁鹊,扁鹊解释:“蔡恒公的病没救了。
”果然,没过几天,蔡恒公就全身疼痛,他派人四处寻找扁鹊名医,这才知道扁鹊已经逃走了。
不久,蔡恒公就病死了。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要防微杜渐,有了小毛病一定要及时就医,有了小缺点就一定要及时改正,任其发展下去后果就不堪设想。
在我小的时候,就有过亲身经历:小时候,我的一颗牙上生了一个小小的洞。
那时,我并没有意识到刷牙的重要性,再加上我每天吃糖也不控制数量,弄的后来小小的牙洞越来越大。
直到有一天晚上,我牙疼得很厉害,熬了整整一晚上。
第二天一早,妈妈就带我去医院,医生用拔牙工具把我的牙连根拔掉,真是苦不堪言。
这个事实告诉我们:从小一定要养成好习惯,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每一件事。
做人不要太固执和太自信,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切不可麻痹大意!【扁鹊治病读后感第2篇】读了《扁鹊治病》这则寓言,我深受启发。
《扁鹊治病》这则寓言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名医叫扁鹊,有一天,他看见了蔡桓公,说蔡桓公病了,病先后在皮肤里、皮肉里、肠胃里,可是蔡桓公不听劝告,最后病情已经发展到骨髓,就再也不能治而死去了。
每个人都有错误,但是必须听劝告改正才好。
文中的蔡桓公就是因为不听劝告,而导致死亡。
这是多么可悲啊!读了这则寓言,我想起了老来讲过的一个故事:一个小孩子小时候偷一个围巾给妈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扁鹊治病对反腐倡廉之启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同志在多次重要讲话中提到扁鹊这个人,介绍这个人,要求大家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借鉴扁鹊治病的科学方法。
2005年8月5日他在中央纪委举办的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中说:我看到有位同志在《中国纪检监察报》上发表的文章,引述了《冠子》一书中的故事: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扁鹊回答,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说,我大哥治病,是治病于未发之前。
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
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初起之时。
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传于乡里。
而我治病,是在病情严重之时,所以大家认为我的医术高明。
这个故事说明扁鹊很谦虚,讲的是实话,也启发我们理解“良医治未病”的道理。
反腐倡廉工作一定要加大预防力度,像扁鹊的大哥那样,治病于未发之前。
发现同志有问题,要像扁鹊的二哥那样,治病于初起之时,与人为善,早打招呼,改了就好。
对腐败分子,要像扁鹊那样,动手术,下猛药,务必严肃查处,坚决清除出党员队伍。
怀着对扁鹊的研究兴趣,我认真查找了有关扁鹊的资料。
发现最早对扁鹊事迹记载的是《史记》(卷105第2786—2794)。
有专门的扁鹊人物传记。
通过《史记》的大量记载,发现扁鹊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一个非凡的人。
首先,扁鹊是一个有高人传授有特殊医术功能的人。
史载:扁鹊者,渤海郡郑人也。
姓秦氏,名越人。
有个叫长桑君的人,发现扁鹊是个人才。
有一次,要扁鹊到他的房间,私下传授各式医术。
长桑君说,我有禁方,因年老,想传授与你,不要泄露出去。
于是取出怀中药物给予扁鹊,要求他用某池中水饮药30日,并将全部医书送他。
从此长桑君再也不见了。
扁鹊按照长桑君的做法,一是学会了诊脉,二是能够直接看清人的五藏里面的毛病。
可见,扁鹊是一个有高人传授的有特殊医术功能的人。
其次,扁鹊是一个具有“起死回生”的医术本领的人。
史载:扁鹊到虢国,虢太子刚去世半天,扁鹊到宫中祥细问清了病因,主要原因是病血不时,交错不泄,暴厥而死。
经过判断,他认为虢太子可能不是真死,于是提出试诊。
虢君惊喜万分,亲自接见扁鹊。
扁鹊使弟子采取现在类似针灸的办法,刺激三阳五会,不一会,太子苏醒过来。
还采取其他医术和用药结合,使太子较快地恢复了健康。
于是扁鹊起死回生的医术传遍了天下。
再次,扁鹊是一个具有治病以预防为主的医术本领的人。
史载:扁鹊过齐国,齐恒侯非常客气地接待他。
扁鹊说: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
齐恒侯说我没有疾病。
扁鹊走后,齐恒侯和左右说,医生好利,欲以不疾者为功。
后五日,扁鹊又见,对他说,君之疾在血脉,不治恐深。
齐恒侯说我没有疾病。
扁鹊走后,齐恒侯不高兴。
又过了五日,扁鹊第三次见他,说,君之疾在肠胃间,不治将深。
齐恒侯不理他。
扁鹊走后,齐恒侯非常不高兴。
又过了五日,扁鹊第四次见了,望见齐恒侯而退走。
齐恒侯使人问其原因,扁鹊说,疾病在腠理,可以喝药治理;疾在血脉,缄石可及;疾在肠胃,酒醪可及;其在骨髓,虽高医也奈何不得。
今君疾在骨髓,我也无法子了。
后五日,齐恒侯体病,使人召扁鹊,早已逃了,于是齐恒侯死了。
最后,扁鹊是一个具有理性思考掌握规律的人。
扁鹊认为,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早治,则疾病可治,身体健康。
人到了疾病过多,而医治病的办法就少。
因此,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轻身重财二不治;衣食不能适,三不治;阴阳并发,藏气不足,四不治;形体不能服药,五不治;信巫而不信医的六不治。
有此六者,则重难治也。
由此可见,扁鹊治病对于做好反腐倡廉工作,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一是纪检监察干部要学会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独到本领和技艺,能够见微知著,一叶知秋。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二是学会预防为主,懂得“良医治未病”的道理。
反腐倡廉工作一定要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权力是关键,利益是核心,道德是基础,群众是根本,扩展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防治腐的领域,统筹兼顾、整体推进。
要加大预防力度,像扁鹊那样,治病于未发之前。
三是要学会总结经验,掌握规律,探索新的经验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