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源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3分)
1. (3分)(2020·合肥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以及万物起源问题,中国古人认为“气生万物”,在“气”的层面上,人类可以与万物共同谈话。
这就将人放在与世界万物平等共处的位置上。
人与万物的和谐、平等、共处的价值观深深影响了中国哲学、伦理和道德发展△ ,以至于今天中国在处理国际政治事务中,提倡和谐包容,倡导文明互鉴等政治理念,都有中国传统世界观的身影。
这些具有思辨性的价值观在面对中华文化圈之外的民众传播时,往往不如一个故事、一个传说具有△的效果。
动漫电影《哪吒》由一个母体诞生了两个△的主人翁而展开故事。
人的生命起于“气”,善良的“气”塑造一个善良的敖丙,邪恶的“气”造就一个有魔力但品行不佳的哪吒。
这就十分形象地传达了中国古人世界观中对于世界起源的思想判断。
()。
可以说,在阐释中国核心文化价值,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中,善用流传几千年的中国神话、中国传说,有意识地放大和挖掘中国文化中独有的元素,往往更能起到的效果。
在这一点上,《哪吒)开了一个好头。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衍变栩栩如生水火不容事半功倍
B . 演化栩栩如生针锋相对事倍功半
C . 衍变惟妙惟肖针锋相对事半功倍
D . 演化惟妙惟肖水火不容事倍功半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也是在这个层面上,海外读者才关注《哪吒》
B . 也是在这个层面上,《哪吒》才引起了海外读者关注
C . 《哪吒》引起海外读者关注,就是在这个层面上
D . 海外读者关注《哪吒》,主要原因即在于此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人类以及万物起源问题,中国古人认为“气生万物”,在“气”的层面上,人类可以与万物共同谈话。
B . 对于人类以及万物起源问题,中国古人认为“气生万物”,在“气”的层面上,人类可以与万物共同谈话。
C . 对于人类以及万物起源问题,中国古人认为“气生万物”,在“气”的层面上,人类可以与万物共同对话。
D . 人类以及万物起源问题,中国古人认为“气生万物”,在“气”的层面上,人类可以与万物共同对话。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9分)
2. (3分)(2017·广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儒家之心学是全部儒学思想最基本的“硬核”,其他方面都是心学的延伸和展开。
王阳明说“君子之学,惟求得其心”,心学就是强调主体自我的儒学,突出自信、自强、自律、自为,追求自我实现。
“心学”的本质就是追求“内圣外王”价值取向,并为其寻求理论根据和修养方法的哲学。
心学发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和孟子。
孔子率先发现了人的自我,创立了以“仁学”“礼学”为核心的原始儒学,提出了“心安”的心性问题。
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学说,比孔子更为突出地把心性之体表露出来,最先注意到心的作用。
孟子认为:孔子所谓“仁”归根结底是人之心,“仁,人心也”(《孟子·告子上》);“性”根源于“心”,“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孟子·告子上》);只要尽心便能知性,“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告子上》)。
由此,孟子确立了儒家心性之学的基本理念。
儒家心性论的最初建构者是思孟学派,传承谱系是:由孔子到曾参,由曾参到子思,由子恩到孟子。
其学术传承:孔子有《论语》,曾参有《大学》,子思有《中庸》,孟子有《孟子》。
心学到了宋代,由北宋程颐开其端,南宋陆九渊大启其门径。
清初的李二曲把陆九渊比作接续孟氏之后的第一人。
“议论剀爽,令人当下心豁目明;简易直捷,孟氏之后仅见”。
陆九渊不仅“发明”出“本心”,更重要的是他对此作了大致轮廓的描述:“心之体甚大。
若能尽我之心,便与天同。
”“此理塞宇宙”。
宋代理学各学派都细致入微地谈论心性问题,有“无事袖手谈心性”之说,心性之学成为理学的代名词。
明代中叶,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首度提出“心学”二字,王阳明序《象山先生全集》日:“圣人之学,心学也。
”阳明心学的经典表述,即著名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李二曲说:“至先生始拈‘致良知’三字,以泄千载不传之秘;一言之下,令人洞彻本面,愚夫愚妇,成可循之以入道,此万世功也。
”良知是心之本体,没有私心物欲的心,是天理,是无善无恶的,也是我们追求的;当人们产生意念活动的时候,把这种意念加在事物上,这种意念就有了好恶,符合天理者善.不符合天理者恶;良知虽然无善无恶,但却自在地知善知恶,这是知的本体;一切学问、修养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为善去恶,即以良知为标准,按照自己的良知去行动。
发动良知是为了发现良心。
确立本体;发现良心,是为了发挥良能;发挥良能,是为了重
建世界。
至此心学开始有了清晰而独立的学术脉络。
心学最不同于其他儒学的地方,在于其强调生命活泼的灵明体验。
由此可见,严格意义上的“心学”产生于明代中叶,是儒学在新的社会条件下的新发展。
心学一直延续到后世,对中华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选自彭彦华《儒家心学与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心学在本质上是一种哲学,它以自我实现为目的,以“内圣外王”为价值取向,强调自我的主体地位。
B . 孔子创立的原始儒学以“仁学”“礼学”为核心,虽然涉及与心性相关的问题,但是没有谈到“心的作用”。
C . 《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在学术上不仅呈现了思孟学派的传承谱系,还完成了儒家心性论的体系建构。
D . “良知”是阳明心学中的核心概念,它既是心的本体,又是知的本体,应该把“良知”作为行动的标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文中大量引用《孟子·告子上》中的言论,有力地证明了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学说并确立了儒家心性之学的基本理念。
B . 程颐开启了北宋心性之学的研究,陆九渊则在心性之学的研究上另辟蹊径,文中通过两者的对比,证明陆九渊的贡献更大。
C . 文中以“无事袖手谈心性”的现象,表明宋代理学界对心性之学的讨论十分普遍,证明研究心性之学已成为当时理学界的风尚。
D . 王阳明首创了“心学”和“致良知”的说法,并让心学有了清晰独立的学术脉络,这些事实证明了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心学发轫于春秋战国,大兴于宋代,大成于明代,经过历代先贤的传承发展,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B . 清初李二曲对陆九渊和王阳明均赞许有加,并对他们的学术有独到的评价,可见李二曲也是一位心学理论造诣很高的学者。
C . 阳明心学告诉我们,心的本体没有善恶,当意念产生时才会出现善恶,所以,如果不把意念强加在事物上就能为善去恶。
D . 严格意义上的“心学”产生于明代中叶,这就表明了明代社会的发展使当时人们对生命活泼的灵明体验有了更高的追求。
3. (3分) (2017高二下·黑龙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借给你的温柔
江文胜
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的冷。
养猪专业户王老汉蜷缩在家里的火盆前,他不敢出门。
忽然,狗叫。
王老汉极不情愿地打开屋门,一股刺骨的寒风迎面刮来,他打了一个激灵。
王老汉哆哆嗦嗦地来到院子里,没见到任何人,可狗还在叫。
院子左边的一排房屋,是猪圈。
他逐一查看猪圈,仔细地数,总共60头猪连毛发都没少一根。
猪没被盗,狗为啥叫呢?肯定有情况,不然,通人性的狗是不会无缘无故地瞎叫的。
果然,王老汉在那排距自己的住房最远的饲料库发现了“敌情”:喂猪的苕片饲料少了一袋!
王老汉立马来了精神,他赶紧回到屋里,拉上三十岁出头的儿子金华出来寻找。
原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院子里从院门到饲料库、从饲料库到院门各有两行脚印,清晰可辨。
金华说:“咱们跟着脚印去追那偷饲料的人!”王老汉说:“这是一个人的脚印,咱俩去追,可以对付,铁证如山,看他如何狡辩。
”
父子俩一前一后顺着脚印一口气追到了蜡子山矿区宿舍。
脚印通到一间砖房的门前没了,别的砖房都熄了灯,只有这间房没有熄灯。
真是胆大包天啊!做了贼还敢亮着灯?王老汉这样想。
窗是玻璃窗,玻璃上结满了冰花。
左下角的一块玻璃没了,糊上了报纸。
王老汉用舌头舔湿了窗户纸,用手指轻轻一捅,报纸上便出现了一个小孔:一个黑黑的瘦瘦的中年汉子,坐在屋里的矮凳上,他的头上还冒着热气。
啊!那袋装有红苕片的大编织袋赫然放在他的面前。
床沿坐着一个双手笼在袖头里的老头,床头的被子下露出一个小脑袋,一个中年妇女站在这个黑汉子的对面。
王老汉父子猫着腰蹲在窗户外,大气不敢出,倾听着屋里的动静。
“粮,借来了。
这就是,红苕片,100斤。
你还愣着干啥?还不快去熬苕片汤!”汉子的声音。
“妈,快熬,我饿坏了,我要吃苕片汤。
”小孩的声音。
“亚龙,这粮是咋借来的?”老人的声音。
“爹,我事先写好了借条,借条压在袋子下。
”汉子的声音。
王老汉一愣,心想,我怎么没注意到那借条!真的有?
“这不是偷吗?自打你从娘胎里出来,我是怎么指教你的?做人要本分!还好,留下了借条,人要凭良心。
但借粮容易还粮难哪!矿上不开工资,啥时候能还上?”老人的声音。
“爹,这个我想过。
车到山前必有路,活人不能让尿憋死,我还有一双手。
到春天,矿上如果还不能开支,我就到农村去帮工。
听说王老汉厚道,日子也过得殷实,不然我干吗要借他的。
我想去他那里,帮他干活,用工钱抵粮钱……”汉子的声音。
“快走!”王老汉在心里喊。
他拉起儿子往家里赶。
进了院子,王老汉急奔饲料库,果然发现了那张借条:家里无米下锅。
借一袋红苕干片。
春天还。
蜡子山矿区吴亚龙,此据。
某某年某月某日
上面还有一个用墨水作印泥盖的“吴亚龙”的私章。
太阳从蜡子山上露出头来。
吴亚龙推开屋门,见门口堆了一些东西:一袋大米、一袋面粉、一大块猪肉、几条鲜鱼和一袋冻豆腐……吴亚龙像见到了天外来物似的翻来覆去地找,竟找不出一张哪怕是手指宽的字条……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以“借给你的温暖”为题,揭示了文章的主题,表现了淳朴的人性美。
B . 小说在刻画王老汉和吴亚龙的形象时,均运用了外貌、神态、动作、心理、对话等描写手法,生动形象。
C . 这篇小说讲了一个感恩的故事,他把人物放在大饥饿的时代,用简洁的文字给人物设置了一个道德困境。
D . 小说的结尾照应了题目,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而且,使得王老汉“诚信”的形象更为突出。
(2)小说中两处写到“雪”,分别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析。
(3)小说中王老汉和吴亚龙,哪一位是主人公?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4. (3分) (2016高三下·拉萨月考)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一代名士张伯驹
张伯驹,河南项城人,生于官宦世家,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一起称为“民国四公子”,是我国老一辈文化名人中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堪称“中华老名士,艺苑真学人”。
张伯驹7岁时被过继给其伯父长芦盐运使张镇芳。
当时科举刚刚废除,新式学堂方兴未艾,但张镇芳沿用旧式家塾教育,请来名师为张伯驹启蒙。
他从《三字经》《千家文》等学起,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记忆力和领悟力:9岁时,一部《古文观止》倒背如流;3000多卷的《二十四史》20多岁时已读了两遍;354卷的《资治通鉴》可以从头讲到尾,如数家珍;唐诗宋词,更是脱口而出。
良好的家世和深厚的文学文化底蕴使这位翩翩公子能够悠然自得的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摒弃世俗,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中:填词作诗,写字作画,学唱京剧……凡是喜爱的事情,他都一心钻研,并且做到极致。
张伯驹天资超逸,利用闲暇时间,写下了大量古体诗词和音韵、戏曲论著,主要著作有《丛碧词》《洪宪纪事诗注》《丛碧书画录》《素月楼联语》等。
另外,张伯驹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研究,造诣颇深,著有《中国书法》一书;他本人亦擅长书法,其书法源学王羲之《十七帖》,融真、草、隶、篆于一炉,晚年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用笔飘逸,如春蚕吐丝,被人称为“鸟羽体”。
张伯驹在京剧艺术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他自幼喜爱京剧,后跟李佩卿学戏,从钱包森、王福山习武工。
学习期间,他严守传统,苦下功夫,吊嗓子、打把子、文武昆乱无所不学,只一年就能登台演出,1930年与李石曾、齐如山、梅兰芳、余叔岩等组织了“国剧会社”。
张伯驹的生活被人形容为中国现代最后的名士生活。
由于他对世俗生活相当淡薄,在他人眼里,张伯驹的言谈举动便十分“怪异”,不循成规。
高朋满座之时,众人谈笑风生,他若觉得话不投机,就坐在一边摸下巴颏儿,一根一根的拔胡子。
他生活在政治大家族里,却始终与各派政治势力保持一段距离。
身为盐业银行董事、总稽核、老板,他对“毛票换大洋”的生意经丝毫没有兴趣,完全是个甩手掌柜,总经理有事来问,他不住点头说“是,是,是;好,好,好;可以,可以,你看着办吧。
”虽然拥有偌大一份家业,但张伯驹在生活上朴素得令人难以置信,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不穿丝绸,也从不西装革履,长年一袭长衫,而且饮食非常随便,有个大葱炒鸡蛋就认为是上好的菜肴了;他对汽车的要求是只要有四个轮子而且能转就行了。
因为这些,朋友给他起了外号叫“张大怪”,张伯驹每有呼必欣然应允。
也许,正是这份狷狂和洒脱,促使他后来用尽毕生精力,散尽毕生财力来收藏古字画,成为“天下第一收藏家”。
民国时期,中国政局混乱,许多古董商唯利是图,致使大量国宝流落海外。
张伯驹对此甚为痛惜,所以为了收藏古字画一掷千金,哪怕变卖家产或借贷也在所不惜。
他曾花4万大洋买下中国传世最古墨迹西晋陆机的《平复帖》;
变卖了自己最喜爱的宅院甚至妻子潘素的首饰,用110两黄金收藏范仲淹的《道服赞》;以240两黄金保住了中国传世最古画迹隋展子虔的《游春图》……尽管此后他债台高筑,但是直至后来,即使他被绑匪绑架,生命堪虞时,犹称“宁死魔窟,绝不许变卖家藏”。
经他收藏的书画字迹有118件之多,建国后,这些名贵的收藏大都被他捐给了故宫博物院和吉林博物馆,为此,时任文化部长的沈雁冰专门为其夫妇颁发了褒奖令,这纸褒奖令被他悬挂在家中屋顶靠近房梁的地方。
文革期间,张伯驹被诬陷,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一度失去了北京户口,也失去了工作,只能靠变卖家中残存家当度日;但张伯驹照样上香山,爬鬼见愁,游西安访古人遗迹,吟诗填词,不改其乐。
著名画家黄永玉为此称赞他:“富不骄,贫能安,临危不惧,见辱不惊……真大忍人也!”
张伯驹博雅通脱、坦荡超逸的一生,浓缩了近现代中国的风云变幻,也书写了一代名士的大德懿行。
“他折射出来的那种文化及人格力量,足以穿越历史的尘烟,绽放一种耀眼的光芒,也温暖着一代中国人的文化记忆。
”
(摘编自任凤霞《一代名师张伯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良好的家世和深厚的文学底蕴使张伯驹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记忆力和领悟力,并能摒弃世俗,悠然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
B . 民国时张伯驹痛惜国宝流失,为了收藏古字画一掷千金,尽管后来债台高筑甚至生命堪虞仍坚守所藏,建国后他却几乎倾囊而捐,书写了一代名士的大德懿行。
C . 张伯驹自幼喜爱京剧,曾师从名家学戏,进步很快;后来与梅兰芳、齐如山等人组织“国剧会社”,他在京剧方面造诣很高。
D . 文革期间,张伯驹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失去了北京户口和工作,日常生活都难以维持,但他却并不在意,依然自得其乐。
E . 本文通过记述张伯驹博雅通脱、坦荡超逸的传奇人生,旨在展现近现代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也展现他动人的文化和人格力量。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表现张伯驹“堪称中华老名士,艺苑真学人”的?请归纳概括并作简要分析。
(3)作者为什么要写张伯驹在名士圈中被朋友称做“大怪”?请简要分析。
(4)“趣味”“品格”是造就“一代名士”张伯驹不可或缺的条件。
请结合传主的人生经历,从中任选一个方面,谈谈你的认识。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4分)
5. (4分) (2019高二上·长春月考)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
(1)下列语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环旋着往上飞
B . 则芥为之舟芥:小草
C . 抢榆枋而止抢:触、碰
D . 而控于地而已矣控:控制
(2)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均表示事物“有所待”的一项是()
①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②去以六月息者也
③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④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⑤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⑥适百里者,宿舂粮
A . ①④⑤⑥
B . ②③⑤⑥
C . ①②④⑥
D . ②③④⑤
(3)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鹏鸟要在海运时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然后乘六月的巨风才能南飞。
B . 文章写鹏鸟南飞有所待,并以“野马”“尘埃”与之作对比,表明万物皆有所待。
C . 大舟飘浮有待深水,而芥草靠杯水就能负载,这是作者用来说明“大小之辩”的。
D . 蜩与学鸠飞不高,行不远,却自以为得到了逍遥,它们嘲笑鹏鸟高飞远行的壮举。
(4)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②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2分)
6. (2分) (2017高二下·泰兴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第二句的诗眼是哪个字?请作简要赏析。
(2)同是写景,这首诗第二句和最后一句写景的手法和作用是不相同的,请简析。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 (2017高一下·桂林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2)《锦瑟》用典的四句诗: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
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3)《琵琶行》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句子________,________。
”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2分)
8. (1分) (2018高一上·台州期中) 光明中学学生张阳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社区牵线下,为独居老人王大爷服务。
下面是他们初次见面的对话,请根据语境补写空缺部分。
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张阳:①________
王大爷:哦,是光明中学的。
那进来吧。
张阳:②________
王大爷:今年82啦。
身体不太好,腿脚不方便,自己做饭有点吃力。
……
王大爷:人老了,没用了,尽给别人添麻烦。
唉!
张阳:③________
9. (1分)(2019·衡水模拟) 学校将在2019年3月29日召开2019年春季运动会,学校体育部拟邀请校长参加运动会开幕式,下面是邀请函的内容,请找出运用不得体的词语,并加以修改。
尊敬的张校长:
贵校运动会拟于2019年3月29日至3月30日召开,知道您日理万机,但还是想让您在开幕式上说话。
开幕式在3月29日上午八点准时召开,不要迟到。
体育部
2018年9月9日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1分)
10. (1分)(2020·武邑模拟)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国人民正在进行一场特别的考试:疫情防控。
而作为高中生的你,又迎来了另一场特别的考试。
是的,今天的这场考试有些很特别的地方:居家、线上、没有老师监考……
因为特别,你会有特别的应对,特别的思考,特别的感悟。
今后的人生中,也许还会有许多特别的考试,而你,
就是那个答卷人。
请你以“父母或哥哥(姐姐)”的身份,给参加这次考试的你写一封信,表达你的对这特殊考试的思考、感悟、应对。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1题;共3分)
1-1、
1-2、
1-3、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9分)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4-3、
4-4、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4分)
5-1、
5-2、
5-3、
5-4、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2分)
6-1、
6-2、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1、
7-2、
7-3、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2分)
8-1、
9-1、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1分)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