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第三课多彩的消费教案.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消费类型。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一、消费及其类型
1.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居民的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1)当前可支配收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总量就越大。
(2)未来收入预期:对未来收入预期非常乐观,预支将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
(3)社会收入差距: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
2.消费类型
(1)按交易方式的不同: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2)按消费目的的不同: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拓展提升】正确认识贷款消费
(1)从消费对象看,贷款消费主要用于购买大宗高档耐用消费品以及大额服务。
(2)从消费群体看,贷款消费对于那些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又没有太多积蓄的年轻人来说,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
(3)从注意的问题看,贷款消费应坚持适度原则,充分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避免因贷款消费而影响未来生活。
(4)从意义角度看,合理的贷款消费既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生活需要,提高消费者的生活质量,又有利于发挥消费对生产的拉动作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
1.消费心理
【特别提醒】不能认为从众心理、求异心理和攀比心理都是不正确的。
除了攀比心理是不健康的之外,对从众和求异心理都应辩证分析,不能简单否定。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高频考点一、影响消费的因素
例1、截至2016年12月,全国已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河北、山东、江苏、辽宁和海南等9
个省(
市)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10.7%。
这样做的经济生活依据是( )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②居民消费水平取决于当前收入 ③物价上涨会影响人民生活 ④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与收入差距呈正相关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A
【变式探究】出境游作为一种大众消费,其需求量(Q)受出境游价格(P)、居民收入(M)等因素影响。
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图中能正确反映P 与Q 、M 与Q 关系的图形有( )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需求量(Q)和出境游价格(P)之间是负相关关系,即一种商品价格上涨,人们对它的需求量会下降,反之亦然。
据此①符合题意,②则应舍去;需求量(Q)和居民收入(M)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即当人们的收入增加,人们的需求量也会增加(不考虑其他因素),反之亦然。
据此,④符合题意,③则舍去。
本题应选①④,正确答案B。
高频考点二、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
例2、《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
”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有()
①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④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D
【变式探究】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所在。
而要发挥消费的重要“引擎”作用,就必须做到:让群众“能”消费;让群众“敢”消费;让群众“愿”消费。
根据材料,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①提倡适度消费②健全社保体系③改善消费环境④增加商品供应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答案】B
【解析】让群众“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就需要健全社保体系,消除后顾之忧。
同时,也要改善消费环境,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消费,②③正确;①④与材料主旨不符。
高频考点三、消费类型
例3、下图是某国20年来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的变化图。
从图中可以推论出该国居民()
①消费行为越来越不理性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③日用品消费支出不断增长④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的题眼是“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奢侈品”和“日用品”曲线。
图中奢侈品曲线呈大幅上升趋势,由原来的2%上升到接近14%,日用品曲线呈下降趋势,由原来的4%下降到2%左右,可以推断,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日用品消费支出增长的幅度小但也是处于不断增长中,故③④符合题意,选D项。
图中数据变化未能体现消费行为和收入差距(收入差距一般用基尼系数来表述),①②不符合题意。
【变式探究】“选商品,点鼠标,然后坐等快递送上门”的网络消费方式逐步走入我们的生活。
从交易方式看,这种消费方式一般属于()
A.发展资料消费B.租赁消费
C.享受资料消费D.钱货两清消费
【答案】D
【解析】虽然是网络消费,但是仍然符合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故应选D项。
高频考点四、消费心理
例4、(2016·高考全国卷Ⅲ)时下,出现了一个新的消费群体——试客。
这一群体在购物前先从网络上索取相关商家的免费试用品,经过仔细试用并与其他使用者相互交流后才决定是否购买。
试客的购买行为()
A.是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B.是求异心理主导的消费
C.是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D.是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答案】D
【变式探究】漫画《推销良机》(见下图)中,汽车商迈克让推销员去向鲍威尔推销新车,是因为()
A.鲍威尔是个崇尚个性的人
B.鲍威尔喜欢价廉物美的商品
C.想让鲍威尔与邻居竞争提高售价
D.想利用鲍威尔的攀比心理推销汽车
【答案】D
【解析】漫画没有表现鲍威尔的个性特征,也没有注明汽车的性价比,A、B两项不符合题意;鲍威尔的邻居已经购车,故不存在价格竞争问题,C项理解错误;鲍威尔的邻居买车,可能勾起鲍威尔的攀比心理,向他推销意在利用攀比心理的作用,D项正确。
高频考点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例5、(2015·浙江高考)“双十一购物狂欢节”那天,不少商家推出购500元商品返还280元购物券的活动,很多消费者为了获得购物券而凑足购买500元商品。
狂欢之后,一些消费者发现“凑单”购买的许多商品是自己不需要的。
这些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A.是求异心理引发的,不值得提倡
B.是攀比心理引发的,并不可取
C.违背了理性消费原则
D.违背了适度消费原则
【答案】C
【变式探究】奢侈品消费已成为中国人当前的流行行为。
国人大多注重的是奢侈品的品牌价值和表面效应。
许多消费者虽不具备消费奢侈品的富裕条件,却在消费奢侈品,这是一种“小富即奢”心理。
对于这些消费者,正确的消费心态应该是()
①克服攀比心理,坚持适度消费②避免盲目消费,坚持理性消费③坚持量入为出,减少消费④克服求异心理,坚持勤俭节约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消费原则。
消费应坚持适度消费,而不是减少消费,排除③。
奢侈品消费是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排除④。
①②正确表述了对待奢侈品的态度,故选A项。
1.(2016·高考全国Ⅲ卷文综政治·13)时下出现了一个新的消费群体——试客。
这一群体在购物前先从网络上索取相关商家的免费试用品,经过仔细试用并与其他使用者相互交流后才决定是否购买。
试客的购买行为
A.是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B.是求异心理主导的消费
C.是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D.是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答案】D
(2015年高考安徽文综政治1)出境游作为一种大众消费,其需求量(Q)受出境游价格(P)、居民收入(M)等因素影响。
不考虑其他因素。
下图中能正确反映P与Q、M与Q关系的图形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一般情况下,价格上涨,人们会减少对它的需求,价格下跌,人们会增加对它的需求,据此可以判断题肢①正确,题肢②错误;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增加,消费越多,故题肢④正确,题肢③错误。
故答案选B。
(2015年高考上海政治17)2014年我国内地公民出境游首次突破1亿人次,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客源市场。
出国旅游趋势热的根本原因是人们( )
A.受从众心理影响
B.追求生活质量
C.收入水平提高
D.闲暇时间增加
【答案】C
【解析】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很多,经济发展水平是根本因素,居民收入是直接的、主要的因素、物价和消费心理也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发展经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
收入是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故本题答案选C;A、B、D均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2015年高考浙江政治24)“双十一购物狂欢节”那天,不少商家推出购500元商品返还280元购物券的活动,很多消费者为了获得购物券而凑足购买500元的商品。
狂欢之后,一些消费者发现“凑单”购买的许多商品是自己不需要的。
这些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A.是求异心理引发的,不值得提倡
B.是攀比心理引发的,并不可取
C.违背了理性消费的原则
D.违背了适度消费的原则
【答案】C
(2015年高考安徽文综政治3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消费引领中国制造
近年来,伴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中国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
以往“你有,我有,人人有”的跟风式消费观逐渐转变,国外的高品质产品越来越多地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话语权的愈益凸显,既对中国制造业提出了挑战,也引领中国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1)根据材料一,分析其中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
(8分)
【答案】(1)收入水平的提高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体现了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以往跟风式的消费现象逐渐转变,体现了消费者转变观念,避免盲目盲从、理性消费。
消费者对中国制造业的挑战和引领,体现了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解析】
(1)本题要求考生分析材料一中所蕴含的经济生活道理,属于体现类的解答题。
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可以结合材料从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消费观念影响消费行为、树立正确消费观、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的角度进行说明。
(2014高考安徽卷3)受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和政府开征资源税的影响,高能耗产品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一般会发生变动。
不考虑其他因素,图2中能正确反映这种变动的图形有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受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和政府开征资源税的影响,可知对高能耗产品的需求数量会减少,①和②都是需求曲线,但①反映的是需求量向右移动,表示需求量增加,不符合题意,②反映的是需求量向左移动,表示需求量减少,应选;受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和政府开征资源税的影响,销量和利润会相应减少,生产者会缩小生产规模,高耗能产品的供给数量减少,供给曲线应向左移动,③应选,④表示的是供给数量增加,不符合题意。
故该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