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绘画之新安画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讲新安画派
在视觉艺术领域,徽州不仅产生了著名的建筑雕刻工艺,还以书法、篆刻、版画扬名海内外,尤其是明末清初
兴起的“新安画派”,以其“师法自然”的观念,不仅带
动徽州地区的绘画持续繁荣,其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也影
响了自清代以来中国山水画的美学取向。
新安画派作为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绘画流派,它的形成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
一是徽州地区有着悠
久的绘画历史,画学积淀丰厚。
史书记载,早在唐、五代,徽州地区就有画家活动了,如善画花鸟、人物、树石的薛稷,以山水、人物、鸟兽见长的画家张志和,擅长壁画、
精于佛道人物的僧人贯休等。
宋元时期又有“道学之余,
旁及画事”的婺源人朱熹和同籍画家陈尧臣,“画马尤工,几夺造化”的绩溪人戴仲德和“善画山水、人物、花草、
翎毛,莫不精妙”的程政,以及元代末年画家朱景玉、汪
仲罕、唐棣、邵氏(思善、思宜)兄弟、僧人石隐等。
到了
明中后叶,有画家李流芳、程嘉燧、管景凤、杨明时、丁
云鹏等为代表。
后期更有渐江、汪之瑞、孙逸、查士标等
年轻画家,这一独特的绘画现象,受到当时画界的普遍关注,以至于被人以地别冠以派名,即画史上所说的“天都
画派”和“新安画派”。
二是这个地区有着极其适合画家生活的自然环境,优
美的山水景色为画家们提供了丰富的绘画监本。
一个地区
的绘画发展,尤其是山水画,与画家生活的自然环境有着
密切的关系。
徽州辖内处处层峦叠嶂,碧涧清溪,不仅有
苍雄秀美的黄山和白岳(齐云山),还有宛转曲折、渔歌帆
影的练水和渐江,以及二者汇聚而成的新安江,山光水色,烟云缥缈,如诗似画。
对徽州画家来说,与家乡山水朝夕
相伴,自然也会建立起深厚感情,热爱她,才能去画她、
写她。
同一个地区,同样的自然环境,徽州画家最终走向
师法自然、形成流派,地理环境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三是经济繁荣,贾而好儒的徽商大力收藏历代书画、
古玩名器,以及对当地画家的不断资助,形成文商互动、
诗画雅集的文化风气。
明末清初的徽州,之所以能够形成
一个较有规模的画家群体,确是得益于民间丰富的古代书
画藏品,画家们能够晨夕观摩,自然也就拓展了他们的艺
术视野。
还有一些商人借助雄厚的资金,直接赞助当地画
家的艺术活动,一时文人雅集、诗画唱和成为风气,这无
疑为当地画家提供了难得的拜读昔人真迹、学习古辈艺术
和交流创作经验的机会。
新安画派的艺术风格独特,即以师法自然为其绘画美
学的终极目标。
因此他们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现实真景
和清高绝俗的审美境界。
新安画派的艺术风格特色,主要
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画出传统的文人风骨。
新安画派画家也是文人画
家的代表,这些富有学识的画面家因不满外族人的统治。
大多站在社会变革的对立面,采敢不与新朝合作的态度。
作为明朝的遗民,他们或隐遁山林,成匿居市井,以恪守
文人的节操和骨气,借山林与翰墨寻求情感的宜泄和心灵
的慰藉。
因此,新安画派的画家皆保持着传统文人的风范,在山川林泉和诗书画作中求得精神寄托。
二是画出真实的自然之美。
新安画派画家直师造化,
而且描绘的是家乡的自然山川真景,在自然里讨生活,表
现出千变万化的自然之美。
新安画派在师法前人的基础上,投身到大自然中去,观照山川氤氳,草木姿态,通过感受
需要,借笔墨淘自然之菁华,写自然之魂魄。
如孙逸“从
容步山径,抚松竹,偃息于长林丰草间,坐弄流泉,漱齿
濯足”,常常感叹那“夕阳在山,紫绿万状,变幻顷刻,
恍可入目”的自然奇观,遂有了他“胸次无尘腕下仙”的
画学之思。
汪之瑞的一石一山、一木一亭,皆从现实生活
中得来,虽然寥寥数笔,却富天然生趣,具有“能疏能密、有奇有正、笔简而神旺”的艺术特色。
三是综合的艺术面目。
其一尚“简”用笔,如渐江的作品,惜墨如金,不轻易落笔,往往是以简疏的笔墨,使其笔下的自然山川呈现出幽澹之美,蓄涵着勃勃生机,溢满了超迈尘俗、闲净空灵之气。
在“简”上下功夫,这也是新安画派艺术风格的基本取向,也是新安画派艺术面目的主色。
究其原因是新安画派产生的时代背景,铸就其艺术面目中的苍凉、萧疏、孤傲的气质,另外明清易祚带来的冲击,让新安派画家的作品,集中地倾向了元人超尘拔俗的风格和凛若冰霜的意态。
其二是刀刻意味,这是徽州另外一个特殊的艺术形式徽派版画对它的影响。
新安画派中的作品中有版画式的线条意趣,因而画面显示出强烈的空灵之美,萧疏之境。
新安画派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升华为中国美术史的一份宝贵遗产,直到今天还在滋养着我们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