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财税制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朝末年财税制度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繁荣的王朝,但在末期,由于种种原因,财政危机开始浮现。

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明朝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财税改革,从而推出了一些新的财税制度。

本文将介绍明朝末年财税制度及其改革。

朝廷收入
明朝朝廷的收入主要来自多项税收。

王朝自建立以来就实行土地赋税制,它是农民的
主要负担。

为了保证官员的俸禄,朝廷实行了“以钱代粮”的制度,也就是说,官员的俸
禄全部用钱来支付,没有物资的支持。

这一制度在明朝中期得到了改进,变为“鹤顶红”,即官员可以选择从官府领取钱粮,或用钱来换取粮食。

另外,皇帝还会在国家出现特殊情
况时,征收“摇钱树”等额外税收。

除此之外,明朝还实行了一些特殊的税收制度。

有社稷钱,是用来祭祀社稷的税款;
有窝阔台金,是对外贸易征收的关税;有盐铁税,对盐和铁制品都征收税款。

所有税收的
一部分会用于支付军队开支,这也是明朝军队非常强大的原因之一。

赋税改革
明朝末期,由于战乱和灾害等原因,赋税制度受到了严重批评。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朝廷进行了赋税改革。

明万历时期,李贽提出了“草率赋之弊虽多,而恻隐之心亦通”,
他主张将赋税负担平均分配,减轻农民的负担。

于是乎,朝廷在明万历年间开始实行平调制,即将赋税耕地面积平均分配给每户农户,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同时朝廷对地主进行了
税收减免,以增强地主对皇权的支持,这种政策被称为“分田制度”。

此外,朝廷还实行了少土献款,即少于规定耕地的农户可以献出一定的赋税以获得利益。

这种政策虽然减轻了无法耕种的农民的负担,但往往会让富有的农民诈称不耕种来获
得税收减免,严重损害了朝廷的利益。

财政工作机构
朝廷的财政工作机构很复杂,大致可以分为中央财政机构和地方财政机构两部分。

中央财政机构主要包括户部、兵部、工部等多个部门,它们负责财政收支的管理和组织,以及对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管理进行监督。

地方财政机构则是按照行政区域划分,由知府或县官领导的机构。

地方财政机构负责
征收地方税收、管理当地公共工程、纳贡和向中央财政报告等工作。

需要指出的是,明朝朝廷的财政监管机构比较弱,这也成为了审计机制的缺失,导致
了一些贪污和腐败发生。

明朝朝廷为了慷慨地维护统治,经常发动战争,花费巨大。

以及在水利工程、官员俸禄、宫廷建筑、修缮历代宫廷建筑和礼仪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开支,致使财政状况逐步恶化。

朝廷收支差距非常大,且以负债结局。

明成祖朝时期有2500万两的财政存款,到明嘉靖朝时期已经逆转,财政预算出现1300万两的赤字。

结论
总的来说,明朝末期的财税制度非常复杂,需要各种税收以维持朝廷运作。

虽然在赋税改革方面朝廷也试图采取措施减轻农民的负担,但仍然存在问题。

此外,朝廷收支差距大、审计机制薄弱等问题,也成为了经济状况恶化的原因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