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知识点巩固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知识点巩固练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阅读后回答。
绝句
[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1]写出诗中下列字的读音。
系()藜()沾()
[2]试着用现代文写出后两句诗描写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前两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描写了作者()时的所见所闻。
A. 春日赏花
B. 夏日淋雨
C. 春日远足
D. 夏日游园[4]从诗人的描述中,我们领略到了一个()的春天(双选)。
A. 草长莺飞
B. 生机勃勃
C. 色彩缤纷
D. 花红柳绿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1]选出下列词语在古诗中的意思。
(1)惜:(_____)A.可惜 B.珍惜 C.爱惜 D.痛惜
(2)尖尖角:(______)A.蜻蜓尖尖的尾巴 B.还没有展开的嫩荷的尖端 C.尖尖的树枝 D.尖尖的莲蓬
[2]诗中描写到了哪些景物?在后面的括号里画“√”;没有描写到哪些景物?在后面的括号里画“×”。
泉水()柳枝()树荫()荷叶()荷花()蝴蝶()蜻蜓()
[3]这首诗清新自然,写的景物虽不多,却勾画了一幅生动的小池风景图。
你读出了怎样的感受?或者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课外阅读。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静夜思:
疑:
举头: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 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一天只有一次清晨
号手的金喇叭已经吹起,
小鸟也唱着甜美的歌儿叫你。
别再贪睡了,别再留恋着梦里。
你可知道,
一个美好的日子等着你。
花儿露出鲜艳的面孔向日出敬礼,
树上的松鼠也正欢欣地跳跃。
别再贪睡了,
别再留恋着梦里,
你可知道,
一个清新的日子等着你。
请记着一一
一天只有一次清晨,
别让这可爱的时刻,
像水消失在沙里。
你,为什么不
和太阳比赛早起?
(1)下面的词语怎样搭配合适?用线连起来。
一轮明亮
的日子
一面鲜红的镜子
一个清新的太阳
(2)诗中“,”两句重复了两次,这样写的好处是。
(3)读了这首诗,你受到什么启发?
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绝句
_____代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绝句》
[2]古诗讲究对仗。
诗句中“迟日”对“______”,“江山丽”对
“_______”,“泥融”对“________”,“_________”对“鸳鸯”。
[3]选一选,填一填。
(填序号)
(1)这首诗的首句和第二句分别从(_______)和(_______)的角度来描写春
天的清新秀美。
A.视觉 B.嗅觉 C.听觉
(2)这首诗的后两句通过燕子衔泥翩飞的(_______)描写和鸳鸯相偎而眠的(_______)描写,表现出春天的和谐宜人。
A.静态 B.动态
[4]根据诗中景物出现的先后顺序填空。
(填序号)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诗中依次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
①江山②太阳③花草④鸳鸯⑤春泥⑥春风⑦燕子⑧沙滩
5. 补全古诗《夜书所见》,完成习题。
(1)补全古诗《夜书所见》。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秋风动客情。
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3)本诗题目的意思是。
(4)这首诗是代诗人所作,抒发了诗人在秋天思念的思想感情。
(5)诗中“挑”的意思是,“促织”就是。
作者看到,料想,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6)本诗中,表现作者想象的诗句是“,。
6. 阅读。
暮江吟①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②半江红。
可怜③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④月似弓。
(注释)①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吟,古代的一种诗体。
②瑟瑟:碧绿色。
③可怜:可爱。
④真珠:珍珠。
[1]“残阳”的意思是()
A.破旧的太阳。
B.朝阳。
C.夕阳。
[2]这首古诗描写了两幅美丽的画,第一幅是__________,第二幅是
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二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诗人描写的景物中,像珍珠的是_________,像弓的是_________.
7.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______________,野渡无人舟自横。
[1]补全古诗。
[2]第一句中“怜”的意思是()。
A.可怜、怜悯
B.喜爱
[3]“诗中有画”,请你发挥想象,试着把后两句诗所表现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诗句,完成练习。
溪边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1]按照原诗把诗句补充完整。
[2]用波浪线画出诗中的比喻句。
[3]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和鱼儿。
[4]给下面的句子选择合适的解释。
(填序号)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A.人影把溪水染绿了。
B.人影被溪水染绿了。
[5]这首诗有静有动,如同两幅水墨画。
请把描写“动态美”的诗句画上“”。
9.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回乡偶书①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②回,乡音③无改鬓毛④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①偶书:随便写的诗。
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来的。
②老大:年纪大了。
③乡音:家乡的口音。
④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1]结合注释,给诗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少(shǎo shào) 相(xiānɡxiànɡ)
[2]从诗中找出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
( )——( )
( )——( )
[3]“儿童相见不相识”的原因是什么呢?请用诗中的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课内阅读。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
但这画面不是______的,而是______的。
随着诗人行舟,山______江______,东流水
______,青山______迎出,孤帆日边______,景色由______及______再及
______地展开。
()
A.静止、流动、断、开、回、相对、驶来、近、远、近
B.静止、流动、断、开、回、相对、驶来、远、近、远
C.流动、静止、断、开、回、相对、驶来、远、近、远
[2]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______和江水______的气势。
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______”,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______:“楚江开”,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
()
A.雄奇壮观、浩荡奔流、中断、险峻
B.雄奇壮观、浩荡奔流、中断、奇特
C.雄奇壮观、静静流淌、中断、险峻
[3]“碧”字明写江水之______,暗写江水之______;“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______。
()
A.深、色、流向
B.色、深、起伏
C.色、深、走向
1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朝的__________________。
他写了很多有名的诗,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一首题画诗。
从题目中可以看出,古诗描写的是__________(谁)画的一幅描绘__________的画。
下面三幅图中,最符合这首诗大意的是
__________(填序号)。
[3]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4]“正是河豚欲上时”指的是()
A.春天到了,河豚鲜嫩肥美,可以上市销售
B.春天到了,河豚由海人江产卵,逆江而上
12. 古诗鉴赏。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滁州西涧》作者______代诗人______这首诗从题材上看是一首
_________。
[2]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________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__________(哪个字)。
[3]人们普遍认为“横”字用的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作者俯视水边,看到的是一幅百草丰茂、郁郁葱葱的绿色画面,暗示这是一个暮春时节。
B.第二句作者从俯视转为仰视,通过对照、映衬的手法,写出了画面的幽美和谐,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C.第三、四句打破了前两句的均衡和谐,既有飞动的情景,又有潮声、雨声的交响,渡船横卧又和春潮飞雨融会在一起,增强了画面的立体美感。
D.全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极写滁州西涧的春景,静中有动,画中有声,而写动景和声响则是为了衬托画面之静。
[5]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13. 古诗理解。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词语解释
潋滟:。
空蒙:。
西子:。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代____________。
[3]诗人抓住______季______________的特征来描绘西湖的风采神韵。
[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两句诗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14. 根据对古诗的理解填空。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代诗人_______,诗歌写了西湖____和____的景象,还以____比西湖,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的美,表达了作者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描写西湖晴天水光。
潋滟突出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状态。
B.次句描写雨中的山色,空蒙勾勒出西湖周围群山朦胧的景象。
C.最后两句将西湖比作西子,特别强调了西湖晴天山色尤其秀美。
D.诗人在诗中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了对西湖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