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_中国的古代园林2
2019智慧树中国古建筑文化与鉴赏答案及笔记

中国古建筑文化与鉴赏答案对应章节第一章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1【多选题】(2 分)建筑艺术在表现形式上与绘画、雕塑有何不同?A.建筑艺术不能表现人物B.建筑艺术不能表现场景C.建筑艺术不能表现具体情节2【多选题】(2 分)建筑形象的塑造决定于下列哪些因素:A.实用功能B.所用材料C.结构方式3【多选题】(2 分)中国古代与西方古代建筑之不同处主要表现在下列哪些方面:A.所用材料B.对建筑形象的追求C.色彩4【多选题】(2 分)木料比石料的优点表现在哪几方面:A.采集较易B.运输方便C.加工较易D.价格便宜5【多选题】(2 分)中国工匠对建筑哪些部分都进行了美的加工:A.梁枋B.天花C.门窗D.基础E.台基对应章节第二章1【多选题】(2 分)中国古代宫殿具有哪两方面的功能?A.具有物质上的实用功能B.具有物质上的表现功能C.具有艺术上的表现功能D.具有艺术上的实用功能2【多选题】(2 分)从陕西西安唐代大明宫遗址的发掘看,唐代宫殿造型上的特点是:A.气势恢宏B.色彩鲜丽C.色彩不绚丽3【多选题】(2 分)北京紫禁城建成于何时?花了多少时间?A.明朝B.清朝C.10 年D.13 年4【多选题】(2 分)午门中央门洞除皇帝外还允许什么人出入?A.皇后完婚B.考中状元C.出征武将5【单选题】(2 分)太和殿前陈设铜龟、铜鹤具有什么象征意义?A.喜庆B.国家统一C.国家长治久安6【判断题】(2 分)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等级是否按下列的屋顶形式排列的:庑殿顶、悬山顶、歇山顶、硬山顶。
A. 对B.错7【多选题】(2 分)除紫禁城的太和殿外,北京还有哪几处大殿是坐落在三层石台基上的:A.太庙B.明长陵C.天坛祈年殿D.雍和殿对应章节第三章1【判断题】(2 分)秦始皇陵的兵马俑是埋藏在地宫中的。
A.对B.错2【单选题】(2 分)唐朝皇陵开创了与前朝皇陵不同的做法是:A.陵前设神道B.设立方整的陵区C.以自然山体为地宫3【单选题】(2 分)明十三陵总入口最前列的建筑是:A.大红门B.碑亭C.六柱五开间石牌楼4【单选题】(2 分)明十三陵中哪座皇陵规模最大最讲究?A.明定陵B.明长陵C.明昭陵5【单选题】(2 分)明长陵的祾恩殿的柱子,梁枋是用哪种木料制造的?A.樟木B.C.楠木6【单选题】(2 分)在已发掘的地宫中四壁满布佛教内容雕刻的是清朝哪位皇帝的陵墓?A.康熙B.雍正C.乾隆7【多选题】(2 分)汉墓画像砖石上表现的内容有:A.动物、人物B.生活场景C.劳动生产场景D.游乐场景对应章节第四章1【单选题】(2 分)祭祀天、地、山、川之坛庙常设在接近自然之处,因此称为:A.野祭B.遥祭C.2【单选题】(2 分)北京天坛举行祭天礼仪的地方是:A.祁年殿B.皇穹宇C.圜丘3【单选题】(2 分)皇帝祭祖先之地称();百姓祭祖先之地称()。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知识点: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知识点: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依据文献记载,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开始了利用自然的山泽、水泉、树木、鸟兽进行初期的造园活动。
最初的形式为囿。
囿是指在圈定的范围内让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还挖池筑台,供帝王和贵族们狩猎和享乐。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曾建“灵囿”。
春秋战国时期的园林中已经有了成组的风景,既有土山又有池沼或台。
自然山水园林已经萌芽,而且在园林中构亭营桥,种植花木。
园林的组成要素都已具备,不再是简单的囿了。
秦汉时期出现了以宫室建筑为主的宫苑,秦始皇建上林苑,引渭水作长池,并在池中筑蓬莱山以象征神山仙境。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中的转折点。
佛教的传人及老庄哲学的流行,使园林转向崇尚自然。
私家园林逐渐增加。
唐宋时期园林达到成熟阶段,官僚及文人墨客自建园林或参与造园工作,将诗与画融入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中,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地主阶级的诗意化生活要求。
另外,唐宋写意山水园在体现自然美的技巧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叠石、堆山、理水等。
明清时期,园林艺术进入精深发展阶段,无论是江南的私家园林,还是北方的帝王宫苑,在设计和建造上,都达到了高峰。
现在保存下来的园林大多属于明清时代,这些园林充分表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一)造园艺术,“师法自然”“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
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
如假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
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状。
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天然。
乔灌木也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
(二)园林建筑,顺应自然中国古典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
第七章中国古典园林

一园。有“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不仅引进全国的美景,还
在园中仿造西洋美景,如著名的“大水法”。颐和园中的
“谐趣园”仿自无锡“寄畅园”,而西堤六桥则是西湖苏
堤六桥的翻版。
•
2.江南私家园林的特点
• (1)个性鲜明,主题突出。
•
江南私家园林是官绅商贾们府邸的扩展和延伸,因此
造园因地而异,风格因人而异。
• (2)小巧别致,色彩淡雅。
木,以供统治者享受。
•
秦汉时期,我国古代园林建造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逐渐
丰富起来,出现了以宫室建筑为主的宫苑。
•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园林建造艺术转折时期.
•
隋唐以后,我国古代造园艺术达到了高峰。
•
明代中叶以后,私人造园高潮迭起,涌现出计成等一
批卓有成就的园林建筑专家。
•
清代时,我国园林建筑形成了北京地区、江南地区、岭
• (6)亭。是一种没有门窗、四面开敞的小型建筑。亭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富民族特色,造景功能极强,正所谓 “有亭即成景”。
• (7)廊。廊是有顶无墙的带形建筑。它不仅是联系建 筑和景物的通道,而且因其蜿蜒曲折,高低起伏,生动活 泼,是颇具观赏性的民族建筑。
•
4.植物
•
花草树木犹如园林的毛发。
•
首先,它具有构景作用,其色彩、姿态无不给人以柔情万千,绚丽多姿的美感。
依山而建。佛香阁高41米,为全园的最高点,是颐和园的
象征。在此眺望昆明湖,开阔的湖面、远处的西山尽收眼
底。排云殿极具皇宫的豪华气派。
•
万寿山下昆明湖畔有著名的长廊。它长达728米,共分
273间,上有精美绘画14000余幅。长廊迂回蜿蜒,如同彩
带一般将勤政区、居住区、游览区连为一体。
中国古典园林史2

典
园
林
• (1)萌芽(东汉) 自汉武帝以来崇尚儒术,官僚多以经术起家,至东汉 时逐 渐形成了累世公卿的状况。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使得世 族地主能够凭借家世出身参与政权。西汉中后期,土地兼 并十分严重,逐步形成官僚、商人、地主三位一体的豪强 地主势力。东汉政权是在豪强地主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因 此,豪强地主在东汉王朝享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特权。他们 在政治上把持中央和地方政权,经济上兼并土地,经营庄 园,渐成割据,逐渐成为名门大族。士族地主(又称世族、 门阀地主)在东汉开始形成,为后来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 制度的确立提供了阶级、经济基础。
• 汉时,三月上已,才确定为节。每逢该日,官民都去水边洗濯。不仅 民间风行,连帝王后妃也去临水除垢,祓除不祥。
• “曲水流觞”是上已节中派生出来的一种习俗。那时,人们在举行祓 楔(fú xiē)仪式后,大家坐在水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 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彼此相乐,故称为“曲水流 觞”。
• 这种药吃到肚子里以后,要仔细调理,非常麻烦。首先,服散后一定
不能静卧,而要走路。所以魏晋名士最喜欢散步,称之为“行散”,
其实这并不是他们格外喜爱锻炼身体,而是因为偷懒躺下就性命不保
的缘故。除了走路,饮食着装上也要格外注意。服散之后全身发烧, 之后变冷,症状颇象轻度的疟疾。但他们发冷时倘若吃热东西穿厚衣 物,那就非死不可了。一定要穿穿薄衣,吃冷东西,以凉水浇注身体。 所以五石散又名“寒食散”。按照书上的说法,就是““寒衣、寒饮、
• 唐朝废除“九品中正制”,采用科举制度。利用均田制和
中 国
租庸调制,使农民得到土地。
古
典
园
林
政治
• “下品无士族,上品无寒门。” • 皇室、外戚、士族之间的争权夺利使得各种矛盾激化。随后发
第七章中国古典园林答案

第七章中国古典园林一、判断题(正确答案用“A”标注, 错误答案用“B”标注)1. 中国古典园林重在体现均衡对称的观念;西方园林重在表现人文的力量。
( B )2.中国古典园林布局形式以自由、变化、曲折为特点, 要求景物源于自然, 又高于自然。
( A )3. 唐宋时期中国园林进人转折期, 官僚、文人自建园林或参与造园工作, 将诗与画融入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中。
( B )4. 以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 中国古代园林可分为三种类型, 即北方类型、扬子江类型和岭南类型。
( A )5. 中国古代园林理水之法一般有掩、隔、合三种。
( B )6.苏州沧浪亭的复廊, 拙政园的水廊, 留园的曲廊被誉为“江南三大名廊”。
( A )7. 苏州留园的冠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以及杭州竹素园的瑞云峰有江南三大名石的美誉。
( B )8.苏州的拙政园, 按其占有者身份划分, 属私家园林;按其所处地理位置划分, 属扬子江类型。
( A )“亭”古代有停止的意思, 它是供休息、纳凉、避雨和观赏四周景色的地方。
( A )10. 苏州四大历史名园是沧浪亭、网师园、拙政园和留园。
( B )二、单项选择题(30题。
每题的备选项中, 只有l个最符合题意)1.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转折点是在( C )。
A. 春秋战国B. 秦汉 c. 魏晋南北朝 D. 唐宋时期2. 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阶段是在( D )。
A. 春秋战国B. 秦汉 c. 魏晋南北朝 D. 唐宋时期3. 全园的野境、画境、意境的汇集点是在( A )。
A. 厅堂B. 楼阁C. 亭榭D. 馆斋4. 浙江曲院风荷拥有江南三大奇石中的( B )。
A. 瑞云峰B. 绉云峰 c. 冠云峰 D. 玉玲珑5.用山、石、花等将园林中一些不足之处加以掩盖或处理, 使之变成一种美景的方法叫( C )。
A. 框景B. 夹景 c. 障景 D. 抑景6.在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 远方的苏州桥主景, 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所夹峙, 构成明媚动人的景色。
第七章 中国古代园林(复习资料)

第七章 中国古代园林一、中国古代造园的基本观念 1. 世界园林体系:1) 自然式——中国古代园林 2) 几何规则式——西方2. 中国古代造园的基本观念:1) 源于自然、高于自然2) 布局自然,所造假山池沼,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3) 表现名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 二、中国古代园林的发展中国古代园林的构成要素筑山理池 植物➢ 中国古代园林的构成要素 动物 建筑匾额、楹联、刻石 铺地 (一) 筑山1. 发展:2. 《园冶》的精髓:可归纳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两句话。
1)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计成处于封建社会的后期,所以在《园冶》中,属于封建士大夫阶层闲情逸趣的内容很多。
如何将“幽”、“雅”、“闲”的意境营造出一种“天然之趣”,是园林设计者的技巧和修养的体现。
以建筑、山水、花木为要素,取诗的意境作为治园依据,取山水画作为造园的蓝图,经过艺术剪裁,以达到虽经人工创造,又不露斧凿的痕迹。
春秋战国时代,功能由娱神发展成娱人最典型的是“上林苑”(建于西汉)士人园林的勃兴,士人园林的特点(了解)园林,尤其是皇家园林景观体系格局趋于成熟,唐代宫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纪念碑,规模建制宏大,是明清园林无法比拟的追求“咫尺重深”、“以小见大”、“巡回数尺间,如见小蓬瀛” 典型:苏州园林、上海豫园; 明代出现园林专著——《园冶》(计成)2)造园不是单纯地摹仿自然,再现原物,而是要求创作者真实地反映自然,又高于自然。
3)例:a)在园林中叠山,就“最忌居中,更宜散漫”。
b)在厅堂前置山,“耸起高高三峰,排列于前”,那就是败笔。
(二)理池1.水是园林中最富有生气的因素2.理池的方法:“掩”、“隔”、“破”(要会区分)(三)植物➢中国古代园林对植物的处理:1)讲究姿色美2)讲究颜色美3)讲究香味4)讲究象征意义A.松柏象征坚强、长寿B.莲花象征洁净无瑕C.兰花象征幽居清高D.牡丹象征荣华富贵E.石榴象征多子多孙F.紫薇象征高官厚禄G.岁寒三友:松、竹、梅H.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四)动物➢功能:1)观赏娱乐2)隐喻长寿3)借以扩大和净化自然境界(五)建筑1.功能:1)可行、可观、可居、可游2)点景、隔景作用3)移步换景、以小见大、渐入佳境2.建筑形式:1)厅堂:园林中的主体建筑,通常坐北朝南。
(完整版)中国古代园林

《红楼梦》中大观园全景
——
造园手法
2、合理安排构园要素,注重叠山理水。
太湖石——瘦、透、漏、皱、丑
造园手法
思考:人工挖池有什么缺点?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苏州拙政园
造园手法
3、巧妙运用借景,扩大景区范围。
拙政园借景北寺塔
造园手法
“寓画意为景,寄山水于情”
思考·比较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有什么不同之处?
思考·比较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有什么不同之处?
规格布局 装饰风格 造园观念
皇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林
占地面积大 真山真水 雕梁画栋 金碧辉煌
皇权至上
私家园林
占地面积小 假山假水 粉墙黛瓦 精致典雅
诗情画意
思考·分析
比较完不同之处后,一起分析下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有哪些共同点?
【构园四大要素】
山
水
建筑
植物
讨论与交流
怎样运用构图要素和手法能突破面积限制,在私家园林有限的 空间里表现丰富的园景呢?
方案A
方案B
造园手法
1、总体布局灵活多变——“曲”、“藏”
中中“众遂 大,非清命 有则此客开 邱有一都门 壑何山道, ,趣,:只 焉。一“见 想”进好迎 及众来山门 此人园,一 。道中好带 ”:所山翠
3、巧妙运用借景,扩大景区范围。
抑景、框景、漏景——细节之美
思想内涵
对比分析欧洲园林与中国古代园林艺术风格有何不同之处?
凡尔赛宫园林
南京瞻园
思想内涵
对比分析欧洲园林与中国古代园林艺术风格有何不同之处?
欧洲园林 艺术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史--2

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商、周、秦、汉第一节总说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起源于商代,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时“囿”和“台”,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商初。
囿的建设与帝王的狩猎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可以说,囿源于狩猎。
囿的作用:1.狩猎;2.栽培—>便于禽兽生息和活动。
囿等同于多功能天然动物园。
台:即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
(山的象征)台的作用:1.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原始功能)2.登高远眺,观赏风景。
囿和台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两个源头,前者关涉栽培,圈养,后者关涉通神、望天。
也可以说,栽培、圈养、通神、望天乃是园林雏形的源初功能,游观则尚在其次。
殷、周时代,已有园圃的经营园: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圃:人工栽植蔬菜的场地,并有界定四至的范围。
园圃是中国古典园林除囿、台之外的第三个源头。
台、囿、园圃的本身已经包含着园林的物质因素,可以视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形。
除了社会因素之外,影响园林向着风景式方向发展的则不能不提到三个重要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
天人合一思想:既要利用大自然的各种资源使其造福人类,又要尊重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及其生态。
正由于天人和谐的哲理的主导和环境意识的影响,园林作为人类所创造的“第二自然”自然不会像欧洲规整式园林那样出于理性主义哲学的主导而表现出“理性的自然”和“有秩序的自然”,从而明确了园林的风景式的发展方向。
君子比德思想导源于先秦儒家,它从功利、伦理的角度来认识大自然,以“善”作为“美”的前提条件,从而把两者统一起来。
把属于伦理范畴的君子德行赋予大自然而形成山水美的性格。
这种“人化自然”的哲理必然会导致人们对山水的崇敬,大自然的山水美由于体现着人的内在品德而具有生命意义,人们更注重其社会文化的内涵。
大自然山水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
园林发展必然遵循风景式的方向。
神仙思想产生于战国末期,盛行于秦、汉。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第一章园林的基本问题1.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体系2.中国当代园林三陈:陈植着名林学家、造园学家,有造园学概论这是我国近代最早的一部造园学论、陈俊愉、陈从周说园3.一池三山:蓬莱,方丈,瀛洲,太液池一池三山是中国的一种园林模式,源于中国的道家思想,并于以后各朝的皇家园林以及一些私家园林中得以继承和发展;三山指神话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并有仙人居之,仙人有长生不老之药,食之可长生不老,与自然共生;4.园林类型1p6/按构园方式区分:规则式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自然式、混合式2按园林的从属关系划分:皇家园林特点:规模宏大,真山真水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体形高大,代表:北京颐和园、北京北海公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私家园林特点:规模小,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静;代表:北京恭王府、苏州四大名园、上海豫园、寺观园林3按园林功能分:综合性园林、专门性园林、专题性园林、纪念性园林、自然保护区园林等;5.寺观园林的定义:佛寺,道观等宗教建筑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宗教建筑内外的园林化环境;6.中国四大名园: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7.苏州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8.园林形成的三大背景:1大自然的造化 2社会历史的发展3人们的精神需要9.世界园林体系的划分标准:世界文化体系10.中国园林历史阶段的划分:萌芽期——夏--春秋战国生成期——秦--两汉发展期——魏晋--隋全盛期——唐--两宋成熟期——元--清末11.世界园林历史阶段划分:1原始文明对园林的孕育作用2农业文明形成世界世界三大园林体系3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行形成4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12.园林基本要素:建筑,山石,水体,植物,动物13.园林中水的作用:①导向作用②点缀作用③倒影作用④基底作用⑤连接作用第二章欧洲园林1.美国纽约中央公园:奥姆斯特德设计师{道宁园林理论与实践概要道宁之后的园林大师是奥姆斯特德}2.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3.造园的理论与实践是“造园艺术的圣经”标志着法国古典主义的园林艺术理论的完全确立;4.英中式园林:由于法国的风景式园林借鉴了英国风景式园林的造园手法,又受到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新的园林风格,被称之为“英中式园林”;5.布里奇曼规则式园林向自然式过渡,肯特造成过渡,布朗-大地的改造者,胡弗莱画家造园家一起造园,钱伯斯向中国学习肯辛顿公园:伦敦皇家园林中改为对公众开放的最大的公园;第三章伊斯兰园林1.天堂园:面积通常较小,四周有围墙,外观显得比较封闭,类似建筑围和的中庭,与人的尺寸非常协调,其内有十字型的林荫道,构成中轴线;中轴线将园分割成四区,栽有花草,在十字型林荫路交汇点处设有中心水池,象征天堂;2.空中花园又被译为“悬园”或“架空园”,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3.王宫庭园是中世纪伊斯兰的主要园林类型;4.菲恩园是国家王宫庭园的典型代表;第四章中国园林的雏形1.一池三山的应用:建章宫、西苑、元代的大内御苑2.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圃、台、园圃3.中国园林的雏形--囿,最早的囿是畜养禽兽观赏狩猎的场所4.囿中较早的建筑物或构筑物是“台”,即用土堆筑而成的高台;5.2考工记·匠人关于周代王城的描述:匠人营国……德6.从囿到苑发展的思想流派: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7.从囿到苑发展的建筑标志:台苑、代表:姑苏台、荆台、章华台第五章中国园林嗯形成-苑1.秦代建筑以广阔,壮丽,豪放为主要特征2.秦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信宫极庙、阿房宫、兰池宫3.汉代三宫:长乐宫、未央宫萧何建、建章宫;存在时间最长的是:未央宫4.两汉私家园林的代表:梁孝王兔园、梁冀园苑,袁广汉园5.秦代时上林苑广阔、建章宫壮丽、广成苑豪放6.先秦两汉园林特点1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2园林的功能由最早的狩猎、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息与观赏为主3大自然在人们心中尚保持着一种浓厚的神秘感7.上林苑本为秦代营建阿房宫的一处大苑囿,汉武帝时扩而广之为上林苑,上林苑是皇家禁苑,专供皇帝游猎的场所,苑中最大的是昆明湖,是世界上最早的树木园洛阳主要苑囿:鸿池苑、上林苑,广成苑第六章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魏晋-隋1.魏晋六朝时期宗教、哲学、文人思想对园林发展的影响1在时代美学思潮的影响下,中国式风景园林由再现自然进而至于表现自然2游赏活动成为园林主导的甚至唯一的功能3私家园林成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4寺观园林的出现开拓了造园活动的新领域集中地代表了一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对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着主导作用5建筑作为一个造园要素,与山水地形,花木鸟兽等自然要素取得了较为密切的协调关系2·皇家、私家、寺观园林的代表皇家园林:华林苑曲水流觞的最早起源、芳林园、乐游园私家园林:金谷园、会稽谢家庄园、城廓宅园、张伦宅园、雍宅寺观园林:同泰寺、五台山、峨眉山永宁寺佛塔是最宏伟的佛塔3.中国园林形成了皇家、寺观、私家、陵寝等四大园林类型并行不悖的鼎盛局面,标志着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第七章中国园林的写意化唐宋时代1.大明宫的三大殿: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2.皇家园林的代表唐城三大内: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大内三苑:西内苑、东内苑、禁苑禁苑面积最大,在长安城北郊一带,风景园林区,狩猎区3.私家园林的代表:辋川别业长安、屡道坊宅园洛阳4.五代、北宋山水画的代表人物为董源,李成、关仝、荆浩5.长廊是我国古建筑和园林中最长的廊;6.建筑技术方面出现的官方和民间的两本书籍:李明仲营造法式、喻皓木经7.周师厚洛阳花木记、张峋洛阳花谱8.梨园: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所“皇家艺术学院”9.曲江池:我国历史上见诸文字的第一个公共游览地10.唐代园林的特点:①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安全形成②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前代有所升华③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中国山水园林的独特艺术风格④皇家,寺观,私家三大园林类型都已经完全具备中国风景式园林的主要特点⑤佛教禅宗兴盛⑥这个园林类型所独具的特征,不仅表现为园林规模的宏丽,而且反应在园林总体的布置和局部的设计处理上面11.建筑技术方面出现的官方和民间的两本书籍:李明仲营造法式,喻皓木经12.宋代造园活动兴盛体现在哪几个方面1文人园林的兴起2造园的叠石技术大为提高3植物栽培技术提高13.艮岳园①主持者是:梁师成;相关的记载文献两篇比较着名艮岳记宋徽宗撰写,华阳宫记僧人祖秀撰写②建园目的:主要是以山水的“放怀适情,游心赏玩”③艮岳的造园艺术成就1园林掇山构思独特,精心经营2园内形成一套完整水系,它几乎包罗壳内陆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河,湖,泉,沼,溪,涧,瀑,潭等3动,植物珍奇丰富,且成为景题对象,使皇家园林平添诗情画意4园林建筑几乎包罗壳当时的全部建筑形式,建筑的布局绝大部分均从小造景的需要出发,充分发挥其“点景”、“引景”、“观景”的作用5假托道教风格,创设多样意境14.东京四苑①琼林苑:除殿亭楼阁、池桥画舫之外,还以树木和南方的花草取胜,是一座以植物为主体的园林②玉津苑:仅有少量建筑,环境比较清幽,林木特别茂盛③宜春苑:以栽培花卉之盛而闻名京师④含芳园:以竹林繁茂而出名⑤辋川别业:唐长安私园,文人别墅园林⑥履道坊宅园:唐洛阳私家园林⑦相国寺:北宋寺观园林⑧灵隐寺:南宋寺观园林15.李格非关于北宋私家园林的着作:洛阳名园记,将私家园林分为宅园富郑公园、环溪、游憩园董氏东园,董氏西园、花园归仁里,李氏人丰园洛阳名园记对洛阳私家园林的总结①除宅园之外,还有许多单独建置的游憩园②洛阳的私家园林都是以莳花栽木着称③当时中原私家园林的筑山仍以土山为主,仅在特殊需要的地方如构筑洞穴时掺以少许石料,一般少用甚至不用④园内建筑形象丰富,但数量不多,布局疏朗16.两宋时期造园的特点①皇家园林出现了接近私家园林的倾向②市民园林开始兴盛③私家、皇家、寺观、三大园林类型都已完全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四个主要的特点④这个时期的园林创作方法逐渐向写意转化⑤寺观园林由世俗化更一步的文人化17.苏州现存园林中建园最早的是苏舜钡的沧浪亭18.文人园林风格特征1简远2疏朗3雅致4天然第八章中国园林的成熟1.迄今传世最早、篇幅最宏的一本画石谱录是:林有麟的素园石谱2.元明清时期园林特点:(1)皇家园林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波折(2)私家园林沿袭前代高峰水平,民间造园活动广泛普及,形成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地方风格(3)宫廷、民间的园居活动频繁,园林由赏心悦目,陶冶性情为主的游憩场所转为多功能的活动中心(4)造园的理论探索(5)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中西园林文化开始交流3.石涛的叠石传世作品是扬州的个园,万石园片石山房假山4.清初三部园林理论着作是作者分别是5.李渔一家言、文震亨长物志、计成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着,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专着6.三山五园分别是:玉泉山的静明园,万寿山的颐和园,香山的静宜园、畅春园、圆明园7.首次较全面的引进江南造园艺术的一座皇家园林是:畅春园,称之为“京师第一园”叶洮负责规划,张然主持叠山工程8.避暑山庄的五个特点:(1)几乎包含了全部天然山水的构景要素(2)湖泊与平原南北纵深联成一片(3)狮子沟北岸的远山和武烈河东岸的奇石,都能提供很好的借景条件(4)湖区有三大水源(5)具有冬暖夏凉优越的小气候条件8.圆明园的五个分区分别是:官区、后湖区、第三区、福海区、第五区包括内宫北墙外的长条分区9.北京城内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刹是:法源寺10.道教全真派的三大祖庭之首是:重阳宫元代关中道教全真教着名圣地还有两个是白云观,永乐宫11.北方园林为什么以北京为中心(1)大量官僚、王宫贵戚集中,世居本地者子孙繁衍分宅而居,外省的大员、蒙古王公都要在北京兴造宅邸而有宅必有园(2)自康熙以来皇家园林建设频繁,至乾隆时达到高峰注:“皇元孙真人道行碑“赵孟頫写12.扬州园林的代表是:个园,晚清第一园是:何园13.岭南四大名园是:顺德的清辉园、东菀的可园、番禺的余荫山房、佛山的梁园粤中四大名园14.列举明清两代着名的造园匠师及他们的代表作品叶涛:畅春园张然:畅春园张轼:寄畅园计成:影园15.私家园林矛盾现象表现在哪些方面1宅园的性质发生变化,园林与府邸的关系比过去更为密切2园林建筑物的类型改变,数量随着园林性质的转化而逐渐增多3园内用石掇山更为普遍4园内的植物配置,重艺不重技5私家园林景题盛行,形式倾向日益突出16.复道回廊:“中国立交桥的雏形”17.两堤上的六座桥梁:玉带桥、界湖桥、练桥、镜桥、驼背桥宗教三大花事:法源寺“丁香”与宗教寺中土丹茶、王府海棠18.引静桥:中国古典园林最短的拱形桥19.本时期园林分化为哪三大地方派别举例阐述各自的特点;1江南园林个园,休园,影园①建筑的形式极其多样丰富,个体形象玲珑轻盈②江南园林叠山石料的品种很多,以太湖石和黄石两大类为主③江南气候温和湿润,花木生长良好,种类繁多④园林空间多样而富于变化2北方园林半亩园,恭王府花园,勺园,清华园①建筑体量高大,形象稳重敦实②北京城里水资源匮乏,宅园多数因水源困难,故山水在布局中一般处于辅佐的地位,水池的面积都比较小,而在小水面上求其变化③北京树种比江南少,树木花草多作为点缀④叠石为假山的规模就相对要小一些⑤总体布局上多采取中轴对称的处理方式3岭南园林①规模比较小,且多数是宅院,建筑的比重大,建筑物的通透开敞更胜于江南②叠山常用姿态嶙峋、均折繁密的英石包镶,因而山体的可塑性强,姿态丰富;外形更轻盈活泼,建筑的局部,细部很精致,尤以装修③小型叠山或石峰特置与小型水体相结合而成的水石庭等,尺度亲切而婀娜多姿,乃是岭南园林一绝观赏植物品种繁多,园内一年四季都是花团锦簇,绿荫葱翠,老榕树大面积覆盖遮蔽的阴凉效果尤为宜人,故称岭南园林一绝20.颐和园总体规划的蓝本是:西湖;谐趣园仿照的是江南无锡的寄畅园。
第七章 明清时期的园林

• • • • •
勤政殿,北堤; 瀛台(南台)四进院落,中轴对称 勤政殿之西,丰泽园、春藕斋、大圆镜中寺 勤政殿之东有淑清院,有江南园林的意趣。 乾隆时期对西苑进行大规模改建,改建重点 在北海。
13
1949年后,中南海成为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驻地 和部分国家领导人居住的地 方,老式建筑多处被拆除或 改建。入住中南海的多为重 要的领导人物,如毛泽东、 华国锋、邓小平、江泽民、 胡锦涛等。因此,中南海成 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高 层的代称。中南海目前不对 公众开放参观。
突出于东岸的半岛,把原来的土筑高台改为砖砌城墙的 “团城”;横跨团城与西岸之间水面上的木吊桥改建为大 型的石拱桥“玉河桥”。
9
• ⑵往南开凿南海,扩大太液池水面,奠定了北、中、南三 海的布局; • ⑶在琼华岛和北海北岸增建若干建筑物,改变了这一带的 景观。 • 嘉靖(1522-1566)、万历(1573-1620)两朝,陆续在中
11
(二)清代
• 经历了辽、金、元、明、清五个朝代。
• 顺治(1651),毁琼华岛南坡诸殿宇改建为永安 寺,山顶建喇嘛塔“小白塔”;
• 康熙年间,南海南台作为日常处理政务、接见臣 僚和御前进讲、耕作“御田”的地方,因而进行 了较大的改建和扩建。叠山工程由张然主持。南 海的北堤上加筑宫墙,把南海分隔为一个相对独 立的宫苑区。
6
故宫平面图
前三殿和后三宫是世界 上现存规模最大、布局 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7
8
二、西苑
• (一)明代
• 元代太液池的旧址,是明代大内御苑中规模最大的一处。
• 明初,西苑大体上保持着元代太液池的规模和格局。 • 天顺年间(1457-1464)进行第一次扩建。 • 扩建工程包括三部分内容: • ⑴填平圆坻与东岸之间的水面,圆坻由水中的岛屿变成了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七章 成熟后期_

英法联军焚烧圆明三园、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等处
❖ 光绪时期
下诏修复圆明园,但不得不于次年停工
重修清漪园,改名“颐和园”,局部景观变异,显现出 繁琐、浓艳作风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洗劫宫禁,破坏各处大内御苑,再 劫圆明园
西太后回京后,修缮颐和园,大修西苑南海,而其他的 行宫御苑则任其倾圮
❖ 扬州私园
在明末清初已十分兴旺的基础上,到清乾隆年间更进一 步臻于鼎盛的局面;乾隆时期,是扬州园林的黄金时代
城区的园林遍布街巷,绝大多数在新城的商业区(如片 石山房、个园、小盘谷);另一处集中地在城外西南古 渡桥附近(如九峰园)
乾隆时期的扬州,西北部保障湖一带,别墅园尤为兴盛, 形式历史上著名的 “瘦西湖”带状园林集群
如半亩园 会馆园林也属于私家园林的一种,多集中在北京外城 北京城内,地下水位低而水源短缺,民间宅园多有不用水
景,而采用“旱园”的做法 北京的西北郊供水条件很好,因此这里绝大多数都是别墅
园林,宅与园合而为一,而且都是以水取胜、因水成趣的 水景园
岭南的私家园林
❖ 概述
清中叶以后私家造园活动日趋兴旺,私园异军突起,形 成与江南、北方鼎峙的三大地区风格之一
❖ 清末
北京皇家园林大部分均化为断垣残壁、荒烟漫草、麦垄 田野
❖ 皇家园林实例 大内御苑——西苑、慈宁宫花园、建福宫花园、宁寿宫
花园
行宫御苑——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南苑 离宫御苑——圆明园、避暑山庄、清漪园(颐和园) ❖ 皇家园林的主要成就 独具壮观的总体规划 突出建筑形象的造景作用 全面引进江南园林的技艺 复杂的象征寓意
第七章 园林的成熟后期
主讲:黄俊武
历史背景
❖ 经济、社会
乾隆盛世的繁荣掩盖着尖锐的阶级矛盾和四伏的危机 ❖地主小农经济发达,工商业资本主义因素活跃 ❖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逐渐酿成各地民变
中国古代园林

• •
• •
• • • • • • •
(5)轩 是小巧玲珑、开敞精致的建筑物。 (6)舫。又名旱船,是建于水边的船形建筑物。通常上部为 木制,下部为石材。 (7)亭。是一种没有门窗、四面开敞的小型建筑。亭在中国 古代建筑中最富民族特色,造景功能极强,正所谓“有亭即成 景”。 (8)路与廊。廊是有顶无墙的带形建筑。它不仅是联系建筑 和景物的通道,而且因其蜿蜒曲折,高低起伏,生动活泼,是颇 具观赏性的民族建筑。 廊分单廊和复廊,苏州沧浪亭的复廊最 复盛名。北京颐和园的画廊,长728米,被誉为“天下第一长廊” (9)桥 园林中的桥,一般采用拱桥、平桥、廊桥、曲桥等 类型,有石制大腕儿、竹制的、木制的,富有民族特色。 (10)园墙 这是围合空间的 构件。南北园林通常在园墙上设漏 窗、门洞、空窗等,形成虚实对比 和明暗对比的效果,并使墙面 丰富多彩。 (11)匾额、楹联与刻石
• 五、框景 • 园中建筑物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而成的景框,往往 可把远处的山水美景包含在其中,这是构景常用的手法——框 景。
• 六、添景
•
风景点远在彼处,如无其他的景色在视点与景点之间作些过渡,那么,视 点与景点之间就会显得虚空,会直接降低园中景色的欣赏性。如果在视点与景 点之间,适当地点缀些花草树木或其他过渡景观,可使景色错落有致、层次分 明。 有的景观虽然具有较强的观赏性,但是如果景点两侧大而无当,便会令观 赏者感到单调乏味。如果景观的两侧有建筑物或花草树木作些衬托,会增加景 点的感染力,使其更具诗情画意。这些衬托即为夹景。
• 2、理池
• • 水是园林艺术中最富有生气的元素。 • 水是山的血脉,山得水而活,山环水抱,相映成趣。 • 水是园林中生趣之源,有了水,草长莺飞,五彩缤纷,充 满生机。 • 古代园林对于水的引用和处理方法主要有三种: • 一为掩。就是用建筑或花木将曲折的池岸掩映,用以 打破岸边的界限,造成池水无边的视觉印象。 • 二为隔。就是修筑堤沿、浮廊、曲桥或涉水点以步石, 对水面景观进行分隔,强化空间的转换,增加景深和空间 的层次,使水面有幽深之感。 • 三为破。小的水面,如曲溪、小池、清泉,或以乱石 为岸,或配以纤巧的植物,也可形成深邃的山野之趣。 •
园林史 2

上林苑——是当时最大的皇家园林。
苑内最主要的一组建筑群即阿房宫,也是上林苑的核心。
最大自然山水苑阿房宫阿房宫——皇帝日常起居、视事、朝会、庆典的场所,相当于一个政治中心。
以“复道”连接背面的咸阳宫与东面的骊山宫形成以阿房宫为核心的辐射状交通网络,是对天体星象的摹拟。
兰池宫中国园林堆山模拟神仙海岛的造园思想可能肇始于此时。
汉上林苑武帝初,为了田猎,将刘邦当年灭秦时发还与民的都城周边土地再次圈占,在长安周边扩建秦上林苑,使之为苑中有苑、苑中有宫、苑中有观的规模更加宏大的建筑群。
上林苑占地空前绝后,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
一苑之中有36苑,形成园中之园,有12处宫殿建筑群落,21处台观。
其中以建章宫为最。
这是一座巨大的皇家植物园、与养殖场(水衡都尉)。
建章宫武帝太初元年(前104),造建章宫,北有太液池,象征北海,池中出现了象征海中三神山的景观:瀛洲、蓬莱、方丈,形成了“一池三岛”布局东汉梁冀园——规模最大、私家园林例:园圃具备浓郁的自然风景的意味。
构筑假山的方式值得注意,它模仿崤山形象,是为真山的缩移摹写。
此方法可能是中国古典园林中见于文献记载的最早的例子。
菟园——未见筑山理水,却着重提到“缮修楼观,数年乃成”。
建筑多,高楼多,规模大。
(书p105)魏晋——江南园林进入视野吴中第一名园顾辟疆的园林——文人有若自然的园田、宅园以竹为核心王献之资料记载六朝自然山水园的形成对后世的影响?这种天人谐和的人居环境不仅对当时的皇家园林、寺观园林的审美形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开启后世别墅园林之先河对后世的山水画、山水诗歌、山水园林都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
隋——洛阳西苑(东都苑)历史变化——隋朝的西苑是历史上仅次于西汉上林苑的一座特大型皇家园林;唐代改名为东都苑,武则天时叫神都苑,面积已收缩大半。
重要意义——是一座人工山水园,园内的理水、筑山、植物配置和建筑营造的工程都极为浩大;西苑不仅是复杂的艺术创作,也是庞大的土木工程和绿化工程设计规划方面的成就具有里程碑意义,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到来。
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导游基础知识》PPT课件第7章 中国的古代园林

2.中国古代园林的国古代园林的分类
类别 功能及特点 ①专供帝王休憩 享乐 ②规模宏大,真 北京颐和园、 北京北海公园、 河北承德避暑 山庄 分布与代表
占有者 身份
皇家园林
山真水较多;建 筑体型高大,色 彩富丽堂皇;园 中主题突出,内 涵丰富
苑景区分湖区平原区和山区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名称位置始建和重修年特色地位与影北海公园北京故宫西北始建于辽代融宫室宅第寺庙和园林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游览中心为琼华岛以白塔为主体建筑分四面布局我国最悠久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上建筑最早迄今保存完好的皇家御苑2现存私家园林表73私家园林名称位置特色影响与地位恭王府花园北京西城区融北方宏伟建筑形式与南方精艺造园艺术于一身私家园乘之作名称位置特色影响与地位园林沧浪亭苏州园内以土石山为中心建筑环山布置借水景与山景自然结合宋代园林建筑艺术的代表苏州现存历史最为悠名称位置特色影响与地位园林狮子苏州以假山著称元代园林建筑艺术的代表名称位置特色影响与地苏州四大园林苏州以水为主水面约占35布局以水池为中心建筑多临水而建分为东原归田园部分明代园林建筑艺术的代表苏州最大最具有代林堪称苏州园林之冠名称位置特色影响与地位苏州四大园林南最大的湖石建筑结构以精巧见长布局紧凑以曲廊相连清代园林建筑艺术的代表名称位置特色影响与地位环秀山苏州以山景为主水景为辅术水平为苏州名称位置特色影响与地位苏州以布局紧凑建筑精巧和空间尺度比例协调而著苏州中型园林的代表名称位置特色影响与地位扬州广植竹子故名个园四季假山别具特色表达出春山淡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的诗情画意四季假名称位置特色影响与地位扬州分东西两部分西部是主园以复廊与假山衔接山水建筑浑然一为扬州住宅园名称位置特色影响与地位无锡把惠山和锡山风光用特有的借景手法延入园中巧得人工与自然景物之妙名称位置特色影响与地位豫园上海景区黄石假山砖雕圆雕龙墙为其特色玉玲珑为江南名石之一名称位置特色影响与地位广东佛山装饰图案无一雷同且大都以岭南佳果为题材名称位置特色影响与地位余荫山房广东番禺运用几何图形组织景物空间以池桥和临水建筑取胜整齐的几何形布局在中国古代宅园中比较罕见名称位置特色影响与地位可园广东东莞分为3个组群
中国古代园林

作业:
1、简述我国古代园林史。
2、总结我国古代园林的特色。
3、我国古代园林因其构筑风格与特点分为 哪几个类型?说出每个类型的特点及例子。
五、框景
园中建筑物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而成的景框,往往可把远处的
山水美景包含在其中,这是构景常用的手法——框景。
(四)借用园林题景、门楣、对联、匾额等,将
园林的艺术美点染出来,为园林增添雅兴。
半 四 潭 壁 秋 荷 水 花 一 三 房 面 山 柳
清颂堂
清颂堂中堂挂屏是描
述《易经》中的卦象的
的内容;
(2)有了散布在广大自然环境中的建筑组群。 苑中有宫,宫中有苑,离宫别馆相望,周阁复道相 连。 秦始皇的阿房宫、汉武帝的上林苑
4、魏晋南北朝转折阶段
私园已从利用自然环境发展到模仿自然环境的阶 段,筑山造洞和栽培植物的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造 园的主导思想侧重于追求自然情致,如北魏张伦在宅
园中“造景阳山,有若自然”,产生了“自然山水
,核心内容讨论的是谦 虚的“谦”,主人一直 把它作为座右铭,为人 处世,小心谨慎,大智
若愚,不露锋芒。
鹤亭
1. 鹤亭从右往左写,与左边的 圆柏合意为松鹤延年。 2. 对联:“立如依岸雪;飞似 向池泉”描写的是仙鹤。相 传这里是主人养鹤的地方, 夏山如云,若有鹤舞其间, 那可真是神仙福地了。
(五)在色彩上,除皇家园林采用黄、红色外, 一般园林多采用青灰砖瓦顶或粉墙瓦檐
我 第国 七的 节园 林 资 源
会写“园”的繁体字吗?
→
假山
↘
↓
水池
花草树木
园林是在一定空间,由山、水、动植物和建筑物 等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综合自然整体。
一、中国古代园林史
7古代园林

7古代园林第一篇:7古代园林世界园林分2类:自然式园林;几何规则式园林。
造园林基本观念:1.源于自然,高于自然;2.布局自由,是人的自然化,自然地人化;3.表现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发展史:渊源阶段-上古时代:囿的产生,囿是祭祀娱神的;萌芽阶段-西周东周:具备园林组成要素;园林发展有娱神到娱人;生辰阶段-秦汉:宫苑式园林产生;最为典型的是“上林苑”转折阶段-南北朝:自然式园林产生;成熟阶段-隋,初唐:唐代宫苑式中国古代文化纪念碑;提升阶段-中唐,北宋,南宋:追求“壶中天地”境界;精深阶段-明清:追求“芥子纳须弥”;明代计成所撰《园冶》,是论述造园的理论性专著总结:西周:园林组成要素具备;秦汉:宫苑式;魏晋南北朝:自然式第二节中国古代园林的分类和构成要素古代园林的分类:按占有者分:皇家园林:北京颐和园,北海公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私家园林;苏州拙政园;上海豫园寺院园林;北京天坛,太庙的附设花园按地理位置:北方园林;黄河型园林;树木少绿江南园林;扬子江(长江)型园林;树木多绿岭南园林;珠江型园林,树木常绿按艺术风格:自然式园林:规则式园林:混合式园林:古代园林的构成要素(7):筑山;理池;动物;植物;建筑;铺地;匾额-楹联-石刻筑山:秦汉上林苑首开认为造山先例理池:水是园林中最富有生气的因素;理池的方法:掩(用建筑绿化对池岸加以掩盖);隔(用堤岸,桥,廊,石增加空间感);破(用乱石为岸,配以细竹野藤,使人产生深邃山野的感觉)动物:植物:古代园林对植物的处理:讲究姿色美;颜色美;香味;象征意义。
建筑:常见的:厅堂;楼阁;书房馆斋;榭;轩;舫;亭;桥;路与廊;园墙厅堂:园林中主体建筑,用以待客集会楼阁:园林中较高建筑,以供眺望书房:附以小院,种植芭蕉,修竹榭:建于水畔花丛,水榭三面临水轩:开敞精致的小型建筑舫:建于水上,仿造舟船亭:一种小型开敞的小型建筑。
路与廊:是园林中最有可塑性和灵活性的建筑。
廊分单廊,复廊单廊:在庭中,观赏两边景物;在庭边,一边景物,一边是碑文石刻复廊:是两条单廊的复合,中间分隔墙上有许多花窗或者洞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远 香 堂
堂名取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益清”的名句,水中遍植 荷花,因荷得名。夏日池中荷叶田田,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是 赏荷的佳处。园主借花自喻,表达了园主高尚的情操。
香洲
香洲,用的 是屈原笔下“芳 洲”的典故,《楚 辞》中有“采芳洲 兮杜若,将以遗 兮下女”的句子。 古时常以香草来 比喻清高之士, 此处以荷花景观 来喻意香草,也 很得体。
六、漏景
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单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 的墙上,常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 何图形,或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修竹等植
物,或雕以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
园外或院外的美景,这叫做漏景。
七、借景
大至皇家园林,小至私家园林,空间都是有限 的。在横向或纵向上让游人扩展视觉和联想,才可 以小见大,最重要的办法便是借景。 所以计成在《园冶》中指出, “园林巧于因借”。借景有远借、 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之分。 借远方的山,叫远借;借邻近的大 树叫邻借;借空中的飞鸟,叫仰借; 借池塘中的鱼,叫俯借;借四季的 花或其他自然景象,叫因时而借。
(三)寄畅园与豫园 1.寄畅园 寄畅园位于无锡市西郊惠山东麓,是江南名园。此园 元代时为僧舍,明代万历年间改称寄畅园。出典于王羲之 兰亭修禊时所作诗句:“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全 园运用各种造园艺术,体现山林野趣、清幽古朴的园林风 貌。乾隆时,在北京的清漪园(今颐和园)内仿建,可见寄 畅园影响之大。
风景游览区以万寿山为中心,分前山和后山两大景区。 前山水面浩渺,以长堤划分湖面,湖中设岛,景深而开阔。 后山湖水曲折、山谷幽深。 园内建筑景观大多集中于万寿山南麓,佛香阁成为全 园景色的构图中心,正中主轴线一组建筑即为大报恩延寿 寺,位于昆明湖中的南湖岛与两面另两个小岛,又构成蓬 莱三岛的传统模式。后山一带有“须弥灵境”、“万宝塔” 等建筑遗址。后山后湖景区最有趣味的是沿河两边的苏州 街。从苏州街往东,有霁青轩和谐趣园。谐趣园是仿无锡 寄畅园而建。长廊曲端湖中有一座巨石雕成的石舫,名清 宴舫。1998年底,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四、对景
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谢,可观赏堂、山、桥、 树木…… 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榭,这种从甲观 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 法),叫对景。
五、框景
园林中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 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 是框景。
十七孔桥由17个孔券 组成,长150米,飞跨于东 堤和南湖岛,状若长虹卧 波。其造型兼有北京卢沟 桥、苏州宝带桥的特点。
桥上石雕极其精美,每个桥栏的望柱 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大小共544个。 两桥头还有石雕异兽,十分生动。桥额北 面书“灵兽偃月”,南面书“修炼凌波”。
昆明湖西堤
西堤是一道婉 蜒水中的长堤,仿 杭州西湖上的苏堤 也建有六座桥亭。 除玉带桥外,其它 五桥,从北向南是 界湖桥、豳风桥、 镜桥、练桥、柳桥。
2.豫 园 豫园位于上海南市区城隍庙地区,始建于明代。园主 潘允端曾任四川布政使。据其《豫园记》所说,为“豫(愉) 悦老亲”而建。全园可分四部分:西部的主厅三穗堂、仰 山堂与南山为主景区;北部有万花楼、鱼乐榭、会心不远 亭组成庭院景区:东部是点春堂、煦堂;南部是玉华堂、 得月楼、九狮轩。黄石假山、砖雕、圆雕、龙墙为其特色。 花石纲遗物,江南三大名石之一——著名的太湖石“玉玲 珑”,也是一大景观。
昆明湖西堤
昆明湖上最 著名的桥要数玉 带桥,因形似玉 带而得名。仿佛 是在西堤这绿色 的项链上镶嵌的 一颗耀眼的明珠。
玉带桥
石舫
石 舫 内 景
石舫,也称清晏舫,取“河清海 晏”之义。座落在昆明湖西北部水中, 是著名的水上建筑。始建于1755年, 乾隆引用唐代魏征“水能载舟,亦能 覆舟”的典故建造,象征清朝政权稳 如磐石“永不能覆”。
见山楼
苏州是水乡,拙政园 是水园,有水必有桥。 拙政园里有石板桥、石 拱桥等,小飞虹的型制 很特别,是苏州园林中 唯一的廊桥。 取南北朝宋代鲍昭 《白云》诗“飞虹眺秦 河,泛雾弄轻弦而命 名”。
小飞虹
卅六鸳鸯馆是西花园的主体建筑,精美华丽, 南部叫“十八曼陀罗花馆”,北部叫“卅六鸳鸯 馆”。一座建筑同时有两个名字,这是古建筑中的 一种鸳坐?明月、 清风、我”,故名 “与谁同坐轩”。
与谁同坐轩
在西花园与 中花园交界处的 一道水廊,是别 处少见的佳构。 从平面上看,水 廊呈“L”形环池 布局 。
波形廊
2.留园 留园位于苏州城东北阊门外,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 原是明嘉靖时徐泰时的东园。清嘉庆时刘恕改建成寒碧庄, 也称刘园。太平天国后,阊门外独留此园未毁,谐刘园之 音,盛宣怀改其名为留园。园内布局分东、西、中、北四 部。四景区间以曲廊相连,廊长700余米,依势曲折,通 幽度壑,使园景深奥,堪称我国造园艺术佳作。东园内的 “冠云峰”,高约9米,为宋代花石纲遗物。
(三) 北海公园 北海公园位于北京西城区,故宫的西北,始建于辽代, 是我国现存历史悠久而规模宏大的皇家花园,已有800余年 的历史。其主要景点有:琼华岛、白塔、五龙亭、太液池、 濠濮洞、静心斋、九龙壁,其中尤以白塔、九龙壁著称。
二、私家园林
(一)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甲天下,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 而得林泉之趣。这是苏州市旅游的最大特色。苏州在东晋 时已有酞园。据《苏州府志》记载,苏州园林在明代共217 处,清代有30多处。现存苏州名园大都是明清时始建。 1998年12月苏州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苏州四大 历史名园是沧浪亭(宋朝)、狮子林(元朝)、拙政园(明朝)、 留园(清朝)。
荷风四面亭,亭 名因荷而得,座落在 园中部池中小岛,四 面皆水,湖内莲花亭 亭净植,湖岸柳枝丝 丝婆娑,亭单檐六角, 四面通透,亭中有抱 柱联: “四壁荷花三面柳, 半潭秋水一房山。”
荷风四面亭
陶渊明有名句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南山。”此楼高敞,可 将中园美景尽收眼底。 登此楼望远,可尽览郊 外山色。 见山楼高而不危, 耸而平稳,与周围的景 物构成均衡的图画。
三、夹景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 塔、桥等),它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 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 卉屏障起来,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 法即为夹景。如在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 州桥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所夹峙,构成 了明媚动人的景色。
•
湖区是山庄风景的中心,显示一派江南风光。 湖区以北是平原区,著名的“万树园”,为当年 赛马场。山区约占全区面积的4/5,分布在山庄 西北部。登上山巅,外八庙历历在目。外八庙为 清代建筑,寺庙依山而建,形式各异。普宁寺的 “大乘之阁”有一尊高22米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是我国最大的木雕佛像。承德避暑山庄是我国现 存占地面积最大的帝王宫苑,1994年12月被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长廊
长廊,临昆明 湖,傍万寿山,蜿 蜒曲折。长廊是世 界最长的画廊。
昆明湖东堤
廓如亭又名八方亭,坐落在十七孔桥东端,占地130多㎡,其面积之阔、 体积之宏,为同类建筑中所罕见。乾隆年间,皇帝经常在此举行诗文酒会。
昆明湖东堤
铜牛在颐和园昆明湖东堤,卧伏在雕花石座上。以神态生动、形似真牛著称。
昆明湖东堤
•
谈谈你曾经去过的园林选用了哪些构景 方法。
第 四 节
中国现存的著名园林
一、皇家园林
(一) 颐和园 颐和园是我国现有大型皇家园林中最为完整、最为典 型的一个,也是世界著名园林之一。 颐和园位于北京海淀区。金贞元元年(1153年)完颜亮 设为行宫。明朝由皇室改为好山园。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 改为清漪园。咸丰十年(1860年)为英法联军所毁。光绪十 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重建,始改名为颐 和园。颐和园占地共290公顷。根据皇家园林建园的用途和 特点,可将颐和园景区分为政治活动区、帝后生活区、风 景游览区三部分。
(二) 扬州的个园与何园 1.个 园 个园位于江苏省扬州市东关街。原为清代画家石涛故 居寿芝园旧址,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1843)大盐商黄 应泰修建为住宅花园。此园布局紧凑,以叠石立意、气势 雄浑著称。个园中的四季假山在扬州古代园林中别具特色, 在国内也属罕见。 2.何 园 光绪年间(1875—1908)道台何芷舠改建。何园在住宅 后面,分东、西两部分。西部为主园,地阔景深;东部以 船厅为主景。南北二厅相对。此园东部紧凑,西部开敞, 以复道廊与假山贯穿分隔,上下衔接,山水建筑浑然一体, 有城市山林之誉,为扬州住宅园林的典型。
1.拙政园 位于苏州市娄门内,系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明 代。由中(拙政园)、西(补圃)、东(归田园居)三部分组成。 拙政园布局采取分割空间、利用自然、对比借景的手法, 吸收传统的绘画艺术,因地造景、景随步移,具有典型的 江南水景园林特色。园中水池面积较大,有聚有分,山光 水影,颇有朴素自然的景色和淡泊恬静的情趣,为江南园 林之杰作,居苏州四大名园之首。
一、抑景
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 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 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 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 林显得有艺术魅力。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 处理叫做山抑。
二、添景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 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 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 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 添景。
第 三 节 中国古代园林的 常见构景手段
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中国早在步入春秋战国时代, 就进入亲和协调的阶段,所以在造园构景中运用多种手段 来表现自然,以求得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理 想境界,取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效果。 构景手段很多,比如讲究造园目的、园林的起名、园 林的立意、园林的布局、园林中的微观处理等。在微观处 理中,通常有以下几种造景手段,也可作为观赏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