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材料(04水泥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
木
工
程
材
料
水 泥
二、水泥的凝结和硬化原理
2(3CaO SiO2 ) 6H 2O 3CaO SiO2 3H 2O 3Ca(OH ) 2
硅酸三钙
水 水
水化硅酸钙 水化硅酸钙
氢氧化钙 氢氧化钙
凝 结 和 硬 化
2(2CaO SiO2 ) 4H 2O 3CaO 2SiO2 3H 2O 3Ca(OH ) 2
料
水 泥
二、水泥的凝结和硬化原理
水泥中的石膏也很快与水化铝酸钙反应生成难溶 的水化硫铝酸钙针状结晶体,也称为钙矾石晶体:
3(CaSO 2 H 2O) 3CaO Al2O3 6 H 2O 19H 2O 4 3CaO Al2O3 3CaSO 31H 2O 4
凝 结 2、硅酸盐水泥的“凝结” 水泥加水拌合后的剧烈水化反应,一方面使水泥浆中 和 硬 起润滑作用的自由水分逐渐减少;另一方面,水化产物在 化 溶液中很快达饱和或过饱和状态而不断析出,水泥颗粒表
技 术 性 质
土
木
工
程
材
料
水 泥
三、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质
5、强度及标号(强度等级)
技 术 性 质
成型 破型
水泥胶砂强度标准试验
土
木
工
程
材
料
水 泥
三、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质
表3-1硅酸盐水泥在不同龄期的强度要求 (GB175-1999)
强度 等级 抗压强度(MPa) 3d 28d 17.0 42.5 22.0 42.5 23.0 52.5 27.0 52.5 28.0 62.5 32.0 62.5 抗折强度(MPa) 3d 28d 3.5 6.5 4.0 6.5 4.0 7.0 5.0 7.0 5.0 8.0 5.5 8.0
土
木
工
程
材
料
土木工程材料
土
木
工
程
材
料
第三章
水泥
水泥是最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 是一种加水拌和成塑性浆体后, 能胶结砂、石等适当材料并能在 空气和水中硬化的粉状水硬性胶 凝材料。
土
木
工
程
材
料
本次课主要内容
介绍水硬性胶凝材料------水泥的生产、矿物 组成、凝结和硬化原理及主要技术性质等。 一、水泥的生产及矿物成分; 二、水泥的凝结和硬化原理;
三、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质;(重点)
四、水泥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土
木
工
程
材
料
水 泥
一、水泥的生产及矿物成分 原料
水 泥 的 生 产
?
石灰质(石灰石) 粘土质(粘土、页岩)
适量铁粉、萤石等 补充铁质 改善煅烧条件
土
木
工
程
材
料
水 泥
一、水泥的生产及矿物成分
生产水泥的基本工序:“两磨一烧”。
先将原材料破碎并 按其化学成分配料后, 在球磨机中研磨为生料。 然后入窑锻烧至部分熔 融,所得以硅酸钙为主 要成分的水泥熟料,配 以石膏及混合材料在球 磨机中研磨至一定细度, 即得到硅酸盐水泥。
凝 结 和 硬 化
土
木
工
程
材
料
水 泥
三、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质
技 术 性 质
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质有: (重点) 1、细度 ; 2、标准稠度用水量; 3、凝结时间 ; 4、体积安定性 ; 5、强度及标号 ; 6、碱含量 。
土
木
工
程
材
料
水 泥
三、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质
1、水泥的细度
水泥颗粒的粗细程度对水泥的使用有重要影响。水 泥颗粒粒径一般在7~200 μm范围内。 国标GB175-1999规定,水泥的细度可用比表面积 或0.08 mm方孔筛的筛余量(未通过部分占试样总量的 百分率)来表示。其筛余量不得超过规定的限值。比表 面积是指单位质量的水泥粉末所具有的表面积的总和 (cm2/g 或 m2/kg)。一般常为317~350m2/kg。
面的新生物厚度逐渐增大,使水泥浆中固体颗粒间的间距 逐渐减小,越来越多的颗粒相互连接形成了骨架结构。此 时,水泥浆便开始慢慢失去可塑性,表现为水泥的初凝。
土
木
工
程
材
料
水 泥
二、水泥的凝结和硬化原理
由于铝酸三钙水化极快,会使水泥很快凝结,为使 工程使用时有足够的操作时间,水泥中加入了适量的石 膏。水泥加入石膏后,一旦铝酸三钙开始水化,石膏会 与水化铝酸三钙反应生成针状的钙矾石。钙矾石很难溶 解于水,可以形成一层保护膜覆盖在水泥颗粒的表面, 从而阻碍了铝酸三钙的水化,阻止了水泥颗粒表面水化 产物的向外扩散,降低了水泥的水化速度,使水泥的初 凝时间得以延缓。当掺入水泥的石膏消耗殆尽时,水泥 颗粒表面的钙矾石覆盖层一旦被水泥水化物的积聚物所 胀破,铝酸三钙等矿物的再次快速水化得以继续进行, 水泥颗粒间逐渐相互靠近,直至连接形成骨架。水泥浆 的塑性逐渐消失,直到终凝。
3CaO·Al2O3
极快 较多 很大
小
4CaO·Al2O3 10%~18% 很快 较低 ·Fe2O3
C3S和C2S称为硅酸盐矿物,C3A和C4AF称为溶剂矿物。
土
木
工
程
材
料
水 泥
一、水泥的生产及矿物成分
由表中所述可知,几种矿物成分的性质是不同的, 当其相对含量发生改变时,水泥的技术性质也随之改变。 例如,要使水泥具有快硬高强的性质,就必须适当提高 熟料中C3S和C3A的含量;若要求水泥发热量较低,就必 须适当提高C2S及C4AF的含量。 此外,硅酸盐水泥生产中加入石膏,原因是石膏在 水泥水化硬化过程中起缓凝作用。可以调节石膏的添加 量来调节水化硬化的时间。
了便于理解,人为划分的几个阶段,工程中常用初凝时 间和终凝时间。一般地: 初凝时间:1~3小时; 终凝时间:5~8小时。
水 泥
二、水泥的凝结和硬化原理
土
木
工
程
材
料
水 泥
二、水泥的凝结和硬化原理
1-水泥颗粒; 2-水分; 3-凝胶; 4-晶体; 5-水泥颗粒的 未水化内核; 6-毛细孔
凝 结 和 硬 化
硬 化
实际上,水泥的水化过程很慢,较粗水泥颗粒的内部 很难完全水化。因此,硬化后的水泥石是由晶体、胶体、 未完全水化颗粒、游离水及气孔等组成的不均质体。
土
木
工
程
材
料
水 水化 水 水化 流 水化 塑 水化 失 水化 水 变 状 水解 塑 水解 石 态 态 性 水 凝 溶解阶段 结 初凝 和 硬化 终凝 硬 当然,凝结与硬化没有截然的界限,上述过程是为 化
技 术 性 质
土
木
工
程
材
料
水 泥
三、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质
4、体积安定性
水泥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的均匀性称为水 泥的体积安定性。即水泥硬化浆体能保持一定形状, 不开裂,不变形,不溃散的性质。体积安定性不良的 水泥应作废品处理,不得应用于工程中,否则将导致 严重后果。 导致水泥安定性不良的主要原因一般是由于熟料 中的游离氧化钙、游离氧化镁或掺入石膏过多等原因 造成的,其中游离氧化钙是一种最为常见,影响也是 最严重的因素。熟料中所含游离氧化钙或氧化镁都是 过烧的,结构致密,水化很慢。加之被熟料中其它成 分所包裹,使得其在水泥已经硬化后才进行熟化,生
技 术 性 质
土
木
工
程
材
料
水 泥
三、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质
成六方板状的Ca(OH)2晶体,这时体积膨胀97%以 上,从而导致不均匀体积膨胀,使水泥石开裂。
技 术 性 质
此外,当石膏掺量过多时,在水泥硬化后,残余 石膏与水化铝酸钙继续反应生成钙矾石,体积增大约 1.5倍,从而导致水泥石开裂。 国家标准规定:水泥的体积安定性用沸煮法(包 括雷氏法和试饼法)检验,当两者检测不一致时,以 雷氏法为准。
水 泥 的 生 产
磨
烧
磨 产 品
土
木
工
程
材
料
水 泥
矿物 组成
一、水泥的生产及矿物成分
化学 成分 3CaO·SiO2 2CaO·SiO2 与水 水化 早期 热 强度 反应 贡献 36%~60% 很快 较多 较大
15%~37%
7% ~15%
含 量
矿 物 组 成
硅酸三钙 硅酸二钙
较慢 较低
小
铝酸三钙
铁铝酸四钙
硅酸二钙
3CaO Al2O3 6H 2O 3CaO Al2O3 6H 2O 铝酸三钙 水 水化铝酸三钙
4CaO Al2O3 Fe2O3 7H2O 3CaO Al2O3 6H2O CaO Fe2O3 H2O
铁铝酸四钙
水
水化铝酸三钙
水化铁酸钙
土
木
工
程
材
凝 结 和 硬 化
土
木
工
程
材
料
水 泥
二、水泥的凝结和硬化原理
3、硅酸盐水泥的硬化 随着水化产物的不断增加,水泥颗粒之间的毛细孔不 断被填实,加之水化产物中的氢氧化钙晶体、水化铝酸钙 凝 晶体不断贯穿于水化硅酸钙等凝胶体之中,逐渐形成了具 结 有一定强度的水泥石,从而进入了硬化阶段并逐渐变成坚 和 硬的人造石——水泥石,这一过程称为水泥的“硬化”。
技 术 性 质
国标还规定:凡氧化镁、三氧化硫、初凝时间、安 定性中的任何一项不符合标准规定时,均为废品。凡细 度、终凝时间、不溶物和烧失量中的任何一项不符合标 准规定或混合材料掺加量超过最大限度和强度低于商品 标号规定的指标时称为不合格品。 废品水泥在工程
技 术 性 质
42.5 42.5R 52.5 52.5R 62.5 62.5R
注:表中R表示早强型,其它为普通型。
土
木
工
程
材
料
水 泥
三、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质
6、碱含量
水泥中含有较多的强碱物Na2O或 K2O时, 容易发 生不良反应对结构造成危害。因而国标规定,水泥中的 含碱量(按Na2O+0.658K2O计算)不得大于0.6%。
土
木
工
程
材
料
水 泥
三、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质
技 术 性 质
土
木
工
程
材
料
水 泥
三、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质
5、强度及标号(强度等级)
强度是评价硅酸盐水泥质量的又一个重要指标。 水泥的强度是按照GB/T1796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 验方法(ISO)法》的标准方法制作的水泥胶砂试件, 在20〒1℃ 温度的水中,养护到规定龄期时检测的强 度值。标准试件尺寸为4cm〓4cm〓16cm,胶砂中水泥 与标准砂之比为 1:3 (W/C=0.5),标准试验龄期 分别为3d和28d.分别检验其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 按 照 测 定 结 果 , 将 硅 酸 盐 水 泥 分 为 42.5 、 42.5R 、 52.5、52.5R、62.5、62.5R六个强度等级。
技 术 性 质
土
木
工
程
材
料
水 泥
三、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质
技 术 性 质
土
木
工
程
材
料
水 泥
三、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质
3、凝结时间
水泥从加水开始到失去其流动性,即从液体状态发展 到较致密的固体状态的过程称为水泥的凝结过程。这个过 程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凝结时间。 凝结时间分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初凝时间为水泥加 水拌和至标准稠度的净浆完全失去可塑性所需的时间。终 凝时间为水泥加水拌和至标准稠度的净浆完全失去可塑性 并开始产生强度所需的时间。 国标规定,水泥的凝结时间是以标准稠度的水泥净浆, 在规定温度及湿度环境下用水泥净浆凝结时间测定仪测定。 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min,终凝时间不得迟 于6h30min。凡初凝时间不符合规定的,为废品;终凝时 间不符合规定的,为不合格品。
水泥凝结硬化过程示意图
a分散在水中未水化的水泥颗粒; b在水泥颗粒表面形成水化物膜层 c膜层长大并相互连接(凝结); d水化物进一步发展,填充毛细孔(硬化)
土
木
工
程
材
料
水 泥
二、水泥的凝结和硬化原理 4、水泥强度的增长规律
水泥石的强度随着硬化龄期增长而逐渐增长,早 期增长很快,往后逐渐减慢。硅酸盐水泥和普通水泥 在加水后3~7天内强度发展很快,大约28天后便 显著减慢。因此,水泥标准中一般以3、7、28天 为测定水泥强度的标准龄期,以28天的强度评定水 泥的标号。
矿 物 组 成
土
木
工
程
材
料
水 泥
二、水泥的凝结和硬化原理
水化(化学反应)
原理: 水泥+水 凝 结 和 硬 化
硬化(物理反应)
水泥石+放热
1、硅酸盐水泥的水化反应 硅酸盐水泥加水后,水泥中的矿物成分C3S、C2S、C3A、 C4AF等经水化水解后,生成五种主要水化物。水化硅酸 钙(50%)、氢氧化钙(25%)、水化铝酸钙、水化铁酸钙及 水化硫铝酸钙。这些新生矿物的结晶程度较好。
技 术 性 质
土
木
工
程
材
料
水 泥
三、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质
技 术 性 质 水泥细度实验录象
土
木
工
程
材
料
水 泥
三、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质
2、标准稠度用水量
稠度用水量是水泥浆达到一定流动度时的需水量。 国标规定检验水泥的凝结时间和体积安定性时需用 “标准稠度”的水泥净浆。“标准稠度”是人为规定的 稠度,其用水量采用水泥标准稠度测定仪测定。硅酸盐 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一般在21%~28%之间。 标准稠度用水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标准稠度用水量较大的水泥,拌制同样稠度的混凝土, 加水量也较多,故硬化时收缩较大,硬化后的强度及密 实性也较差。因此,当其它条件相同时,标准稠度用水 量越小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