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实验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实验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雪夜 [日]星新一
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

整个大地很快铺上了一条银色的地毯。

在远离热闹街道的一幢旧房子里,冬夜的静谧和淡淡的温馨笼罩着这一片小小的空间。

火盆中燃烧的木炭偶尔发出的响动,更增浓了这种气氛。

“啊!外面下雪了。

”坐在火盆边烤火的房间主人自言自语地嘟哝了一句。

“是啊,难怪这么静呢!”老伴儿靠他身边坐着,将一双干枯的手伸到火盆上。

“这样安静的夜晚,我们的儿子一定能多学一些东西。

”房主人说着,向楼上望了一眼。

“孩子大概累了,我上楼给他送杯热茶去。

整天闷在屋里学习,我真担心他把身体搞坏了。


“算了,算了,别去打搅他了。

他要是累了,或想喝点什么,自己会下楼来的。

你就别操这份心了。

父母的过分关心,往往容易使孩子头脑负担过重,反而不好。


“也许你说得对。

可我每时每刻都在想,这毕业考试不是件轻松事。

我真盼望孩子能顺利地通过这一关。

”老伴儿含糊不清地嘟哝着,往火盆里加了几块木炭。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这寂静的气氛。

两人同时抬起头来,相互望着。

“有人来。


房主人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蹒跚地向门口走去。

随着开门声,一股寒风带着雪花挤了进来。

“谁啊?”“别问是谁。

老实点,不许出声!”
门外一个陌生中年男子手里握着一把闪闪发光的匕首。

声音低沉,却掷地有声。

“你要干什么?”
“少罗嗦,快老老实实地进去!不然……”陌生人晃了晃手中的匕首。

房主人只好转身向屋子里走去。

老伴儿迎了上来:“谁呀?是找我儿子……”她周身一颤,后边的话咽了回去。

“对不起,我是来取钱的。

如果识相的话,我也不难为你们。

”陌生人手中的匕首在炭火的映照下,更加寒光闪闪。

“啊,啊,我和老伴儿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不中用了。

你想要什么就随便拿吧。

但请您千万不要到楼上去。

”房主人哆哆嗦嗦地说。

“噢?楼上是不是有更贵重的东西?”陌生人眼睛顿时一亮,露出一股贪婪的神色。

“不,不,是我儿子在上面学习呢。

”房主人慌忙解释。

“如此说来,我更得小心点。

动手之前,必须先把他捆起来。


“别,别这样。

恳求您别伤害我们的儿子。


“滚开!”
陌生人三步两步蹿上楼梯。

陈旧的楼梯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

两位老人无可奈何,呆呆地站在那里。

突然,喀嚓一声,随着一声惨叫,一个沉重的物体从楼梯上滚落下来。

房主人从呆愣中醒了过来,慌忙对老伴儿说:“一定是我们的儿子把这家伙打倒的。

快给警察挂电话……”
很快,警察们赶来了。

在楼梯口,警察发现了摔伤了腿躺在那里的陌生人。

“哪有这样的人,学习也不点灯。

害得我一脚踩空。

真晦气。

”陌生人一副懊丧的样子。

上楼搜查的警察很快下来了。

“警长,整个楼上全搜遍了,没有发现第二个人,可房主人明明在电话中说是他儿子打倒的强盗,是不是房主人神经不正常?”“不是的。

他们唯一在上学的儿子早在数年前的一个冬天死了。

可他们始终不愿承认这一事实。

总是说,儿子在楼上学习呢。


谁也没有再说话。

屋里很静,屋外也很静。

那白色的小精灵依然悠悠然然地飞落下来……
注:星新一(1926-1997),是日本第一本科幻小说杂志《宇宙尘》的创办者,他的以科幻作为主要题材的微型小说想像丰富,意味深长,以情节出人意表,语言自然生动著称。

(选自《星新一短篇小说选》)
16.这篇小说由三幅逐步推进的画面连缀而成,请用简洁的语言将这三幅画面概括出来,并简要分析“陌生人”的行为在文中的作用。

(5分)
17.小说开头和结尾均描写了“白色的小精灵”,其作用是否相同?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

(4分)
18.小说结尾才告诉读者“他们唯一在上学的儿子早在数年前的一个冬天死了”,其实,在小说的前文已作了暗示,请找出两处,并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5分)
19.这篇小说有多种解读,主题具有模糊性和多义性。

请联系全文并结合你的阅读经验,谈谈你对这篇小说主题的多角度解读。

(7分)
参考答案:
16.(5分)
三幅画面依次为:老夫妻俩谈论儿子、陌生人打扰、警长揭谜。

(每幅1分,共3分)文中写“陌生人”的行为有两个作用:一是推动情节向前发展,(1分)二是与老夫妻俩对儿子的浓浓亲情形成对比,升华主题。

(1分)17.(4分)
不相同。

小说开头描写了“白色的小精灵”主要是渲染静谧的气氛,(2分)结尾描写了“白色的小精灵”主要是烘托老人夫妇、陌生人、警察三类人不同的心情。

(2分)
18. (5分)
两处暗示是:
(1)老伴儿迎了上来:“谁呀?是找我儿子……”她周身一颤,后边的话咽了回去。

(1分)
(2)“哪有这样的人,学习也不点灯。

害得我一脚踩空。

真晦气。

”陌生人一副懊丧的样子。

(1分)
作用:为“他们唯一在上学的儿子早在数年前的一个冬天死了”埋下了伏笔,(1分)使读者对结局感到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2分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烟雨中的古镇
庄红蕾
①伴着潇潇春雨,到江南古镇走了一趟。

下雨给游览带来了诸多不便。

但欣赏古镇,品味古镇,恰恰该在雨天。

雨天的乌镇烟雨飘渺,是那么个性闪烁、古风淳朴。

徜徉古街长巷而神迷,静赏小桥流水而心醉。

她好象一杯淡淡的绿茶,是需要慢慢地、细细地品味的。

②走在烟雨迷蒙的古镇上,如同漫步于唐诗宋词意境的画廊。

那淡淡雨雾轻笼下的小桥流水氤氲着古典之美、朦胧之美,像一幅水墨晕润的国画小品,又像一首空灵飘逸的美丽小诗;然而更多的,却是那至真至性的婉约之美。

流水静静地流淌,那不是岁月的血脉么?那不是缕缕的年华么?似水年华,在这清清的河水中反照着时光流逝和生命匆匆的无奈。

于是古桥、老屋、乌蓬船……一切都生发一股淡淡的感伤来——烟雨之中,因为有了这种美丽的婉约的感伤,古镇才显得楚楚动人。

③如果要作比喻,那么,小镇是一个性情中人,他的举止,他的气质,婉约中透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千百年来,他是读了太多太多的书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历史在这里一页页翻过,人儿从这里一代代走过。

古镇却依然故我,潇洒超脱于岁月之外,从容淡泊于生活之中,只是把沧桑悄悄累积在心头。

④春雨潇潇地下着,雨丝缕缕撩人情思,点点滴滴淋在心头,令人怀旧之意顿生。

小时候,这样的风景我们身边多的是。

一样的小河,一样的石拱桥,一样的老木屋,一样的乌蓬船,一样悠长的小巷……那时的河里,水是清清的,在河里淘米,便会引来无数的小鱼儿,它们在水中争食,激起朵朵小小的浪花,荡起圈圈美丽的涟漪。

石拱桥的缝隙里总是长出一蓬蓬的杂树乱草,疏影横斜,就像人老了长出的胡须,使石桥平添几许沧桑感。

乌蓬船悠悠地晃荡而过,橹声唉乃,渔舟唱晚。

这一切,如今在家乡很难见到了。

我在想,这样的古镇在我们那里为什么会消失了呢?是不是家乡在经济飞速发展,将这样的小镇都翻新了?为什么某些古老文明的留存与社会发展的步伐不能协调呢?
⑤虽然是下雨天,但游客依然不少,这些绝大多数来自大都市的人,带着世俗红尘的喧嚣,来扰乱了古镇的宁静。

这些都市里的人在充分享受现代化文明的时候,为什么要到这里来旅游?是追求返朴归真,还是怀旧,抑或逃避红尘喧嚣,给自己浮躁的心灵注入些许静气?
⑥细细地感受,帮岸,廊棚,石板路,隔着河看对岸的水阁。

水阁是一色的青瓦平屋,枕河而筑,开启着一扇扇木板窗。

憩息的老人临窗喝茶,赏窗沿口架子的盆花。

水阁将倒影投入狭长的河道,幽幽的,静静的。

此时,蒙蒙细雨中一方蓝花巾倏然入目,是蓬船上掌橹女的头巾。

翩翩而来,飘飘而去。

像一首小诗,一曲小调,一缕清香,它柔和在春风里,像枝头的绿叶映衬着烂漫缤纷的花朵,透出一种幽雅,一种气息。

⑦这就是乌镇的宁静、内蕴和底气,她给游客的心灵注入了缕缕静气,使得每一个来此一游的红尘过客,都不得不静下心来,荡涤世俗尘埃,洗去满身疲惫,将身心融入那古风朴朴的空气之中。

我细细地凝视着、品咂着、探究着她的“静之源”,想着她的深厚的静气从何而来?结果发现竟是那穿镇而过的河水。

那水是那么沉着,那么宁谧,那么平和,她的颜色呈深绿色,看似不动,实是活水,连着外边的大河,水中有小鱼儿游动,给古镇平添些许灵气。

静静地看着河水,我不禁浮想联翩:不正是因为有了水,因为有了河,江南才成其为江南,古镇才成其为古镇,这里才会孕育出茅盾、丰子恺等大文豪、大画家的吗?
⑧回来以后,似乎仍受着那烟雨古镇水气的晕染,好长时间心头湿湿漉漉的。

2007年《语文月刊》第4期
16.作者描写烟雨中的江南古镇,采用了第三人称写法。

请分析第③段中的“他”与第⑦段中的“她”在表述上的异同?(6分)
17.文章第④段连用五个“一样的”有何表达效果?(5分)
18.本文作者以烟雨中的古镇为载体表达了哪些历史感悟与人生思考?(6分)
19.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倾注了作者对古镇深深的眷顾,以清新自然、绚丽细腻的笔法,给我们勾勒出一幅既伤感又凄迷,既沉寂又冷清的江南古镇图。

B.“岁月的血脉”意思是古镇深厚的历史底蕴代代相承,“缕缕的年华”意思是流水的历史悠久。

C.第7段结尾处的反问,表现的是作者对“水”这一江南景色的重要元素极高的礼赞。

作为“静之源”的水,给了江南古镇一种灵气,也塑起一个个卓越的文化名人。

D.结尾处“好长时间心头湿湿漉漉的”一句,意在说明绵绵春雨,悠悠古镇,带给作者的心灵冲击是沉重的。

E.本文视角独特,将古镇的风景安排在烟雨迷蒙的背景之中来展示,使主体与背景高度融合,和谐统一,同时也表达了对古老文明的留存与社会发展的步伐不能协调的反思。

参考答案:
16.相同之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拉近了古镇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不同之处:“他”---体现了古镇的阳刚之美,潇洒超脱,从容淡泊,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富有沧桑感;“她”---体现了古镇的阴柔之美,幽雅、宁静、内蕴而富有底气,给人一种回归母体的亲近感。

17.紧扣“这样的风景我们身边多的是”一句,运用排比句式,更为全面地表现对故乡的怀旧之情。

同时又通过对比,表达对“故乡”今昔变迁的婉约的感伤。

(大意对即可)
18①令人感伤才显得楚楚动人。

②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才会潇洒超脱,从容淡泊,风情万种。

③追求经济发展,也应兼顾留存古老文明。

④现代化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而古老文化的宁静、内蕴和底气给人以精神上的富足。

⑤人生既需要物质文明,也需要精神文明。

(答对其中三个点即可记满分,大意对即可)
19.A D(A应为“虽有伤感但不凄迷,虽显沉寂但不冷清的江南古镇图”,D “带给作者的心灵冲击是沉重的”有误,因为古镇的烟雨荡涤了世俗尘埃,洗去了满身疲惫,滋润了心田,作者的心里还在慢慢地、细细地品味,带给作者的心灵冲击是久远的)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
互联网日益成为人们抒发自我、参与公共讨论的平台。

近几年来,视频共享网站、个人博客及微博、社交网站、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等新型网络服务日益发展。

它们的出现改变了网民以前被动接受信息的局面;网民开始主动参与互联网内容的创造。

这一趋势被称为
“Web2.0”,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参与式互联网”。

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评出的年度人物就是“网民”。

《时代》总编施滕格尔的理由是:Web2.0的迅猛发展使得网民自创内容和参与程度爆炸式地增长,他们的影响力日益增加;社会正从机构向个人过渡,个人正成为“新数字时代民主社会”的公民。

以前评选年度人物的标准是影响千百万人,现在的年度人物就是千百万人本身。

“参与式互联网”如火如荼的发展趋势已经影响、改变了社会其他领域。

有论者甚至认为
Web2.0成全了真正的“网络民主”。

在互联网和博客出现以前,所谓新闻传播是大型媒体、新闻企业以及专业记者的特权,一般民众无缘享用。

博客等Web2.0技术的出现使得原先处于新闻被动者地位的观众能够参与新闻制作和传播过程之中,真正实现了广大民众的新闻传播自由。

特别是Blog和RSS改变了传统媒体“一对多”或“一对一”的状况,变成现在的“多对多”。

以博客为代表的新闻形式被称为“公民媒体”,它对被政治势力、商业资本以及职业群体所左右的主流传播业是一种补充,甚至是一种挑战,这必将给社会带来更丰富的信息和积极的引导。

但Web2.0的草根新闻和网民表达中也存在着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的现象。

大量博客内容空洞、流水账似的写作方式,难免让人在Web2.0的浪潮过后感到一些空虚。

这一点相信在国内论坛和博客上逛过的人们都有同感:口水很多,亮点很少。

美国的文化保守派人士对现在的互联网“文化”发起了攻击,其代表人物安德鲁·金认为,目前的网络民主化带来的是互联网上大量的垃圾,使得各种半吊子和二把刀的言论观点充斥在博客、个人空间之中。

“Web2.0实际上传递的是对我们所处世界的肤浅观察而非深度分析,是刺耳的意见而非深思熟虑的判断。

”是“无知与唯我论汇合,低品位与暴民统治汇合”。

另一位持相同论点者拉尼尔认为:“这种集体主义几乎就是集体是全知的这一思想的复兴,这与代议民主或精英政治大相径庭。

这个思想已经招致了可怕的结果……今天它正被突出的技术行家和未来主义者——在许多情况下我认识并喜欢他们——重新引入,这使得我们面临的危险有增无减。

”他认为真正的思想只存在于少数几个头脑之中,维基百科即使倾全体网民之力,也无法与真正的思想家相比。

“……大众并没有表现得多么智慧甚至没有基本的礼貌,我宁可只注意专业性的价值和受过足够训练的人们的智慧。


(选自《读书》2011年第2期,有删改)
8.下面关于“参与式互联网”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参与式互联网”出现的内在动力是网民表达自我的愿望,客观条件是网络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持。

B.“参与式互联网”不但使网民的影响力空前巨大,而且可能正在引导“新数字时代民主社会”的到来。

C.“参与式互联网”的伟大意义在于使新闻接受者改变了被动状态,真正实现了广大民众新闻传播自由。

D.“参与式互联网”肯定也产生了一些有价值的内容,只是它们可能被大量的垃圾信息和浅薄言论“淹没”了。

9.下面各项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公民媒体”具有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不仅在于它拥有极为宽广的信息来源渠道,也在于它“交互”的传播方式。

B.“口水很多,亮点很少”指国内论坛和博客上广大网民情绪性的话语很多,而真正有意义的建设性的意见很少。

C.美国文化保守派人士认为,博客、个人空间只有传递深度分析、深思熟虑的判断,才有可能造就真正的“网络民主”。

D.作者引用安德鲁、拉尼尔等人的意见,借以表明自己对网民表达中“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的现象”的不满和担忧。

10.拉尼尔所谓的“我们面临的危险”指什么?他为什么认为它是“危险”的?(3分)
参考答案:
8. C(A、B,参看第1段;C,“实现广大民众新闻传播自由”是“参与式互联网”带来的一个积极变化,但远不是“伟大意义在于”;D,参看第3段“良莠不齐”、“亮点很少”)
9. A(A,参看第2段;B,见第3段,这句话主要是指“内容空洞”;C,美国文化保守派人士攻击的是“网络文化”的浮浅和无知,没有论及怎样造就“网络民主”;D,作者是比较客观、中立地描述这种现象,“不满和担忧”无从说起。

10.“我们面临的危险”指的是“集体是全知的这一思想的复兴”。

因为集体的思想浮浅而缺少智慧,但参与式网络正在使集体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强大(或“这种思想正在被技术专家引入”)。

[评分标准]3分。

答出第一问得1分;第二问中,答出一点意思,得1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邵捷春,字肇复,万历四十七年进士。

崇祯二年,出为四川右参政,分守川南,抚定高、杨二氏。

迁浙江按察使。

大计,坐贬。

久之,起四川副使,以十年秋抵成都。

时秦贼已入蜀,巡抚王维章、总兵侯良柱悉众北拒,城中惟屯田军及蜀府护卫军,人情惬惧,捷春启门纳乡民避贼者。

中尉奉鐕勾贼抵城下,捷春与御史陈廷谟擒击奉鐕,而募市人、起废将固守。

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十二年五月,宗龙入掌中枢,即擢捷春右佥都御史代之。

时张献忠、罗汝才已叛,捷春遣副将王之纶、方国安分道扼之。

国安连破贼,贼遂还入秦、楚。

十月朔,杨嗣昌誓师裹阳,檄蜀军受节度。

嗣昌以楚地广衍,贼难制,驱使入蜀,蜀险阻,贼不得逞,蹙之可全胜,又虑蜀重兵扼险,贼将还毒楚,调蜀精锐万余为己用,蜀中卒自是益疲弱不足支矣。

捷春愤曰:“令甲失一城,巡抚坐。

今以蜀委贼,是督师杀我也。

”争之,不能得。

嗣昌以八月终率师入蜀,于是群贼尽萃蜀中。

当是时,捷春提弱卒二万守重庆,所倚惟秦良玉、张令军。

于是捷春乃扼水寨观音岩为第一隘,以部将邵仲光守之。

九月,献忠突败仲光军,破上马渡。

十月,献忠突净壁,遂陷大昌。

良玉、令两军皆覆。

关隘侦候不明,防军或远离戍所,贼乘隙而过无人之境。

嗣昌遂收斩仲光,上疏劾捷春失事。

十一月,逮捷春使者至。

捷春为人清谨,治蜀有惠政。

士民哭送者载道,舟不得行。

蜀王为疏救,不听。

敕巡按御史遣官送京师,下狱论死。

捷春知不可脱,明年八月仰药死狱中。

福王时,复官,赠兵部右侍郎。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四十八》)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B. 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C. 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D. 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计,明清考核外官的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经考核被贬黜者一律不复任用。

B. 屯田,汉朝以后历代政府为获取军饷和税粮利用戍卒、农民垦殖荒地制度。

C. 擢,提拔之意。

类似表示官职提升的词语还有很多,如升、拔、陟、迁、进、晋等。

D. 赠,又称“追赠”,指朝廷为表彰已死官员的功绩而赏赐死者官爵或荣誉称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邵捷春任职四川,屡次建立功勋。

他任四川右参政,平定安抚高、杨二氏;任四川副使,保卫成都,再立大功;后所部又连破贼寇。

B. 邵捷春临危不乱,行事冷静沉稳。

在大敌当前、军力薄弱、内有叛徒的情况下,他铲除叛徒,招募百姓,起用废将,调度有方。

C. 邵捷春清廉谨慎,治政深得民心。

他治理蜀地时,采取有利于百姓的政治措施,深受百姓爱戴,他被逮捕时众多士民悲伤痛哭。

D. 邵捷春兵弱难支,下狱含恨而死。

在守卫重庆的战役中,他因兵力薄弱,连续失利,最终全军覆没,因此被弹劾入狱,服药而亡。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十月朔,杨嗣昌誓师襄阳,檄蜀军受节度。

(2)士民哭送者载道,舟不得行。

蜀王疏救,不听。

参考答案:
10. C 11. A 12. D
13. (1)十月初一,杨嗣昌在襄阳誓师,发公文命令四川大军接受他节制调度。

(2)哭着送行的士人百姓堵满道路,船只无法开动。

蜀王替(他)上书求救,(朝廷)没有听取。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根据前文内容可知,因为邵捷春得当的部署,军民固守城池,所以贼兵离去,蜀王为其上疏表功,所以“贼去”“蜀王疏其功”应断开,排除A项、D项;另外,我们需要理清人物、事件及主要行为,命令捷春监军,借同总兵击贼是两个完整行为,应将“偕”字断后,排除B项;再联系前文“命令捷春监军”可知,“仍监军”主语应还是捷春,所以此处断开。

句意:贼兵离去后,蜀王上书奏报他的功劳。

正好这时王维章被罢官,傅宗龙接任其职位,朝延命令邵捷春担任监军,偕同总兵罗尚文一起攻打贼兵。

第二年,邵捷春被提升为右参政,仍然负责监军。

故选C。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

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A项,“经考核被贬黜者一律不复任用”错。

根据原文内容“久之,起四川副使”可知,邵捷春后来又被起用为四川副使。

“大计”,官吏每三年一次的考绩。

明、清两代考核外官的制度叫大计,每三年举行一次。

故选A。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D项,“最终全军覆没”错。

结合原文内容“献忠突净壁,遂陷大昌。

良玉、令两军皆覆”分析可知,张献忠突袭净壁,占领了大昌。

秦良玉、张令的两支部队都覆没了。

故选D。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朔”,阴历月初的一天;“杨嗣昌誓师襄阳”,杨嗣昌誓师(于)襄阳(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檄”,用檄文晓谕,发布公文;“受”,接受;“节度”,节制调度,部署,在前面需要加上代词“他”。

(2)“士民哭送者”(定语后置句);“载”,满、充满;“得”,能够;“为”,介词,替,后面补充代词“他”;“疏”,上奏疏;“听”,被听取;“不听”,前面加上主语“朝廷”,被动句。

【点睛】参考译文:
邵捷春,字肇复,万历四十七年考中进士。

崇祯二年,邵捷春出任四川右参政,负责把守川南,期间他招安、平定了高、杨二氏的叛乱。

后来升任浙江按察使。

在考核官员时,因故被贬官。

过了很久,他被起用担任四川副使,在崇祯十年秋天抵达成都。

当时陕西的贼寇已经攻入四川,巡抚王维章、总兵候良柱率领全部川兵在北面抵抗贼兵,成都城中只有屯田的士兵和蜀王府的护卫军,人心惶惶,邵捷春打开城门接纳躲避贼兵的乡民。

中尉奉蟹勾结贼兵抵达城下,邵捷春与御史陈廷读捉拿了奉婚,并且招募市民,起用被免职的旧将领固守成都。

贼兵离去后,蜀王上书奏报他的功劳。

正好这时王维章被罢官,傅宗龙接任其职位,朝延命令邵捷春担任监军,偕同总兵罗尚文一起攻打贼兵。

第二年,邵捷春被提升为右参政,仍然负责监军。

十二年五月,傅宗龙入朝掌管中枢,就提拔邵捷春担任右金都御史接替他。

此时张献忠、罗汝才已经反叛,邵捷春派遣副将王之纶、方国安分路扼制。

方国安连续打败贼兵,贼兵于是回到陕西、湖北。

十月初一,杨嗣昌在襄阳誓师,发布敬文命令四川大军接受他的节制调度。

杨嗣昌认为湖北土地广阔,贼兵难以制服,(如果)驱使他们进入四川,四川地势险要,贼兵无法施展,大军追逼就能大获全胜,又考虑四川有重兵把守险要之处,贼兵将返回茶毒湖北,就调出四川的精锐兵力一万多人由自己使用,四川的军队从此更加疲弱无力不足以支撑。

邵捷春愤怒地说:“依照法令丢失一座城,巡抚就获罪。

现在要把四川让给贼兵,这是督师要杀我啊。

”跟杨嗣昌争辩,不被听取。

杨嗣昌在八月底率军进入四川,这时各路贼兵全都集中在四川境内了。

正当这个时候,邵捷春率领两万疲弱士卒防守重庆,能依靠的只有秦良玉、张令的部队。

于是邵捷春就扼守水寨观音岩作为第一道关口,让部将邵仲光驻防。

九月,张献忠突袭打败了邵仲光的部队,占领了上马渡。

十月,张献忠突袭净壁,占领了大昌。

秦良玉、张令的两支部队都覆没了。

关隘驻军对贼兵的动向侦探不清楚,防军有时又远离防地,贼兵就钻空子通过了没人防守的地方。

杨嗣昌于是收斩邵仲光,又上奏疏弹动邵捷春作战失败。

十一月,逮捕邵捷春的使者到来了。

邵捷春为人清廉谨慎,治理四川实施惠民政策。

(他被逮捕时)哭着送行的士人百姓堵满道路,船无法开动。

蜀王替(他)上书求救,(朝廷)没有听取。

皇帝命令巡按御史派官员把邵捷春押送到京师,打入监牢判处死刑。

邵捷春自知难免一死,第二年八月就喝下毒药死在狱中。

福王在位时,朝延给邵捷春恢复了官职,追赠他为兵部右侍郎。

5.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公讳尧臣,字伯庸。

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

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

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

”乃请以减死论。

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

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

方后废时,宦者阎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