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作业区“1433”员工培训模式构建与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10.16660/ki.1674-098X.2020.15.203
采油作业区“1433”员工培训模式构建与应用

齐振乾1 马琴2 陶为伟1 苏衡玉1 李立1
(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樊家川作业区 甘肃庆阳 745100;2.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员工培训站
甘肃庆阳 745100)
摘 要:石油的性质决定了油田工作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安全隐患,因此,油田企业管理人员把员工培训工作当作基础管理工作的核心,不断探索实践应用更科学的培训模式开展员工培训工作,正确引导员工定位好企业与个人发展的关系,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本文通过长庆油田樊家川作业区探索应用的“1433培训模式”,既“坚持一种方法,打造四大平台,采取三种培训方式,突显三级考核”的培训模式,取得了显著的培训效果,为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采油作业区 员工培训 模式 应用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5(c)-0203-02
①作者简介:齐振乾(1984,2—),男,汉族,甘肃庆阳人,本科,采油采气工程师,研究方向:油气开采与培训管理。

1 引言
油田企业安全生产问题是企业管理核心问题,企业管理工作重心就是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工作。

近年来,樊家川作业区随产检规模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员工紧缺、操作人员技能不能满足智能油田发展的需求等影响生产的难题,因此樊家川作业区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培训思路,遵循“需求为导向,员工为中心、技能为本位”的培训原则,逐步探索形成了“1433”培训工作方法,解决了生产难题,全面提升了员工的综合技能水平。

2 “1433”员工培训模式的做法
2.1 坚持一种方法
作业区坚持在传承的基础上做好创新工作。

把前期形成的好做法“三分培训法”既分类别培训、分层级培训、分岗位培训进行深化应用,明确培训工作“一把手”责任制及“管业务必须管业务培训”的原则,整章建制,确保培训工作可持续性发展。

2.1.1 督导好业务外包培训严把外包公司准入关,但凡是外包公司准入人员进行培训考试合格才能录用,确保每位录入人员都能够掌握现场基本操作及风险源。

通过现场检查对各公司培训情况进行评估,开展集中考试,对不合格人员进行再培训、再考试。

2.1.2 做好全面管控培训
作业区根据现场调研及各业务岗位业务特点定制培训运行大表,明确职责,梳理培训流程,采取管理人员集中培训,班站骨干现场巡回培训+网络全覆盖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并定期督促岗位落实。

为提高培训效率,作业区还创建综合性实训基地并建设了电教室。

2.1.3 按需培训因材施教
以创建员工培训示范点为契机,以“按需施教、突出技能、讲求实效、提高质量”的原则,抓好层级培训,井区主抓月度的技术课,班站主抓岗位练兵活动,保证把培训目标分解到人头,从而凝聚全员力量,推进全区培训工作开创新局面。

2.1.4 抓好技能鉴定培训以“先培后考”为原则,利用网络直播及在线答题平台和手机APP培训载体,开展考前培训。

建立技能鉴定群定期推送电子题库,录入各类试题,开展网络直播培训。

同时聘请技师现场授课,切实做好技能鉴定考前培训和申报必考工作,逐步使技能鉴定合格率上升为20%。

2.2 搭建四大平台
为鼓励青年员工健康成长,搭建了创新创效、人才成长、师徒帮带及“星级管理”四大平台,把在培训过程中培养的技术人才、创新创效人才,以及岗位星级评定中成长的业务骨干,放在更能发挥作用的岗位、委以重任,继续在工作中历练和成长,同时强化“传帮带”的团队理念,如果帮带对象完成目标获得奖励,所在部门也同样受到奖励,形成一种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氛围。

2.2.1 搭建创新创效平台
在日常培训中将创新创效的理念融入其中,形成“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让员工带着思考和问题去工作,在工作中找答案,同时强化层级培训责任,做好创新工作的引导和带动。

作业区建立了员工培训微信交流平台,员工的任何想法都可以通过微信沟通交流,并组织相关的辅导老师进行帮促提升。

2.2.2 搭建人才成长平台
作业区把技能竞赛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主要平台,定期开展员工岗位技能竞赛活动,竞赛由单一到全面,其中2019年共分技术人员、井下作业区监督、采油测试工、化验工四个层面的比赛,比赛结果分管理人员、各专业组各取前三名的选手,分别授予状元、标兵及能手称号并进行激励,近年来共培养技能人才100多名,为层级骨干选拔筹备了人才力量。

2.2.3 搭建师徒帮带平台
为充分发挥优秀技能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作业区制定全区“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拜师结对”活动,师徒签订了帮带协议,明确师徒双方职责、义务及奖惩内容,并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在作业区共形成绑带对子120对,在单位形
(下转205页)
对于工程管理工作都是进行事后管理,他们缺乏事前的预测,没有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所以在技术和经济上不能保持一致,达不到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最大应用效果。

所以,这就要求企业中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来提高管理工作,加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主动意识,制定相应的奖罚制度,来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

将管理人员自身的利益与工作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工作者的聪明才智,使其能够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工程管理工作中。

对于工程管理方案的选择,要通过技术对比、经济对比、效益对比等几个方面来综合考虑,结合工程自身的特点,来确定最终的管理方案,以此来保障工程的质量。

3.3 健全工程管理信息化制度
任何管理工作的开展,都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对于工程管理信息化工作同样适用,信息化技术是大量数据信息的整合,并在数据库中完成数据的分类和重组,以便建立更加完善的,便于使用者应用的数据库,以此来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

对工程管理信息化而言,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必须要结合信息化的特点,针对工程管理工作作出相应的规范,以保障工程管理信息化制度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3.4 加强信息化的安全机制建设
对于工程的安全问题,是企业中必须要重视的,只有工程安全顺利地开展,才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它始终贯穿于工程始末,同时保障工程的安全,也是企业义不容辞的,是企业良好形象的展示。

企业中应用工程管理信息化,是加强工程安全工作的有效手段,在应用工程管理信息化之前,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这样可以在平台中对工程的各个流程进行管理,而后要建立相应的信息化安全机制,以此来保障工程的安全管理。

4 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应用在工程的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工程信息化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使施工过程更加有保障。

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进程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前期需要进行调研,选取合适的材料,合适的工艺和方法等,并提前对施工程序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规避问题的发生,加强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应用保障工程施工的安全性,最终提高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宋晓婉.基于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及策略研究
[J].地产,2019(21):78,80.
[2] 王其键.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模式分析[J].地
产,2019(16):86.
[3] 陈铭锐.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模式现状研究——以BIM
为例[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5):36-37.
(上接203页)
成“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良好学习氛围。

2.2.4 搭建“星级管理”平台
作业区将星级考评作为一项主要的培训激励机制,从细化考核细则,规范考核流程等入手,逐渐形成作业区的星级考评体系,从工作效率、安全管理、技能操作等方面开展星级评选活动。

以树立示范井区、打造星级学员为目标,实施“1433培训法”,使员工培训工作更接地气。

在作业区形成典范井区岭六转、岭五转等,油田公司集输工大赛第一金苏衡玉等明星员工。

2.3 采取三种培训方式
2.3.1 集中培训
作业区利用召开月度会等机会,安排相关业务岗位、主管领导进行培训考试;通过岗位员工的日常工作“门岗教育、站内简介、数字化操作、流程图绘制、交接班、标准化操作、站内应急演练”等操作,提高岗位员工的应知应会能力;各单位每月开展四次技术课,内容结合生产实际情况统一规划、由井区长组织,业务主管干部具体实施,并在月末考试,当月奖金兑现。

班组每月由班组长负责编写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练兵培训,保证每日一练一考核,每十天进行一次效果测试,测试结果纳入日写实考核。

2.3.2 巡回现场培训
作业区技师每月针对大型班站跟班培训,培训内容紧贴岗位操作、资料,工作中存在问题等,直到这一轮倒班员工掌握才能进行下一轮培训;每月作业区业务人员到各站点轮流培训一次,主要针对新工艺流程、新安全法、新环保法、设备操作规程、应急管理等内容进行培训。

2.3.3 网络培训
根据各岗位的工作特点,为提高培训效率,建立微信群,开通网络直播平台,进行优秀课件互动交流、安全经验分享和会议精神宣贯、生产动态等信息交流,让员工能第一时间进行学习。

2.4 突显“三级”考核机制
为进一步推动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以作业区考核、井区考核、班组“三级”考核为抓手,将考核结果与管理者、员工个人、单位团体紧紧地绑在一起,进行奖优罚劣,激励争先创优。

班组长对班组岗位员工进行日岗位练兵、月度考试成绩考核。

井区长、技师对各班组以及井区培训进行全面检查考核。

作业区对全区员工培训考试、各单位月度培训检查及日常培训开展进行考核排名。

3 结语
樊家川作业区通过“1433”员工培训模式,全面提升了员工的综合技能素质,培养了一大批技能人才,解决了用工紧张的问题,同时也有效控制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了生产。

参考文献
[1] 朱明哲.如何做好采油岗位培训课教学工作的研究[J].中
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7,37(4):89-90.
[2] 高磊,刘莉,齐振乾.探讨数字化采油作业区员工培训
新模式的创建[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6, 36(18):52-53.
[3] 路亮,马燕兵.多举措促HSE培训质量[J].科技创新导报,
2012(2):2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