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谈读书的艺术的人生哲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语堂谈读书的艺术的人生哲理
林语堂谈读书的艺术的人生哲理
幽默大师林语堂曾在《生活的艺术》一书中,写过一篇《读书的艺术》,畅谈读书对人的好处。
林语堂认为,读书是文明生活中的人共同承认的一种乐趣,能够读书的人是令人羡慕的。
不懂读书乐趣的人,彷彿囚禁在时空牢笼里,终其一生,过着日常例行公事,和少数几个朋友往来,只看得见眼前的事物生活,相当贫乏。
懂得读书之乐,彷彿走入另外一个世界。
接触好书,则像和善谈者接触,让对方引领到另一个国界、时代,或倾吐胸中不平、讨论生活问题。
读古书则向和古人面对面相处,透过文字,上友古人。
一天若能有两个小时拿来读书的人是幸福的,长期累积下来对于心里的影响,等同于出门旅行。
林语堂认为,读书的好处还不只如此。
好的书可以帮助读者进入深思熟虑的世界。
一个人读书,并不一定是为了追求心智进步。
如果心里老是想着进步,那读书的乐趣就丧失了。
因为一心追求进步的人,总想着要读什么、该读什么才能成为有学问的人。
这种人林语堂认为并不会成为真正的有学问者。
因为他只能出于勉强去阅读,放下书就好像从恶梦中醒来。
这种人顶多只能说读完了书,却未必能从书中获得益处。
出于勉强的阅读者,无法领略读书的艺术。
林语堂认为,读书必须是在在培植“面目可爱”和“语言有味”。
所谓面目可爱指的是思想活泼,好像随时都能够从眼目中流邂。
不是漂亮的脸蛋,而是气质出众。
至于语言有味,指的是懂得从书中找到独特的味道之人,并且能够让书籍从其谈吐中流露出来。
一个谈吐有味的人,着作也必然有味道。
味道是林语堂认为的读书关键。
正如每个人有自己钟爱的食物味道一般,最好的吃食就是吃自己喜欢的。
而自己喜欢的在别人眼里或许是毒药。
好的老师不会强迫学生读他们不喜欢的书,如果读者花时间读自己一点兴趣都没有的书,那是徒然浪费时间。
因此,这世界上并没有所谓必读书目。
因为每个人的智能和兴趣都不相同。
读书并不需刻意设定目标,只要持之以恒的阅读,就好像水不断往前奔流,终有一天会流入大海。
不过虽无人生必读之书,却有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某种环境、某个时代才可以读的书。
读书彷彿婚姻,是由命运所决定的。
当一个人的思想和经验无法达到读某本名着之前,即便勉强去读,也觉得难以下嚥。
再说,在不同的时间读同一本书,也会有不同的领略。
或者读过同一作者的其他书或和作者本人结识交谈过后再读,也会有不同的领略。
所以,重读好书是有益处的,可以从中发现新的乐趣。
世间上有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无法找到和自己契合的作品。
这些人读遍群书,却一无所获。
一个人若是能够读书读到找到喜爱的`作家,是智力进步的一大展现。
在世间多找到几个能和自己性情相近、引起共鸣的作者写的书来读,把这些人的作品全部吸收后,自己便也成为一个作家了。
读书的艺术不在责任或义务,苦读或勤研都是林语堂所不喜欢的。
真正懂得读书的艺术的人,是因为喜欢一本书而读。
所以喜欢阅读的人,随时随地都可读,即便在如欧阳修说的枕上、马上、厕上,也可以展卷而读。
如果一个人不想读书,永远能够找到借口逃开。
一个人若是喜欢读书,则千军万马也不能阻挡。
最合适的读书是写意的,随事忍耐,不计较书中的小错误。
欣赏书中美好与错谬的地方。
即便生活困顿颠沛流离,照样手不离卷,风檐展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