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吴书》阅读理解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志·吴书》阅读理解附答案
《三国志·吴书》阅读理解附答案
孙权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及蒙曰:“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
公瑾昔要子敬来东,致达于孤,孤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一快也,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张言方率数十万众水步俱下。
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适先对,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驳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此二快也。
且其决计策意,出张苏远矣;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也。
周公不求备于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贵其长,常以比方邓禹也。
又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易,果然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
图取关羽,胜于子敬。
子敬答孤书云:“帝王之起,皆有驱除,羽不足忌。
”此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苟责也。
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法亦美也。
”
评曰:“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杰,新荡荆城,伏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
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擒关羽,最其妙者,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已,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瑾昔要子敬来东要:通“邀”
B.且其决计策意,出张苏远矣出:距离
C.孤谓不辞剧易剧:繁多、繁难
D.孤亦恕之,不苟责也苟:随便
6.比较下列各句中“及”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便及大略帝王之业②及身长大③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
A.①与②意同 B.①与③意同 C.①②③意同 D.①②③均不同7.下列对人物关系判断,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子敬即鲁肃,子明即吕蒙
B.张苏,指张仪、苏秦
C.公瑾、周公即周瑜
D.曹公即孟德,子布即张昭
8.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①公瑾胆略兼人,在三人中功业最为卓著。
②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但仍可算功过参半。
③子明“学问”“筹略”“言议”不及公瑾,而胜于子敬。
④孙权用人,能发现并看重其长处,而不计较其短处,不求全责备。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3分)
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驳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
(2)翻译下列句子(7分)
①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适先对。
(3分)
②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已,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4分)
参考答案:
5.B(超过)
6.D(①句中“及”介词,涉及;②句“及”,介词,等到;③句“及”,动词,赶上。
)
7.C(周公不是周瑜,周瑜在历史上习惯称为周郎。
)
8.C(鲁肃虽有一短,却有二长,兼之孙权始而比之“张苏”,继而比之“邓禹”,其功自然高于吕蒙。
另从陈寿的评语:“出众人之表”,也可看出,鲁肃不在吕蒙下。
)
9.断句和翻译(10分)
(1)断句(3分)
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修傲迎之/,子敬即驳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
(每断对2处给1分,共3分)
(2)翻译(7分)
①我普遍地召请将领们,征询适宜的对策,没有谁能先作出令人满意的回答。
(注意“普”、“适”的译法。
3分)
②他虽然起初轻率武断,随便杀人,但后来能克制自己,有国士的器量,哪里只是一员武将呢!(注意“轻”、“量”及“岂……乎”的译法。
4分)
[参考译文]
孙权对陆逊谈论周瑜、鲁肃、吕蒙时说:“周瑜威武刚毅、胆略胜过他人,终于打败了曹操,开拓了荆州。
他的功业让后人难以继续,你如今能继续了。
周瑜当年邀请鲁肃来到江东,引荐给我,我与他对饮畅谈,他向我陈述了建立帝王之业的方略,这是第一件称心的`事;后曹操凭借刘琮投降,占据荆州的威势,声言要率数十万水陆大军进攻江东。
我普遍地召请将领们,征询适宜的对策,没有谁能先作出令人满意的回答,后来张昭、秦松都说应派使者持文书去归降曹操,鲁肃当即反驳,劝我赶快召回周瑜,让他受命率军,攻打曹操。
这是第二件称心的事。
且鲁肃的计谋远在当年张仪、苏秦之上。
后来他虽劝我将荆州借给刘备,这是他的不足,但并不有损他的两个长处。
周公对人不求全责备,所以我忘其短而重其长,常把他比作功败兼有的邓禹。
吕蒙少时,我认为他做事不管难易,只不过是胆大果敢而已。
等到他长大成人,学识精进,筹划方略出奇制胜,可比周瑜,只是言谈议论时的才气激昂稍逊周瑜一筹。
对付关羽,吕蒙又胜过鲁肃。
鲁肃在答复我的信中说:‘帝王创业,都有贤俊之人助驱祸患,关羽虽强大,正好可为吴国驱除祸患,不一定要急于将他消灭。
’这是鲁肃不能攻取关羽,反而对外夸口的表现。
对这点我也宽恕他,不求全责备了。
然而鲁肃治理军队,营地不失,有令即行,有禁即止,属下也无人懈怠职守,路不拾遗。
他的作法也是很好的。
”
陈寿评论说:曹操凭借当朝丞相的身份,挟持皇帝以扫荡天下的割据势力。
刚平定荆州就依仗威势进军江东,当时孙权的谋士无不心怀疑虑而生异心的。
周瑜、鲁肃超群决断的明智,出类拔萃,实为当世的奇才。
吕蒙勇猛又有谋略,善于判断识别军机,以计谋降郝普、
擒关羽是他最出色的表现。
吕蒙年轻时虽轻率武断,随便杀人,但最终能约束自己,有国士的器量,哪里只是一员武将呢?孙权的议论,优劣得失公允而适当,所以载录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