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辛亥革命中三民主义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对辛亥革命中三民主义的理解
一百多年前,孙中山先生提出了具有开启中国革命新纪元意义的“三民主义”。
这一纲领的提出,为中国近代革命力量展示出了一条新的道路,对中国革命的进程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时至今日,让我们再一次回过头来重新看看“三民主义”,我想又会是另一番不同的理解。
20世纪初,中国的资产阶级在帝国主义铁蹄的侵略和清王朝的腐败无能下诞生了。
一批接受了西方先进思想的爱国志士投入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运动中去。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伟大的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创建了同盟会,并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
这一纲领后来就被概括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的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的提出对于当时的中国有着相当大的震动,使得众多的革命者有了自己的信仰,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革命的进程。
但是,三民主义并不是一套完善的可以领到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的理论。
它是一套以资产阶级为中心的革命理论,这就注定它无法真正得到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理解和支持,这就影响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进一步壮大和发展。
从民族主义看来,虽然它包含了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内容,但是,对于中国当时面对的另一股势力的时候,却没有明确的
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幻想以承认不平等条约为条件来换取帝国主义列强对自己的支持。
这种错误的认识最终导致了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失利。
虽然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理念,但是,在《军政府宣言》中仅仅只是笼统的指出了国民应当享有平等的参政权,却没有从正面对广大人民的权利给与真的实质的保障,这也导致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革命的后期渐渐失去了民心。
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民生主义是一次解决土地问题的伟大尝试,这在中国的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一定的程度上打击了封建主义制度下的剥削阶级。
不过,对于土地问题的结症所在,即落后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广大农民对土地需求的矛盾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触及。
因而也就在革命过程中难以发动广大工农群众这一具有强大实力的力量。
不管怎么说,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三民主义对辛亥革命以及后来的一些列挽救国家危亡的革命行动起到了指导性作用,也是确立了推翻帝制,推翻封建主义制度的革命理念。
尽管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后因反动势力窃取革命果实而宣告失败。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孙中山先生对我们近代民主革命所作出的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