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生物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生物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试题
1.根据右图回答问题
(1)气体1和气体2进出叶片的“窗口”是。

(2)当此图表示光合作用时,气体l表示,气体2表示;当此图表示呼吸作用时.气体
1 表示,气体2表示。

(3)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通过植物的管向上运输。

叶片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制造
的有机物通过植物的管向下运输。

【答案】(1)气孔(2)二氧化碳氧气氧气二氧化碳(3)导筛
【解析】(1)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
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根据图中箭头可判断,当此图表示光合作用时,气体l表示
二氧化碳,气体2表示氧气;当此图表示呼吸作用时.气体1 表示氧气,气体2表示二氧化碳;(3)绿色植物需要的水分和无机盐由根吸收,通过根、茎、叶脉的导管进入叶片,制造的有机
物则通过筛管运输到其它器官。

故答案为:(1)气孔;(2)二氧化碳,氧气;氧气,二氧化碳;(3)导,筛;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以及有机物的运输。

2.下列反应式表示绿色植物进行的两种生理活动,请回答:
(1)A.B表示两种物质,它们分别是、。

(2)①、②分别表示两种生理活动,其中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的是;能起到维持大气中碳
氧平衡作用的是。

【答案】(1)二氧化碳;氧气
(2)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解析】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有机物和氧气;条件:光能;场所:叶绿体.呼吸作用:生物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
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称为呼吸作用(在线粒体中进行).公式:
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1)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公式可知: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
(2)②表示的生理活动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释放能量,因此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的是②呼吸
作用;①表示的生理活动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能起到维持大气
中碳氧平衡作用的是①光合作用.
【考点】呼吸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呼吸作用过程
中有机物的分解能量的释放
3.某生物小组的同学在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实验,他们对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进行24小时测定,下图曲线能正确表示其测定结果的是(横坐标为日时间,纵坐标为二氧化碳浓度)
【答案】C
【解析】植物每时每刻在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所以温室内二氧化碳的量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有直接关系。

在0-6时,因为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升高;在上午6时之后,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不断消耗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浓度逐渐降低;在18时,植物光合作用停止,开始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升高。

此题A、B、D 所示曲线均不符合要求,故此题选C。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对环境中气体含量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4.贮藏蔬菜、水果要保持低温,这是因为()
A.温度低,减少细菌病害B.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有机物消耗少C.温度低,促进光合作用积累D.温度低,蒸腾作用弱
【答案】B
【解析】温度:温度能影响呼吸作用,主要是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在生产实践上贮藏蔬菜和水果时应该保持低温,使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减弱,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可延长保鲜时间.
【考点】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温度与呼吸的关系方面来切入.
5.植物体所有的生活的器官,都在一刻不停地进行着呼吸作用。

()
【答案】对
【解析】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释放的能量供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利用.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所以只要是活的细胞都需要能量,就都要进行呼吸作用.
【考点】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植物的呼吸作用,据此解答.
6.冬春季节,农民利用塑料大棚种植瓜果蔬菜,但到了晚上,常常把塑料大棚掀开一角,使冷空气进入以降低室温,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
A.增强光合作用B.提高蒸腾作用
C.降低呼吸作用D.提高呼吸作用
【答案】C
【解析】温度降低,生物的各项生命活动就会减弱,到了晚上,农民常把塑料大棚掀开一小角,使冷空气进入以降低室温,低温能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分解,利于增产,选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呼吸作用,意在考查对影响呼吸作用因素的掌握和理解。

7.植物可以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
【答案】√
【解析】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时,会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气体。

所以这种说法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的呼吸作用,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8.(每空2分,共10分)学习完植物的生理作用的相关知识后,某兴趣小组精心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验证。

请你分析回答:
①取盆栽牵牛花植株放在暗处一昼夜后,将植株枝条上长势、大小均相同的三个叶片分别置于ABC三个透明塑料软瓶内,密封瓶口,其他处理如图,然后将甲装置整体移至光下6小时;
②分别将A、B、C瓶的导管伸入澄清石灰水中,打开阀门,轻挤塑料瓶,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③取出三瓶内的叶片,分别用乙装置脱色,然后漂洗干净并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1)甲装置中,A与B可以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2)从A瓶中挤出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其原因是:该瓶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
化碳,这是叶片进行作用产生的。

(3)用乙装置脱色时,小烧杯内盛放的液体是。

(4)滴加碘液后,变为蓝色的是取自瓶的叶片。

该实验可以证明:绿叶制造淀粉时需要光
照和。

【答案】(1)光照
(2)呼吸
(3)酒精
(4)B 二氧化碳
【解析】(1)甲装置中,A瓶处于黑暗状态下,瓶内的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能进行呼吸作用,瓶内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B瓶内的叶片能接受光照,瓶内的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叶片也
能吸收水,因而能进行光合作用;由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B瓶内的二氧化碳含
量减少,C瓶尽管处于光照条件下,但瓶内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叶片不能进行光合
作用,不能制造淀粉,A与B可以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光照,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B与C也是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二氧化碳,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由于A瓶内的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能进行呼吸作用,瓶内会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二氧
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叶绿素能溶解在酒精中,由于酒精沸点低、易燃烧,因此,不能直接对酒精加热,要隔水
加热,因此,C装置中大烧杯内的液体是水,小烧杯内的液体是酒精;
(4)B瓶内的叶片能接受光照,瓶内的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因而能进行光合作用,A瓶中的叶
片不能接受光照,C瓶内的叶片吸收不到二氧化碳,A、C两瓶内的叶片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因此,经过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只有B瓶内的叶片变蓝。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的实验。

9.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且在有机物中储存能量,请问这些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A.来源于植物根部吸收的营养B.来源于水和二氧化碳
C.来源于太阳D.来源于叶绿体的作用
【答案】C
【解析】万物生长靠太阳,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能量,是绿色植物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
存起来的,所以这些能量的最终来源是来源于太阳,选C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知识,解答此题需要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实质,要能从现象
看到本质。

10.某生物小组做了以下实验装置(如图)
(1)先将装置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再放到阳光下,把D处夹紧、E处打开,当光照一段时间后,收集C瓶内的气体,可使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是因为B 瓶内的绿色植物在光照下进
行作用,产生。

取下瓶内的叶片经脱绿、漂洗、滴加碘液后,叶片的颜色变化
是,原因是。

(2)若要加强B瓶内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在A瓶中加入适量的,并把D处打开。

(3)若将装置放到黑暗处,并把D处夹紧、E处打开,收集C瓶内植物叶片在暗处放出的气体,向C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可观察到现象。

说明这时绿色植物主要进行作
用,放出。

【答案】(1)光合作用,氧气。

变蓝,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2)二氧化碳。

(3)石灰水变混浊,呼吸作用,二氧化碳
【解析】(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氧气有能助燃的特性,能使快要熄灭的细木条重新燃烧,因为光合作用合成了淀粉,所以取下瓶内的叶片经脱绿、漂洗、滴加碘液后,叶片会变蓝。

(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言论,光合作用的强度随着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而加强。

(3)呼吸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

【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点评:此题稍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该实验装置是用来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产生氧气,氧气有助燃的特性,可用快要熄灭的木条来验证有无氧气的产生。

11.水是生命之源,干旱会使农作物大量减产或绝收,因为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光合作用的另一个原料是
A.二氧化碳B.有机物C.氧气D.叶绿体
【答案】A
【解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

12.下图所示为叶片横切面结构图。

请据图回答:
(1)[2]和[6]合称_________,它们都属于保护组织。

其外壁有一层透明、不易透水的
[1]_________。

(2)[3]_________和[5]_________共同构成了_________,其中含叶绿体较多的是____ __。

(3)[ ]_________内含有输导水分、无机盐的_________和输导有机物的_________。

【答案】(1)表皮、角质层
(2)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叶肉、栅栏组织或 3
(3)[ 4 ] 叶脉、导管、筛管
【解析】图示中,2是上表皮,6是下表皮,1是角质层,3是栅栏组织,4是叶脉,5是海绵组织,7是保卫细胞,8是气孔。

(1)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无色透明的细胞构成,表皮细胞的外壁上有一层透明的、不易透水的角质层,表皮主要起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

(2)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整齐,有些像栅栏,叫做栅栏组织,细胞里有较多的叶绿体,接近八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有些像海绵,叫做海绵组织,细胞里含叶绿体较少,叶肉细胞含有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肉细胞具有储藏营养物质的功能,属于营养组织。

(3)叶脉里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能够向上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够运送有机物,因此叶脉具有输导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点评:此题考查了叶片的结构:表皮、叶肉、叶脉,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表皮是保护组织,叶肉是营养组织,叶脉属于输导组织。

13.(8分)“浮宫杨梅甜遍天下”,杨梅个大饱满,酸甜味美,可以鲜吃,也可以制成蜜饯和杨梅酒,很受人们喜爱。

(7分)
(1)(2分)我们吃的杨梅属于植物体结构层次中的,杨梅在分类上隶属于_______植物门。

(2)(1分)杨梅开花时节如果遇上连日阴雨,其产量会大幅下降,是因为下雨影响了杨梅树____。

(3)(2分)杨梅里的糖分是其叶片通过__________作用合成的。

合成糖分的原料是_______和水。

(4)(1分)杨梅酒是将杨梅通过__________菌的发酵配制而成。

(5)(1分)杨梅蜜饯是一种很受欢迎的食品,防止其腐败的一般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1分)农民为了繁殖大量的杨梅树又不改变杨梅的品质,常用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分)器官被子
(2)(1分)传粉(3)(2分)光合二氧化碳
(4)(1分)酵母(5)(1分)腌制(6)(1分)扦插
【解析】杨梅属于果实,是由不同组织构成的器官,种子外有果皮包被,所以属于被子植物,杨
梅中的糖分属于有机物,是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合成有机物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酿酒
是用的酵母菌,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杨梅蜜饯是通过腌制
的方法保存的,杨梅采用的常用繁殖方法是扦插。

14.(10分)右图所示装置用来研究光合作用所需的某项原料:
(1)这项原料是。

(2)浓度较大的氢氧化钠溶液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3)实验开始前,将该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这样做的目的是。

(4)瓶内的叶片与瓶外的叶片形成一组实验。

5)请写出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答案】(1)二氧化碳(2)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3)使植物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4)对照
(5)
【解析】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所以该实验是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实验
前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暗处理,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提高实验
的准确性,瓶内的叶片与瓶外的叶片形成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

15.(11南京)(4分)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一盆天竺葵放置黑暗处一昼夜后,选
其中一个叶片,用三角形的黑制片将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图4所示,置于阳光下照射一
段时间,摘下叶片,经过酒精脱色、漂洗,最后在叶片上滴加碘液,请分析回答:
(1)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

(2)叶片的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样处理可起到作用。

(3)图5中对叶片进行酒精脱色的装置正确的是。

(4)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变蓝的是图4叶片中部分,由此说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答案】(1)将原有淀粉运走耗尽(消耗淀粉、用掉淀粉、分解淀粉等合理答案均可)
(2)对照(对比、比较)(3)B (4)未遮光
【解析】(1)为了增加实验的准确性,实验前进行暗处理,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叶片的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是为了设计对照实验,得出光合作用的进行需要光照;(3)酒精能溶解叶绿素,但酒精的着火点低,所有要进行隔水加热;
(4)未遮光的部分进行了光合作用,合成了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

16.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玻璃温室里进行植物栽培实验,并在一晴天对室内空气中的二氧
化碳浓度进行了24小时测定,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测定结果的是()
【答案】C
【解析】略
17.将新鲜的水果放在冰箱内冷藏可以保鲜,其原理是低温条件下使得
A.微生物繁殖速度慢B.水果细胞的呼吸作用减弱
C.微生物全被冻死D.水果细胞的呼吸作用停止
【答案】B
【解析】温度能影响呼吸作用,主要是影响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
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新鲜蔬菜放入冰箱中,降低温度,
使蔬菜的呼吸作用减弱,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可延长保鲜时间,达到保鲜的目的,
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18.如图表示某植物的两种生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过程表示光合作用
B.②过程表示呼吸作用
C.白天同时进行①和②生理活动
D.晚上也能同时进行①和②生理活动
【答案】D
【解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吸收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产生的气体是氧气,需要在光照下才能进
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吸收的气体是氧气,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所有的活细胞时时都在进行
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分析图表示,①是表示光合作用;②表示呼吸作用。

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基本知识。

19.从17世纪上半叶始300多年间,科学家们从未停止过对光合作用探究的步伐,设计了很多经
典实验.如图甲是萨克斯探究光合作用产物的实验.乙图是恩吉尔曼设计的探究光合作用场所的
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萨克斯的实验最终证明了绿叶在光下制造_________。

(2)恩吉尔曼在黑暗条件下用水绵和好氧细菌制成临时装片。

用极细的光束照在水绵的不同部位.一段时间后发现好氧细菌聚集在叶绿体上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他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 。

(3)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把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构成了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循环.维持着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 平衡。

(4)影响光合作用的外因很多如光照强弱、温度、二氧化碳浓度、肥料等.清你为温室蔬菜早
熟增产提出合理化建议:(写出一条建议即可)_________ .
【答案】(1)淀粉 (2)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 (3)碳氧 (4)适当地增加光照
【解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原
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场所是叶绿体,动力是光照。

图中甲是探究绿叶有光
下合成淀粉,将叶片遮盖和未遮盖两组实验,以过实验后向叶片滴加碘液,未遮光的叶片则是变
成蓝色,因为在光照下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物质,而遮光的叶片则未进地光合作用没有产
生淀粉物质。

同时图乙中的水绵和好氧细菌装片可以看出,因为水绵在光照下进行了光合作用,
释放出了氧气,从而好氧细菌聚集在叶绿体的部位,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合作用为
动植物提供食物,能量来源,同时光合作用需要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这样保持大气中的碳
氧平衡。

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强度越大,温度越高,二氧化碳等越多,光合作用的强度越大,反之
则光合作用的强度越小。

因此,温室种植需要适当增加光照强度;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等措施,提
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和强度,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因此,(1)萨克斯的实验最终
证明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2)恩吉尔曼在黑暗条件下用水绵和好氧细菌制成临时装片.用
极细的光束照在水绵的不同部位.一段时间后发现好氧细菌聚集在叶绿体上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他得出的结论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

(3)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把二氧化碳
和水等简单的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构成了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循环.维持
着生态系统中的碳氧平衡。

(4)影响光合作用的外因很多如光照强弱、温度、二氧化碳浓度、
肥料等.清你为温室蔬菜早熟增产提出合理化建议:适当地增加光照等。

【考点】本题考查探究植物在光照下合成淀粉,以及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应用。

20.为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有关问题,某小组选择一种盆栽天竺葵做为实验材料,实验
装置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6分)
(1)设计一个简单方案以排除叶片中原有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方案利用的原理是。

(2)叶片A滴加碘液后绿色部分与非绿色部分比较,结论是。

(3)叶片B滴加碘液后没有变蓝,是因为缺少光合作用所需的。

(4)若将装置中的透明塑料袋换成黑色纸袋,同时去掉固体氢氧化钠,则滴加碘液后,叶片B 绿色部分现象是,与A绿色部分比较可以证明。

【答案】(1)将植物放在暗处一昼夜(其它合理即可);呼吸作用
(2)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3)二氧化碳
(4)不变蓝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解析】(1)首先将叶片放在黑暗中一昼夜,为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来排除叶片中原有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利用的原理是植物的呼吸作用。

(2)(3)叶片A滴加碘液后变蓝,说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叶片B滴加碘液后没有变蓝,是因为缺少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二氧化碳。

(4)若将装置中的透明塑料袋换成黑色纸袋,同时去掉固体氢氧化钠,则滴加碘液后,叶片B 绿色部分现象是不变蓝,与A绿色部分比较可以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考点】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