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成人)临床路径表单

合集下载

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

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

手术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1)非急诊的腹股沟疝属无菌手术,因此,凡手 术区域存在感染病灶者应视为手术禁忌证。 (2)相对禁忌证及注意事项:存在引起腹内压增 高因素者,如严重腹水、前列腺肥大、便秘和慢 性咳嗽等,术前需要行相应的处理,以减少术后 早期复发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3)对腹壁缺损巨大和疝囊腔巨大病人,推荐采 用多学科治疗模式。请整形科、呼吸科及重症监 护科等多学科会诊,共同参与、制订手术方案, 预防腹腔间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的发生。 (4)手术风险评估,推荐使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的目的包括: (1)准确的描述病情;
(2)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
(3)比较及评价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
分类
1.1 按疝发生的解剖部位分类 1.2 按疝内容物进入疝囊的状况分类 1.3 特殊类型的疝
1.1 按疝发生的解剖部位分类 腹股沟疝可分 为斜疝、直疝、股疝、复合疝等。 (1)斜疝:自内环进入腹股沟管的疝。 (2)直疝:自直疝三角突起的疝。 (3)股疝:经股环进入股管的疝。 (4)复合疝:同时存在以上两种或两种以 上类型的疝。 (5)股血管周围疝:位于股血管前或外侧 的疝,临床上较为罕见
本次修订依据国内外近年有关学科的进展和我国的 国情,增添了一些条款,还增加了“指南”中的部 分附件(腹股沟疝的常规修补方法和腔镜修补方 法),目的在于强调腹股沟疝外科治疗的专业化和 规范化,进一步提高我国疝外科的治疗水平。
定义
腹股沟疝是指发生在腹股沟区域的腹外疝, 即在腹股沟区域腹壁存在缺损,有突向体表的 疝囊结构,腹腔内的器官或组织可通过先天的 或后天形成的腹壁缺损进入疝囊。
诊断和鉴别诊断
1 诊断 典型的腹股沟疝可依据病史、症状和 体格检查确立诊断。

腹股沟疝临床路径及表

腹股沟疝临床路径及表

腹股沟疝临床路径一、腹股沟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ICD—10:K40。

2,K40.9)行择期手术治疗(ICD-9-CM—3:53.0—53。

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

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体征: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3.鉴别诊断:阴囊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

非手术治疗:1周岁以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可用棉织束带捆绑法堵压腹股沟管内环;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而禁忌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

2.手术治疗:(1)疝囊高位结扎;(2)疝修补术;(3)疝成形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40。

2,K40.9腹股沟疝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指工作日)。

1。

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心电图及正位胸片.2。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立位阴囊和腹股沟B超、前列腺彩超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

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建议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肌内或静脉注射:(1)成人:0.5g—1。

腹股沟斜疝(单侧)

腹股沟斜疝(单侧)

腹股沟疝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腹股沟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ICD-10:K40.2,K40.9)行择期手术治疗(ICD-9-CM-3:53.0-53.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体征: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3.鉴别诊断:阴囊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1.非手术治疗:1周岁以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可用棉织束带捆绑法堵压腹股沟管内环;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而禁忌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

2.手术治疗:(1)疝囊高位结扎。

(2)疝修补术。

(3)疝成形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40.2,K40.9腹股沟疝疾病代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指工作日)。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心电图及正位胸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肺功能、超声心动图、立位阴囊和腹股沟B超及CT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手术前0.5小时。

疝气临床路径

疝气临床路径

腹股沟疝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腹股沟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ICD-10:K40.2,K40.9)行择期手术治疗(ICD-9-CM-3:53.0-53.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体征: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3.鉴别诊断:阴囊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1.非手术治疗:1周岁以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可用棉织束带捆绑法堵压腹股沟管内环;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而禁忌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

2.手术治疗:(1)疝囊高位结扎。

(2)疝修补术。

(3)疝成形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3-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40.2,K40.9腹股沟疝疾病代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指工作日)。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心电图及正位胸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肺功能、超声心动图、24小时心电图、立位阴囊和腹股沟B超及CT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手术前0.5小时,术后应用原则上不超过24小时。

腹股沟疝大病历

腹股沟疝大病历

腹股沟疝大病历患者姓名:张某性别:男年龄:60岁主诉:右侧腹股沟处肿块病史:无特殊疾病史现病史:患者张某,男性,60岁,主诉右侧腹股沟处有肿块。

患者病发时无明显诱因,最初出现一周前,起初无明显症状,仅有轻微不适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肿块逐渐增大,并伴有疼痛感。

患者未曾就诊,病情逐渐加重,故前来就诊。

既往史: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史,无手术史,无过敏史,无传染病史。

个人史:患者无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正常,无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患者体型较为肥胖,神志清楚,面色稍微苍白,精神状态尚好。

皮肤:全身皮肤无黄染、皮疹及异常色素沉着。

淋巴结:颈部无肿大淋巴结。

心肺听诊:心音有力,无杂音,肺部无干湿啰音。

腹部检查:腹部平坦,无压痛,无肌紧张,无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

右侧腹股沟区触及一可随咳嗽、用力排尿、站立、咳嗽等动作出现腹股沟肿块,质地柔软,可复位,肿块大小约3厘米,无明显压痛。

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尿常规等均未见异常。

腹股沟疝腔部影像学检查:右侧腹股沟区可见腹股沟疝腔影像,肿块内可见肠袢,未见肠梗阻。

诊断:右侧腹股沟疝治疗:对于腹股沟疝,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

针对患者的情况,建议采用开放修补手术。

手术中,医生将通过切开疝门,将腹腔内脏器官复位,并修补疝门,以防止再次脱出。

手术后,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避免便秘,避免咳嗽用力等动作,以免对伤口造成过度压力。

预后:腹股沟疝的预后通常较好,手术治疗后,患者症状能够明显改善,肿块不再脱出,疼痛感逐渐减轻。

遵守医生的指导,定期复查,预防术后并发症,可有效提高预后。

结语: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早期症状轻微,但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可能逐渐加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患者应及早就诊,接受手术治疗,避免疝囊绞窄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定期复查和遵循医生的建议,可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腹股沟疝病历

腹股沟疝病历

腹股沟疝病历一、疾病介绍腹股沟疝是指腹部的内脏器官通过腹股沟部位的肌肉和韧带缺陷突出至阴囊或大阴唇外侧的一种疾病。

该病多见于男性,但女性也有发生。

本病通常表现为下腹部或鼠蹊部突出物,咳嗽、活动或站立时加重,休息或平卧时减轻。

二、发病原因1. 先天性因素:包括遗传、胎儿期发育异常等;2. 肌肉韧带松弛:长期过度劳累、重物提取等导致肌肉韧带松弛;3. 腹压增高:患有慢性咳嗽、便秘等引起的腹压增高;4. 其他因素:如手术后并发症等。

三、临床表现1. 突出物:在活动或用力时可触及到阴囊或大阴唇外侧的突出物;2. 疼痛不适:突出物会引起局部压迫感和不适感,也可出现阴囊或大阴唇疼痛;3. 咳嗽、站立等加重:由于腹压增高,咳嗽、站立等动作会使突出物加重;4. 休息或平卧减轻:在休息或平卧时,突出物会减轻或消失。

四、诊断方法1.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诊来确定是否有突出物,并判断其大小和位置;2.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等检查可以明确疝的部位和大小;3. 内窥镜检查:可通过内窥镜直接观察疝的情况。

五、治疗方法1. 外科手术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传统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两种方式;2. 保守治疗:一般适用于老年人或患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包括穿戴腹股沟托带、避免过度用力等措施。

六、预防措施1. 避免过度用力:如举重等;2. 预防便秘和慢性咳嗽等导致腹压增高的疾病;3.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应适当休息和活动;4. 健康饮食,保持体重正常。

七、注意事项1. 疝气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及时就医治疗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2. 术后应注意休息和恢复,避免剧烈运动;3. 定期体检可以及早发现腹股沟疝等相关疾病。

腹股沟斜疝手术临床路径(患者篇)

腹股沟斜疝手术临床路径(患者篇)
腹部彩超检查
2、核对身份戴腕带
3、签署医患同意书、授权委托书、医生说明手术相关事项
4、禁饮食
5、嵌顿疝手法复位
6、今日开始静脉输液
7、根据病情和禁食时间安排是否手术(根据病情由医生决定)
1、手术
2、静脉补液
3、手术后吸氧、心电监护6小时
4、沙袋加压6小时
5、阴囊托起
1、静脉补液
2、卧床休息
3、阴囊托起
腹股沟斜疝手术临床路径
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入院时间:年月日
入院当天
(手术日□)
月日
入院第2天(手术日□)月日
入院第3天
月日
入院第4-7天
月日
入院8天
出院日
月日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次/天
体温、脉搏、呼吸、1次/天
体温、脉搏、
呼吸、1次/天
体温、脉搏、呼吸、1次/天





1、询问病史、抽血化验、
必要时通便
正常大小便
必要时通便
正常大小便
护理
指导
导医保办理
指导禁食时间
护士协助备皮
做好术前准备
配合治疗
指导饮食、
卧床休息的意义
指导饮食、
卧床休息的意义
出院办理流程指导,出院指导
回家后如有以下情况及时就诊:阴囊肿胀、复发等
1、静脉补液
2、卧床休息
3、阴囊托起
办理出院手续


1、减少活动
2、手术后平卧6小时
3、6小时后仍平卧或侧卧位
1、手术后平卧6小时
2、6小时后仍平卧或侧卧位
适当床上活动
床上活动

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讲解控 制血 糖对疾病恢 复的重要性 。每 日 注 意按时 、定 量注射胰 岛素 ,根据血糖变 化及时调整胰 岛素用量 ,正确使用 口服 降糖药物 , 将血糖控 制在正常水平 ,有利于足部病变 的恢 复。 2 . 4足部护理 保持足 部的清 洁 ,每 天用温 水洗脚 ,水温 不应超 过3 5 - 3 8 ℃。每 天对足部 进行检查 与观 察 ,了解足 部有无感觉 减退、麻木 、刺 痛感 ,
文章编号: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3 6 — 0 5 4 9 — 0 2
注 :P= - 0 . 0 4 9 < 0 . 0 5 5
两组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胰岛素联合蜂蜜治疗糖尿病足愈合时
问缩短 ,肉芽组 织出现 的早 ,溃疡 面积 愈合快 ,有效 率7 5 %,总有 效 率1 0 0 %。本 草纲 目记 载蜂蜜性 凉 ,能够 清热解 毒 】 ,蜂 蜜 中含大 量 的活性 酶和其他微量 元素 ,它们对链 球菌 、葡萄球 菌、 白喉杆 菌等革 兰 阳性菌 有较 强 的抑制 作用 ,有 效控制感 染 ,还可 以对 伤 口减少 渗 出,从而能减轻创面 水肿 ,防止 肉芽组织生长过度 ,促进创面愈 合。
2 0 1 3 年1 2月第 1 1 卷 第3 6期
2 . 2运 动锻 炼 运动有 助于降低血糖 ,改善小腿 和足部 的血 液循环 , 促 进足部伤
1 : 3 的愈合…。 2 . 3监 测血糖 ,控制血糖

临床护理 ・ 5 4 9
观察足部 皮肤有无颜色、温度改变,检查足趾问,足底部有无鸡眼、
甲癣 、甲沟炎 ,是否有 红肿 、水泡 、溃疡等损伤 ,如有上述情 况 ,需 及时就 医 ,不要 自 行处 理。预 防外伤 ,指导患者 不要赤脚走 路 ,以防 刺伤 。应 选择 合适 的鞋袜 子 ,以 弹性好 ,透 气散 热好 的棉 毛质地 为 佳 ,每天检 查鞋子里面 及袜子 内是否 有尖锐 的东 西 ,修剪趾 甲注意平 着剪 ,不要 剪的太短 ,以免损伤皮肤 。冬天注意保 暖防止冻伤 ,使用 电热毯 、热水袋时谨 防烫 伤。指导患者 每天按摩 足部改善下肢 血液循 环 ,每天2 ~ 3 次, 每次1 0 - 3 0 mi n ,注意动作轻柔 。 3疗效 观 察

成人疝病例(行业参考)

成人疝病例(行业参考)

主诉:发现左侧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半年现病史:患者于半前发现左侧腹股沟区一可复性包块,约“拇指”大小,质软,用手挤压后包块消失,患者未予治疗。

后左侧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反复出现并有所增大,大小约4×3×2cm,多在用力咳嗽、站立、后出现,平卧或用手挤压后消失,偶有坠胀感,于当地医院予以口服中药治疗,坠胀感有所缓解,包块无变化。

现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遂就诊于我院,门诊以“左侧腹股沟斜疝”收入我科。

患病以来,患者精神、饮食、大、小便正常,体重未见明显下降。

此为患者第1次入我院。

查体:神志清楚,腹平软,全腹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左侧腹股沟扪及一包块,约5×4×3cm,质软,轻微压痛,可回纳入腹腔,按压内环口包块不突出。

病史特点:1、患者老年男性,起病缓;2、因“发现左侧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半年”入院;发现“慢性支气管炎”10余年,未正规服药,控制情况不详,3、查体: 神志清楚,腹平软,全腹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左侧腹股沟扪及一包块,约4×3×2cm,质软,轻微压痛,可回纳入腹腔,按压内环口包块不突出。

4、辅助检查:暂缺。

鉴别诊断:左侧腹股沟直疝:一般有左下腹包块突出病史,可在劳累、活动时出现,平卧消失,但一般不发生嵌顿,易回纳,不能降入阴囊,按压内环口包块仍突出,术中发现疝囊在腹壁下动脉内侧突出可鉴别。

处理:1、按外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流食;2、积极术前准备,完善相关术前检查,择期手术治疗;3、请上级医师查房,指导治疗。

术前小结(开腹)术前诊断:左侧腹股沟斜疝简要病情:1、患者老年男性,起病缓;2、因“发现左侧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2年”入院;发现“慢性支气管炎”10余年,未正规服药,控制情况不详,3、查体:神志清楚,腹平软,全腹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左侧腹股沟扪及一包块,约5×4×3cm,质软,轻微压痛,可回纳入腹腔,按压内环口包块不突出。

腹股沟疝临床路径表单

腹股沟疝临床路径表单

汉川市第三人民医院/沉湖镇卫生院腹股沟疝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不伴有梗阻或坏疽)(ICD-10:K43.9)拟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5-6天时间住院第1天住院第2天住院第3天(手术日)主要诊疗工作口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完善病历口上级医师查房与手术前评估口初步确定手术方式和日期口上级医师查房口完成术前准备与术前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手术方案口完成必要的相关科室会诊口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自费/贵重用品协议书口向患者及其家属交代围手术期注意事项口手术口完成手术记录和术后病程记录口上级医师查房口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及术后注意事项口确定有无术后并发症重点医嘱长期医嘱:口外科二级常规护理口饮食口患者既往基础用药临时医嘱:口血、尿、大便常规口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口心电图及正位胸片口必要时行肺功能、超声心动图、立位阴囊/腹股沟B超或CT检查长期医嘱:口患者既往基础用药临时医嘱:口拟明日上午在硬膜外局麻+神经安定麻醉下行左/右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口术前禁用水口常规皮肤准备口青霉素及普鲁卡因皮试口预防性抗生素应用口其他特殊医嘱长期医嘱:口普通外科一级/二级护理临时医嘱:口心电监护、吸氧小时(必要时)口伤口处沙袋加压口观察伤口情况口其他特殊医嘱主要护理工作口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口入院护理评估口护理计划(仅限一级护理)口指导患者到相关科室进行心电图、胸片等检查口静脉取血(当天或此日晨)口宣教、备皮等术前准备口手术前心理护理口手术前物品准备口提醒患者术前禁食、水口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口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口指导并监督患者手术后活动口夜间巡视病情变异记录口无口有,原因:1、2、口无口有,原因:1、2、口无口有,原因:1、2、护士签名白班小夜班大夜班白班小夜班大夜班白班小夜班大夜班医师签名时间住院第4天(术后第1天)住院第5-6天(出院日)主要诊疗活动口上级医师查房,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口对手术及手术切口进行评估,确定有无手术并发症及切口感染口伤口换药口住院医师完成常规病历书写口确定患者是否可以出院口上级医师查房,进行手术及切口评估,确定有无手术并发症和切口愈合不良情况,明确是否出院口通知患者及其家属今天出院口完成出院记录、病案首页、出院证明书口向患者及其家属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预约复诊日期及拆线日期口将出院小结及出院证明书交患者或其家属重点医嘱长期医嘱:口普通外科一级/二级护理口普食(流食/半流食)口停尿管接袋计量临时医嘱:口止痛口伤口换药长期医嘱:口出院带药主要护理工作口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口手术后心理和生活护理口指导并监督患者手术后活动口夜间巡视口指导患者术后康复锻炼口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交费等事项病情变异记录口无口有,原因:1、2、口无口有,原因:1、2、护士签名白班小夜班大夜班白班小夜班大夜班医师签名。

成人腹股沟斜疝医学

成人腹股沟斜疝医学

病因
正常情况下, 人直立时内脏下垂入下腹及盆腔, 腹股沟区腹壁受 到的压力较平卧时增加3倍, 有促进腹股沟斜疝形成的作用。在 某些生理和病理情况下(重体力劳动、慢性便秘、肝硬化腹腹水、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 腹压增高并持续存在, 势必要破坏腹 股沟区的解剖结构和生理防卫功能。同时, 腹腔内高压可致使内 脏直接突破内环, 进入腹股沟管形成腹股沟斜疝。
成人腹股沟斜疝
英文名称
adult inguinal hernia
别名
后天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股沟斜疝
类别
普通外科/疝/腹外疝/腹股沟疝/腹股沟斜疝
ICD号
K40
概述
腹股沟斜疝(adult inguinal hernia)是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 沟管内环处突出, 通过腹股沟管向内下前方斜行, 再穿过腹股沟 管外环, 形成的疝块, 并可下降至阴囊。
②疝块回纳试验:
手法回纳时,让病人仰卧,检查者托起疝块,紧压其下端, 向腹股沟管走向(外上方)轻轻挤推,开始常有轻微阻力,随即 很快肿块被推入腹腔而消失,在其进入腹腔时,若疝内容是小 肠,则听到咕噜声,内容物若为大网膜则有一种坚实感,无弹 性。
临床表现
疝块回纳试验也可以病人站立时进行,检查者站在病人患侧旁, 一手扶住病人腰背部,另一手从上而下地放在腹股沟区,与腹 股沟韧带平行的位置,手法同前述,也可使疝块回纳。
4.生物学上的异常 生物学上的异常是导致腹股沟斜疝发生的 辅助因素。
病因
临床实践证实, 有些腹股沟管解剖结构缺陷, 以及长期腹腔内压 力增高的人并不发生腹股沟斜疝, 相反, 很多既无先天性解剖缺 陷、也无腹腔内压增高的从事轻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的人同样 可患腹股沟斜疝。显然, 以先天性解剖缺陷和长期腹腔内压增高 很难完全阐明腹股沟斜疝的发病机制。

腹股沟斜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及表单(县级医疗机构医院适用)

腹股沟斜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及表单(县级医疗机构医院适用)

腹股沟斜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及表单一、腹股沟斜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ICD-10:K40.900)、腹股沟斜疝(ICD-10:K40.901)双侧腹股沟斜疝(ICD-10:K40.201)、双侧滑动性腹股沟斜疝(ICD-10:K40.203)、双侧腹股沟疝(ICD-10:K40.200)行择期手术治疗(ICD-9-CM-3:53.0-53.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体征: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3.鉴别诊断:阴囊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1.非手术治疗:1周岁以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可用棉织束带捆绑法堵压腹股沟管内环;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而禁忌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

2.手术治疗:(1)疝囊高位结扎。

(2)疝修补术。

(3)疝成形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腹股沟疝(ICD-10:K40.900)、腹股沟斜疝(ICD-10:K40.901)双侧腹股沟斜疝(ICD-10:K40.201)、双侧滑动性腹股沟斜疝(ICD-10:K40.203)、双侧腹股沟疝(ICD-10:K40.200)疾病代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指工作日)。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心电图及正位胸片。

疝气中医临床路径

疝气中医临床路径

疝气(腹股沟疝)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成人)腹股沟疝(斜疝或直疝、单侧)。

一、疝气(腹股沟疝)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疝气(TCD编码:BWV01)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斜疝或直疝、单侧)(ICD-10:,)择期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或无张力(补片)修补术(ICD -9-CM-3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谢建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 版)1)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纳差和便秘等症状。

2)病人站立时肿块突出,平卧时肿块缩小或消失。

3)腹股沟区彩超有助于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 年)1)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平卧时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3)B超提示腹股沟区含肠管性包块。

2.证候诊断参照《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谢建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 版)。

疝气(腹股沟疝)临床常见证候及诊断:肝郁气滞证:多为小腹或阴囊肿胀疼痛,结滞不舒,缓急无时,常因忿怒、嚎哭过度劳累而发作,舌淡,苔薄,脉弦。

寒气凝结证:结块在阴囊,肿硬而冷,牵引睾丸疼痛,喜暖畏寒,苔白腻,脉弦紧。

中气下陷证:肿块时大时小,劳累时加重,面色萎黄,动则气短,头昏,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谢建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 版)、《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 年)。

1.非手术治疗: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而禁忌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

2.手术治疗:手术方式选择腹股沟疝修补术或无张力(补片)修补术。

腹股沟疝大病历

腹股沟疝大病历

腹股沟疝大病历入院记录姓名: 科室:床号:住院号:云南省统一住院病历第页入院记录 1 姓名:出生地:性别:婚姻状况:年龄:入院时间:民族:记录时间:职业:病历陈述者:主诉: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肿物4年。

现病史:该患缘于4年前体力劳动后发现右侧腹股沟区肿物,约“乒乓球”大小,站立、行走、腹压增加时肿物突出明显,平卧后肿物消失,无腹胀、腹痛,无恶心、呕吐,未在意。

之后肿物间断出现,并逐渐增大,现约“鸡卵”大小,时可降入阴囊,现为求诊治而来我院,门诊经检查后以“右腹股沟斜疝”收入我科。

病程中患者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无尿频、尿急、尿痛,饮食佳,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否认结核病病史,否认糖尿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生于原籍,本地成长,未到过疫地婚育、月经史:(婚姻状况、结婚年龄、配偶健康状况、有无子女等。

女性患者记录初潮年龄、行经期天数、间隔天数、末次月经时间(或闭经年龄),月经量、痛经及生育等情况)。

家族史:否认家族传染病及遗传病史。

以上情况记录属实。

签名:与患者关系:体格检查体温℃,脉搏 bpm ,呼吸 bpm ,血压 / mmHg ,体重 Kg 。

一般情况:皮肤、粘膜:全身浅表淋巴结:头部五官:颈部:胸部:胸廓,压痛,胸式呼吸,胸壁静脉,乳房。

肺脏: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入院记录姓名: 科室:床号:住院号:云南省统一住院病历第页入院记录2 心脏:视诊:心前区。

心尖搏动位于左第肋间锁骨中线,搏动范围 cm ,剑下见心脏搏动。

触诊:心尖搏动位于左第肋间锁骨中线,抬举感,震颤,心包摩擦感。

叩诊:心浊音界扩大。

听诊:心率次/分,节律。

杂音,心包摩擦音。

周围血管征:水冲脉,毛细血管搏动征,枪击音,杜氏双重杂音。

脉搏短绌,交替脉。

腹部:视诊:腹,腹壁静脉,胃肠型及蠕动波,腹式呼吸,手术疤痕,其他。

触诊:腹,压痛,反跳痛,包块,肝脏剑下 cm ,右肋下 cm ,边缘,质地,表面,压痛,胆囊触及,莫菲氏征,脾脏触及,双肾触及,季肋点压痛,输尿管点压痛。

实施临床路径及按病例支付改革后的效果评估——以成人腹股沟疝为例

实施临床路径及按病例支付改革后的效果评估——以成人腹股沟疝为例
Ab t a t sr c :W e e a u t d t e p a t e o l i a a h a d DRGs o d l ig ia e n a i o n y h s i l v l a e h r c i f c i c l p t n c n f a u t n u n l h r i n c u t o p t a
usng o t o a u e n l d ng me c lqu l y,c ss n a in a s a n i o i e he r s t h we h t i u c me me s r s i c u i dia a i t o t,i p t td y nd a tbitc us .T e ul s o d t a e s te h me i a c ss nd n a int d c l o t a i p te da s e uc d a d y r d e , n ho pt l f c e c i c e s d s ia e i n y n r a e wh l me c l u lt wa i ie dia q a i y s g aa te . u r n e d Ke wo ds o n y ho pi l ln c lp t y r :c u t s t ;c i i a ah;p y n t d;me i a o t a a me tmeho d c lc s
Ev l ton o ci c t nd DRGs pr c ie i ad ti u na e ni a ua i n lnialpa h a a tc n ul ng i lh r a YANG Fa ,YU Ba - o g n o r n ,DU k i ANG Ta a ,W o
I 壁筮匿夔 J

脐疝临床路径表单患者篇

脐疝临床路径表单患者篇
室检查
□术前评估(疝的病因及诱发因素
有无药物过敏史、糖尿病史)
□主要用药名称、用法及注意事项
□戒烟酒
□心理及生活指导
□空腹抽血化验留取大小便标本
□指导并协助患者检查
□主要用药名称、用法及注意
事项
□告知疾病的相关知识
□安全教育:防跌倒、坠床、烫
伤等
□术前心理疏导
□术前示教:咳嗽、咳痰、床上
大小便
□术前皮肤准备
以便改进工作
□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办理出院手续


□流质饮食或半流质饮食
□软食或普食
□普食


□平卧,膝下垫软枕使髋关节微
屈,以减轻切口张力,促进愈

□根据病情进行适量运动(运
动的方式、强度、时间及注
意事项)。
□根据病情进行适量运动(运
动的方式、强度、时间及注
意事项),术后三月内避免
剧烈活动。
病情变
□主要用药名称、用法及注意
事项
□术前物品准备
□术前心理疏导及手术相关知
识的指导
□术前、术后相关注意事项


□普食
□普食
□术晨禁食水,术后6~12小时
无恶心、呕吐可进流食(肠
管切除者禁食,待肠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能
恢复后可进流食)


□根据病情进行适量运动(运
动的方式、强度、时间及注
意事项)。
□根据病情进行适量运动(运
□切口的保护方法及有效咳嗽
方法
□心理疏导
□术后卧位及床上活动的目的、
方法及注意事项
□下床活动时间、方法、意义及
注意事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手术及手术切口进行评估,检查有无手术并发症
□完成病程、病历书写
□手术及伤口评估
□对手术及手术切口进行评估,检查有无手术并发症
□完成常规病程、病历书写
□上级医师查房,明确是否出院
□通知患者及其家属今天出院
□完成出院记录、病案首页、出院证明书
□向患者及其家属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预约复诊日期及拆线日期
□伤口换药(酌情)
出院医嘱:
□住院带药
主要护理工作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手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指导并监督患者手术后活动
□夜间巡视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手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指导并监督患者手术后活动
□夜间巡视
□指导患者术后康复锻炼
□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交费等事项
病情变异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将出院小结及出院证明书交患者或其家属




长期医嘱:
□普通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一级/二级护理
□普食(流食/半流食)
临时医嘱:
□止痛
□伤口换药
□抗菌药物
长期医嘱:
□普通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一级/二级护理
□普食(流食/半流)
□抗菌药物:如体温正常,伤口情况良好,无明显红肿时可以停止抗菌药物治疗
临时医嘱: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及术后注意事项
□确定有无术后并发症




长期医曙:
□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普食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
□心电图及正位胸片
□必要时行立位阴囊/腹股沟
B超、肺功能、超声心动图及心功能测定等
长期医曙:
□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普食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临时医曙:
□拟明日在硬膜外或局麻+监测麻醉下行左/右侧腹股沟疝手术
□术前禁食水
□常规皮肤准备
□头孢唑啉及普鲁卡因皮试
□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术前30分)
□其他特殊医嘱
长期医曙:
□今日在硬膜外或局麻+监测麻醉下行左/右侧腹股沟疝手术
□普通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腹股沟疝(成人)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ICD-10:K40.2,K40.9)
行择期手术治疗(ICD-9-CM-3: 53.0-53.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5-7天
时间
住院第1天
住院第 2天
住院第2-3天
(手术日)






□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
□完成病历
□上级医师查房,指导诊断及制订治疗方案
□伴随疾病会诊
□上级医师查房,观察病情变化,行术前病情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手术方案
□完成术前准备
□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自费/贵重用品协议书
□向患者及其家属交代围手术期注意事项
□手术
□完成手术记录和术后病程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手术心理与生活护理
□指导并监督患者手术后活动
□夜间巡视
病情变异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
医师签名
时间
住院第3-4天
(术后第1天)
住院第4-5天
(术后第2天)
住院第5-7天
(出院日)






□上级医师查房,观察病人情况,进行手术及伤口评估,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一级/二级护理
□饮食:根据病情
临时医嘱:
□心电监护、吸氧(必要时)
□切口处沙袋加压
□观察伤口情况
□其他特殊医嘱
主要护理工作
□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
□入院护理评估
□护理计划
□指导患者到相关科室进行心电图、胸片等检查
□静脉取血(当天或此日晨)
□宣教,备皮等术前准备
□手术前心理护理
□手术前物品准备
□提醒患者术前禁食、水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
医师签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