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医疗质量管理内涵全面提高医院整体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刻理解医疗质量管理内涵全面提高医
院整体水平》
第一篇:深刻理解医疗质量管理内涵全面提高医院整体水平深刻理解医疗质量管理内涵
全面提高医院整体水平
北京航天总医院代院长、党委书记
马洪山
传统的医疗质量是指医疗服务通过医务人员遵循医疗管理规章制度,执行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实施有效评价和控制所达到的医疗技术效果。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需求的变化,医疗质量概念外延扩大,内涵更加丰富,已涉及医疗效率、费用控制、服务态度、营养、卫生环境、对病人价值观的尊重等多方面因素,成为医院全体人员的整体素质、技术服务水平、设施环境条件、费用水平、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
由于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终都要通过医疗质量体现出来,所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证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因此,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树立现代医疗质量观,从制度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入手,提高医疗管理水平,促进医院全面发展。
我院近几年狠抓医疗质量全面管理,并贯穿病人就医的全过程。
分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加强对医疗秩序、规章制度、医疗作风的整顿,成立了以院长为首的全面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科室成立质量质控小组,制定了质量管理工作条例,规定明确的奖惩办法。
为稳步提高医
疗质量打下了基础;第二步是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开展临床科研和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并筹措资金充实必备的仪器设备,改善诊疗手段,开辟新的科室;第三步是加强医疗质量全面管理,进行医疗质量考核,及时收集、加工、整理、分析反映医疗服务质量的数据,为对医疗服务质量实施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依据,进行质量分析和质量评价。
根据医院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决定医疗质量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关键的因素是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仪器设备、科研能力、管理水平,以及这些因素的结合程度,即是否有机地形成了医疗工作合力,其中管理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
几年来,我院在医疗质量管理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一、以综合管理为基础,着重抓整章建制,加强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是工作质量标准化,其内容包扩两大类:一类是属于技术标准,直接关系到质量的控制;另一类是属于对质量进行衡量的标准,对每一医疗过程进行终末评价,各部门、各工种,包括医疗、护理、医技、行政、后勤等都制定这两类标准。
如果各项工作都达到了规定的质量标准,就实现了质量管理愿望。
管理工作必须首先抓好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和监督执行。
这是保证医院系统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建立、健全了以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以标准化管理为尺度,以量化计分为方法,归口管理的医院质量管理和改进的院、科两级组织体系,建立了医疗、
护理、后勤、综合四个考核组,按照各级各类考核标准,随机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专业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考核评价与利益分配相挂钩,形成了硬性的、可操作性的质量考核体系。
医院一级由质量管理职能部门负责对全院的医疗质量进行监督、考核、控制、评价,定期召开质量管理会议(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委员会、输血委员会、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委员会等会议),重要质量问题及时汇报主管院长。
科室一级成立科质量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科主任主持,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对本科室质量问题提出具体改进及督办措施,会议记录备查。
其次,完善全过程质量管理与改进的制度体系。
质量管理职能部门以《北京地区医院评审实施细则》为指导,以核心制度为重点,充实、完善、修订了各项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应急预案,经临床试行反复修改,充分体现了制度的程序性、实用性、规范性。
为医院科学化、法制化、制度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为规范医疗行为、实施安全医疗提供重要的保障。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