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艺术的互动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资讯 SC I EN C E &TE C HN O LO G Y I NF O R MA T IO N 学 术 论 坛
光学的研究使人类知道了色彩产生的原理,有了光谱知识,从而让人们认识了色彩,看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同时也正是对光学的研究与应用促成了摄影、摄像技术的诞生。

新媒体艺术正是依托摄影与摄像应运而生。

所谓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是宣传的载体或平台,为信息的传播提供平台。

如我们所说广告——广而告之的简称,其是通过媒介将信息进行传播已达到告示的作用。

媒介一词的定义为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也指在两者或两者以上的人或事物间,从中介入参与其中的活动或组织,表达一种动作状态。

事物之间的传播与沟通需要一定的“中转中心”来做支撑,以达到传播的良好效果。

绘画艺术的媒介大多数在纸张上运用笔或颜料进行表现,通过视觉的刺激达到创作者的目的。

而新媒体艺术则是以数字技术为媒介进行的艺术的传播,媒介物包括摄像、电视乃至电影等流行文化。

美国著名的文化理论家丹尼尔·贝尔曾经说过,从20世纪的下半期开始,人类已经由以读和写作为接受知识的主要方式,转变为以看和听为主要的方式。

新媒体艺术——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础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是建立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的艺术展现[1]。

新媒体艺术是伴随着新媒体技术从传统艺术上发展而来的,20世纪90年代初期全新的数学艺术设计将艺术与技术进行了紧密的结合。

新媒体艺术先驱罗伊·阿斯科特(RoyAscot)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接性与互动性。

”它强调视、听、触、感的全方位感应来凸现其身临其境的特性。

包括我们现在可以接触的互动感应游戏、flash动画、网络游戏和现在比较流行的3D电影等。

优秀的艺术作品均可以同时具备感觉、情绪、思想和精神四个层面的价值,数字化艺术也同此。

正是这种基于生理、心理和思想的连贯性和统一性有助于确定我们的艺术感觉[2]。

新媒体艺术的发展需要依托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也正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艺术的传播更加宽广,从而体现其优点:速度快、范围广、互动性强,交互功能得以体现。

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
是具有双面性格,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则是跨学科发展。

科学技术的支撑要求仅
仅具备艺术专业的训练远远不能满足其艺
术创作。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素描的基础研究
需要解剖学为其提供理论依据,色彩的基
础研究需要光学原理来进行分析,新媒体
艺术的发展则需要科学技术的应用。

但是
往往在我们看来数字技术和艺术人才培养
方向上在过去往往是脱节的两个独立体。

新媒体艺术的最显著特点为互动性
强,现代的艺术已不是作者独享其道,而
是希望通过切身的感受让观者共同参与
共同来完成艺术创作。

“互动性”在当今社
会经常会听到这个词,同时互动是一种最
基本、最普遍的日常生活现象。

新媒体艺
术的互动性强调运用数码技术和网络技
术将不同地域的人或事进行链接产生相
互之间的关系。

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繁多,其共同
的特点就是使观赏者和作品之间的直接互
动和参与改变作品的影像、造型、甚至意
义。

他们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来引起作品
的转化,其中包括触摸、空间移位、发声、视
听等。

不论与作品之间的连接为键盘、鼠
标、灯光或声音感应器或其它更复杂仪器,
欣赏者与作品之间的关系主要还是互动。

通过互动产生链接性将全球各地的人联系
在一起。

安第·波兰在《互动语言和美学》一
文中提到“互动不是一种媒体,而是更靠近
于一种模式,一种与媒体相关的类别,毕竟
我们可以对同一个媒体被动或是互动,玩
的概念对了解这种模式是很重要的”
在新媒体艺术创作中构成互动性的创
作可以从技术手段、思维方式、艺术语言等
方面进行。

互动所要构成的交流可以分为
三种形式。

1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人与人的交流是最为普通和普遍的一
种方式,同时它的表达形式也最为广泛,可
以通过语言、手势、肢体语言、眼神等进行
交流。

经过观赏者和观赏者之间的意念沟
通和经历分享过程之后,两者均有可能获
得回馈经验。

在新媒体艺术的互动手段的
研究中,这些人与人的交流手段,在人与机
的交流方式的研究中具有借鉴作用。

2 人与机的互动
人机互动主要是通过数字信息交互中
信号输入与输出的方式,根据信息界面指
示的提示,使参与者进行实际操作将自己
的意图输入到设备中,经过内部计算处理
后再将结果显示出来同机器进行某种程序
的交换,进而得到参与后的经验和回馈。

3 物与物之间互动关系
经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体产生相互
影响,其中这些物体彼此也有着供需的关
系。

如:表情捕捉技术,在运动物体的关键
部位设置跟踪器,由Motion capture系统捕
捉跟踪器位置,再经过计算机处理后向用
户通过可以在动画制作中应用的数据。


数据被计算机识别后,动画师即可以在计
算机产生的镜头中调整、控制运动的物体。

新媒体艺术的产生带动了人们之间的
思想交流,其发展依托于科技的进步,但是
我们始终要明确的一个观点就是在艺术创
作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创新性的发展,技术
只是一种手段,不能因此而捆绑艺术家的
创作。

新媒体艺术的创作的最终目的就是
需要探索互动的思维和互动的语言,从而
引发人们的共鸣。

参考文献
[1]杨志瑰.关于艺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
新媒体艺术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
品,2011(13).
[2]李四达.后影像时代的新媒体艺术探索
——数字媒体与当代艺术的融合[J].饰,
2007,4.
[3]胡蓉.互动的艺术——浅谈新媒体艺术
设计的互动性特征[J].美术大观,2006
(12).
[4]张静.试论新媒体艺术的互动性[J].艺
术设计,2007(3).
浅析新媒体艺术的互动性①
景丹1,2
(1.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天津 300450; 2.同济大学软件学院 上海 201804)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媒体艺术以其快速的传播方式充斥着人们的思想,给当代艺术和当代视觉文化带来了极大
的冲击力,参与性和互动性。

新媒体艺术的发展需要艺术与技术的双刃剑并行而使。

互动性的不断提升同时也带给人们意想不到的感觉。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 媒介 互动性
中图分类号:J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12(a)-0232-01
①作者简介:景丹(1981-),女,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本科,现就读于上海同济大学软件学院。

工作单位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 All Rights Reserved.
2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