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指导小学生保护嗓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下半月刊
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音乐教师要把嗓音保护的常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讲授,因为小学生缺乏科学的演唱方法,对嗓子的保护没有正确概念,我们许多小学音乐教师对这方面的内容往往忽视,只注重歌曲内容的学习,缺乏嗓音保护的常识教育,造成对小学生嗓音不必要的伤害,所以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我们要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把这方面的内容渗透到教学活动之中,为小学生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奠定最首要的基础。
一、专注中低声区,控制音量
小学生在歌唱中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大声喊唱,尤其是在歌唱高音时,因为方法的不正确会出现声嘶力竭喊唱的现象,为了改正学生的这种错误,帮助他们保护自己的嗓子,我们在中低声区可以注重音量控制的训练,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科学的歌唱方法。
例如,在学习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时,我对学生的音量控制进行了专门的训练。
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会高音区轻松歌唱,我在歌曲前半部分的中低音区进行了科学的训练,我强调前边乐段的情感投入,让学生深刻理解歌词内容,将歌唱的声音唱得轻柔优美,为了达到这种演唱效果,我结合歌词内容:“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歌曲的歌词展现了夜晚中孩子依偎在妈妈的怀中,听妈妈讲那些过去的故事的幽静画面。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歌词内涵,唱出夜晚的宁静安详,我结合课件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将学生带入设定的情境之中,除此之外,我还运用了生动的示
范让学生感知正确的歌唱方法,注重在
歌曲的起音部分轻声地引入。
教师训练
学生轻声的歌唱方法,同时灌输给学生
轻声歌唱对嗓音的保护作用,让学生养
成良好的歌唱习惯,在循序渐进中学会
带情感的轻声歌唱。
为了保护学生的嗓子,让学生形成
良好的歌唱习惯,我们可以通过中低音
区音量控制的训练,让小学生学会高音
区轻松歌唱的方法,避免了他们歌唱当
中的错误喊唱,对小学生的嗓子起到了
很好的保护措施,让他们在情感投入的
轻声歌唱中学会科学的演唱方法。
二、注重科学练声,磨炼音域
小学音乐课堂要注重科学的练声,
要通过发声练习来培养小学生正确的歌
唱方法,在练声中,教师要注重学生音域
拓展中的循序渐进原则,在科学的发声
训练中逐步拓宽音域范围,切不可急于
求成,不讲渐进原则,这样势必会对小学
生的嗓音有所伤害,所以我们在开展教
学训练时,一定要考虑在小学生的音域
能力之中进行科学的练习。
例如,在学习歌曲《七色光之歌》时,
我就在歌曲学习前的发声练习中,针对
音域的拓展训练进行了科学的练唱。
我
让学生在“sol fa mi re do”的下行旋律
中进行字母“u”的发声练习,将音域范围
设定在小字一组的do到小字二组的mi,
让学生跟随钢琴进行练声,在发声训练
中,我提醒学生轻声歌唱的方法,注重小
学生嗓音的保护。
进行完“u”音的发声
训练后,在下行旋律不变的情况下,我把
发声练习的字母“u”变成字母“ma”,而音
域范围较之上一次有所扩大,从小字组
的si到小字二组的fa,高低音各自扩展
了半个音,音域的范围整体扩大了一个
全音,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依照学
生的能力范围,逐步展开拓展。
同样在
进行发声训练的过程中,我也要采用半
音半音升高的模式,不要一下子就升高
一个全音,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在演唱中
找到音准,也有利于学生嗓音的保护,让
小学生在科学的训练中逐步拓宽自己的
音域范围。
学生音域的范围是可以开发出来
的,这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需要我们音
乐教师长期科学地进行训练,我们要抓
住发声训练这一时机,采用循序渐进的
原则,不能违反规律,急于求成,在保护
小学生嗓音的前提下,逐步拓宽小学生
的音域。
三、选择适宜作品,培养乐感
我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时常会结合
一些课外的音乐作品展开学习,对于这
些课外辅助音乐作品的选择,一定要注
重适宜为主,不要选择一些小学生学习
理解相对困难的作品,对于一些专业性
要求较高的歌曲,学生们很难驾驭,对学
生的嗓音也会有所伤害,所以选择适宜
的音乐作品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学习歌曲《我的家在日喀
则》时,我在歌曲的学习过程中就结合了
课外的一些歌曲,来生动音乐课堂,比
如,在课堂新授歌曲的导入环节,我引入
了韩红的《家乡》这首歌,通过这首流行
旋律激发学生学习课本歌曲《我的家在
日喀则》的兴趣。
西藏有很多优秀的音
乐作品,我们可以结合一些适宜的作品,
结合到课堂中进行学习歌唱,但在选择
歌曲时也不能盲目,不能毫无目的性地
循序渐进,指导小学生保护嗓音
◇朱云鹏
-
-138
课程探讨
随便引入,内容不适合儿童的歌曲不能选择,难度系数太大的歌曲也不宜选择,要选择一些适合儿童成长,适合儿童歌唱的歌曲,《家乡》这首歌就比较合时宜,它的音域范围不高,内容和本课歌曲紧密相扣,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本课歌曲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选择适宜的歌曲无形中对嗓音也起到了保护作用,避免了歌唱那些超出学生能力以外的歌曲时,对小学生声带发育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我们要渗透给小学生以情带声的情感歌唱方法,逐步提升小学生歌唱能力。
音乐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课外歌曲的结合是为了更好地为本课歌曲的学习服务,适宜的歌曲学习会帮助小学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阻碍本课歌曲的教学开展。
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且以保护学生的嗓音为前提条件,进行课外歌曲作品的学习,学会在适宜的歌曲中培养学生音乐的感知力。
四、制定科学计划,保护声带
小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有很强的表现欲,他们在歌曲演唱中为了突出自己的声音,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就使劲地歌唱,不注意自己声带的
保护,一节课下来,会造成嗓子的极度疲
劳,长期不注意,可能就会发展成严重的
声带病变。
例如,在学习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歌》时,我就在歌曲的学习过程中,制
订了科学的学习计划,既保证学生学会
歌曲,又注重统筹安排中学生嗓音的保
护,让小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
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我在学歌视唱的环
节后边安排了节奏互动的环节,这样的
安排是为了让学生在节奏训练中进一步
巩固视唱中节奏不准的乐句,并且也是
为了让学生在视唱过后休息一下自己的
嗓子,过度地用嗓会导致声带疲劳,对小
学生的声带会有所伤害,所以我们在教
学课程安排中要有计划,避免小学生声
带长时间不间断地歌唱。
如在歌曲试填
歌词的环节,我穿插了聆听活动,要求学
生安静地聆听,找到自己歌唱当中的不
足,然后再去歌唱,再去对比聆听,这样
的听与唱的穿插安排会更有利于学生精
准地歌唱,也对小学生的嗓音起到了保
护作用。
除此之外,我还教给学生放松
声带的多种办法,让他们在每次歌唱结
束时对声带进行放松,这种良好的习惯
会帮助小学生进一步保护自己的嗓子,
防止不科学用嗓导致的声带病变。
我为
了让学生重视保护自己的嗓子,还在课
堂中针对声带病变对学生进行了专门的
讲解,让他们明白保护嗓子的重要性,并
在专业的讲解中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声
带,做到科学用嗓、巧妙歌唱,逐步形成
良好的歌唱习惯。
歌唱时间过长会对声带造成一定的
伤害,为此,我们音乐教师在课程学习的
安排中要讲求科学的计划,要让课堂活
动更丰富灵活,不要只局限于歌唱这一
种形式,要开展各种训练活动穿插在歌
曲学习的过程中,这样有利于保护学生
的嗓子,避免长时间的疲劳歌唱。
除此
之外,我们还应逐步灌输给学生嗓音保
护的小常识,让学生懂得嗓音保护的重
要性。
总之,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教师要
把保护嗓子的内容科学地渗透到教育教
学活动中,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歌唱习
惯,从小形成保护嗓子的意识。
教师的
教学方法中也要体现歌唱的科学性,既
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又要不违背嗓音
保护的原则,在循序渐进中逐步提升学
生的音乐综合能力,让小学生重视嗓音
保护,学会科学地歌唱。
【作者单位:涟水县安东学校江苏】
(上接第107页)只,两条腿的鸡共4只。
多么完美的发现!这是我从教多年,听到的最为新颖求异的解题方法,学生用画图把生活经验与数学经验进行了有效对接。
这样的解题方法多形象、多巧妙啊!学生运用形象的图画,理清了数量关系,展示了思维过程,把数与形完美地结合起来,学生在绘图的过程中感悟了数形结合和分类的数学思想,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深度。
五、组织主动探究,构建知识网络
探究经验不是通过简单的活动和思考就可以形成的,它更强调的是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和体验。
因此,教师以学生为主,组织适度、开放的探究活动,拓宽学生思路,让他们多方位、多角度地获取多样化的数学信息,积累丰富的探究活动经验。
【案例5】《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时,让每个小组分别准备好1个等腰和不等腰的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然后教师让学生自由操作,把这些三角形加工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最后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在主动探究中,组成
了以下图形。
学生在拼拼、接接等动手操作、主动
探究的过程中,领悟了三角形的面积与
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等图形之间的关
系。
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三角形的
面积计算方法,还能知道各种平面图形
之间的关系,在头脑中形成了各种平面
图形面积计算的知识网络,形成数学基
本活动经验。
六、综合运用知识,积累探究活动
经验
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一个综合
的课题而获得探究性数学活动经验是数
学综合实践应用教学的目标,这些经验
的探索需要激发学生生活、社会中获得
的经验,利用这些已有的经验主动探究,
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实践的
能力。
【案例6】《时分秒的认识》
笔者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让
学生估计一下写5个字用多长时间时,
让学生测量自己脉搏。
学生给出了很多
种方案,借助自己脉搏的跳动次数来估
计就是其中的一种,计算老师写10个字
期间,自己的脉搏跳动多少次,把其换算
成时间,就可测算老师写10个字用的时
间。
平时自己的脉搏每分钟跳动90次,
而在写完10个字时,脉搏跳动了10次,
也就是说,在大约7秒的时间写完10汉
字,从而计算出每个字所花的时间不到1
秒钟。
学生在探究这个综合实践题目时,
不仅运用了一些自身生活、社会中获得
的经验,还利用医学等方面的知识,也运
用了估算等数学知识。
这样的探究活
动,学生不仅仅收获了探究性活动经验,
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数学的综合实践运用
能力,为他们的数学素养提供了一条很
好的途径。
数学是深奥难懂的“纯数学”,它与
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和探究体验紧密结
合,积累儿童的数学智慧。
数学课堂也
因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参与而魅力四
射。
走向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要
求我们教师要活用教材,在现实生活中
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数学之间搭建桥
梁。
这样,每个让学生才能真正亲近数
学,参与数学、探究数学,他们的智慧火
花才能在数学课堂中得到最绚丽的绽
放。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精勤中心小
学江苏】
-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