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现代有轨电车运行安全性提升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现代有轨电车运行安全性提升探讨
韩旭
【摘要】新型有轨电车因其舒适性、低污染、低能耗等优点,正在迎来新一轮的崛起.但是从有轨电车运行以来发生了多起事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率先在国内展开有轨电车安全研究,用于事故分析和预警.首先,收集研究有轨电车事故案例,分析现状有轨电车运行存在的安全隐患;其次,构建安全评估体系,深入剖析冲突对象、发生地点、发生时间、事故原因、事故责任等因素,寻求提升有轨电车安全性的办法;最终,探讨如何通过优化标志标线设计、增设交通安全设施、交通组织优化设计和科
学设置道路断面四个方面探索提升有轨电车安全性的方法.
【期刊名称】《黑龙江交通科技》
【年(卷),期】2017(040)010
【总页数】4页(P161-163,165)
【关键词】有轨电车;运行隐患分析;安全评估体系;安全性提升
【作者】韩旭
【作者单位】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辽宁沈阳11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92
有轨电车最早在1881年兴建在德国柏林,之后经历了西方国家陆续兴建的兴起过程,随着汽车工业的兴起,中心城区交通集中度高、混合交通问题突出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更因有轨电车因其噪声大、舒适性差、运行效率低等缺点逐渐走向了衰落。

现代有轨电车重新兴起因其具有绿色环保、美观无噪音、人性化设计、舒适度高等优点。

同时,近些年许多城市发展迅速,人口急剧增加,普遍出现老城区人口负担较重,因此中心城区外围规划建设新城,分担中心城区的功能。

外围新城正处于发展阶段,人口规模适中,道路交通环境良好,因此运量适宜、建设费用和运营成本相对低廉的有轨电车成为了首选对象,通过有轨电车和老城区地铁的无缝衔接,带动了新城的发展。

国外的法国、德国、英国、美国、日本、希腊,现代有轨电车正在运营。

国内的上海张江、天津滨海新区、苏州高新区、大连市、广州市、北京市西郊香山地区的有轨电车有的已建成通车,有的正在修建中。

目前国内外还有很多大中型城市正在修建和规划建设中,全球已掀起了一股有轨电车复兴热潮。

(1)节能环保
沈阳浑南区有轨电车采用电力作为牵引动力,不燃烧产生废气,没有尾气污染,绝对零排放,是一种节约能源的清洁型的现代交通工具。

(2)良好的加速性能
有轨电车采用交流电源起动,具有平均加速度不小于1.0 m/s2的良好的启动加速性能,同时没有传统有轨电车启动时的嗡嗡声。

(3)美观无噪声
有轨电车全线采用槽型钢无缝钢轨,车轮采用降噪装置,降低了噪声和振动,对乘客和周围环境更加友好,提升了乘客的舒适性,降低了城市的交通噪声。

(4)低地板设计
采用低地板有轨电车,地板高出地面约30 cm,婴儿车、残疾人车可以自由上下车,采用先进的低地板模块铰接系统,使车辆具备25 m小曲线的转弯半径,提升了通过交叉口的安全性。

(5)超级电容设计
有轨电车采用具有能够快速充放电并且可靠性高的超级电容,可满足车辆在平直轨
道1 000 m断电区的要求,在有轨电车通过交叉口时,可不设置电力接触网,提
升交叉口车辆通行效率,保障了有轨电车通过交叉口时的安全性。

(6)车辆模块化设计有轨电车采用模块化设计,可实现三、五、七、九模块编组,可根据不同时段的乘客量特点进行自由编组。

(1)共用路权隐患
在中心城区行人与机动车流量较大,但为了形成与中心城区地铁的无缝衔接,有轨电车必须在中心城区部分路段进行通行,因此在道路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有轨电车空间受到限制。

在高峰时期中心城区的较为拥堵路段,有轨电车与机动车采用混合路权通行方式。

存在私家车与有轨电车抢行导致碰撞隐患,或是私家车碰撞有轨电车辅助设施隐患,同时可能出现侵限物损伤有轨电车车体现象。

(2)环境卫生隐患
在中心城区行人与机动车流量较大路段采用混合路权通行方式,更加容易出现生活垃圾、废弃物甚至是硬质物体,进入有轨电车道轨,影响正常运行,并且道路上的泥土、砂石更加容易堵塞有轨电车轨道,影响有轨电车运行安全。

对于在新城部分,人行与机动车流量相对较小,并且采用专有路权形式,这种安全隐患相对减小。

(3)道路交叉口运行隐患
有轨电车在交叉口进行转弯时,是从道路中央转弯进入下一条道路中央,这样的转弯方式转弯半径大有轨电车相对安全,但是转弯距离较长,所需时间较长,即使设置有轨电车专用信号,同样存在有轨电车与直行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碰撞的隐患。

(4)交通适应性隐患
有轨电车受到轨道限制,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不能通过转向只能通过刹车来避险,行人或是机动车如不避让很容易发生事故。

同时有轨电车路中式布设,与传统公交汽车不同,可能存在进站乘车横穿机动车道与有轨电车车道现象,存在安全隐患。

可见得行人与机动车面对新型交通工具,并不了解其运行特点,有轨电车需要一个适应其行驶特点的时间过程,在此期间有轨电车运行存在安全隐患。

在道路中可能影响有轨电车与有轨电车辅助设施的主要有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以及环境四种因素,再对于收集到的交通事故进行分析,将有轨电车交通事故主要分为5类:与社会车辆碰撞,与非机动车碰撞、机动车碰撞辅助设施、刮碰侵限物损伤车体、其他安全事故。

在各类事故中,发生事故最多的为有轨电车与机动车碰撞,占总交通事故的41%,其次是有轨电车为侵限物刮碰,占总交通事故的34%,并无有轨电车直接冲撞行人事件,见图1。

(1)相较于普通路段有轨电车采用专有路权的通行方式,在交叉口处,有轨电车和机动车采用混合路权的通行方式,增加了有轨电车与车辆碰撞的几率。

(2)在交叉口处,各个方向的车流汇集于此,会威胁有轨电车行驶的安全性。

直行的有轨电车与转向的机动车和过街的非机动车产生冲突,转向的有轨电车与直行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产生冲突,均有发生碰撞的可能性。

(3)在行人过街时,需要跨越两次有轨电车轨道,在跨越轨道时可能会造成危险,如无法完成一次过街,行人会利用有轨电车两侧轨道内的区域作为等待区完成二次过街,也会对有轨电车安全造成威胁,但是到现在还未发生过有轨电车与行人碰撞事故。

(1)运行时段
有轨电车的运行时间绝大多数时间在白天,同时白天出行的需求量要远大于夜间,因此绝大多数的冲突事故发生在白天。

虽然夜间视距受限,但是夜间运行时间相对来说很短,出行的需求相对很少,同时有轨电车夜间运行配备有很强的照明系统,具有较好的视距和易被观察的特点,减少了发生事故的几率。

夜间对于有轨电车的隐患主要来源于在混合路权通行路段,机动车夜间行驶时不易发现有轨电车辅助设施,可能会发生误撞事故,因此可以考虑在路段和交叉口以及有轨电车辅助设施上
设置适用于夜间的警示标志。

(2)运行总时间
随着有轨电车运行时间增加,事故明显减少,其中开通第一个月发生交通事故占交通事故总量30%以上,开通5个月后,只有机动车碰撞有轨电车辅助设施和有轨电车刮碰侵限物两类事故偶有发生。

随着时间推进和有轨电车宣传推广,人们对于有轨电车的运行特点逐步熟悉,与有轨电车碰撞事故基本杜绝,见图2,图3。

(1)有轨电车与机动车碰撞
对于有轨电车与机动车碰撞事故进行分析,分为直行有轨电车与左转机动车相撞和右转有轨电车与直行机动车相撞两种类型,均是由于机动车抢行,不避让有轨电车导致与有轨电车碰撞,属于机动车驾驶员违规行驶。

(2)有轨电车与非机动车碰撞
有轨电车转弯时会与直行非机动车发生冲突,如非机动车直行不避让有轨电车,同时有轨电车未能及时刹车,则会导致有轨电车与非机动车碰撞事故。

(3)机动车碰撞有轨电车辅助设施
对于机动车碰撞有轨电车事故进行分析,可能原因是机动车驾驶员违规行驶,导致碰撞有轨电车辅助设施,或是夜间光线不足路段,缺乏相应的有轨电车警示标志,机动车驾驶员观察不清有轨电车辅助设施,导致碰撞有轨电车辅助设施。

(4)有轨电车刮碰侵限物
对于有轨电车刮碰侵限物事故,主要从侵限物来源进行分析,一是乘客将硬质废弃物随意抛弃,如废弃物进入到有轨电车轨道将会导致有轨电车事故;二是环卫工人将环卫工具遗留在有轨电车轨道范围内,当有轨电车驶过时,导致有轨电车损伤事故。

(5)其他安全事故隐患
其他类的安全事故主要有行人进出有轨车站不走行人行横道乱穿马路,干扰机动车
行驶;存在外来物损坏有轨电车车体事故,主要是有轨电车缺乏相应的警示标志。

通过对于5种事故类型进行分析,可以将有轨电车事故原因总结以下三类:机动
车与非机动车驾驶员违规行驶、行人过街不规范乱扔杂物、交通指示系统与警示系统不完善。

从事故责任分析来看,交通事故大多是由于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乘客违规引起。

因此需要通过宣传教育和加强交通引导设施并且加大监管与处罚力度来规范机动车驾驶员、非机动车驾驶员和行人乘客出行行为,使其意识到潜在的危险,并适应有轨电车路段的交通组织方式,合理避让有轨电车通行。

见表1。

(1)交叉口设计醒目的夜景让行标志指示牌及太阳能方向指示灯。

在交叉口进口道设计醒目的夜景让行标志指示牌,提醒左转车辆注意避让直行有轨电车或是直行车辆注意避让转向的有轨电车。

在交叉口出口道位置增设太阳能方向指示灯,防止车辆夜间误入有轨车道、撞击有轨电车辅助设施。

同时在有轨电车轨道中央施划黄色禁停标线,提示车辆不要长时间占用有轨电车空间,影响有轨电车行驶。

(2)设计交叉口有轨电车专用信号标志;
对于有条件的交叉口设计有轨电车专用信号灯,并设计指示有轨电车专用信号灯的标志,能使社会车辆明确信号灯含义,避免发生与有轨电车抢行事件,减少事故发生几率。

(3)绿化边石施划反光黄线或导流线;
路段内有轨电车绿化边石施划反光黄线或导流线,防止车辆在夜间行驶时剐蹭路缘石,或是冲入有轨电车轨道损坏有轨电车设施。

(1)交叉口内有轨电车增设防撞墩。

防止社会车辆通过交叉口时碰撞有轨电车设施,或是操作不当驶入有轨电车轨道空间。

尤其是夜间通行时,视距条件较差,如操作不当极容易驶入有轨电车区域,如设置防撞墩并且配有反光膜,则会大大增加安全
性。

(2)路段内有轨电车电力线杆两侧加装防撞护栏,防止机动车撞击有轨电力线杆。

在高峰期中心城区机动车与有轨电车共用路权的路段,机动车占用道路空间行驶时,如操作不当可能发生碰撞有轨电车辅助设施事故,导致有轨电车停运。

(3)路段内的有轨电车电力线杆两侧张贴反光膜,增加有轨电车辅助设施的视认性,增强了对于机动车驾驶员的警示作用,防止机动车撞击有轨电力线杆。

对于有条件的路段更多是通过增设防撞护栏保障其安全,张贴反光膜主要可以提升在夜间有轨电车设施的辨认程度,两种措施共同使用提升安全性。

(4)有轨电车增设站台护栏,保持候车乘客与有轨电车的安全距离,同时防止乘客
横穿马路进站。

有轨电车刚刚投入使用时,乘客不了解其运行特点及有轨电车乘车路线,会出现在进站乘车时横穿有轨电车轨道,为了保证乘客乘车安全与有轨电车运行安全,增设站台护栏。

在有条件的交叉口,设置有轨电车专用相位,禁止同向行驶机动车左转,采取平面立交或是街坊绕行的方式实现左转。

在恒达路和富民南街交叉口,通过平面立交的方式,取消机动车左转相位,实现双向机动车直行两相位与有轨电车专用相位,共三个相位,大大的提高了交叉口的通行效率。

沈阳浑南有轨电车存在转弯的主干路交叉口有:恒达路-富民南街、富民南街-浑南大道、浑南四路-天坛南街、沈本大街-全运路、全运路-沈营大街、沈营大街-创新路、世纪路-新隆街、沈中大街-创新路,共计8处主干路交叉口,全部设置有轨电车转弯专用信号。

现状通过平面立交禁止机动车左转有两个交叉口,分别为恒达路-富民南街与沈营大街-创新路交叉口,提高交叉口的通行效率。

将有轨电车道路断面划分为两种形式:三环内,高峰时段有轨电车与机动车共用路权,平峰时段有轨电车专用路权;三环外,有轨电车设专用路权。

在三环内,高峰时段机动车通行量相对较大,有轨电车与机动车共用路权,尽可能
保障机动车快速通行,平峰时段有轨电车专有路权。

在高峰时段机动车流量大,同时与有轨电车共用路权,具有极大的交通隐患。

在恒达路,浑南四路,天坛南街三处路段采用了与机动车共用路权的通行方式,地面通过黄色虚线进行警示,并在路面施划有轨专用的标线进行警示,保障有轨电车安全。

在三环外,均采用有轨电车专用路权,保障了有轨电车的安全性。

通过对于有轨电车运行安全研究,用于事故的分析与预警,降低事故率,保障有轨电车安全运行,提升有轨电车运行效率,同时能够对有轨电车走行路段以及交叉口的整体交通运行效率提升。

【相关文献】
[1] 明瑞利.有轨电车系统安全性分析[J].城市交通, 2016,14(4):59-63.
[2] 柴适. 轻轨交通的安全性评价[J]. 城市公用事业,2012,26(2):56-57.
[3] 王艳彩.现代有轨电车适用性初探[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1,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