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有所诵常见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有所诵》常见问题
各位老师,我将《日有所诵》在推广、通讲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老师在教学中产生的问题汇总并与大家进行讨论交流。

1、为什么需要儿童诵读?
日不间断的记诵,就是炼心的过程。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天长日久,积累的是语言,培养的是诗性,也是定力和静气。

背诵是炼心,是修戒定慧,是培养聚精会神的能力。

借着诵读,反复作用于儿童眼睛、耳朵、大脑、心灵的是什么?是语言。

新鲜丰富的语言就是滋养大脑和心灵的需要。

2、为什么需要固定时间。

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华德福称之为“节奏〞,节奏和重复是孩子们学习知识的重要方式,也是孩子意志力得到锻炼的重要途径。

对于孩子们的成长来说,意志力就是将来做事时的执行力和持久性。

3、每天15分钟时间够吗?为什么要串读和复习之前的单元?
对于学生来说,每天十五分钟的时间诵读《日有所诵》已经够用。

当周单元内容每天诵读两遍,往周单元的内容每天诵读一遍,这样的安排不仅熟悉着新内容,也复习着旧知识,学生不会觉得内容单调、枯燥。

4、为什么要强调齐读?
早读时一气呵成、流畅无碍的集体诵读对形成班级的集体学习气场有不可无视的作用——聚气、聚神。

集体中的“存在感〞会让孩子
觉得平安、温暖。

5、是否需要讲解?
一周一次“通〞内容,扫除诵读障碍必不可少。

对于孩子不太理解的内容,要适当讲解。

通讲,分为通和讲两局部。

通,把诗歌读通顺,节奏读对,为孩子在后面的集体诵读中扫清朗读的障碍。

讲,是觉得孩子理解上有难度或者内容、情感上有感受,小做点拨。

一周的诗不用篇篇讲,有难度,有感觉地讲,但不是象课文一样分析到字字句句。

6、通讲中,老师遇到自己没有把握的篇目,应该怎么办?
事先要备好课。

不理解的通过上网、到参考书籍中寻找答案。

对于一些自己能理解,但不知如何和孩子说的篇目查找资料。

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水平、能力、知识积累情况进行调整。

关于解读方面,每个人的感受不同,不一定有标准答案,老师可以把自己的理解和孩子们分享。

7、孩子自由朗读可以吗?是否一定需要老师带读?
低年级在初读时要带读。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崇拜权威的时候,老师应该以知识、学习上的“绝对权威〞出现在孩子们面前,让孩子感受到平安。

七到十三岁的孩子只有真正感受到了对权威的尊重和服从,他在以后的生活中才可能真正做到自由。

当然,老师的权威不能是通过压力形成的。

所以,中高年级也要根据情况带读。

8、是否要求孩子背诵?
日有所诵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孩子们都会背诵,而是养成一种节奏,帮助孩子们培养耐心、行动力及意志力,这是日不间断的。

诵读的材料一定要是和儿童生活、儿童趣味密切相关的。

最初的诵读,一定要是“有我的诵读〞。

这样的诵读,是对儿童的呵护,也是对生命的尊重。

对于儿童来说,比起背了多少,背了多深更重要的,是他们这样做的时候是否快乐,是否因此更爱自己,更爱这个世界。

9、孩子们读到后面忘记前面怎么办?
毕竟做日有所诵的初衷不是为了背诵,那么忘记又有什么关系?背会又忘记了的东西是真正融进孩子骨血的。

一篇文本,在老师的带着下熟读了,就可以了。

多年做《日有所诵》,发现用反复的方式每天进行十五分钟的诵读,孩子们对《日有所诵》是的内容反倒在不知不觉中记得特别牢,可以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10、班上《日有所诵》书有限的情况下,是否要求孩子们抄写?
篇幅短的抄写在本子上,篇幅长的就不抄写。

另外,1-3年级不抄写,不给孩子们加负担,4-5年级选择性的抄写,甚至是分小组抄写,1个小组抄写1份就好,6年级在时间充裕的前提下可以选择抄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