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惠崇春江晚景》优秀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惠崇春江晚景》优秀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惠崇春江晚景》优秀教案
教学⽬标:
1、能精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能借助资料了解作者苏轼。
3、能借助资料,通过⼩组合作学习,理解古诗⼤意。
感受春天的美景。
4、能背诵古诗,对古诗的学习保持粘稠的爱好。
5、能进⾏诗配画或美⽂积累。
教学重点:能借助书中解释和资料书来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当堂课进⾏诗配画或美⽂积累。
教学过程:
⼀、导⼊
师:同窗们,如今开始我们的《美⽂诵读》!
⽣:快起来,诵起来,⼤家⼀路来!(拍⼿诵诗,之前学过的写景诗)。
⼆、新授
(⼀)诵读
1、⼤家背诵的多好啊!今天咱们再来学习⼀⾸古诗,看屏幕,齐读课题。
(《惠崇春江晚景》)什么意思呢?(惠崇是⼀个和尚的名字,他画了⼀幅画叫《春江晚景》,让苏轼题的诗。
)
2、看来这⾸诗的作者就是苏轼。
我们对苏轼已经不陌⽣了,谁找到了关于苏轼的资料?向⼤家介绍⼀下。
(门⽣通过看书和上找资料来介绍苏轼:
苏轼(1037~1101),字⼦瞻,⼜字和仲,号“东坡居⼠”,谥号“⽂忠”,眉州眉⼭(即今四川眉州)⼈,是闻名的⽂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唐宋散⽂⼋⼤家之⼀。
他学识⼴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各⽅⾯都有很⾼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芾合称“宋四家”;善画⽵⽊怪⽯,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识。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坛领袖,散⽂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势磅礴,风格豪放,⼀改词的婉约,与南宋⾟弃疾并称“苏⾟”,共为豪放派词⼈。
是⽗亲苏洵的长⼦,他与他的⽗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他照旧闻名的唐宋⼋⼤家之⼀,唐宋⼋⼤家是唐宋时期⼋⼤散⽂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曾巩。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
3、下⾯咱们就来读读这⾸诗吧,(出⽰频幕)本⾝读⼀读,细致要读准字⾳。
(门⽣⾃渎)咱们班同窗的朗读能⼒都很出⾊,谁来读给⼤家听?(看屏幕⼏个门⽣读)
4、这⼏个同窗读得都很流利,⽽且还细致到了咱们学习的停留的读法。
还记得怎么在诗句中标出停留吗?谁来说说?
(门⽣说:每句都是两个字停留,两个字停留,最后三个字停留。
)是如许吗?(⽵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
咱们跟朗读⼀路读⼀读。
(⾳频资料)
(⼆)学诗
1、好,下⾯同桌两⼩我就⾏使⼿中的资料来学习这⾸古诗,理解诗的意思。
(同桌⾃学古诗意思)
2、学习义务完成了吗?谁来向⼤家汇报你的学习成果?(门⽣说第⼀句诗的意思:⽵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
)
3、谁来说说第⼆句的意思?
(门⽣说第⼆句诗意:春天迎来,寒冰溶解,⽔温⼀升⾼,群鸭彷佛就最早感觉到了春天的信息,急不及待地到江⽔中游玩玩耍了。
)
4、后两句呢?(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
⽽河豚此时正要逆流⽽上,从⼤海回游到江河⾥⾯来了。
)有不晓畅的地⽅吗?(什么是蒌蒿\芦芽?看图了解)
5、谁能把整⾸诗的意思⼀路说说?(门⽣说诗意:⽵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在⽔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河豚此时正要逆流⽽上,从⼤海回游到江河⾥⾯来了。
)
6、这⾸诗中哪些句⼦是写景的?(前三句)那第四句是写什么的?(作者的联想)
7、再读这⾸诗,你感受到什么了?(春天的美景)
(三)背诵浏览积累
1、整⾸诗我们都晓畅了,如今试着背⼀背。
(门⽣看课件图背诗。
)
2、先⽣还找到了⼀些关于这⾸诗的视频资料,咱们来浏览⼀下。
(看视频)
3、哪些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
把你们说的画下来好吗?你可以画⼀幅诗配画,也可以把这两节美⽂课上学习的内容进⾏积累,做成美⽂积累卡。
开始吧!(配乐积累美⽂卡)
4、展⽰积累成果。
【篇⼆】⼩学三年级语⽂《惠崇春江晚景》优秀教案
教材说明:
《惠崇春江晚景》这⾸诗是宋代诗⼈苏轼为惠崇的画作的题画诗。
诗歌语⾔精练,节奏鲜明,⾳韵和谐。
全诗⽤⽩描⼿法简洁的写出了最富有特征的景物,使⼈如沐浴春风,如临其境。
教学⽬标:
1、正确读写⽣字,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2、让学⽣了解《惠崇春江晚景》这⾸诗的意思。
能够描述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体会诗⼈的⼼情,并熟读成诵。
3、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热爱祖国古代⽂化的情感。
教学策略:
从感性知识⼊⼿,通过对重点字、词的理解,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巧妙点拨,横向迁移,最终化解难点。
教学准备:
查阅诗⼈资料,搜集相关古诗;
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导⼊新课
古诗是我国⽂化的瑰宝,⼤家喜欢古诗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惠崇春江晚景》这⾸诗。
请⽣介绍作者苏轼,揭⽰课题。
⼆、⾃主合作,初步感知。
师:
1、⾃由读诗,要求读准。
2、范读(出⽰课件)
3、分组读诗。
4、齐读古诗。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学习第⼀句(出⽰第1、2⾏)。
(1)指名读
(2)点击重点词:三两枝、鸭先知。
(3)这两⾏诗的意思是什么?
(4)师归纳,⽣质疑。
(5)师⽣交流。
(6)指导朗读:想想诗句意境,指导朗读。
(7)总结学法
2、学习第⼆句(课间出⽰
3、4⾏)
(1)出⽰句⼦,指名读、齐读。
(2)学⽣⾃读,再集体交流。
师:想象当时的情景,桃花刚开,鸭⼦戏⽔,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钻出。
3、描述全诗的画⾯,背诵古诗。
4、出⽰问题,反馈所学知识。
(1)读了这⾸诗,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上看得到吗?
5、学⽣⼩结学法:解题⽬————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
【篇三】⼩学三年级语⽂《惠崇春江晚景》优秀教案
教学⽬标:
1、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从中感受⾃然美和语⾔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吟诵、背诵古诗并会默写。
教学步骤:
(⼀)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课题。
1、简介惠崇。
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动物。
2、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幅画。
3、简介诗⼈苏轼。
苏轼:字⼦瞻,号东坡居⼠,眉⼭(今四川眉⼭县)⼈。
他在诗、词、散⽂的创作上都有很⾼造诣。
《惠崇春江晓景》这⾸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具书⾃学。
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探究,引发学⽣展开想象。
1、指导学⽣有感情地朗读。
(节奏、语调、语速)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
蒌蒿:长在洼地的⼀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
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上,在淡⽔中产卵。
(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
①边吟诵,边想象画⾯。
②⽤⾃⼰的话描绘画⾯内容。
3、诗⼈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明确:桃花刚开,鸭⼦戏⽔、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钻出。
4、诗的最后⼀句是画⾯上的景物吗?
明确:不是,是作者依据画⾯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结。
1、读了这⾸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作者抓住了画⾯上⼏枝桃花、嬉戏的鸭⼦、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了⼀幅活⽣⽣的江南⽔乡春景图。
字⾥⾏间流露出诗⼈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上看得到吗?
明确: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们:桃花开放、春江⽔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对照画⾯朗读。
2、背诵古诗,想象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