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防治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泻病的分类
一、按腹泻病程分类 1、急性腹泻: 病程短于2周,据其病因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A、感染性腹泻:病毒、细菌、真菌等感染引起的 肠炎 B、急性中毒:某些生物毒、化学毒物中毒 C、肠道疾病: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急性克隆病 等 D、全身性疾病:尿毒症、甲亢、急性全身感染如 伤寒、副伤寒、败血症等 E、药物性:如胆碱能药物、洋地黄类、铁剂等
腹泻的治疗
腹泻是症状,根本治疗要针对病因。
细菌性腹泻的抗菌治疗
WHO提出,90%的腹泻病不需要抗菌药治疗 我国学者根据我国腹泻病原谱特点及临床安慰
组的治疗结果提出,大约70%的腹泻病不应该 用抗菌药治疗。 目前抗菌药使用率达50%--90%,存在滥用抗 生素现象,使耐药菌株不断增多。 同时还可继发菌群失调、伪膜性肠炎、真菌性 肠炎等。 因此,要正确掌握抗菌药的应用指针。




对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宜用ORS 如伴有顽固性呕吐,试用2次以上口服补液失败 者; 有严重腹胀或肠鸣音消失者; 有心肾功能不全或肝功能不全者; 有较重并发症的新生儿、早产儿; 严重的高钠血症(血钠>160mmol/L)或低钠血 症(血钠<120mmol/L)
口服补液疗法的应用
预防脱水:预防脱水是腹泻病的治疗原则之一,适
口服补液疗法的注意事项
在整个ORT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
液体入量、呕泻量、尿量、体温、脉率和血压的 变化等,根据病情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WHO推荐的ORS液为2/3张溶液,含钠量为 90mmol/L,治疗婴儿腹泻和预防脱水时有导致高 钠血症的危险。故对婴儿应同时喂服母乳或稀释 的牛奶,或额外加服白开水。一旦腹泻停止脱水 纠正后即停服。 呕吐不是禁忌症。少量多次口服可防止呕吐。 ORS液中葡萄糖的浓度不宜过高,糖浓度过高 (>5%)可能因吸收不良而加重腹泻。
ORT的优点
1、疗效与静脉补液相似,但更为安全,控制腹泻
更快,后遗营养不良少; 2、避免了穿刺,减轻了患者的精神紧张和机体痛 苦,减轻了护理工作; 3、降低了医疗费用,减轻了经济负担; 4、应用简单,携带方便,既适用于医院,也适用 于家庭,尤适合我国广大农村推广应用;
静脉补液疗法
用于无脱水征的患者,可在家庭治疗。其原则是口 服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水。可选用米汤加盐溶液、 糖盐水及ORS溶液。 纠正脱水:应严格按脱水程度和体重计算液体量, 按累计损失和继续损失分别补给。 1、补充累积损失量:体重(kg)×75ml=用量 (ml),4小时内服完,不禁食。补充累积损失总 液量一般不超过100ml/kg。重度脱水如无静脉输液 条件时应立即予以口服ORS液,液量为儿童100— 120ml/kg,成人4000—6000ml,4—6小时内服完。 2、补充继续损失量:原则上丢多少补多少,可按 20-40ml/kg.d计算。
口服补液疗法
口服补液法(ORT):是通过口服补液盐(ORS)
溶液来预防和纠正腹泻脱水的一种简单安全价廉 和有效的方法。 1971年WHO正式推荐使用ORS治疗不同病因引 起的急性腹泻。 经过20多年的临床研究观察及应用,证实ORS 治疗腹泻所致的轻中度脱水是安全有效的,成功 率达95%以上,脱水纠正时间多在24小时内,且 无明显副作用。
喹喏酮类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 A、副作用:消化道反应发生率5%--10%,中枢神经系 统的兴奋发生率0.1%--4%,关节软骨损伤,尤其是胚胎和 儿童。 B、耐药问题:诺氟沙星耐药率达10%--50%,可采取 的措施有采用新一代的喹喏酮类或联合用小檗碱或思密达 等可提高疗效。
3、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腹泻病原菌普遍对本
ORS的适用范围:
1、脱水程度;可用于各种不同病因的感染性 腹泻所致的轻中度脱水患者。对重度脱水特 别是有循环衰竭者,应先静脉补液至血压接 近正常且趋稳定,呕吐停止后再改服ORS溶 液或二者同时进行。 2、脱水性质:适用于低渗或等渗性脱水 3、年龄:适用于任何年龄,新生儿慎用。 4、无脱水征的患者:可预防脱水的发生和发 展
腹泻病的液体疗法
液体疗法的目的:
1、纠正已发生的液体和电解质缺失,恢 复血容量、渗透压、酸碱度和电解质成分的 稳定; 2、补充正在由大便和呕吐丢失的液体和 电解质; 3、供给生理需要量; 4、补充营养和热量;
液体疗法的依据:
1、病史:详细询问病史,明确失水途径、性质及时 间,了解摄入量,包括饮食及饮水情况,掌握排出 量,尤其是尿量。 2、临床表现:主要是脱水的表现 A、脱水程度:见表一 B、脱水性质:根据血浆钠浓度可将脱水分为低渗 性(血钠<130mmol/L)、等渗性(血钠130— 150mmol/L)、高渗性(血钠>150mmol/L)脱水 三种。脱水性质大多为等渗性或低渗性,同时伴有 不同程度的代谢性酸中毒和低钾血症。 3、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电解质、 肾功能、血糖、血气分析、尿比重等有助于脱水程 度及性质、电解质及酸碱紊乱情况。
1:1 1:1 1:1 3:2 3:2 3:2
急性腹泻病的液体疗法
第一天是补液的关键,应补充累积损失量、继续
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三个部分。 一、补充累积损失:累积损失是指补液治疗前水和 电解质的总损失量,根据脱水程度估计,以缺多 少补多少,缺什么补什么为原则。 液量给予: 轻中度脱水 重度脱水 儿童 60-100ml/kg 100-120ml/kg 成人 2000-4000ml 4000-6000ml 60岁以上的老年人,液量减少1/5。 先按2/3量给予。如已进行过紧急扩容处理, 应将已补入的液量从总量中扣除后于4-6小时内 完成。
二、按腹泻的病因及解剖部位分类 1、胃源性腹泻 2、肠源性腹泻 A、肠道炎症:感染性、非感染性 B、肿瘤 C、消化不良:慢性胰腺炎、乳糖不耐受症等 D、吸收障碍 E、药物副作用及化学品中毒 F、肠变应性疾病:对某些食品如乳品、鱼虾等 过敏可引起腹泻 3、内分泌失常性腹泻:甲亢 4、功能性腹泻
三、按照病理生理分类 渗透性腹泻 分泌性腹泻 渗出性腹泻 吸收不良性腹泻 胃肠运动异常性腹泻
掌握好补液速度是有效治疗的关键。若补液速度
过慢,体液失衡迟迟不能纠正,既达不到治疗目 的,还会延误救治时机。若补液速度过快,可增 加心脏负担,甚至引起肺水肿。 所补液体的性质应根据脱水性质决定: 等渗性脱水 1/2张—2/3张溶液 低渗性脱水 等张—2/3张溶液 高渗性脱水 1/5—1/3张溶液 第一批液体的渗透压不应低于1/3张,否则 可导致细胞水肿,加剧神经系统症状。脱水性质 难以判断时,可先按等渗性脱水处理,一般采用 1/2张液。
慢性腹泻患者大多每天排便数次,伴或不
伴有肠绞痛,或腹泻与便秘交替,粪便常 含病理成分。 长期腹泻导致营养障碍,维生素缺乏、体 重减轻,甚至发生营养不良性水肿。 慢性腹泻急性发作时,临床表现基本上与 急性腹泻相同。
伴随症状
伴重度失水者常见于分泌性腹泻,如霍乱或副霍
腹泻防治

前言
腹泻是当今全球性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常见,范围广,几乎无人幸免;
腹泻是一种症状引发腹泻的原因多种多样,相当
复杂; 感染性腹泻又称腹泻病,发病率最高,居传染病 之首位,全球每年死于腹泻者达数百万; 腹泻病普遍继发程度不等的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 低下,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影响儿童智力体力 发育; WHO于1978年5月制定了全球〈腹泻病控制规划〉 主要目标是改善儿童营养状况,降低腹泻病的发 病率和死亡率;
静脉补液法适应症
1、需要补液维持循环血容量,如各种感染性腹泻所 致的重度脱水及循环衰竭; 2、不能经口摄入或经口摄入不能维护体液生理需要 者; 3、严重电解质紊乱或代谢性酸中毒的患者; 4、有心、肝、肾功能不全者; 5、有较重并发症的新生儿、早产儿; 6、慢性腹泻导致营养不良者。
常用溶液成分
溶液 血浆 ⑴0.9%氯化钠 ⑵5%或10%葡萄糖 ⑶1.4%碳酸氢钠 ⑷1.87%乳酸钠 1:1含钠液 1:2含钠液 1:4含钠液 2:1含钠液 2:3:1含钠液 4:3:2含钠液 每100ml含 0.9g 5或10g 1.4g 1.87g ⑴50ml ⑵50ml ⑴35ml ⑵65ml ⑴20ml ⑵80ml ⑴65ml ⑶ 或⑷35ml ⑴33ml ⑵ 50ml ⑶ 或⑷17ml ⑴45ml ⑵33ml ⑶ 或⑷22ml Na:Cl 3:2 1:1 电解质渗透压 300mmol/L 等 张 等 张 等 张 ½张 1/3张 1/5张 等 张 ½张 2/3张
二、补充继续损失:在开始补充累积损失时,
呕吐腹泻仍继续存在,以致体液继续丢失, 应准确记录腹泻、呕吐的次数及数量。为便 于计算,可补20-40ml/kg.d。电解质损失量因 病因不同而差别较大,常用1/2张-1/3张液补 充。 三、补充生理需要量:儿童可按70— 90ml/kg.d,成人1500—2000ml/d,一般用 1/5-1/4张液。 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在剩余18—20小时 内均匀滴入。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的补 充原则上能口服就不输液。
一、抗菌药的应用指针
由于病原学诊断时间长或阳性率低,临
床医生首先只能根据临床特点抉择,有 下列临床表现者需要使用抗菌素: 1、血便 2、有里急后重 3、大便镜检白细胞满视野 4、大便PH值7以上
二、几种常用抗菌药
1、小檗碱:用于治疗菌痢30余年,单一疗效中等,
但疗效稳定,不易耐药,与某些药物联合治疗, 可提高疗效。 2、喹喏酮类:可以口服,价廉,应列为抗腹泻抗 菌药的第一线用药。在常用品种中,大便浓度较 高的为诺氟沙星与环丙沙星
临床表现
急性腹泻起病急骤,每天排便可达10次以上
从生理角度讲,每天大便排出量超过250ML即为腹
泻。 粪便稀薄,松散,水样或伴脓血黏液、不成形便, 可含有异常成分,如未经消化的食物,脱落的肠黏 液等。 排便时常伴腹鸣、肠绞痛或里急后重。小肠疾病的 腹泻疼痛常在脐周,便后腹痛缓解不明显,结肠疾 病疼痛多在下腹,且便后腹痛常可缓解。 由于肠液为弱碱性,大量腹泻时可引起脱水、电解 质紊乱与代谢性酸中毒。
表一脱水的分度
临床表现 轻度脱水 中度脱水 重度脱水 一般情况 精神稍差略烦躁 萎靡或烦躁不安 表情淡漠昏睡甚至昏迷 眼窝 稍凹陷 凹陷 深陷 眼泪 有 减少 无 口舌 略干 干燥 极干燥 口渴 有 明显,想喝水 烦渴或不能喝水 皮肤 稍干燥尚可 干燥弹性差 发灰干燥弹性极差 尿量 稍减少 明显减少 极少或无尿 休克 无 轻度 重度 酸中毒 无或轻度 中度 重度 液体丧失量 5% 5%--10% 10%以上 (占体重%)
乱、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慢性尿毒症等。 伴发热者可见于急性细菌性痢疾、伤寒或副伤寒、 肠结核、结肠癌、败血症、病毒性肠炎等。 伴里急后重者见于结肠直肠病变为主,如急性痢 疾、直肠癌等。 伴明显体重减轻者见于小肠病变为主者,如消化 系统癌症、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伴皮疹者可见于败血症、伤寒或副伤寒、麻疹等。 伴关节舯痛者可见于结缔组织病、肠结核等。 伴腹部包块者可见于肠恶性肿瘤、增殖性肠结核 等。
类药敏感,临床疗效好,副作用少,但价格 昂贵,又需注射给药,故不作为临床一线用 药,仅用于重症及难治性患者。 4、氨基糖甙类及多肽类抗生素:对腹泻病原 菌敏感率40%--90%,临床疗效仅次于第三代 头孢菌素与环丙沙星,但对儿童副作用大, 口服途径很少吸收而减少了副作用,但疗效 亦随之降低。 5、甲氧苄啶(TMP):耐药率升至60%-90%,目前已较少用。
2、迁延性及慢性腹泻 病程2周—2个月者称迁延性腹泻,超过2个 月者称慢性腹泻,依其病因可分为以下几种 A、肠道感染:慢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病等原 虫感染、白色念珠菌等真菌感染 B、肠道肿瘤:小肠淋巴瘤、肠道恶组病、结肠 癌等 C、小肠吸收不良:肠黏膜淤血、细菌过度生长、 小肠黏膜病变等 D、肠道病变:克隆病、结肠多发性息肉症、溃 疡性结肠炎等 E、全身性疾病:尿毒症、甲亢、系统性红斑狼 疮等 F、药物性:服用甲状腺素、抗酸剂铁剂等 G、功能性腹泻:肠易激惹综合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