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上海市市八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上海市市八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
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界河
[希腊]安东尼斯萨马拉基斯
命令很明确:禁止下河洗澡!同时规定沿岸二百米内任何人不得擅入。
大约三周之前,他们来到河岸这边驻扎下来,对岸就是敌军——通常被称为“那边的人”。
河两岸的纵深处尽是茂密的丛林,林子里驻扎着敌对双方的部队。
据情报,那边有两个营,但他们并未发动攻势。
谁知道眼下他们正打着什么鬼算盘。
与此同时,双方都派出哨兵隐蔽在两岸的密林里,戒备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
记得他们初抵此地时,还是春寒料峭。
然而几天前却突然放晴,现在竞是明媚和煦的春天了!
第一个潜下界河的是位中士。
一天早晨,他偷偷溜了出去,跳入水中。
不久当他爬回此岸时,肋下已中了两弹,后来只活了几个小时。
翌日,又是两个士兵下去了。
没有能再见到他们,只听到几阵机枪的扫射声,然后,便是一片沉寂。
此后,司令部就下了那道禁令。
然而,那条河依然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
听到潺潺的水声,渴望便从他们心底油然而生。
两年半的野战生活已使他们变得蓬头垢面,邋里邋遢。
在这两年半里他们享受不到一丝的快乐。
而此时他们却邂逅了这条河……
“这该死的命令!”那天夜里他愤愤地诅咒道。
这一夜,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远处,滔滔河水依稀可闻,令他难以安适。
对,明天要去,他一定要去——让那禁令见鬼去吧!
士兵们都在酣睡,最后,他也渐入梦乡。
梦中,他似乎看到了那条河。
那河就在他的面前,期待着他。
他站在岸边,正欲跃入水中。
就在此刻,那条河竟然变成了他的恋人——一个胴体黝黑、年轻健美的姑娘,她正待他奔来,突然,一只无形的手却紧紧攫住了他的后颈!
这是一场噩梦。
醒来时已精疲力竭,幸好天还未放亮……
他终于站到河边。
他注视这条河,它的确存在着!一连几个小时他都在担心,这只是一种想象,抑或只是大兵们的一种普遍的幻觉。
天气多好啊!他把衣服和枪靠放在树干旁,纵身跳入水中,承受了两年半的折磨,他那迄今还留有两遭弹痕的躯体,顿时化作了另一个人。
无形中,仿佛有一只拿着海绵的手抚过他的全身,为他抹去这两年半中留下的一切印记。
他时而仰泳,时而蛙泳。
他顺流漂浮,又长时间地潜入水中……当兵的他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孩子——他毕竟只有二十三岁。
左右两岸,鸟儿在自由飞翔,有时它们盘旋在他的头顶,和他亲昵地打招呼。
少顷,顺流漂下的一根树干出现在他的前方。
他一个长潜试图抓住树干。
他真的抓住了!就在他浮出水面的刹那间,他发现在三十米开外的前方有一个脑袋。
他停下来,想看得清楚些。
那另一个游泳者也停了下来。
他们彼此默默注视着。
他立刻回过神来,恢复到原来的自己——一个经历过两年半炮火洗礼、荣获过十字勋章的士兵。
他不知道对面的家伙是自己人还是那边的人。
他怎么认得出来呢?只凭一个脑袋?
几分钟的时间两人在水中一动不动。
一个响亮的喷嚏打破了死一样的寂静,是他打的,而且像往常一样大声咒骂了一句。
那个人掉转身去很快游向对岸,他也飞速向岸边游回。
他先行出水,狂奔到那棵树下,一把抓起枪。
还好,那边的人刚刚爬出水面。
他举起枪,瞄准。
要击中对面那人的脑袋实在太简单了。
二十米开外奔跑着的一丝不挂的人体,是一个很容易击中的靶子。
突然,他觉得自己无法扣动扳机。
那人在彼岸,赤条条的像刚从娘胎里出来时一般。
而自己端枪在岸的这边,同样也赤条条的。
他无论如何开不了枪。
两个人都赤裸着!两个赤裸的人,脱掉了国籍,脱掉了姓名,脱掉了卡其布的军装。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他实在无法扣动扳机,他觉得此刻这条恋人般的河未能把他们隔开;相反,却把他们联合在一起了。
随着彼岸的一声枪响,他只是瞥见鸟群被惊起。
他应声倒下,先是膝盖跪下,随后平扑在地。
(选自《外国小说选》)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开头部分追叙禁令的由来,既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也为故事结局埋下了伏笔,暗示了人物的悲剧命运。
B. “当兵的他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孩子——他毕竟只有二十三岁”,意在解释“他”冒死下河洗澡,错失杀敌良机的原因。
C. 本文立意含蓄蕴藉,作者并未直接揭示主题,而是采用象征、烘托等手法激发读者去想象和联想,思考
和回味。
D. 本文采用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叙述故事,不受时空限制,灵活地安排故事场景、刻画人物心理,显得客观冷静。
2. 有人认为,本文的结尾非常精彩。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3. 本文善于在“矛盾”中表现主题,请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开门的是个男青年。
少平一惊:这张脸太像晚霞了!
不过,他很快明白,这是晓霞她哥田晓晨。
“你是少平吧?”晓晨在客厅里问他。
他,点了点头。
“我父亲在里边等你。
”晓晨指了指敞着门的卧室,便垂头不再言语了。
孙少平通过客厅,向里间那个门走去。
他在门口立住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小桌上那个带黑边的像框。
晓霞头稍稍歪着,烂漫的笑容像春天的鲜花和夏日里明媚的太阳。
那双美丽的眼睛欣喜地直望着他,似乎说:亲爱的人!你终于来了……
像框上揽结着一绺黑纱。
旁边的玻璃瓶内插几朵白色的玫瑰。
一位老人罗着腰坐在沙发上,似乎像失去知觉一般没有任何反应。
这是晓霞的父亲。
孙少平无声地走到小桌前,双膝跪在地板上。
他望着那张亲爱的笑脸,泪水汹涌地冲出了眼眶。
他扑倒在地板上,抱住桌腿,失声地痛哭起来。
过去,现在,未来,生命中的全部痛苦都凝聚在了这一瞬间。
人生最宝贵的一切就这样早早地结束了吗?
只有不尽的泪水祭奠那永不再复归的青春之恋……当孙少平的哭声变为呜咽时,田福军从沙发上站起来,静静地立了一会儿,说:“我从晓霞的日记中知道了你,因此给你发了那封电报……”
他走过来,在他头发上抚摸了一下,然后搂着他的肩头,引他到旁边的沙发里坐下。
他自己则走过去立在窗户前,背着他,望着窗外飘落的朦朦细雨,声音哽咽地说:“她是个好孩子……我们都无法相信,她那样充满活力的生命却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她用自己的死换取了另一个更年幼的生命。
我们都应该为她骄傲,也应该感到欣慰……”他说着,猛然转过身来,两眼含满泪水,“不过,孩子,我自己更为欣慰的是,在
她活着的时候,你曾给过她爱情的满足。
我从她的日记里知道了这一点。
是的,没有什么比这更能安慰我的痛苦了。
孩子,我深深地感激你!”
孙少平站起来,肃立在田福军面前。
田福军用手帕抹去脸上的泪水,然后从桌子抽斗里拿出三个笔记本,交到少平手里,说:“她留给我们的主要纪念就是十几本日记。
这三本是记述你们之间感情的,就由你去保存。
读她的日记,会感到她还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
孙少平接过这三本彩色塑料皮日记本,随手打开了一本,那熟悉的、像男孩子一样刚健的字便跳入了眼帘——……酷暑已至,常去旁边的冶金学院游泳,晒得快成了黑炭头。
时时想念我那“掏炭的男人”。
这想念像甘甜的美酒一样令人沉醉。
爱情对我虽是“初见端倪”,但已使我一洗尘泥,飘飘欲仙了。
我放纵我的天性,相信爱情能给予人创追的力量。
我为我的“掏炭丈夫”感到骄傲。
是的,真正的爱情不应该是利己的,而应该是利他的,是心甘情愿地与爱人一起奋斗并不断地自我更新的过程……孙少平的视线被泪水模糊了。
他合住日记本,似乎那些话不是他看见的,而是她俯在他耳边亲口说给他听的……当田福军搂着他的肩头来到客厅的时候,晓晨旁边又多了一位穿素淡衣服的姑娘——她不是晓晨的妻子就是他的未婚妻。
他们要带他去吃饭。
但少平谢绝了。
他说他已经吃过饭,现在就回他住宿的地方去。
田福军让晓晨到值班室叫了一辆小车,把他送到了火车站附近的那个旅馆。
回到旅馆后,少平立刻又决定当晚搬到黄原办事处住。
他明天要赶回黄原。
他明天一定要赶回黄原!因为后天,就是晓霞和他约定在古塔山后面相会的日子。
她已经离开了人世,但他还要和她如期地在那地方相会!
中午十二点刚过,他就走出旅社,从东关大桥拐到小南河那里,开始向古塔山走去——走向那个神圣的地方。
对孙少平采说,此行是在进行一次人生最为压严的仪式。
他沿着弯曲的山路向上攀登。
从山下到山上的这段路并不长。
过去,他和晚霞常常用不了半个钟头,就立在古塔下面肩并肩眺望脚下的黄原城了。
但现在这条路却是如此漫长,似乎那个目的地一直深埋在白云深处而不可企及。
他看了看手表,离一点四十五分还有一个小时;而他知道,再用不了二十分钟,就能走到那棵伤心树下。
他要按她说的,准时走到那地方。
是的,准时。
他于是在亭子间的一块圆石上坐下来。
心脏开始狂跳起来——上了那个小土梁,就能看见那个小山湾了!
在这一瞬间,他甚至忘记了痛苦,无比的激动使他浑身颤栗不已。
他似乎觉得,亲爱的晚霞正在那地方等着他。
他满头大汗,浑身大汗,眼里噙着泪水,手里举着一束野花,心衰力竭地爬上了那个小土梁。
他在小土梁上呆住了。
泪水静静地从脸颊上滑落下来。
他来到杜梨树下,把那束野花放在他们当年坐过的地方,此刻,表上的指针正指向两年前的那个时刻:一点四十五分。
(有删改)【注】本文节选自《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第33章。
田晓霞,省报记者,是省委副书记田福军之女,与矿工孙少平相爱。
两人两年前曾约定在黄原城古塔山的杜梨树下再相会,但在约定日期的前几天,她主动前往报道洪灾情况,帮助疏散群众,奋勇救了一个小女孩,自己却被汹涌的洪水卷走,英勇牺牲。
田福军得知女儿深爱着孙少平后,给孙发电报,让他来跟田晓霞做最后的告别。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来到田福军家中,看到田晓霞的遗像,孙少平泪水涌流,失声痛哭。
照片上晓霞越显得青春美丽,纯真烂漫,就越凸显出少平内心的巨大痛苦。
B. 田福军并没有因为与女儿相爱的孙少平是个矿工而轻视他,相反,他为少平给了女儿爱情的满足而感到欣慰和感激,可见田福军的开明与慈爱。
C. 在少平心中,黄原城古塔山的杜梨树下是个神圣的地方,一点四十五分是个神圣的时刻,斯人已逝,赴约准时,作品的浪漫主义风格十分鲜明。
D. 从作品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深沉而热烈的情感,无论是写景状物还是描摹人的言行神貌,均笔下含情,真切深挚,令人动容感怀。
5. 为什么“对孙少平来说,此行是在进行一次人生最为庄严的仪式”?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6. 田晓霞有怎样的思想性格?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并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短短十余年,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BDS)从无到有,进而投入产业化运营。
“北斗之父”孙家栋强调,时间、空间信息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源,中国需要在北斗导航系统自主可控的基础上,探索和其他卫星系统的兼容和互相操作,以提高定位精度与提升服务质量,推动地面应用的发展。
从2017年8月初开始,中国和俄罗斯专家进行了两国导航卫星的联合在轨试验,以测试北斗和格洛纳斯两个系统的兼容和互相操控问题。
卫星的兼容,涉及频谱、轨道的协调,目前协调难度还不是很大;但互相操作显得有些复杂,与独立自主有一定冲突,不太容易协调。
(摘编自《“北斗之父”孙家栋:中国发展北斗导航不排斥GPS》)材料二:
(摘编自前瞻产业研究院)材料三:
在全球卫星导航服务领域,BDS仅占9%的份额,而GPS在中国市场占95%的份额。
美国已把GPS做到了极致,BDS布局全球很难再走美国的老路。
BDS如果紧跟美国,即使最后成功了,也可能会在很多方面难以获得知识产权的支撑。
中国的“北斗”正面临重大的转折,要想做到跨越式发展,就要提出一套新的体系。
主推“服务”被认为是一大出路。
四川九洲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继宏指出,我们要走差异化竞争的道路,以泛在高精度的融合应用为抓手,在“源、端、云、服务”等方面打造位置生态链。
只有把BDS的服务做到无缝泛在,做到精准和融合,才可能走出一条特色道路。
(摘编自李惠钰《北斗布局全球应抓住“牛鼻子”》)材料四:
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其他几个系统相比,具有短报通信功能,这使得用户在沙漠、海洋等正常通讯无法覆盖的区域可以实现位置信息的回传,从而达到报警和救援的目的。
再就是,卫星新增自主运行管理能力,即可不依赖地面控制系统,而靠空间运行卫星的星间链路构成管理新体系,这可以减少对地面测控站的依赖,有效降低系统运动管理成本和减少地面测控站发生灾难时对卫星的影响等。
当然,北斗系统也面临来自美国GPS和欧洲伽利略的竞争。
美国GPS目前也正在升级换代,预计到2020年实现GPS3.也就是第三代的布局。
GPS3与以前的GPS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精度大大提高,甚至可以实现室内定位,而中国的北斗要在2020年实现室内定位还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GPS3卫星彻底实现了军码和民码的分离,为屏蔽民码打开方便之门,这意味着战时那些利用GPS民码制导的武器将可能被直接掐断定位信号,或受到错误导引而产生灾难性后果。
和欧洲伽利略系统的竞争,主要是系统建成并提供全球导航定位服务的先后之争,谁先布置完毕,谁先获取应用市场和经济利益。
随着北斗特色服务水平和“北斗+”融合应用水平的提高,北斗导航系统可以给大众生活带来更多、更显著的便利,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摘编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前景广阔》)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北斗导航和其他系统兼容和互相操控,可以提高定位精度与提升服务质量,推动地面应用的发展,但这些和独立自主有冲突。
B. 北斗导航系统如果紧跟美国,按照GPS的做法布局全球,即使最后成功了,也可能会遇到知识产权问题,不易获得知识产权的支撑。
C.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美国GPS不具备的短报通信功能,能发挥报警和救援的作用,在正常通讯无法覆盖的区域表现出优势。
D.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美国GPS的竞争,很大的问题是技术上的竞争;和欧洲伽利略系统的竞争,重在谁能先建成系统并提供服务。
8.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 2013年至2018年,我国卫星导航市场规模呈现稳步递增的趋势,2018年开始大幅度提高,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000亿元。
B. 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主要应用于民用方面,在测绘和绘图、海用、授时、娱乐消费、军事,通信等方面的应用微不足道。
C. 在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分类应用中,位次排列在前三名的产业是车辆监控、信息服务与车辆导航,占据着总份额的69%。
D. 我国北斗导航产业市场在2013年时规模较小,仅l46亿元,到2016年,市场规模翻了接近两番,预计2020年可达到l080亿元。
9. 根据上述材料,请简要谈谈北斗导航系统今后有哪些发展措施。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
解父以任侠,孝文时诛死。
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
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
然其自喜为侠益甚。
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其阴贼著于心,卒发于睚眦如故云。
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
解姊怒曰:“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
”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
解使人微知贼处。
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
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
”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
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
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
诸公以故严重之,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车,请得解客舍养之。
及徙豪富茂陵也,解家贫,不中訾。
轵人杨季主子为县掾,举徙解。
解兄子断杨掾头。
杨季主家上书,
人又杀之阙下。
上闻,乃下吏捕解,解亡。
临晋籍少公素不知解,解冒,因求出关。
吏逐之,迹至籍少公。
少公自杀,口绝。
久之,乃得解。
轵有儒生侍使者坐,客誉郭解,生曰:“郭解专以奸犯公法,何谓贤!”解客闻,杀此生,断其舌。
吏以此责解,解实不知杀者。
杀者亦竟绝,莫知为谁。
吏奏解无罪。
御史大夫公孙弘议曰:“解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解虽弗知,此罪甚于解杀之。
当大逆无道。
”遂族郭解翁伯。
太史公曰: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
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
谚曰:“人貌荣名,岂有既乎!”於戏,惜哉!
(改写自《史记·游侠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
B.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
C.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
D.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郭解内心阴险,睚眦必报,对举报他的杨县掾,一怒杀之;杨的家人告状,又被他杀死在宫门下。
B.郭解残忍冷酷,杀人如麻,但又因为对方行为的合理性而放走了杀了他外甥的凶手。
C.郭解自喜为侠,不矜其功,重江湖道义,很受推崇。
落难时,有人选择牺牲自我,也要保全他。
D.郭解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他虽然一世没有做官,却凭自己的侠义举动名扬四海,但这种侠义行为是受儒家排斥的。
1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公以故严重之,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车,请得解客舍养之
(2)解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解虽弗知,此罪甚于解杀之。
当大逆无道。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岭
(宋)苏轼
七年来往我何堪,又试曹溪一勺甘。
梦里似曾迁海外,醉中不觉到江南。
波生濯足鸣空涧,雾绕征衣滴翠岚。
谁遣山鸡忽惊起,半岩花雨落毵毵。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甘”意思是“甘甜”,此处用“一勺”突出“甘”之难得,“甘”之甜美,“又”,又试一勺甘,谓重饮此水,表达七年被贬,终于北归的喜悦之情。
B.颔联对仗工整,诗意隽永。
“醉中”对“梦里”,似梦似幻;“江南”对“海外”意蕴悠长:南迁七年如梦境,今日北归如宿醉。
C.颈联用典。
用《楚辞·渔父》中“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濯足”一词表明在山润泉水中洗去脚污,亦洗去身心的疲惫。
D.尾联中“谁遣山鸡忽惊起”的意思是:谁人让山鸡忽然受惊飞起,扰乱了山间的宁静,这一句集中反映了自然的勃勃生机。
14.诗歌尾联写景、抒情运用了哪些手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______,_______”两句,写戍边将士满怀思乡愁苦,但未获胜利仍然不得还乡。
②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形象地表现了打鱼人在晚霞中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③《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两句是:“_______,_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6.下面是某征文启事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应征稿件必须是作者原创的,看到了剽窃等问题,将取消参评资格。
作者同意授权主办方汇编作品,如不同意,请作者说清楚。
征文活动设一、二,三等及优秀奖好几个。
组委会聘请名头很响的专家担任评委,面向社会公示后确认。
拟定于6月在春城举办征文颁奖典礼,届时邀请文化学者来现场为获奖者颁奖。
欢迎广大文友不吝赐稿。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7.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某经理在部门工作分析会上做报告,最后总结说:这只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B. 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C. 李教授出差路过此地,受到了同窗好友的热情接待,分别时,他连说:“叨光!叨光!”
D. 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四、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诺贝尔奖被公认为是科学成就的最高荣誉之一,也是各国彰显科技实力的大舞台。
诺奖的三大自然科学领域自设奖以来,美、英、德三国占获奖总人数的70%,而在我国本土研究获该奖的科学家只有屠呦呦一人。
诺奖确实是我国的一个痛点,对此有人抱怨我们国家的教育制度有问题,缺失培养产生诺奖的土壤和环境,所以诺奖难见我国科学家的身影;还有人认为羡慕甚至妒忌之心并不可怕,至少还有救治的希望,最怕的就是如同阿Q“我的祖上比你阔多了”的盲目自诩……在未来,中国也许会零星的蹦出这样的世界级成果,但仅靠单个天才或天才团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做的是,打好“诺奖金字塔”最底端的根基。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你撰写一篇发言稿,在班级的“每周时评”讨论会上发言,表明你的态度,体现你的思考和理解。
要求:确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角度,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这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项,“意在解释‘他’冒死下河洗澡,错失杀敌良机的原因”错误,由“他时而仰泳,时而蛙泳。
他顺流漂浮,又长时间地潜入水中……当兵的他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孩子——他毕竟只有二十三岁”可知,此句意在描写“他”下河游泳时内心的喜悦,强调其年轻,“他”本来还有漫长的人生道路,本来还可尽情地享受生活。
反衬战争的罪恶。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重要情节作用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本题探究小说的结尾,可从文中重要情节的角度分析思考,小说情节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情节和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
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上的具体作用。
二,情节与情节之间的关系。
一般情节在开头,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或者埋下伏笔;在中间,承上启下;情在结尾处,情节上照应前文。
三,情节与小说环境之间的关系,突出了人物活动的环境。
四,情节与小说主题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是点题、突出主题或者揭示主旨。
解答本题可从情节、人物、主题这三个方面着手分析。
情节上:小说结尾时欧·亨利式结尾,前文写“他觉得自己无法扣动扳机。
那人在彼岸,赤条条的像刚从娘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