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专项训练-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初中生物知识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知识精讲1.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按照一定目的和计划,在自然状态下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感知、考察和描述的方法。
观察主要分两类:(1)直接观察:直接用肉眼观察。
(2)间接观察:借助显微镜、放大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等工具观察,有时还需要测量。
2.调查法调查法是指为了获得某一方面的数据或信息而采取的实地考察的方法。
(1)调查的类型:典型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2)调查的一般步骤: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调查方案→实施调查,并如实记录→整理和分析调查结果。
(3)调查的基本要求:要全面细致、如实记录,不凭个人好恶取舍;不要损伤植物和动物,破坏其生活环境;要注意安全。
3.实验法实验法是指利用特定器具和材料,有目的、有步骤地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探究的方法还有分类法、模型法、文献法等。
名师点睛1.正确选择科学探究方法:观察法是认知生物形态、行为的主要方法;调查法是认知生物种类、生存环境等的常用方法;实验法是认知生物结构、生理的主要方法。
2.观察法和实验法是科学探究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和实验法的区别在于:观察法在研究中不施加任何外界干扰因素,实验法则是有目的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
3.科学探究的方法往往并不是一种方法,而是多种方法组合在一起进行研究,通常是先观察,再调查、分类,最后才是实验的方法。
典型例题1.2016年1月1日我国全面二胎政策正式实施,为了解各年龄段市民对生“二胎”的看法,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A.调查法B.实验法C.资料分析法D.观察法解析:调查法是为了获得某一方面的数据或信息而采取的实地考察的方法;实验法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实验对象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资料分析法是针对某一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的方法;观察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基本方法,是对实验对象用肉眼或一些辅助仪器进行观测。
初二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试题

初二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试题1.对生物进化问题的研究,最重要的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比较法【答案】D【解析】比较法和实验法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基本方法,比较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同时比较法对生物进化问题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中,四个瓶设置如表。
下列组合中不能构成对照实验的是( )A.1和2B.2和3C.1和4D.2和4【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以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实验装置1和2探究的变量是水,即种子萌发是否需要一定的水分;装置2和3探究的变量是温度,即适宜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装置2和4探究的变量是充足的空气,即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装置1和4存在两个变量,水和空气,所以1和4不能构成一组对照实验。
【考点】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及对照实验的设计。
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水分,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设计对照实验时要遵循唯一变量原则。
据此解答.3.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要使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心,装片移动的方向应该是A.右下方B.右上方C.左下方D.左上方【答案】D【解析】由于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是实物的倒像,物像在视野左上方,实际上物像在右下方,欲使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应向它的相反方向移动装片方向,即向左上方移动,选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成像,熟练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操作才能较容易地完成此类题目。
4.下图是用低倍镜观察到的物像,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往哪个方向移动 ( )A.向左上移动B.向右上移动C.向左下移动D.向右下移动【答案】D【解析】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题中物像偏在了右下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左上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选D。
2022年中考生物 第一章 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方法方法指导

第一章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方法【中考方向】一、《考纲》要求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编写的《广东省初中生物学科学业考试大纲》(简称《考纲》)中要求,初中学生生物学科学业考试的考试内容包括科学探究活动,而且是十大一级主题中的第一个主题。
科学探究活动的内容尤其是理论部分的内容逐步渗透到后面的九个一级主题中,考试内容占总分的20%。
主要要求描述如下:1.能独立完成“考试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科学探究的能力。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二、科学探究活动的水平要求科学探究活动的水平要求与水平程度见下表:水平要求知识性目标技能性目标情感性目标Ⅰ了解模仿经历(感受)Ⅱ理解独立操作反应(认同)Ⅲ应用领悟(内化)上表中的“水平要求”分为Ⅰ、Ⅱ、Ⅲ三个层次,这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知识性目标动词、技能性目标动词、情感性目标动词的各水平要求相一致。
三、科学探究活动的内容科学探究的活动方法和具体内容要求水平广东省初中生学业考试试题近5年分值统计13 14 15 16 17一、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方法 4 4 4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2.制作动、植物或微生物材料的临时装片,进行观察、比较和归纳3.观察某种原生动物(例如草履虫)的取食、运动、趋性4.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切片(注意染色体的变化)ⅠⅡⅡⅠ2 22 2 22三、生物与环境1.通过室内外观察实验,探究影响鼠妇(蚯蚓等)分布的环境因素2.调查、收集生物圈的相关资料,结合实际讨论如何保护生物圈ⅠⅡ2四、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1.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2. 收集或实测不同植被环境中的大气湿度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3.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ⅠⅠⅡ242222五、生物圈中的人1.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2.观察血涂片3.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4.探究几种食物热价的差异5.观察人或动物的某些反射活动6.调查班级学生的近视率,分析其原因7.调查人类活动破坏或改善生态环境的实例8.探讨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及对策ⅡⅠⅡⅡⅡⅡⅡⅡ2 22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1.观察某种脊椎动物的肌肉、骨骼、关节的基本结构2.探究蚂蚁或其他动物的行为ⅡⅠ 2 2 2七、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1.饲养家蚕或其他昆虫2.尝试植物的扦插或嫁接3.收集、交流我国遗传育种成果的资料ⅠⅠⅠ2八、生物的多样性1.观察酵母菌、霉菌2.调查当地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生物资源,提出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建议ⅠⅡ2 2九、生物技术 21.练习制作面酱或酸奶等发酵食品2.探究食品保存方法ⅠⅡ22 22十、健康地生活1.收集(从书籍、报刊、网络)有关艾滋病的资料并分析2.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3.收集和分析家庭常备药品的说明书ⅡⅡⅠ2 2 2 2【知识导图】生物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方法:【考点梳理】“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人们实践经验的结晶。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一、观察法观察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之一,通过观察生物现象或生物体的特征,推断其特点和规律。
观察可以是肉眼观察,也可以是借助显微镜等工具观察细胞或微生物。
学生可以观察和比较不同植物的形态特征、花果的结构、动物的行为、生态环境等,从而加深对生物多样性、适应性和生态系统等的理解。
二、实验法实验法是学生进行生物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学生可以设计并进行一系列实验以验证生物学理论或解决生物学问题。
比如,学生可以设计实验来探究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观察沉水植物的气孔分布等。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合理安排实验条件和处理变量、观察记录结果,并通过比较和分析数据来得出科学结论。
三、调查法调查法是通过采访、问卷调查、野外考察等方式,收集大量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从而得出规律性结论的方法。
学生可以选择一项生物学主题,如动植物的垂直分布规律、环境因素对生物分布的影响等,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进而得出科学结论。
四、比较法比较法是通过对两个或多个样本进行比较,寻找共同点和差异,从而推测其发展规律的方法。
比如,学生可以比较不同植物的叶片结构、观察不同动物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性,在对比中发现相同或不同之处,并从中总结归纳出规律。
五、推论法推论法是通过进行逻辑推理,从已知的事实推导出未知的结论的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已有知识和观察结果,进一步推测未知的生物现象或提出新的科学问题。
例如,学生可以观察蜗牛与阳光的关系,推测蜗牛的活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等。
六、模型法模型法是运用模型来模拟生物现象或生态系统,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复杂的生物学问题。
学生可以自行制作或使用相关教学模型,如制作植物细胞模型、动物生活习性模型等来展示和解释生物学概念。
总之,初中生物科学探究需要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比较法、推论法和模型法,积极参与实践探索。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证思维能力、科学问题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加深对生物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2024年生物中考一轮复习专项训练:第二十一讲 科学探究

第二十一讲科学探究知识点: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制订计划、、、表达与交流。
2.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调查法和等。
其中调查法包括调查和普查,有时调查范围很大,不能逐一调查,只能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进行调查。
实验法包括和模拟实验法等。
3.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对照实验对实验对象的要求:实验对象的生长状况、大小、形状、健康程度等要保持。
实验材料使用的量要。
4.对照实验应遵循的原则(1)单一变量原则除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要保持。
目的是防止除变量外的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2)对照原则对照实验应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
(3)重复性原则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进行重复实验。
(4)常见考点:①实验时用多个实验对象进行实验,目的是:。
②多次实验后,计算平均值是为了。
③实验对象不能用1个,原因是。
④已知探究的问题,填假设或结论的方法,将探究问题改成陈述句。
5.模拟实验: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
【探究情景】菠萝酸甜多汁,可口开胃,但一次食用过多容易造成口腔黏膜破损。
这种破损真的是由菠萝汁引起的吗?某中学七年级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与口腔黏膜相似的小肠黏膜开展了以下的探究实验,有些步骤不完整,请你帮他们一起完成探究。
【提出问题】新鲜菠萝汁会破坏黏膜吗?【作出假设】。
【材料用具】猪小肠黏膜一块,培养皿2个,生理盐水,新鲜菠萝汁,滴管,量筒,镊子,剪刀,放大镜,恒温箱。
【方法步骤】(1)取一块猪小肠黏膜平均分为两半,分别放入A、B培养皿中。
(2)分别向A、B培养皿中的小肠黏膜上滴加15mL生理盐水和新鲜菠萝汁。
(如图)(3)把A、B培养皿放在37℃恒温条件下,10分钟后用放大镜观察。
【实验结果预测】预测一:若A培养皿中黏膜,B培养皿中黏膜出现破损,则说明新鲜菠萝汁会破坏黏膜。
预测二:若A、B培养皿中黏膜均完好,则说明:。
科学探究的方法与显微镜

1、科学探究包括六大步骤: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 :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与交流。
2、生物学探究的常用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收集和分析资料法等。
3、观察法:可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
科学观察要明确的目的,要全4、调查法:调查时要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选取合适的样本,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调查包括全面调查(如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如抽查种子萌发率)两种类型。
5、实验法:(1)除了对实验所要求研究因素可变外,其他因素都保持一致,并把各组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这种实验为对照实验。
通常,一个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设置对照实验时应注意:a设置单一变量(只有要研究的量为变量);b实验材料要达一定数量(避免偶然性引起的误差);c对实验数值的测量或统计要取平均值(避免误差)6、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本质区别:实验法对动物施加外界影响,观察法在自然状态下。
练一练1.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效率的影响,某实验小组用盆栽天竺葵设计了以下四种实验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A.黎明前,将同处一环境中的甲株用黑网罩上,乙株暴露,光照数小时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比较二者蓝色的深浅B.黎明前,将甲株放在南面阳台,一株放在北面阳台,光照数小时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比较二者蓝色的深浅C.黎明前,选取同株天竺葵上的两片叶,甲叶用黑网罩上,乙叶暴露,光照数小时后,用碘蒸气处理,比较两叶片蓝色的深浅D.黎明前,选取天竺葵上的一片叶,部分区域双面夹上黑纱布条,其余区域暴露,光照数小时后,用碘蒸气处理,比较两类区域蓝色的深浅2.要了解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常用的科学方法是()A.比较法B.模拟实验法C.调查法D.科学推测⑴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如图-2):① 镜臂:提握镜身② 转换器:调换选择不同倍数的物镜③ 遮光器 :调节光线强弱④ 粗 准焦螺旋:使镜筒快速升降,用于寻找物像 。
⑤ 细 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升降,使物像清晰。
初中生物知识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初中生物知识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是指科学家在研究自然现象和解决科学问题过程中,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步骤。
这些方法包括提出问题、制定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
以下将详细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首先,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提出问题。
科学家通常会根据自己的兴趣、观察到的现象或已有的知识,提出一个研究的问题。
例如,发现其中一种植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生长状况不同,科学家可以提出问题:光照对植物生长有何影响?接下来,科学家会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制定一个假设。
假设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是对问题的解释和预测。
以前面提到的问题为例,科学家可以假设:光照越强,植物生长速度越快。
然后,科学家会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
实验应该是可重复和可观察的,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在这个例子中,科学家可以将一组植物置于光照强的环境中,另一组植物置于光照弱的环境中,然后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
接着,科学家会收集实验数据。
数据可以通过观察、测量和记录来获得。
在这个例子中,科学家可以记录每组植物的生长速度、高度、叶片数量等指标。
然后,科学家会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得出结论。
分析数据可以使用统计方法,如平均值、标准差等。
在这个例子中,科学家可以比较两组植物的平均生长速度、高度和叶片数量,并确定其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最后,科学家会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结论应该是对假设是否被支持的回答。
在这个例子中,如果发现光照强的条件下植物生长速度更快,那么假设就得到了支持。
除了以上例子中提到的基本方法,科学探究还包括其他的技术和手段,如观察、实地调查、模型建立和理论预测等。
科学家会根据研究的具体问题和领域选择相应的方法来进行研究。
总之,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包括提出问题、制定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
这些方法保证了科学研究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使科学家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和解决科学问题。
初中生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专题

专题生物科学与探究知识点一:科学探究的根本过程一、探究的根本过程1.科学探究六大环节〔1〕提出问题:在观察、调查、阅读中发现问题,尝试提出可以通过科学探究来解决问题。
〔2〕作出假设:根据自己的经历知识等,经过思考做出尝试性的假设。
〔3〕制定方案:选择取得证据的途径和方法,决定收集证据的围和要求,制定相应方案。
〔4〕实施方案:使用有关设备和材料进展调查、观察实验;平安地操作,观察和记录结果。
〔5〕得出结论:分析并处理观察、测量等所得的实验结果,与猜测和假设进展比拟,作出解释;收集更多的证据和材料,必要时提出改良措施。
〔6〕表达交流:书写探究报告,并以适当的形式进展交流。
2.探究实验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做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方案,那么是探究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
3.实验结果与假设不一致时,首先检查实验过程是否准确无误,如果实验过程完好,那么说明做出的假设有误,需要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做出假设,重新实验。
4对照实验〔1〕变量:科学探究中,能够变化的条件或因素称为变量。
实验过程常只选择一个变量进展探究。
实验应保持实验变量单一的原那么,即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已选择的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完全一样。
〔2〕对照实验: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展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全部一样。
例2〔〕“这滴水中的动物可能是草履虫〞,这句话属于〔〕A.假设B.问题C.结论D.梦想解析:假设是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经过分析、归纳,对事物提出的各种尝试性解释。
而题干中的话就是观察水滴中的动物后经过分析得出的解释答案:A例2〔〕“这滴水中的动物可能是草履虫〞,这句话属于〔〕A.假设B.问题C.结论D.梦想解析:假设是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经过分析、归纳,对事物提出的各种尝试性解释。
而题干中的话就是观察水滴中的动物后经过分析得出的解释答案:A例3 〔2015 XX〕以下有关对照实验的做法,正确的选项是〔〕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不一样B.所有的条件都不一样C.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一样D.所有的条件都一样解析:验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展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全部一样。
中考生物考点解读 科学探究

物
科
第22讲
学 探
究
0 1 / 知识梳理 整合提升 0 2 / 真题目测 明确方向 0 3 / 知识点对点
PART 01
知识梳理 整合提升
知识点导学 知识点1 科学探究的方法
回首页
1.观察法
(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
可以直接用
肉眼
,也可以借助放大镜、
显微镜
、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
肾小
管 的重吸收作用。
考查点
回首页
3.(2018·江西)抗生素在现代畜牧业中被广泛应用 ,不可避免地造成牛奶中抗生素残留。若长期饮用 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会影响人体健康。为了寻找合 适的奶源制作酸奶,某科研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 将编号甲、乙、丙的三张灭菌滤纸圆片,分别浸润 下表各检测样品后,放置在涂布了细菌的培养基上 ,在37℃环境下培养24小时,结果如图:
A.讨论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观察法
典题3为探究牵牛花颜色改变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需将牵牛花放置在不同温度的恒温箱内进行处理,
此研究方法是( D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测量法 D.实验法
知识点1 科学探究的方法
回首页
典题4实验是研究生物学的一项重要方法。下列四 项实验,科研工作者运用模拟实验方法进行模拟探
知识点2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原则
回首页
实验步骤如下: A.将纸盒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分别标上甲和乙,其中甲部分 的土壤为干燥的,乙部分的土壤应为潮湿的。 B.把30只鼠妇放在纸盒的中央,然后用不透光纸将整个纸盒 盖住。
C.将两装置置于 相同 且适宜鼠妇生活的环境中。
D.过1小时后清点甲、乙两处鼠妇个数,并记录。 E.重复此实验5次。
中考生物专题一:科学探究及其基本方法

年中考生物专题一:科学探究及其基本方法一、中考要求:二、复习提纲1、探究实验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尝试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
描述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
(一定是问句“?”)作出假设:(对提出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制定计划:拟订探究计划,列出所需的材料与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实施计划:进行观察,调查和实验,收集数据,评价数据的可靠性,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
得出结论:描述现象、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撰写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变量:要探究的实验条件,比如:唾液,光照,温度等实验组:接受变量处理对照组:不接受变量处理对照实验:目的在于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对象的影响。
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探究实验一定要设置对照组。
(对照组的实验)2、调查法一般过程:明确目的→选择调查范围→设计调查路线→调查记录→归类、分析、整理→写调查报告二、课堂即时训练1、(07徐州中考)“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请勿吸烟”。
这是世界卫生组织在1988年对全世界发出的倡议,并且把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
吸烟对人体到底有无危害?许多中学生对此还缺乏正确的认识。
为了说明吸烟有害健康这个事实,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以金鱼为实验对象,探究了烟草浸出液对金鱼呼吸频率的影响。
请你也参与进来,共同完成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1)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烟草浸出液对金鱼的呼吸频率?(2)作出假设:烟草浸出液会影响金鱼的呼吸频率。
(3)实验计划与材料:实验计划(略去);实验材料:清水若干mL,烟草浸出液若干mL,500mL 烧杯5只,3cm左右小金鱼15条,计时用秒表1只等有关用品。
(4)实验步骤:①取容积为500mL的烧杯5只,分别编号为A、B、C、D、E。
②向B、c、D、E四只烧杯中分别加入烟草浸出液10OmL、200mL、300mL、400mL。
2020年山东中考生物试题分类(9)——生物实验探究

2020年山东中考生物试题分类(9)——生物实验探究一.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共3小题)1.(2020•威海)为探究含氮的无机盐对绿色植物生长的影响,某生物社团利用无土栽培技术进行了如表实验(表中未列出的其他条件完全相同且适宜)。
下列对该探究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组别玉米幼苗(株)栽培叶片的生长情况甲10用缺氮营养液叶片发黄乙10用完全营养液叶片正常A.该实验是对照实验B.实验的唯一变量是叶片是否发黄C.每组用10株幼苗可以避免偶然性D.实验结论是植物生长需要含氮的无机盐2.(2020•东营)某种金合欢有大而中空的刺,蚂蚁栖居其中,并以金合欢幼叶尖端的组织为食。
为了研究蚂蚁对金合欢生长的影响,生物小组用金合欢幼苗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没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10个月的存活率%4372幼苗生长的高度/厘米5月25日至6月16日0→6.20→31.06月17日至8月3日 6.2→10.231.0→72.9 A.实验的变量是幼苗的存活率和高度B.蚂蚁以金合欢幼叶尖端的组织为食,对金合欢生长有害C.蚂蚁“侵食”金合欢,可提高幼苗的存活率并能促进幼苗生长D.栖居的蚂蚁数量越多,对金合欢生长越有利3.(2020•潍坊)某科研小组为探究山药中的山药多糖对治疗糖尿病的医学价值,召募20至60岁的志愿者分为三组:20位糖尿病患者、20位健康者、20位治疗后血糖含量稳定者,每天只定时服用一定量的山药多糖,结果表明,服用该多糖对糖尿病的治疗及巩固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个体之间的相对差异较大而不能得出明确的结论。
你认为以下最能提高本研究结果可信度的改进措施是()A.增加一个对照组B.增加每组被测人员数至100人C.统一被测者的性别D.统一被测者的年龄二.生物实验中常用仪器及其正确操作方法(共1小题)4.(2020•莱芜区)显微镜和放大镜是观察实验中常用的工具,下列实验中工具的用法错误的是()A.在“观察肾蕨”的实验中,用显微镜观察孢子囊群和孢子B.在“观察青霉”的实验中,用显微镜观察青霉的菌丝和孢子C.在“观察花的结构”的实验中,用放大镜观察子房里面的胚珠D.在“观察种子的结构”的实验中,用放大镜观察菜豆种子的子叶、胚根、胚芽和胚轴三.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共1小题)5.(2020•青岛)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需设计明暗不同但是相同的两种环境B.在“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生理盐水的目的是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C.在探究“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时,用燃烧的蜡烛迅速放进装有萌发种子的瓶里,火焰立即熄灭,说明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D.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选取自身具备萌发能力的种子均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装置如图,该实验变量是空气四.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共3小题)6.(2020•枣庄)为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四组探究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编号种子实验条件(其他条件均适宜)甲3粒少量水,25℃乙3粒无水,25℃丙3粒少量水,﹣10℃丁3粒将种子淹没的水,25℃A.甲组与丁组对照,探究的影响条件是空气B.乙组和丙组对照,探究的影响条件是温度C.对实验结果的预期是甲组内的种子萌发D.该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种子的数量较少7.(2020•淄博)某小组准备了粒大饱满的400粒莴苣种子,探究“莴苣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2024中考生物真题分类卷题型03 科学探究题(练习)

题型三科学探究题考查点1 科学探究的方法及环节1.在大熊猫国家公园中,科研人员利用红外相机拍摄大熊猫的活动情况。
这种研究方法属于()A.观察法B.比较法C.文献法D.实验法2.为了解初中生的近视情况,露露同学在本校的三个年级中各抽取了一个班级进行调查。
这种研究方法是()A.观察B.比较C.推测D.抽样调查3.我国劳动人民总结的天气谚语“蚂蚁搬家,大雨来到”“蜘蛛结网,久雨必晴”,主要运用了()A.观察法B.实验法C.比较法D.调查法4.“天宫课堂”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中国航天员首次在问天实验舱内向我们展示了“用筷子喝茶”的挑战实验:将飘浮在太空舱中形似果冻的“茶水”夹起,像吃菜一样放入口中。
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一环节()A.提出问题B.作出假设C.实施计划D.得出结论5.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科学家需要运用证据和逻辑做出推测,下列证据与推测之间逻辑关系不成立的是()考查点2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6.为验证含氮的无机盐是菜豆植株生长必需营养成分,下列实验处理不合理的是()A.选择生长状况一致的菜豆幼苗 B.在温度、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培养C.以土壤浸出液培养的作为对照组D.以蒸馏水培养的作为实验组7.为探究“小麦种子萌发与光照的关系”,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表所示的实验方案。
这个方案中需要进行修改完善的一项是()A.水分B.空气C.光照D.温度8.兴趣小组同学将刚摘下的苹果叶放入70℃的热水中(如图),发现下表皮产生的气泡比上表皮多。
针对此现象,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不适合实验探究的是()A.下表皮的气泡多是因为气孔多吗?B.叶片排出的气体是氧气吗?C.苹果叶的上下表皮哪个气孔多?D.植物体内的水分是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失的吗?9.(新考法—在知识主题中探究)我国疆域辽阔,是世界上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下表列举了我国部分生物类群的相关信息(资料来源:《生物地理学》,2014年版)。
请据表回答问题:(1)表中占世界种数百分比最高的植物类群,其命名依据是种子外无包被。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八个重点实验梳理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八个重点实验梳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文献法和分类法等,其中“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但一般要与“观察法”的有机结合。
(1)观察法:指在野外的自然状态下,用器具实地观察动物的各种行为的方法。
如:用望眼镜观察鸟类繁殖期的活动等。
(2)实验法:指对研究对象施加不同程度的外界影响,然后,再观察研究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
如:用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观察海豚对声波的反应等。
(3)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比较:项目观察法实验法主要目标描述动物的行为表现说明行为的发生或变化方法程序借助器具直接观察(如:放大镜、望远镜等)实验处理后再观察材料处理对动物不施加影响对动物施加影响(如:改变其生活环境)联系实验法要以观察法为基础2、实验法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3、以“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为例,说明实验法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作出假设“光”会(或不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制定计划以“光”为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如:“光照与阴暗”。
实施计划做实验、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得出结论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表达与交流写出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温馨提示】(1)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发生矛盾时,应再次“检查实验方案”或“重新进行实验”,不能修改实验数据。
(2)在设计探究实验方案时,应考虑两个原则:一是要设置“对照实验”,二是一般只设一个“变量”因素。
(3)对照实验:在探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变量因素”不同以外,而其他条件都必须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如: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过程中,将叶片局部遮光,其目的就是形成对照实验(即:有光与无光)。
其中的“光”就是该实验的变量。
(4)变量:简单地说,在一组实验中,我们所要探究的那个因素,就叫做变量。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和思考,找到一个有关生物的问题或现象,并提出明确的问题。
2. 设计实验:根据提出的问题,设计一系列合适的实验步骤,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
3. 收集数据:进行实验时,记录观察结果和实验数据,可以使用表格、图表等方式进行整理。
4. 数据分析: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使用统计方法或者绘制图表等方式,得出结论。
5. 得出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得出对提出问题的回答,以及对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的解释。
6. 进一步探究:根据得出的结论,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如提出新问题、设计新实验等。
7. 撰写报告:将整个实验的过程、数据、分析结果和结论等内容进行整理和总结,撰写实验报告。
8. 展示成果:可以通过口头报告、海报展示等方式,将实验结果和报告展示给同学、老师或其他人。
通过以上的步骤,初中生可以进行生物科学探究,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生物科学探究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探究,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科学思维、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初中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一、提出问题生物科学探究首先需要提出一个明确的问题。
问题需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成果的可观测性,并且是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进行解答的。
二、设计实验在进行生物科学探究时,学生需要设计相应的实验。
实验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定实验变量:即独立变量和因变量。
独立变量是实验中研究的对象,因变量是受独立变量变化影响的结果。
2.控制变量:除了研究对象和结果变量外,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都要尽量保持一致,以提高实验的可靠性。
3.重复实验:进行多次重复实验可以减少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4.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材料: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和材料,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三、数据收集和记录在进行实验时,学生需要准确地收集和记录实验数据。
数据采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数据的准确性:尽量减少实验误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可以通过多次重复实验,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2.数据的全面性:尽量收集所有与实验有关的数据,包括不同变量的值和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数据。
3.数据的可读性:为了方便后续分析和展示,数据记录可以使用表格、图表等形式进行。
四、数据分析和解释在数据收集和记录之后,学生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数据分析的方法可以有以下几种:1.统计学方法:通过平均值、中位数、众数等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
2.图表分析:使用直方图、折线图、饼图等图表形式,对数据进行可视化显示,更直观地分析数据。
3.趋势分析:对数据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找出规律和关联。
五、结论和总结在数据分析和解释之后,学生需要得出科学结论并进行总结。
结论要与问题紧密相关,并且基于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提出,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同时,还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初中生物教学科学探究方法(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生物教学科学探究方法第一篇范文:初中生物教学科学探究方法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初中生物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其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科学探究方法作为生物教学的核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本文将从初中生物教学的角度,探讨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和实践。
二、科学探究方法的内涵科学探究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科学原理和逻辑思维,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推理等手段,对生物现象进行探究和解释的一种方法。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提出问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课堂上发现生物现象,并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2.假设与预测: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假设,并预测可能的结果。
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或观察方案,明确实验材料、方法和步骤。
4.实施与记录:按照计划进行实验或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
5.分析与论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推理,验证假设的正确性。
6.交流与评估:将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接受同学和老师的评价,反思探究过程。
三、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方法1.观察法: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础。
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例如,在教授植物的生长过程时,让学生观察种子发芽、植株生长等现象,并记录下来。
2.实验法: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设计具有针对性和趣味性的实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生物知识。
例如,通过“绿叶变黄”实验,让学生探究光合作用的原理。
3.调查法:调查是了解生物现象和问题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例如,调查校园内的植物种类和分布情况。
4.比较法:比较是认识生物特征的有效方法。
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分析生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例如,比较不同种类的植物种子结构。
5.推理法:推理是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
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推理法,探讨生物现象背后的原因。
2010-2011年度生物总复习第一轮复习专题二十三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专题二十三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知识讲解1.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1)观察的方法: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2)观察的要求: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要及时作好记录;要有计划、有耐心;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2.调查法: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就是调查法。
(1)调查的方法: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并记录;对调查情况和结果进行整理、分析。
(2)生物调查活动的注意事项:①对所看到的生物不管喜欢与否,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②要爱护植物和动物,要保护它们的生活环境;③注意安全,集体行动。
3.收集和分析资料:(1)收集资料的途径: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搜索。
(2)资料的形式:文字、图片、数据、音像资料等。
(3)收集资料的目的:整理和分析资料,从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或者发现探究的线索。
4.实验法: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1)探究实验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其中不同的那个条件即为实验变量。
(3)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对照组是相对实验组而言的,至于哪个作为实验组,哪个作为对照组,一般是随机决定的。
(4)探究实验的设计原则:(1)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设计;(2)必须设置对照实验;(3)变量必须具有唯一性。
典例剖析[例1](2010·三明市)今年春季西南五省发生世纪大旱,为掌握旱灾对粮食生产造成的损失,应采用的方法是 ( ) A.模拟实验 B.调查法 C.实验法 D.观察法[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各种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中考生物复习专题十 科学探究

命题点2 科学探究的过程
②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是指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而实验组是指接受 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如在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实验中, 潮湿的实验装置为对照组,干燥的实验装置为实验组。 ③对照实验中避免偶然性因素的发 平均值 等。 4. 比较法: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 相同和不同之处的方法。研究生物进化时常用比较法,多是用来比较不同年代的化 石。
生物
专题十 科学探究
命题点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1. 观察法:科学观察是指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用肉眼或辅助工具(如放大镜、 显微镜、照相机等)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方法。观察要全面、 细致和实事求是,及时做好观察记录。例如,了解种子的结构、研究动物的行为等 就适合用观察法。 2. 调查法:明确 调查目的 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要如 实记录,对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分为抽查法和普查法,普查法适用于精确度高的 调查,如人口普查;当调查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应采用抽样调查法,如测 定种子的发芽率,抽样调查时要做到 随机取样 。
3. 实验法:一般采用对照实验的方式。 (1)对照实验: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 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对照实验中不同的条件叫做该实验的 变量 。 (2)设计对照实验的注意事项 ①设计原则: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的理想状 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新】中考生物复习知识梳理与配套练习: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中考生物复习知识梳理与配套练习: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一、知识梳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观察法(1)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生物科学的很多重大发现或发明都源于细致的观察。
观察法就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
用自己的感观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地感知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2)观察的类型①直接观察:用肉眼观察。
②间接观察: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进行观察,有时还需要测量。
(3)科学观察的特点①要有明确的目的。
②要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即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
③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
④及时做好观察记录。
⑤观察时要积极思考。
2.调查法(1)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
调查者以正确的理论与思想作指导,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掌握相关资料。
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
(2)科学调查的步骤: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有序的调查方案→实施实验调查方案,并如实做好记录→对调查情况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3)生物调查活动的注意事项: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
对你所看到的生物,你不管是否喜欢它,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要损伤植物和伤害动物,不要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注意安全,集体行动。
(4)分类:①普查和抽样调查。
②书面调查和口头调查。
3.实验法生物学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自然科学。
利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方法。
实验法就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4.资料分析法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以及音像资料等。
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答案和探究线索。
【规律总结】①科学探究是认知的主要途径、方法和过程,适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生物专项训练--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设计对照试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A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 B。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不同C.所有变量都不同 D。
所有变量都相同2.今年春季西南五省发生世纪大旱,为掌握旱灾对粮食生产造成的损失,应采用的方法是BA模拟实验 B调查法 c实验法D观察法3.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大豆种子萌发是否需要某种环境条件,制订了如下表所示的探觉计划:分析上表可知,该兴趣小组准备探究的问题是,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AA.光照B. 适量的水分C.适宜的温度D.充足的空气4.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效率的影响,某实验小组用盆栽天竺葵设计了以下四种实验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DA.黎明前,将同处一环境中的甲株用黑网罩上,乙株暴露,光照数小时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比较二者蓝色的深浅B.黎明前,将甲株放在南面阳台,一株放在北面阳台,光照数小时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比较二者蓝色的深浅C.黎明前,选取同株天竺葵上的两片叶,甲叶用黑网罩上,乙叶暴露,光照数小时后,用碘蒸气处理,比较两叶片蓝色的深浅D.黎明前,选取天竺葵上的一片叶,部分区域双面夹上黑纱布条,其余区域暴露,光照数小时后,用碘蒸气处理,比较两类区域蓝色的深浅5.某研究小组在通山县太平山附近发现一棵有着“植物大熊猫”美称的野生红豆杉(部分影像如右图),树龄360余年。
为掌握该县野生红豆杉分布状况,研究小组继续到其他乡镇进行考察、走访。
这种生物研究方法是AA.调查法B.观察法C.测量法D.收集和分析资料法6.要了解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常用的科学方法是CA.比较法B.模拟实验法C.调查法D.科学推测7.为了探究光照对绿豆发芽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植绿豆,并对阳光、温度、水加以控制(如表所示)。
下列对他实验设计所提意见中,正确的是CA.两个花盆都应放在向阳处 B.两个花盆都应故在暗室中C.两个花盆都应保证充足的水分 D.两个花盆的温度都应维持在零度花盆阳光温度水①向阳处20 ℃充足②暗室28 ℃不充足8.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2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分别贴上甲、乙标签。
将一定量湿润的肥沃土壤均分为2份,在甲瓶中放入1份,将另一份烘干冷却后放入乙瓶。
然后在2瓶中同时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
将2个装置均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一段时间后观察,发现蚯蚓蠕动能力明显减弱的是BA.甲B.乙C.均明显减弱D.不确定9.同学们在初中生物课中做过许多实验。
以下是某同学对几个实验的认识,正确的是BA.在玉米种子剖面上滴一滴碘液,染成蓝色的是子叶B.在探究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时,要对实验材料进行暗处理C.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细胞物像模糊,可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进行观察D.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程序为:一擦→二滴→三刮→四涂→五染10.某同学为探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取两个相同的、装有同种等量花园土的花盆分别标号为①和②,在两个花盆中播种数量相等、饱满程度和大小相似的大豆种子,并对阳光、温度、水加以控制(如下表所示)。
另一同学阅读了其设计方案后,提出下列意见,其中正确的是B花盆阳光温度水①向阳处20 ℃适宜②暗室28 ℃适宜A.两个花盆都应放在向阳处B.两个花盆的温度都应维持在20℃C.①花盆应在28℃,②花盆应在20℃D.两个花盆都应放在暗室中11.如右图,证明“在有光条件下,氧气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出来”和“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的对照实验装置分别是BA.甲与乙、甲与丁 B.甲与丙、甲与乙C.甲与丁、乙与丙 D.甲与乙、乙与丙12.下列关于“校园生物调查”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A.调查生物可不必太注意草丛和落叶里的小生物,只须注意较大的生物就行B.调查时,全组的同学要集体行动,不要攀爬高处C.调查到的生物可以按照某种共同的特征进行简单的分类D.对看上去差别明显的生物,要注意它们相同之处;对相似的生物要注意不同之处13.地球上的生物生生不息,必须不断地分解有机物为自己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要验证黄豆种子呼吸作用产生CO2,必要的实验条件是CA.将种子淹没在水中 B.在黑暗处进行实验C.保持种子的生命力 D.严格控制无氧条件14.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野外采集草履虫时,发现水表层的草履虫数量比深层的多。
为什么会这样?请帮助他们完成分析与探究过程。
(1)分析并作出假设:水体表层氧含量高于深层,草履虫的表膜可以完成__________________,实现它与水环境的气体交换;结合观察到的现象,可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定并实施计划:①取甲、乙两只烧杯,加入等量的水。
②取草履虫放入两只烧杯中,两烧杯中草履虫的大小和数量要_________,放置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中。
③甲烧杯中放置一个细纱网,使草履虫无法靠近水面,乙烧杯__________________ 。
(3)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两烧杯中草履虫的生存情况。
结果发现甲烧杯中草履虫生活力降低甚至死亡,而乙烧杯中草履虫正常。
据此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气体交换草履虫的生活需要氧气(2)②相同③不采取任何处理(3)草履虫的生活需要氧气15.下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
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
一段时间后,其中一施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了。
请回答:(1)甲图中肉汤仍然保鲜的是____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肉汤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进入瓶内。
(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 )A.瓶子的大小 B.细菌的有无 C.肉汤的多少乙图中控制该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则是。
(3)这个实验证实了细菌( )A.是自然发生的 B.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答案: (1)A、细菌 (2)B、煮沸杀菌(高温灭菌) (3)B16.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
下面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模拟生物圈“温室效应”的实验装置。
请问答:(1)A和B是一组对照实验,其中起对照作用的是。
(2)图中生态瓶内有河水、水草、小鱼、泥沙等成分,因此生态瓶实质上就是一个。
作为模拟“温室效应”的一组对照实验,两个生态瓶中各种成分的量、大小等应尽量保持。
(3)实验一段时间后,如果B内的温度比A内的,则可证明“温室效应”会导致气温上升。
(4)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人类应倡导低碳生活。
作为一个中学生,应当从自身做起。
请写出你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一项日常行为:。
答案:(1)A (2)生态系统一致(相同)(3)高(4)随手关灯、外出时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其他答案合理也可)17.实验探究法。
某同学为了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做了如下实验:步骤一:分别取20ml的清水和20ml不同浓度(5%、10%)的食盐水依次置于A、B、C三个烧杯中。
步骤二:取三块新鲜小萝卜块,分别置于A、B、C三个烧杯中(萝卜块全部被淹没),都静置浸泡5分钟。
步骤三:取出萝卜块,分别量出三烧杯中溶液的体积。
步骤四:记录数据于下列表中。
周围溶液浓度(%)清水5%的食盐水10%的食盐水** ** **溶液体积(ml)据实验回答问题:①步骤二中存在明显不足,请帮助指正:。
②A组清水体积略变小(不考虑蒸发、读数误差),原因最可能是:。
③从A组和B组实验对比得出的结论是:。
④从B 组和C 组实验对比得出的结论是: 。
⑤该实验除了通过溶液体积的变化来定量证明植物细胞的吸水或失水,也可以通过 的变化来定量证明植物细胞的吸水或吸水。
答案:①萝卜块大小应该一样 ②萝卜块吸水 ③当萝卜块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溶液浓度时,萝卜块失水 ④当萝卜块细胞液浓度与周围溶液浓度差别越大时,萝卜块失水越快18. 2009年8月以来,整治酒后驾车行为在全国进行。
林子的爸爸对此却不以为然,为了说服爸爸,林子和爸爸一起做了一个“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
实验操作如下图,实验结果如下表:注:表中测量值为林子松开直尺后,爸爸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直尺时手指所在位置的刻度值,单位为厘米(cm )。
请分析回答:(1)请帮林子将表中数据转换成条形图(2分)。
(2)实验结果表明:饮酒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且饮酒越多,测量值越 ,人的反应速度越 。
(3)实验中只对爸爸一人进行了测量,测量数据还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可以通过增加 来改进实验,增强可信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酒后驾车的危害性。
答案:(1)见上图(右)(2分) (2)大 慢 (3)测量的对象和次数 19.探究与思考:下面是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的具体步骤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把盆裁的灭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②用黑纸把一片叶的一部分的正面和背面均盖住,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4个小时; ③剪下遮光的叶片,丢掉黑纸;饮酒量 测定次数 A 不饮酒 B 饮一杯啤酒 C饮二瓶啤酒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测量平均值25**51④将剪下是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直到叶片由绿变成黄白色;⑤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⑥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并记录结果。
(1)该实验中有无对照实验(填有或无)(2)实验过程中,把天竺葵提前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3)在步骤④中酒精的作用是____ 。
(4)该实验结束后,你观察到的结果是__________ 。
(5)该实验除了证明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外,你还能得出的结论是___ _ 。
答案:(1)有(2)将淀粉运走耗尽(3)溶解叶绿素(4)叶片见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不变蓝(5)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