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第一轮夯实基础复习课件11
合集下载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细胞的增殖

若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没有纺锤丝的牵引,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 仍可加倍。 (4)赤道板不是细胞结构,是一假想平面,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细胞板是一真实
结构,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出现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 (5)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的过程属于减数分裂,精原细 胞自身的增殖方式为有丝分裂。
一、有丝分裂 1、概念辨析--染色体、染色质、DNA数目
复制 高度螺旋化
着丝点 分裂
染色质染色质(体) 11来自染色体11
染色单体
0
2
2
0
DNA分子
1
2
2
1
一、有丝分裂 1、概念辨析--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 (一般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 ①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以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优化探究P76
与细胞周期相联系的知识
(1)基因突变: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容易受到内外因素的干扰而发生 差错,即发生基因突变。 (2)染色体变异:在细胞分裂期的前期,秋水仙素或低温都可抑制纺锤体的形 成,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继续进行有丝分裂,可形成多倍体植株。 (3)细胞癌变:药物作用于癌细胞的分裂间期,DNA分子不能复制,可抑制癌细 胞的无限增殖。 (4)免疫: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被抗原刺激后的B细胞将进入细胞周期迅速 分裂,使细胞周期缩短。
(2)曲线---核DNA数量变化
4N
S
G2
2N
G1
0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3)曲线: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量的变化
2
a
G2
1
S
结构,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出现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 (5)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的过程属于减数分裂,精原细 胞自身的增殖方式为有丝分裂。
一、有丝分裂 1、概念辨析--染色体、染色质、DNA数目
复制 高度螺旋化
着丝点 分裂
染色质染色质(体) 11来自染色体11
染色单体
0
2
2
0
DNA分子
1
2
2
1
一、有丝分裂 1、概念辨析--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 (一般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 ①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以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优化探究P76
与细胞周期相联系的知识
(1)基因突变: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容易受到内外因素的干扰而发生 差错,即发生基因突变。 (2)染色体变异:在细胞分裂期的前期,秋水仙素或低温都可抑制纺锤体的形 成,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继续进行有丝分裂,可形成多倍体植株。 (3)细胞癌变:药物作用于癌细胞的分裂间期,DNA分子不能复制,可抑制癌细 胞的无限增殖。 (4)免疫: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被抗原刺激后的B细胞将进入细胞周期迅速 分裂,使细胞周期缩短。
(2)曲线---核DNA数量变化
4N
S
G2
2N
G1
0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3)曲线: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量的变化
2
a
G2
1
S
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兴奋的产生
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 激后,由_相_对_静_止状态变为显_著_活_跃_状态的过程。(教材P16 )
(1)静息电位 ①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外_正_内_负; ②产生原因:_K+_外_流_,使膜外阳离子浓度_高_于_膜内。
内 负 外 正
(2)动作电位 ①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_负__内_正; ②产生原因:_Na_+内_流_,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 _高_于_膜外侧。
(3)当兴奋在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电位表现为 _外_负_内__正____。
(4)现切断Ⅰ处,在Ⅱ处施加适宜的电流刺激,则在 A、B、C、D、E中能测到电位变化的有_D_、__E__。
【典例】(2016·全国卷Ⅱ改编)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 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 突触前膜所在位置是突触前神经元的_轴__突____末梢;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Ⅱ
人脑的高级功能
Ⅰ
夯实基础(基础抽检)
1. 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是_神_经_元_(神经细胞) 2.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_反_射_弧_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反_射____ 3.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是_双_向__的;
在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_ __单_向_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_单_向_的;
对位训练
5、一个人的手掌触到了裸露电线(110V)会立即反射性地握 紧电线,被解救后当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时,会立即反
射性地把手缩回,这两种反射的正确叙述是[ C ]
A、两种反射的反射中枢都在脊髓 B、前者是条件反射,后者是非条件反射 C、前者反射中枢在脊髓,后者反射中枢在大脑 D、前者反射中枢在大脑,后者反射中枢在脊髓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11讲 细胞呼吸的方式

考点二 细胞呼吸方式的判断及相关计算
1.细胞呼吸方式的判断方法 △拓展:欲确认某植物种子的细胞呼吸方式,应设置两套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装置1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_吸___收__二__氧__化___碳_,根据着色液滴移动的距 离可测出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的体积。 (2)装置2中着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呼吸作用_消__耗__的__氧___气__和__释__放___的__二__
考点二 细胞呼吸方式的判断及相关计算
1.细胞呼吸方式的判断方法 △拓展:欲确认某植物种子的细胞呼吸方式,应设置两套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3)实验结果分析判定呼 吸方式时,底物一般是 葡萄糖。分析如下:
装置1 着色液滴左移 着色液滴不动 着色液滴左移 着色液滴不动
装置2 着色液滴不动 着色液滴右移 着色液滴右移 着色液滴不动
2025年•高中生物•一轮复习
第11讲 细胞呼吸的方式和过程
目录
CONTENTS
01 细 胞 呼 吸 的 方 式 和 过 程 02 细 胞 呼 吸 方 式 的 判 断 03 细 胞 呼 吸 的 相 关 计 算
01
细胞呼吸的方式和过程
考点一 细胞呼吸的方式和过程
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 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的过 程。
物质变化特点
细胞呼吸方式
A CO2释放量=O2吸收量
只进行有氧呼吸 或有氧呼吸+乳酸发酵
B 不消耗O2,释放CO2 C 酒精产生量=CO2释放量 D 无CO2释放
只进行酒精发酵 只进行酒精发酵 只进行乳酸发酵
考点二 细胞呼吸方式的判断及相关计算
1.细胞呼吸方式的判断方法
(2)根据物质的量的关系来判断(O2消耗量与CO2释放量,酒精和CO2生产量)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课件(人教版):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_血__浆___ _淋__巴__液__、__血__浆__
3.细胞外液的成分 (1)血浆的成分
蛋白质 无机盐
营养物质(如葡萄糖) 代谢废物
(2)①组织液、淋巴液、血浆成分的异同点: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 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的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蛋白质 。 ②本质:细胞外液是一种类似于海水的 盐溶液 。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 ①溶液渗透压指溶液中 溶质微粒 对水的吸引力。 ②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有关。细胞外液渗透 压的90%以上来源于 Na+和Cl-。
3.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 渗透压 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 (2)适宜的 温度 和 pH 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 (3)正常的 血糖浓度 和 氧气含量 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
4.稳态概念的发展 分裂和分化
结构与功能
教材隐性知识
源于选择性必修1 P10“思考·讨论2”: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后, 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变 小 , 内环境 中 的水将较多地通过 渗透 作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吸水膨胀, 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的功能紊乱。因此在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 后,为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可以在饮水的同时适当补充一 些 电解质(或无机盐) 。
①内环境中的成分
归纳 总结
②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
归纳 总结
(2)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 ①组织水肿 组织水肿是在一定条件下,组织液浓度升高或血浆、细胞内液浓度 下降,引起水分移动,使血浆、细胞内液中的水渗透到组织液引起 的水肿现象。
归纳 总结
②组织水肿的原因归纳
归纳 总结
考点二
内环境的稳态
拓展 提升科学思维
3.细胞外液的成分 (1)血浆的成分
蛋白质 无机盐
营养物质(如葡萄糖) 代谢废物
(2)①组织液、淋巴液、血浆成分的异同点: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 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的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蛋白质 。 ②本质:细胞外液是一种类似于海水的 盐溶液 。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 ①溶液渗透压指溶液中 溶质微粒 对水的吸引力。 ②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有关。细胞外液渗透 压的90%以上来源于 Na+和Cl-。
3.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 渗透压 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 (2)适宜的 温度 和 pH 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 (3)正常的 血糖浓度 和 氧气含量 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
4.稳态概念的发展 分裂和分化
结构与功能
教材隐性知识
源于选择性必修1 P10“思考·讨论2”: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后, 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变 小 , 内环境 中 的水将较多地通过 渗透 作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吸水膨胀, 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的功能紊乱。因此在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 后,为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可以在饮水的同时适当补充一 些 电解质(或无机盐) 。
①内环境中的成分
归纳 总结
②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
归纳 总结
(2)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 ①组织水肿 组织水肿是在一定条件下,组织液浓度升高或血浆、细胞内液浓度 下降,引起水分移动,使血浆、细胞内液中的水渗透到组织液引起 的水肿现象。
归纳 总结
②组织水肿的原因归纳
归纳 总结
考点二
内环境的稳态
拓展 提升科学思维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课件(人教版):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和基本操作程序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拓展 提升科学思维
PCR是一项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原理,在体外提供参与DNA复制的各 种组分与反应条件,对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大量复制的技术。在 该过程中,引物非常关键,回答下列有关引物的问题: (1)什么是引物? 提示 引物是一小段能与DNA母链的一段碱基序列互补配对的短单链核酸。 (2)PCR技术为什么需要引物? 提示 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开始合成DNA,只能从3′端延伸DNA链。
拓展 提升科学思维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选择合适的限制酶切割含有目的基因的DNA
片段和载体。
已知限制性内切核酸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
,限制性内切
核酸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
,根据图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图示法写出限制性内切核酸酶Ⅰ和限制性内切核酸酶Ⅱ切割后形 成黏性末端的过程。
提示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Ⅰ: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Ⅱ:
本质
DNA
DNA
mRNA
mRNA
位置 目的基因上游 目的基因下游 mRNA首端 mRNA尾端
RNA聚合酶识 别和结合的部 功能 位,驱动基因 转录出mRNA
翻译的起始 使转录在所需要
信号(编码氨 的地方停下来
基酸)
翻译的结束信 号(不编码氨 基酸)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生物种类
植物
动物
微生物
常用方法 农杆菌转化法、花__粉__管__通__道__法__ 显微注射法 Ca2+ 处理法
(6)若一个DNA分子在PCR中经过n轮循环,理论上需要消耗多少个引物? 第n轮循环需要消耗多少个引物数? 提示 经过n轮循环需要消耗引物数为(2n+1-2)个,第n轮循环需要消耗 的引物数为2n个。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一)课件:细胞呼吸 (共53张PPT)

H2O
+
大量 能量
一
二三
二三
酶
C6H12O6 + 6H2O+6O2
6 CO2+12 H2O + 能量
氧化 分解
能量
1mol葡萄糖
2870kJ
1161kJ ATP 1709kJ 热能
有氧呼吸产生的大部分能量都以_热__能___的形式散失,
用于维持人的体温。只有少部分的能量储存在_A__T_P_
中
,
有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 你为何在线粒体基质中出现? 你为何来自于丙酮酸? 为何要吸纳6分子水 哪么多的[H]为谁生产? 能量啊能量 又见能量出现
氧气,氧气 我知道[H]到了哪里 [H]在线粒体 在线粒体内膜传递 在那里产生了水 此时最美, 此时最美。 能量啊能量 主要来自这里!
可是[H]啊 为什么有时会还原丙酮酸? 让它不再释放能量 你也没了更多的伙伴 你可知它转化为乳酸 还是酒精和二氧化碳? 那聊胜于无的能量啊! 是没有酶, 还是缺氧的无奈之选?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五、用细胞呼吸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酵母菌在适宜的通气、 温度和pH等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并大量繁殖;在无 氧条件下则进行酒精发酵。
醋酸杆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在氧气充足和具有酒精 底物的条件下,醋酸杆菌大量繁殖并将酒精氧化分解 成醋酸。
有氧呼吸:
彻底分解
丙酮酸
无氧呼吸:
转化
动:丙酮酸
分解
植:丙酮酸
能量完
二氧化碳和H O 全释放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高中生物】202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物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核酸: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C、H、O、N、P
突破 强化关键能力
判断:Mg参与构成叶绿体中的各种色素( × )
叶绿素:C、H、O、N、Mg 胡萝卜素:C、H
叶黄素:C、H、O
考点一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夯实必备知识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突破 强化关键能力
2、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和生活在珊瑚礁中美丽的珊瑚鱼,组成它们的
抗利尿激素 调节 水 运输
渗透作用 水通道蛋白
①暗反应 叶绿体基质 合成 消耗 ①光反应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②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线粒体内膜
②有氧呼吸第二阶段 线粒体基质
③ATP的合成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③ATP的水解 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基质
④单糖合成多糖
④肝糖原的水解 肝细胞
⑤氨基酸脱水缩合 核糖体
⑤淀粉、蛋白质、脂肪消化 消化道
⑥DNA分子复制、转录 细线胞粒核体、叶绿体、⑥DNA、RNA水解
考点二 组成细胞的无机物 夯实必备知识 1.细胞中的无机盐 点燃一粒小麦种子,待它燃尽可煎见到一些
灰白色的灰烬,这些灰烬就是无机盐。 阅读书本P21-22,总结无机盐的功能并补全表格内容。
离子形式
细胞中某些复 杂的化合物
无机盐种类
作用
缺乏症
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
Na
产生动作电位
降低,肌肉酸痛、无力
B 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
花而不实
Ca
抽搐(过高肌无力)
考点二 组成细胞的无机物 夯实必备知识
1.细胞中的无机盐 ➢ 功能三:维持细胞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无机盐种类
作用
缺乏症
Na
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
影响细胞形态的维持,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课件(人教版):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胰高血糖素可催化肝糖原水解为葡萄糖,说明肝细胞膜上有其相应的 受体蛋白,A正确; 水分子的跨膜运输属于被动运输,B错误; 促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甲状腺细胞,甲状腺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促 甲状腺激素的受体蛋白,C正确; 新冠病毒主要攻击人的肺部,肺部细胞是其靶细胞,其细胞膜上具有 新冠病毒S蛋白识别的受体蛋白,D正确。
4.(2023·河北衡水高三检测)下列关于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说法,正 确的是 A.罗伯特森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提出了“亮—暗—亮”的三明治结构
是一种静态模型 B.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欧文顿利用“相似相溶原理”解释了脂溶性物质更容易进入细胞是因
为细胞膜上具有大量的磷脂和少量的胆固醇
成分 所占比例
在细胞膜中的作用
脂质
其中 磷脂双分子层 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_胆__固__醇_ 约50%
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蛋白质 约40% 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 种类和数量 越多
被称作 糖被 ,与细胞膜上的 蛋白质或脂质 结合 糖类 2%~10%
形成_糖__蛋__白__或__糖__脂__
3.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
4.功能特点: 选择透过性 。 (1)表现:水分子、被选择的离子和小分子 可以通过 ,大分子、不被选择 的离子和小分子 不能通过 。 (2)原因:遗传性→结构基础:_转__运__蛋__白__种__类__、__数__量__或__转__运__蛋__白__空__间__结__构_ _的__变__化__→选择性。 (3)实例:植物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神经细胞对K+的吸收和Na+的排出等。 (4)影响因素 ①内因: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②外因:温度、pH、O2浓度等。
(3)脂质体到达靶细胞后,药物将如何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该过程利用 了膜的什么特点?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的教学策略ppt课件

4
2、认真分析比较近三年的高考试题,探寻高考命题趋势
高考题反映了考纲的要求,是我们复习备考的重要参考。对高考试题的研究, 要注重把握命题的思路和精神实质,而不是高考试题的外在形式,更不能被高考 试题中的某些不足牵着鼻子走。
整体研究历年高考试题——找共性; 重点研究近年高考试题——找趋势; 对比研究同类试题——找变化; 分类研究不同试题——找动态。
a. 集体备课 群体合作是高考取得好成绩的主要法宝,因此,要根据每个学校的特点进行集体备 课,通过几位教师的充分讨论,扬长避短,形成优化的教学方案,用集体的智慧 创造出最佳的教学效果。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一个结合、两个发挥、三定四统一”,即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 相结合;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发挥集体智慧;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人;统 一进度、统一学案、统一练习题、统一测试题。 具体过程是:第一步:备课组在备课组长的安排下分工主备;第二步:主备人面向 备课组全体教师说课;第三步:集体修改补充,最后形成共同的教(学)案,并 撰写自己的施教方案。实践证明,集体备课是发挥团队精神,发挥集体智慧,实 现资源共享,师生上水平、上层次的重要措施,是确保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的保证。
(1)整体要求
复习课对学生的要求: ①读
这里讲的读是指研读教科书,要求同学们依据考纲中的考点,带着问题阅读教科书, 读的过程中划记考点、理解考点,并进行个人反思。 ②记
这里讲的记是指学生在复习时自己所作的记录,快速记录老师授课的精髓,同时还 要建立自己的纠错本,记载自己曾经做错过的试题,并把它汇总,之后再逐一解决。 ③练
(1)读教材:分为通读和精读。根据当今高考的命题趋势,要求学生通读教 材,在通读的过程中把重要的知识点用笔圈划下来;然后是精读,根据《考试 大纲》的范围,精读各个知识点,包括文字部分、插图、小资料、实验等。
2、认真分析比较近三年的高考试题,探寻高考命题趋势
高考题反映了考纲的要求,是我们复习备考的重要参考。对高考试题的研究, 要注重把握命题的思路和精神实质,而不是高考试题的外在形式,更不能被高考 试题中的某些不足牵着鼻子走。
整体研究历年高考试题——找共性; 重点研究近年高考试题——找趋势; 对比研究同类试题——找变化; 分类研究不同试题——找动态。
a. 集体备课 群体合作是高考取得好成绩的主要法宝,因此,要根据每个学校的特点进行集体备 课,通过几位教师的充分讨论,扬长避短,形成优化的教学方案,用集体的智慧 创造出最佳的教学效果。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一个结合、两个发挥、三定四统一”,即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 相结合;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发挥集体智慧;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人;统 一进度、统一学案、统一练习题、统一测试题。 具体过程是:第一步:备课组在备课组长的安排下分工主备;第二步:主备人面向 备课组全体教师说课;第三步:集体修改补充,最后形成共同的教(学)案,并 撰写自己的施教方案。实践证明,集体备课是发挥团队精神,发挥集体智慧,实 现资源共享,师生上水平、上层次的重要措施,是确保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的保证。
(1)整体要求
复习课对学生的要求: ①读
这里讲的读是指研读教科书,要求同学们依据考纲中的考点,带着问题阅读教科书, 读的过程中划记考点、理解考点,并进行个人反思。 ②记
这里讲的记是指学生在复习时自己所作的记录,快速记录老师授课的精髓,同时还 要建立自己的纠错本,记载自己曾经做错过的试题,并把它汇总,之后再逐一解决。 ③练
(1)读教材:分为通读和精读。根据当今高考的命题趋势,要求学生通读教 材,在通读的过程中把重要的知识点用笔圈划下来;然后是精读,根据《考试 大纲》的范围,精读各个知识点,包括文字部分、插图、小资料、实验等。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课件(人教版):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脊髓受损伤,其他部位正常
三
重温高考 真题演练
1.(2022·山东,7)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部血管阻塞而引起的脑部损伤,可 发生在脑的不同区域。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无其他疾病或损伤,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A.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S区时,患者不能发出声音运动时,患者的缩手反射仍可发生 D.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不完全
引
课时精练
考点一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归纳 夯实必备知识
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 ①躯体运动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 又叫 第一运动区 。 ②第一运动区与躯体运动的关系 a.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b.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都有代表区。 c.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 倒置 的,但头面部代表区的 位置与头面部的关系是 正立 的。 d.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 精细程度 有关。
2.人类大脑皮层的言语区
言语区 联想记忆
受损特征
运动性言
病人可听懂别人的讲话和看懂文
Sport→S
语区(S区)
字,但不能讲话
听觉性言
病人能讲话、书写,能看懂文字,
Hear→H
语区(H区)
但 听不懂 别人的谈话
视觉性言
病人的视觉无障碍,但看不懂文
语区(V区) Visual→V 字的含义,变得不能_阅__读___
第4课时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 高级功能
课标要求
1.分析位于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和脑中相应的高级神经中枢相互联 系、相互协调,共同调控器官和系统的活动,维持机体的稳态。 2.简述语言活动和条件反射是由大脑皮层控制的高级神经活动。
三
重温高考 真题演练
1.(2022·山东,7)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部血管阻塞而引起的脑部损伤,可 发生在脑的不同区域。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无其他疾病或损伤,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A.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S区时,患者不能发出声音运动时,患者的缩手反射仍可发生 D.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不完全
引
课时精练
考点一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归纳 夯实必备知识
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 ①躯体运动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 又叫 第一运动区 。 ②第一运动区与躯体运动的关系 a.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b.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都有代表区。 c.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 倒置 的,但头面部代表区的 位置与头面部的关系是 正立 的。 d.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 精细程度 有关。
2.人类大脑皮层的言语区
言语区 联想记忆
受损特征
运动性言
病人可听懂别人的讲话和看懂文
Sport→S
语区(S区)
字,但不能讲话
听觉性言
病人能讲话、书写,能看懂文字,
Hear→H
语区(H区)
但 听不懂 别人的谈话
视觉性言
病人的视觉无障碍,但看不懂文
语区(V区) Visual→V 字的含义,变得不能_阅__读___
第4课时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 高级功能
课标要求
1.分析位于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和脑中相应的高级神经中枢相互联 系、相互协调,共同调控器官和系统的活动,维持机体的稳态。 2.简述语言活动和条件反射是由大脑皮层控制的高级神经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繁殖周期短,后代数量大,而且
豌豆成熟后籽粒都留在豆荚中,便于 观察和计数。
2、科学的研究方法
合理运用由单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 在对生物性状进行分析时, 孟德尔采用单一变量分析法,首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传递情况进行 研究,最大限度地排除各种复杂因素的干扰,再研究两对甚至多对性状的 遗传,这种由单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遵循了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
解析:孟德尔正确地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是获得成功的条件之一, 他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在豌豆开花前进行去雄、 然后在花朵外套袋,以防外来花粉授粉,以保证在自然状态下亲本 是纯种。所以D的叙述是正确的; A是错的;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 实验时必须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适时完成人工授粉,B是 错的;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无法判断亲本是否纯合,因为若 为显性性状,无论纯合子或杂合子其表现型是相同的,C是错的。
孟德尔单因子杂交实验
孟德尔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子杂交实验
3、采用严密的实验分析方法
详细记录杂交各代的系谱,通过对一对相对性状、两对相对性状 杂交实验的子代出现的性状进行分类、计数和数学归纳,找出实验 显示出来的规律性,并深刻认识到数字比例中所隐藏的深刻意义和 规律。孟德尔成功地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来研究生物的遗传问题, 而把遗传学研究从单纯的描述推进到定量的计算分析,化无形为有 形,开拓了遗传学研究的新途径。
二、考点整合
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1、正确选择实验材料
孟德尔通过严格筛选,选择了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 。
豌豆花
(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 花授粉。所以在自然状态下,能避开外来花 粉的干拢,便于形成纯种,能确保实验结果 的可靠性。
(2)豌豆花大且花冠的形状便
于人工去雄和人工授粉。
(3)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可以明显区分的相对性状。
雌蕊:是花的主要部分,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中受精卵发育 成胚,受精极核发 育成胚乳。
(2)花的分类
单性花
两性花
同一朵花中既有雄 蕊又有雌蕊
一朵花中只有雄蕊 或只有雌蕊
雌蕊 雄蕊
只有雌蕊 称雌花
只有雄蕊称 雄花
又分雌雄同株和雌雄异株
(3)传粉方式
自花传粉
两性花的花粉落到 同一朵花雄蕊柱头 上的过程
欢迎下载下一课件
基因的分离定律
孟德尔在做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时,连续观察了七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结果,并对其子代出现的性状进行分 类、计数和数学归纳,发现了子代的 分离比都接近3:1
七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数据
性状 茎的高度 种子的形状 子叶的颜色 花的位置 种皮的颜色 豆荚的形状 豆荚颜色 一种性状 787(高) 5474(圆滑) 6022(黄色) 651(叶腋) 705(灰色) 882(饱满) 428(绿色) 另一种性状 277(矮) 1850(皱缩) 2001(绿色) 207(茎顶) 224(白色) 299(不饱满) 152(黄色) F2的比 2.84:1 2.96:1 3.01:1 3.14:1 3.15:1 2.95:1 2.82:1
4、严密的假说演绎
孟德尔在假说——演绎的科学思维方法指导下,针对已有事 实,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更重要的是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巧 妙地设计了测交实验.令人信服地证明了他所预测的假说的 正确性, ,从而使假说变成普遍的规律。
孟德尔设计了科学的实验程序:
实验→观察现象→提出假说(解释) →再实验(验证)→结果与假说相 符,上升为规律,从而确立了遗传 学的两大定律——基因分离定律和 自由组合定律。
异花传粉
两朵花之间的传粉 过程
闭花传粉
花未开时同一 朵花就完成了 自花传粉的过 程,传粉后才 开花。
(4)杂交实验的操作
①认定父本和母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做父本( ♂ ),接受花粉 的植株叫做母本(♀ ),先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注意 去除干净、彻底,然后套上纸袋。
②待雌蕊成熟时, 采集另一植株的花 粉,撒在去雄花的 雌蕊柱头上,再套 上纸袋。
三、近两年高考真题示例
1、(09高考江苏卷)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 的是( ) D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 度 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生物一轮复习系列课件
夯 实 基 础 必修2
新人教版
共18套
2011
高考
新课标专用
提 升 能 力
点击翻动
作者:邵寄璋(生物特级教师)
2-3 遗传的基本规律
(1)孟德尔遗传 实验的科学方法
顺序与标注与新
课标考纲相同
一、基础知识的补充
(1)花的构造
雄蕊;是花的主要部分,花药中有花粉,花药成熟后,花粉散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