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芷兰实验学校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芷兰2017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卷
语文试题
时量: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每小题2分)
天才与灵感朱光潜灵感既然是突如其来,突然而去,不由自主,那不就无法可以用人力来解释么?从前人大半以为灵感非人力,以为它是神灵的感动和启示。
在灵感之中,仿佛有神灵凭附作者的躯体,暗中驱遣他的手腕,他只是坐享其成。
但是从近代心理学发现潜意识活动之后,这种神秘的解释就不能成立了。
什么叫做“潜意识”呢?我们的心理活动不尽是自己所能觉到的。
自己的意识所不能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就属于潜意识。
意识既不能察觉到,我们何以知道它存在呢?变态心理中有许多事实可以为凭。
比如说催眠,受催眠者可以谈话、做事、写文章、做数学题,但是醒过来后对于催眠状态中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往往完全不知道。
此外还有许多精神病人现出“两重人格”。
例如一个人乘火车在半途跌下,把原来的经验完全忘记,换过姓名在附近镇市上做了几个月的买卖。
有一天他忽然醒过来,发现身边事物都是不认识的,才自疑何以走到这么一个地方。
旁人告诉他说他在那里开过几个月的店,他绝对不肯相信。
心理学家根据许多类似事实,断定人于意识之外又有潜意识,在潜意识中也可以运用意志、思想,受催眠者和精神病人便是如此。
在通常健全心理中,意识压倒潜意识,只让它在暗中活动。
在变态心理中,意识和潜意识交替来去。
它们完全分裂开来,意识活动时潜意识便沉下去,潜意识涌现时,便把意识淹没。
灵感就是在潜意识中酝酿成的情思猛然涌现于意识。
它好比伏兵,在未开火之前,只是鸦雀无声地准备,号令一发,它乘其不备地发动总攻击,一鼓而下敌。
在没有侦探清楚的敌人(意识)看,它好比周亚夫将兵从天而至一样。
据心理学家的实验,在进步停顿时,你如果索性不练习,把它丢开去做旁的事,过些时候再起手来写,字仍然比停顿以前较进步。
这是什么道理呢?就因为在意识中思索的东西应该让它在潜意识中酝酿一些时候才会成熟。
功夫没有错用的,你自己以为劳而不获,但是你在潜意识中实在仍然于无形中收效果。
所以心理学家有“夏天学溜冰,冬天学泅水”的说法。
溜冰本来是在前一个冬天练习的,今年夏天你虽然是在做旁的事,没有想到溜冰,但是溜冰的筋肉技巧却恰在这个不溜冰的时节暗里培养
成功。
一切脑的工作也是如此。
灵感是潜意识中的工作在意识中的收获。
它虽是突如其来,却不是毫无准备。
法国大数学家潘嘉贵常说他的关于数学的发明大半是在街头闲逛时无意中得来的。
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听过有一个人向来没有在数学上用功夫,猛然在街头闲逛时发明数学上的重要原则。
在罗马落水的如果不是素习音乐的柏辽兹,跳出水时也决不会随口唱出一曲乐调。
他的乐调是费过两年的潜意识酝酿的。
艺术家往往在他的艺术范围之外下功夫,在别种艺术之中玩索得一种意象,让它沉在潜意识里去酝酿一番,然后再用他的本行艺术的媒介把它翻译出来。
吴道子生平得意的作品为洛阳天宫寺的神鬼,他在下笔之前,先请斐曼舞剑一回给他看,在剑法中得着笔意。
王羲之的书法相传是从看鹅掌拨水得来的。
法国大雕刻家罗丹也说道:“你问我在什么地方学来的雕刻?在深林里看树,在路上看云,在雕刻室里研究模型学来的。
我在到处学,只是不在学校里。
”
从这些实例看,我们可知各门艺术的意象都可触类旁通。
书画家可以从剑的飞舞或鹅掌的拨动之中得到一种特殊的筋肉感觉来助笔力,可以得到一种特殊的胸襟来增进书画的神韵和气势。
推广一点说,凡是艺术家都不宜只在本行小范围之内用功夫,须处处留心玩索,才有深厚的修养。
鱼跃莺飞,风起水涌,以至于一尘之微,当其接触感官时我们虽常不自觉其在心灵中可生若何影响,但是到挥毫运斤时,他们都会涌到手腕上来,在无形中驱遣它,左右它。
在作品的外表上我们虽不必看出这些意象的痕迹,但是一笔一划之中都潜寓它们的神韵和气魄。
这样意象的蕴蓄便是灵感的培养。
(选自朱光潜《谈美》) 1.下列对于“灵感”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灵感是突如其来,突然而去,不由自主的,它完全不靠人力,是神灵的感动和启示。
B.灵感来临时仿佛有神灵凭附作者的躯体,暗中驱遣他的手腕,作者毫无准备,坐享其成。
C.灵感就是在潜意识中酝酿成的情思猛然涌现于意识,它虽是突如其来,却不是毫无准备。
D.灵感是潜意识中的工作在意识中的收获,这种收获常在意识和潜意识中交替出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
A.意识之外有潜意识,潜意识是指自己的意识所不能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在潜意识中也可以运用意志、思想。
B.许多精神病人现出“两重人格”,一旦他忽然醒过来后,对于病中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往
往完全不知道。
C.在通常健全心理中,意识压倒潜意识,只让它在暗中活动;在变态心理中,意识和潜意识完全分裂开来。
D.在意识中思索的东西应该让它在潜意识中酝酿一些时候才会成熟,所以我们在练字中出现瓶颈时就要学会放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夏天学溜冰,冬天学泅水”的说法之所以正确,是因为功夫没有错用的,你在潜意识中仍然会于无形中收到效果。
B.虽然很多发明大半是在无意中得来的,但是从来没有人向来不用功,就能轻而易举地等来灵感,从而获得成功。
C.吴道子赏剑法、王羲之观鹅掌拨水、罗丹看树看云等例子说明,艺术家在潜意识中酝酿的东西,最后往往能在他的本行艺术中表现出来。
D.各门艺术的意象都可触类旁通,因为它们的神韵和气魄是相通的,艺术家就应该尽可能精通各门艺术从而获得灵感。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隐瞒石磊中午时分,忽然,一辆宝马名车停在我的铺门口,下来一位四十多岁的贵妇人。
这人我认识,住在我的楼上,叫尚海英。
海英一进来就对我说:“老王,我想为我妈镶一口牙,好的牙多少钱?差的又是多少?”
“海英,好的牙有五千多,也有六千多的,那差的一两百元。
”我回答海英说。
“老王,你看这样行吗?我想给我妈镶一两百元的,你当她的面说是五千多元的。
”海英对我说。
我看了看海英,非常不解地问:“海英,你家有的是钱,干吗这样做?”
“老王,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妈已六十多岁,镶那么好的牙干吗?说不定,镶上不几天她就……”
海英后面的话没有说出来,但我知道她后面想说的是什么话。
我用有点鄙视的眼光看了她一眼,很不情愿地说:“好……好吧!”
“老王,就这么说,咱们是好邻居,你可得替我隐瞒。
下午,我带她来做牙模。
”海英说完就走了。
海英走了不久,住在我楼下的夏玉莹骑着一辆单车来了。
玉莹笑着问我说:“王医生,我想为我妈镶一口牙。
我妈这人真是的,怎么叫她,她都不来。
好的牙多少钱?最差的又多少钱?”
我看了看玉莹心想,你也和海英一样?但我转念一想,玉莹一家不容易,夫妻都是小学教师,两个儿子都在读大学。
于是,我还是很和气地说:“林老师,好的有五千多元,差的有一百来元。
”
“王医生,妈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每次看到她吃东西,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你帮我镶一口最好的牙给她吧,我妈很心疼钱,但你得跟她说是一百来元的,要不,她肯定不镶。
”玉莹十分认真地对我说。
我听到玉莹这话,内心很是感动,但故意用海英的话对她说:“林老师,你妈不都七十多岁了吗,镶那么好的干吗?说不定,镶上不几天她就……”
玉莹用惊讶的目光看着我,不满地说:“王医生,你怎么说这话?”
我知道我说错了,歉意地对她说:“夏老师,我是跟你开玩笑的。
”
玉莹走时,又郑重对我说:“王医生,这事就拜托你了,千万别让我妈知道。
她要是知道了,她是不会来的。
”
真是无巧不成书。
几天后,尚海英带着妈妈来了,夏玉莹也带着妈妈来了。
尚海英的妈妈叫她尚妈妈,夏玉莹的妈妈叫她夏妈妈。
因为是同一栋楼,彼此都认识。
尚妈妈问夏妈妈:“大姐,你镶多少钱的牙?”
“我……我……我……本来不想镶牙,都七十多了,还镶什么牙,可玉莹就是不肯。
”夏妈妈回答说。
“我是问你镶多少钱的?”尚妈妈又问了她一句。
“一……一百多块的就行了,都这把年纪了。
”夏妈妈有点不好意思地回答说,她不是钱少不好意思,是怕媳妇在他们的面前没有面子。
“什么?一百多块的?一百多块的还不跟纸糊的一样,我的儿媳妇就给我镶五千多的!”尚妈妈颇为得意地说。
海英有点用质问的口气,对玉莹说:“夏老师,你怎么给夏妈妈镶这种牙,你要是没钱,跟我说一声。
老王,你说是不是?”
海英的话,我装着没有听见。
玉莹理了理刘海,有点尴尬地说:“将、将就一下吧。
”
我自言自语说了一句:“真作假时假作真。
”
海英婆媳走了,夏妈妈却安慰儿媳说:“莹,她们的话,你别往心里去。
她家有的是钱,咱们一百元要相当她们的五十万元。
”
我想了很久,也不知道对她们婆媳说什么好。
我精神十分集中,想把这口牙镶好,不然,我就对不起玉莹的那份孝心。
一个星期后的中午,天下着雨,我在房里休息。
尚妈妈和夏妈妈到我家来跟我的妈妈聊天。
聊来聊去,她们聊起了牙。
尚妈妈问夏妈妈说:“大姐,你的牙好使吗?”
“哎呀,我的牙好得很,跟年轻时的牙齿一样。
”夏妈妈喜形于色地说。
“这就怪了,你一百多块的牙那么好,我五千多元的牙却差得很。
会不会给小王搞错了?”尚妈妈有点怀疑地说。
“让我给你看一看就知道了。
”妈妈对尚妈妈说。
妈妈一看到尚妈妈那口牙,就肯定地说:“错了,这牙是便宜的牙。
”妈妈说完又对夏妈妈说:“你的牙,我也看一下吧。
”妈妈一看到夏妈妈的牙又说:“你这口牙可是好牙,搞错了,搞错了。
”
妈妈走进我的房里,把我叫了出来,当着她们的面质问我:“她们的牙是怎么回事,会不会搞错了?”
我本想为她们继续隐瞒,现在看来,不说出实情不行了。
于是,我只好把真相告诉她们。
三位老人听后,都十分吃惊。
(选自2014年第3期《北京文学》)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以朴实的语言叙述了两个儿媳妇各为自己的婆婆镶牙的故事,表现了儿媳妇对婆婆的孝心,反映了当前的一些社会风尚。
B.小说善于通过人物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虽然海英和玉莹的言语有些地方是相似的,但表达的内心情感却完全不同。
C.说“真作假时假作真”这句话,是因为“我”实在看不惯海英和玉莹的做法,包含着“我”对海英的强烈不满和对玉莹的无限同情,
D.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印证了“真是无巧不成书”这句话,文中的几次巧合,增加了小说情节的真实性,使故事情节顺理成章。
E.“我”本想替海英和玉莹永久地保存秘密的,但妈妈当着两位老人的面质问“我”原因,“我”只好违背着自己的良心说出了真相。
5.小说中的“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5分)
6.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并简要分析。
(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31分)
(一)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李广三子,曰当户、椒、敢,皆为郎。
当户蚤死,有遗腹子陵。
陵字少卿,少为侍中建章监。
善骑射,爱人,谦让下士,甚得名誉。
武帝以为有广之风。
天汉二年,陵自请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
上壮而许之。
陵至浚稽山,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
军居两山间,以大车为营。
陵引士出营外为阵,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令曰:“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
”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
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
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
单于大惊,召左右地兵八万余骑攻陵。
陵且战且引,南行数日,抵山谷中。
连战,士卒中矢伤,三创者载辇,两创者将车,一创者持兵战。
引兵东南,抵大泽葭苇中,虏从上风纵火,陵亦令军中纵火以自救。
南行至山下,单于在南山上,使其子将骑击陵。
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
陵居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
汉军南行,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即弃车去。
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入峡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
陵令军士人持二升糒,一半冰,期至遮虏障者相待。
夜半时,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
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
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
军人分散,脱至塞者四百余人。
群臣皆罪陵,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
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輮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
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拳,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
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
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上以迁诬罔,欲沮贰师,为陵游说,下迁腐刑。
久之,上悔陵无救,乃遣使劳赐陵余军得脱者。
(节选自《汉书•李陵传》)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上壮而许之壮:赞许。
B.期至遮虏鄣者相待期:盼望。
C.北首争死敌北首:面朝北。
D.上以迁诬罔诬罔:欺诈。
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入峡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
B.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入峡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
C.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入峡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
D.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入峡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李陵年轻时有名气。
他擅长骑马射箭,爱护关心他人,谦虚礼让,降低身份结交贤士;汉武帝认为他有其祖父李广的风度。
B.李陵指挥有方。
在敌众我寡的情势下,他沉着冷静,出营对阵,命所有士兵一起射箭,击退并追击匈奴,杀死匈奴数千人。
C.李陵未能死节。
李陵率领的军队被围在谷中,损失惨重;他与韩延年率众突围,匈奴紧追不舍,韩延年战死,李陵投降匈奴。
D.司马迁为李陵辩护。
他认为李陵虽然被俘,但摧败匈奴的战绩也足以光耀天下;李陵之所以投降,是想等待机会报效汉朝。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连战,士卒中矢伤,三创者载辇,两创者将车,一创者持兵战。
(2)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
(二)古代诗歌鉴赏(8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题目。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②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
②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1.对本诗的分析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
律诗是一种诗歌体裁,盛行于唐代,属于古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B、首联承题,上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下句点明了“野泊”之因:“逋逃”指逃难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泊”。
C、后人评周莘此诗“最近杜味”。
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D、诗歌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
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
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E、颈联写了酒化成过客之泪如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心使人暗自惊叹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所思、所感、所痛。
12.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4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7分)
13.(1)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
(2)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3) 真的猛士,,。
(4) 高渐离击筑,,,士皆垂泪涕泣。
四.语言运用(18分,每小题2分)
1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
A.张老师一生默默地耕耘在幼儿园,为祖国培养了无数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儿童。
B.“两会”召开后,全国上下激浊扬清,形成了弘扬正气的政治局面。
C.他虽然在监狱里度过了三年的峥嵘岁月,但出狱后仍然恶习不改,继续作恶乡里。
D.这位演员穿上唐装后,立即成了追星族们心中的风云人物,人们纷纷效仿起来。
1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技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响声。
B.最近,市政府为塑造济南市良好的城市形象,大力推行文明用语,此举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C.半期考试之后,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D.一个人变好变坏,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作用。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科学研究表明,,。
,,。
,强身且做不到,又何谈强国?
①一些大城市,人们不得不压抑户外健身的热情
②整个民族的身体健康状况出现下滑
③人们不呼吸新鲜空气几分钟都难以存活
④中小学甚至开始削减长跑等户外体育运动课程和考试项目
⑤由于空气质量的恶化
⑥人们不吃饭可以活7到20天,不喝水可以活3到7天
A.⑤①④②⑥③ B.②①⑥③⑤④
C.⑤②①④⑥③ D.⑥③⑤①④②
17.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失其所与,不知夫晋,何厌之有
B.秦伯说,与郑人盟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2分)()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行李之往来
B.为之奈何人不敢与忤视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而伤长者之意
19.下列句子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吾属今为之虏矣——我们很快就会被他俘虏了
B.持千金之资币物——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
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于是拿起他的匕首给秦王
D.(沛公)脱身独去,已至军矣——沛公已经脱身离开,回到军营
20.下面是一幅保护生态环境的剪纸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90字。
(6分)
六.写作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50分)
人生的历程,就是不断寻找真善美的过程。
心爱的物品,失落的情感,生活的快乐,还有做人的道理,动人的细节,人生的坐标……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寻找。
你曾经寻找过什么?你正在寻找或将要寻找的是什么呢?请以“寻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芷兰2017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卷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 (依据第1段“但是从近代心理学发现潜意识活动之后,这种神秘的解释就不能成立了”可知A、B两项说法错误,属于断章取义。
D.逻辑混乱。
根据第3段“灵感就是在潜意识中酝酿成的情思猛然涌现于意识”,可知“灵感”并非“常在意识和潜意识中交替来去而出现”。
)
2.D (曲解原意。
选项中“放弃”有误,原文第3段是“在进步停顿时,你如果索性不练习,把它丢开去做旁的事,过些时候再起手来写,字仍然比停顿以前较进步”。
)
3.D (曲解原意。
选项中“尽可能精通各门艺术从而获得灵感”有误,原文最后一段是“凡是艺术家都不宜只在本行小范围之内用功夫,须处处留心玩索,才有深厚的修养”。
)
4. B给3分, D给2分,A给1分。
( C项说实在看不惯海英和玉莹的做法对海英的强烈不满和对玉莹的无限同情错,从文中看,我对玉莹的做法不是看不惯,而是赞赏的;我对玉莹也没有无限同情。
E项说我本想替海英和玉莹永久地保存秘密的是无中生有,说只好违背着自己的良心说出了真相错,从文章看,说出真相并没有违背着自己的良心。
A项说法不准确,因为海英的做法有一定的孝心,但她真实心理又是令人厌恶的,算不上一种社会风尚。
)
5.①小说中的我是小说的叙述者与情节的连接者,是小说的线索人物。
②推动情节发展。
小说都是从我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而展开的。
③有助于展示人物性格特点。
我的心理和语言能揭示人物心理,揭开事情的真相。
(每点2分,答满三点给5分)
6.①海英和玉莹出场的对比。
海英是开着宝马来的,玉莹是骑着单车来的。
②海英和玉莹做法的对比。
海英有钱而给婆婆镶便宜的牙,玉莹没钱却给婆婆镶贵的牙。
③海英和玉莹心灵的对比。
海英让我帮忙隐瞒真相是想骗婆婆高兴,是自私的表现;而玉莹让我帮忙隐瞒真相是想让婆婆愿意镶牙,是孝心的表现。
(每点2分,答满三点给5分。
答其他方面意思对也可。
)
7. B(期:约定。
)
8.D(原文: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入峡谷。
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
)
9. B(前行后行有分工,后行射箭。
)
10.(1)(汉军)接连数战,士卒中箭受伤,受伤三处的乘坐辇车,受伤两处的驾驶车辆,
受伤一处的手持武器坚持战斗。
(“中矢”“将”“兵”各1分,句意2分。
共5分。
)
(2)抵挡数万敌军,匈奴救死扶伤都没有时间,带领全部会射箭的人一同围攻李陵。
(“抑”“不暇”“举”各1分,句意2分。
共5分。
)
【参考译文】
李广有三个儿子,叫李当户、李椒、李敢,都担任郎官。
李当户早死,有个遗腹子名叫李陵。
李陵字少卿,年轻时担任侍中建章监。
擅长骑马射箭,爱护关心他人,谦虚礼让,降低身份结交贤士,名声很好。
武帝认为他有李广的风度。
天汉二年,李陵自己请求前往兰干山以南地区,用分散匈奴的兵力,不让其专门攻击贰师将军的部队。
皇帝赞许他并答应了。
李陵在浚稽山与单于率领的匈奴军队相遇,匈奴大约三万骑兵将李陵的部队包围。
李陵屯兵两山之间,用战车围成营寨。
李陵亲自率领士卒在营外列下战阵,前排手持戟、盾,后排手持弓、弩,下令说“听到鼓声就放箭,听到锣声就停止。
”匈奴兵见汉军人少,便直逼营前阵地。
李陵率部肉搏,然后命后排弓弩手万箭齐发,匈奴兵纷纷应弦倒地。
匈奴只得退回山上,汉军随后追击,杀死匈奴数千人。
单于大惊失色,急召左、右两翼军八万多骑兵前围攻李陵。
李陵率部且战且走,向南撤退数日,到一座山谷之中。
(汉军)接连战斗,士卒中箭受伤,受伤三处的乘坐辇车,受伤两处的驾驶车辆,受伤一处的手持武器坚持战斗。
李陵率部向东南方撤退,到达一大片沼泽芦苇之中。
匈奴在上风放火,李陵也命部下放火烧光周围的芦苇以自救。
汉军南撤到一座山下,单于在南山上,命令他的儿子率领骑兵攻击汉军。
汉军在树林之中步战,又杀死匈奴数千人,并用连弩箭射单于,单于慌忙下山躲避。
李陵的部队被困在山谷之中,匈奴的人马在山上,从四面射击,箭如雨下。
汉军往南行进,一天五十万支箭都用完了,就放弃车辆离去。
士卒还有三千多人,只能砍断车辐当做武器,军官拿着短刀,退入狭谷之中。
单于截断汉军后路,借助地势将山上巨石滚入谷中,汉军死亡很多,难以前进。
李陵于是命将士每人身带二升干粮,一片冰,约定到遮虏障会合。
半夜时,李陵与韩延年都跨上战马,十几名精壮士卒跟随。
匈奴数千名骑兵随后追击,韩延年战死。
李陵说道:“我已无面目报答皇帝陛下了!”于是投降。
李陵的部下分散突围,逃回边塞的有四百余人。
满朝大臣都归罪于李陵,汉武帝拿这件事问太史令司马迁,司马迁竭力为李陵分辩说:“李陵对父母极为孝顺,对将士更讲信义,常常奋不顾身,赴国家急难,他平素所修养的品德,具有闻名全国的贤豪之士的风度。
再说,李陵率领的步卒不够五千,深入充满军马的匈奴腹地,抵挡数万敌军,匈奴救死扶伤都没有时间,带领全部会射箭的人一同围攻李陵。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