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 32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 污染
海洋航行
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 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
大渔场
场、北海渔场
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 到表面→著名渔场
秘鲁渔场
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 油船泄漏、陆地近海污
围
染
影响航行速度、时间及经济 顺流加速、逆流减速;
效益;寒暖流相遇形成海 拉布拉多寒流常携带
雾;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 冰山,且其与墨西哥湾
第三十五页,共37页。
解析:(1)图中气候分界线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 分界线,该分界线东段延伸的纬度高主要是因为受海陆位置和沿岸 暖流影响,亚热带季风气候向高纬度延伸。(2)图示时段福岛位于低 压槽附近,形成冷锋天气系统,受该系统影响,气温下降、风力增 大,出现雨雪天气。(3)根据图中等压线可判断,福岛附近为偏西 风,沿岸日本暖流由南向北流动,因此核泄漏物质将向东北方向扩 散。
第2讲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yùndòng)
第一页,共37页。
[考纲解读] 1.结合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图,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2. 结合世界洋流分布图,掌握各大洋流的分布,并理解洋流对地理环 境的影响。3.结合等温线图,判断南、北半球、洋流流向、洋流性质 等,特别关注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
第二页,共37页。
一、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1)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稳较定(wěndì地ng沿) 着一定方向做 大 规模(guīm的ó)流动,叫做洋流。
(2)按性质分类
暖流 :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 寒流(h:án从liú水) 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
第三页,共37页。
盛行(shèngxín:g)海风 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如 (3)影响洋流的因素 信风和西风
第三十六页,共37页。
答案:(1)距海近,且沿岸有暖流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向高纬 延伸。
(2)气温下降,风力增大,出现雨雪天气。地震灾区位于低压槽 附近,形成冷锋天气系统。
(3)福岛附近主导风向为偏西风,受西风和洋流(日本暖流)的影 响,核泄漏物质主要向东北方向扩散。
第三十七页,共37页。
【思维导图】
第二十四页,共37页。
[导图提示] 1.北半球 南半球 暖流 寒流 2.加利福尼亚 东澳大利亚
【参考答案】 (1)B (2)C 【方法点拨】 判断洋流流向 (1)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分布规律确定南、北半球。 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增大,则该海域在北半球 (如图甲);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变小,则该海域在 南半球(如图乙)。
答案:1.B 2.D
第二十九页,共37页。
(2013·山东德州一诊)右图为“某区域洋流环流简图”,右侧为 相应风带的盛行风。据此回答3~4题。
3.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海区位于南半球 B.①处洋流的性质为寒流,温度最低 C.②处洋流的性质为暖流,温度最高 D.③处洋流主要是由西风吹拂形成的
第二十六页,共37页。
(2013·广州模拟)读“地球近地面部分风带示意图”,回答1~2 题。
1.关于四个风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亚洲地区东部季风的形成与①风带的南北移动有很大关系 B.受②风带影响的地区气候特征为温和湿润 C.受③风带影响的地区降水量很大 D.③④风带交替控制的地区多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
第十三页,共37页。
要点二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2012·北京文综)2012 年 7 月 27 日—8 月 12 日,第 30 届夏季 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读图,回答下题。
途经该区域的洋流(
)
第十四页,共37页。
A.能使北美洲至欧洲的海轮航行速度加快 B.造成欧洲西部地区气温升高、湿度降低 C.进入到北冰洋海域,使当地能见度变好 D.在与其他洋流交汇的海域不易形成渔场 【解析】 北大西洋暖流由北美洲流向欧洲西海岸,可使同航 向的海轮航行速度加快,故 A 正确;暖流具有增温增湿作用,故 B 错误;该暖流进入到北冰洋海域,气温降低,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形 成雾,能见度必然降低,故 C 错误;该洋流与南下的寒流交汇处形 成了北海渔场,故 D 错误。 【答案】 A
A.甲图所示区域位于南半球 B.乙图所示区域位于南半球 C.甲图洋流为暖流 D.乙图洋流为寒流
第二十二页,共37页。
(2)如果甲、乙两图所示区域都位于太平洋,判断甲、乙两图的 洋流名称( )
A.甲图洋流为秘鲁寒流 B.乙图洋流为西澳大利亚寒流 C.甲图洋流为加利福尼亚寒流 D.乙图洋流为巴西暖流
第二十三页,共37页。
第十一页,共37页。
(原创)读世界局部区域图,回答(1)~(2)题。
(1)图中渔场的形成原因是( ) A.①处有寒暖流交汇 B.①处有暖流 C.②处有上升流 D.②处有寒暖流交汇
第十二页,共37页。
(2)下列有关③处海域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③处海域的洋流夏季呈逆时针、冬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B.③处海域的洋流夏季呈顺时针、冬季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③处海域的洋流属于补偿流 D.③处海域的洋流属于寒流 【解析】 第(1)题,②处为寒暖流交汇处,有渔场形成。第(2) 题,受季风影响,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夏季呈顺时针、冬季呈逆时 针方向流动。 【答案】 (1)D (2)B
5.若该洋流是一支寒流,则其可能位于( ) A.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 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洋东岸 C.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 D.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洋西岸
第三十二页,共37页。
6.若该洋流流向纬度高的地区,则该洋流( ) A.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B.流经地区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 C.位于澳大利亚大陆西部沿海地区 D.是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因素之一
第五页,共37页。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全球热量平衡的影响 促进高、低纬度间热的量(rèliàng)和水的分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 量平衡寒 暖降流 流温: :(j增ià温ng减增wē湿湿n) 2.对海洋生物和渔场的影响 (1)寒暖流交汇海区营养盐类丰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2)寒暖流交汇形成的渔场:如北海渔场、 纽芬兰 渔场和北海道 渔场。 (3)上升流形成的渔场:如 秘鲁(b渔ì lǔ场) 。
第六页,共37页。
3.对航海的影响 (1)顺洋流航行,不仅加快航速,而且省时安全。 (2)寒暖流相遇形成海的雾(hǎi w对ù海) 上航行不利。 (3)洋流携带的冰山对海上航运造成较大威胁。 4.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 (1)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k。uòsàn) (2)加速净化速度。
第七页,共37页。
山南下,对航运不利
暖流交汇处,海雾较重
第十七页,共37页。
【方法突破】 渔场形成的原因分析 在海洋表层海水中只要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就必然有大量的鱼 类,而能使海洋表层营养物质丰富的原因有三种: (1)寒暖流交汇处或有上升流(冷海水上泛),将海底的营养盐类 带到海水表层。 (2)在大陆架地区,由于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多。 (3)河流入海口地区,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因此,渔业资源丰富的地区有以下特点:
第二十七页,共37页。
2.在④风带吹拂下形成的洋流,其类型、性质和方向可能是 ()
A.风海流、暖流、自西北向东南 B.密度流、暖流、自东向西 C.补偿流、寒流、自西南向东北 D.风海流、寒流、自西向东
第二十八页,共37页。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①风带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② 风带为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③风带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④风 带和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选项A应为亚洲地区南部季风的形成与 ①风带的南北移动有关。选项C受③风带影响的地区降水量少。选 项D,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第2题,在④风 带吹拂下形成自西向东的西风漂流。
渔资业源(yú寒 沿yè暖 海) 流 大交 陆汇 架或 地冷 区海水通上过泛光合作从用海自底己带生来产营营养养盐物类质 丰富 河流入海口地区 河流从陆地上带来了营养盐类
第十八页,共37页。
表层海水等温线图的判读 在海洋中,把表面海水年平均温度相等的点连成线,即为海水 等温线。由下面的图一、图二可归纳出海水等温线分布的规律及影 响因素。
第十五页,共37页。
【命题探源】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环境类型
影响
举例
高低纬间热量输送和 北大西洋暖流→影
交换,调节全球热量 响西欧→温带海洋
气候
分布(影响全球)
性气候的形成
洋流性质:暖流→增 副热带大陆西岸寒
温增湿;寒流-降温 流→沿岸荒漠环境
减湿(影响局部地区)
第十六页,地和转偏向(piānxiàng)力
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 大洋环流
以副极地为中心气的旋(qìxuán大)型洋环流
(4)分布规律环绕南极大陆的
西风漂流
北印度洋上的季风洋流冬 夏: :顺逆时时针针
流动 流动
第四页,共37页。
【温馨提示】 (1)暖流的水温不一定比寒流高。同一纬度的海区,暖流水温高, 寒流水温低;但在不同纬度的海区,暖流的水温不一定比寒流高, 低纬的寒流水温可能比高纬的暖流水温高。 (2)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不一定都是暖流。例如,索马里寒流 (夏季)由于受上升流的影响,虽然从低纬流向高纬,但仍然是寒流。
第三十三页,共37页。
解析:第5题,该洋流为寒流,其流向由北向南,根据寒流一 般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可判断其位于北半球,该洋流可能位于中高纬 度大陆东岸(大洋西岸)或中低纬度大陆西岸(大洋东岸)。第6题,若 该洋流流向纬度高的地区(由北向南),则其为暖流,位于南半球中 低纬度大洋西岸(大陆东岸)。因此它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 用,促进了沿岸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
第二十五页,共37页。
(2)根据海水等温线凸向判断洋流流向。海水等温线凸出的方向 就是洋流的流向,“凸向即流向”。
(3)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确定洋流的性质。 如果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说明 洋流水温比流经地区温度高,则洋流为暖流;如果海水等温线向低 纬凸出,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地区温度低,则该洋流为寒流,如下 图:
第三十页,共37页。
4.流经①处的洋流流向与下列四幅图所示一致的是( )
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风带的盛行风判断该洋流环流为副热 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且在北半球,则①为暖流,②处为寒流,③处 是西风吹拂形成的。第4题,①处是暖流且流向北,故选C项。
答案:3.D 4.C
第三十一页,共37页。
(2013·宁德模拟)读下图,回答5~6题。
第十九页,共37页。
1.海水等温线数值较陆地平直—海洋性质均一。 2.海水等温线数值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太阳辐射。 3.海水等温线偏离纬线弯曲—洋流。
第二十页,共37页。
读下图,完成(1)~(2)题。
第二十一页,共37页。
(1)如果图中三条纬线分别表示25°、30°、35°,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要点一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第八页,共37页。
1.洋流分布与气压带、风带的关系 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因此洋流的分布与气压带和风 带的分布密切相关。具体分析如下:
全球洋流与气压带、风带相关模式图
第九页,共37页。
2.洋流的分布规律 名称 分布
反气 热带、副热 旋型 带海区(南 大洋 北纬 5°~ 环流 45°之间)
组成
特点 北(半球)顺 (时针)南(半球)逆 (时针),(大洋) 东(侧)寒(流)西 (侧)暖(流)
第十页,共37页。
气旋 北半球中高 型大 纬度海区 洋环 (北纬 45°~
流 70°之间)
季风 北印度洋
环流
逆时针环流, (大洋)东(侧)暖 (流)西(侧)寒(流)
随季节改变流向, 夏(季)顺(时针) 冬(季)逆(时针)
答案:5.A 6.D
第三十四页,共37页。
7.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部海域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 造成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读东亚部分地区等压线图,回答 下列问题。
(1)图中气候分界线东段比西段延伸的纬度高,试分析其原因。 (2)指出图示时段日本地震灾区的天气特征并简述理由。 (3)从大气运动、海水运动的角度分析福岛核泄漏物质的扩散方 向。
海洋航行
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 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
大渔场
场、北海渔场
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 到表面→著名渔场
秘鲁渔场
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 油船泄漏、陆地近海污
围
染
影响航行速度、时间及经济 顺流加速、逆流减速;
效益;寒暖流相遇形成海 拉布拉多寒流常携带
雾;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 冰山,且其与墨西哥湾
第三十五页,共37页。
解析:(1)图中气候分界线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 分界线,该分界线东段延伸的纬度高主要是因为受海陆位置和沿岸 暖流影响,亚热带季风气候向高纬度延伸。(2)图示时段福岛位于低 压槽附近,形成冷锋天气系统,受该系统影响,气温下降、风力增 大,出现雨雪天气。(3)根据图中等压线可判断,福岛附近为偏西 风,沿岸日本暖流由南向北流动,因此核泄漏物质将向东北方向扩 散。
第2讲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yùndòng)
第一页,共37页。
[考纲解读] 1.结合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图,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2. 结合世界洋流分布图,掌握各大洋流的分布,并理解洋流对地理环 境的影响。3.结合等温线图,判断南、北半球、洋流流向、洋流性质 等,特别关注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
第二页,共37页。
一、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1)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稳较定(wěndì地ng沿) 着一定方向做 大 规模(guīm的ó)流动,叫做洋流。
(2)按性质分类
暖流 :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 寒流(h:án从liú水) 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
第三页,共37页。
盛行(shèngxín:g)海风 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如 (3)影响洋流的因素 信风和西风
第三十六页,共37页。
答案:(1)距海近,且沿岸有暖流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向高纬 延伸。
(2)气温下降,风力增大,出现雨雪天气。地震灾区位于低压槽 附近,形成冷锋天气系统。
(3)福岛附近主导风向为偏西风,受西风和洋流(日本暖流)的影 响,核泄漏物质主要向东北方向扩散。
第三十七页,共37页。
【思维导图】
第二十四页,共37页。
[导图提示] 1.北半球 南半球 暖流 寒流 2.加利福尼亚 东澳大利亚
【参考答案】 (1)B (2)C 【方法点拨】 判断洋流流向 (1)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分布规律确定南、北半球。 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增大,则该海域在北半球 (如图甲);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变小,则该海域在 南半球(如图乙)。
答案:1.B 2.D
第二十九页,共37页。
(2013·山东德州一诊)右图为“某区域洋流环流简图”,右侧为 相应风带的盛行风。据此回答3~4题。
3.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海区位于南半球 B.①处洋流的性质为寒流,温度最低 C.②处洋流的性质为暖流,温度最高 D.③处洋流主要是由西风吹拂形成的
第二十六页,共37页。
(2013·广州模拟)读“地球近地面部分风带示意图”,回答1~2 题。
1.关于四个风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亚洲地区东部季风的形成与①风带的南北移动有很大关系 B.受②风带影响的地区气候特征为温和湿润 C.受③风带影响的地区降水量很大 D.③④风带交替控制的地区多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
第十三页,共37页。
要点二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2012·北京文综)2012 年 7 月 27 日—8 月 12 日,第 30 届夏季 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读图,回答下题。
途经该区域的洋流(
)
第十四页,共37页。
A.能使北美洲至欧洲的海轮航行速度加快 B.造成欧洲西部地区气温升高、湿度降低 C.进入到北冰洋海域,使当地能见度变好 D.在与其他洋流交汇的海域不易形成渔场 【解析】 北大西洋暖流由北美洲流向欧洲西海岸,可使同航 向的海轮航行速度加快,故 A 正确;暖流具有增温增湿作用,故 B 错误;该暖流进入到北冰洋海域,气温降低,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形 成雾,能见度必然降低,故 C 错误;该洋流与南下的寒流交汇处形 成了北海渔场,故 D 错误。 【答案】 A
A.甲图所示区域位于南半球 B.乙图所示区域位于南半球 C.甲图洋流为暖流 D.乙图洋流为寒流
第二十二页,共37页。
(2)如果甲、乙两图所示区域都位于太平洋,判断甲、乙两图的 洋流名称( )
A.甲图洋流为秘鲁寒流 B.乙图洋流为西澳大利亚寒流 C.甲图洋流为加利福尼亚寒流 D.乙图洋流为巴西暖流
第二十三页,共37页。
第十一页,共37页。
(原创)读世界局部区域图,回答(1)~(2)题。
(1)图中渔场的形成原因是( ) A.①处有寒暖流交汇 B.①处有暖流 C.②处有上升流 D.②处有寒暖流交汇
第十二页,共37页。
(2)下列有关③处海域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③处海域的洋流夏季呈逆时针、冬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B.③处海域的洋流夏季呈顺时针、冬季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③处海域的洋流属于补偿流 D.③处海域的洋流属于寒流 【解析】 第(1)题,②处为寒暖流交汇处,有渔场形成。第(2) 题,受季风影响,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夏季呈顺时针、冬季呈逆时 针方向流动。 【答案】 (1)D (2)B
5.若该洋流是一支寒流,则其可能位于( ) A.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 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洋东岸 C.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 D.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洋西岸
第三十二页,共37页。
6.若该洋流流向纬度高的地区,则该洋流( ) A.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B.流经地区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 C.位于澳大利亚大陆西部沿海地区 D.是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因素之一
第五页,共37页。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全球热量平衡的影响 促进高、低纬度间热的量(rèliàng)和水的分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 量平衡寒 暖降流 流温: :(j增ià温ng减增wē湿湿n) 2.对海洋生物和渔场的影响 (1)寒暖流交汇海区营养盐类丰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2)寒暖流交汇形成的渔场:如北海渔场、 纽芬兰 渔场和北海道 渔场。 (3)上升流形成的渔场:如 秘鲁(b渔ì lǔ场) 。
第六页,共37页。
3.对航海的影响 (1)顺洋流航行,不仅加快航速,而且省时安全。 (2)寒暖流相遇形成海的雾(hǎi w对ù海) 上航行不利。 (3)洋流携带的冰山对海上航运造成较大威胁。 4.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 (1)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k。uòsàn) (2)加速净化速度。
第七页,共37页。
山南下,对航运不利
暖流交汇处,海雾较重
第十七页,共37页。
【方法突破】 渔场形成的原因分析 在海洋表层海水中只要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就必然有大量的鱼 类,而能使海洋表层营养物质丰富的原因有三种: (1)寒暖流交汇处或有上升流(冷海水上泛),将海底的营养盐类 带到海水表层。 (2)在大陆架地区,由于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多。 (3)河流入海口地区,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因此,渔业资源丰富的地区有以下特点:
第二十七页,共37页。
2.在④风带吹拂下形成的洋流,其类型、性质和方向可能是 ()
A.风海流、暖流、自西北向东南 B.密度流、暖流、自东向西 C.补偿流、寒流、自西南向东北 D.风海流、寒流、自西向东
第二十八页,共37页。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①风带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② 风带为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③风带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④风 带和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选项A应为亚洲地区南部季风的形成与 ①风带的南北移动有关。选项C受③风带影响的地区降水量少。选 项D,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第2题,在④风 带吹拂下形成自西向东的西风漂流。
渔资业源(yú寒 沿yè暖 海) 流 大交 陆汇 架或 地冷 区海水通上过泛光合作从用海自底己带生来产营营养养盐物类质 丰富 河流入海口地区 河流从陆地上带来了营养盐类
第十八页,共37页。
表层海水等温线图的判读 在海洋中,把表面海水年平均温度相等的点连成线,即为海水 等温线。由下面的图一、图二可归纳出海水等温线分布的规律及影 响因素。
第十五页,共37页。
【命题探源】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环境类型
影响
举例
高低纬间热量输送和 北大西洋暖流→影
交换,调节全球热量 响西欧→温带海洋
气候
分布(影响全球)
性气候的形成
洋流性质:暖流→增 副热带大陆西岸寒
温增湿;寒流-降温 流→沿岸荒漠环境
减湿(影响局部地区)
第十六页,地和转偏向(piānxiàng)力
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 大洋环流
以副极地为中心气的旋(qìxuán大)型洋环流
(4)分布规律环绕南极大陆的
西风漂流
北印度洋上的季风洋流冬 夏: :顺逆时时针针
流动 流动
第四页,共37页。
【温馨提示】 (1)暖流的水温不一定比寒流高。同一纬度的海区,暖流水温高, 寒流水温低;但在不同纬度的海区,暖流的水温不一定比寒流高, 低纬的寒流水温可能比高纬的暖流水温高。 (2)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不一定都是暖流。例如,索马里寒流 (夏季)由于受上升流的影响,虽然从低纬流向高纬,但仍然是寒流。
第三十三页,共37页。
解析:第5题,该洋流为寒流,其流向由北向南,根据寒流一 般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可判断其位于北半球,该洋流可能位于中高纬 度大陆东岸(大洋西岸)或中低纬度大陆西岸(大洋东岸)。第6题,若 该洋流流向纬度高的地区(由北向南),则其为暖流,位于南半球中 低纬度大洋西岸(大陆东岸)。因此它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 用,促进了沿岸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
第二十五页,共37页。
(2)根据海水等温线凸向判断洋流流向。海水等温线凸出的方向 就是洋流的流向,“凸向即流向”。
(3)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确定洋流的性质。 如果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说明 洋流水温比流经地区温度高,则洋流为暖流;如果海水等温线向低 纬凸出,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地区温度低,则该洋流为寒流,如下 图:
第三十页,共37页。
4.流经①处的洋流流向与下列四幅图所示一致的是( )
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风带的盛行风判断该洋流环流为副热 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且在北半球,则①为暖流,②处为寒流,③处 是西风吹拂形成的。第4题,①处是暖流且流向北,故选C项。
答案:3.D 4.C
第三十一页,共37页。
(2013·宁德模拟)读下图,回答5~6题。
第十九页,共37页。
1.海水等温线数值较陆地平直—海洋性质均一。 2.海水等温线数值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太阳辐射。 3.海水等温线偏离纬线弯曲—洋流。
第二十页,共37页。
读下图,完成(1)~(2)题。
第二十一页,共37页。
(1)如果图中三条纬线分别表示25°、30°、35°,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要点一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第八页,共37页。
1.洋流分布与气压带、风带的关系 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因此洋流的分布与气压带和风 带的分布密切相关。具体分析如下:
全球洋流与气压带、风带相关模式图
第九页,共37页。
2.洋流的分布规律 名称 分布
反气 热带、副热 旋型 带海区(南 大洋 北纬 5°~ 环流 45°之间)
组成
特点 北(半球)顺 (时针)南(半球)逆 (时针),(大洋) 东(侧)寒(流)西 (侧)暖(流)
第十页,共37页。
气旋 北半球中高 型大 纬度海区 洋环 (北纬 45°~
流 70°之间)
季风 北印度洋
环流
逆时针环流, (大洋)东(侧)暖 (流)西(侧)寒(流)
随季节改变流向, 夏(季)顺(时针) 冬(季)逆(时针)
答案:5.A 6.D
第三十四页,共37页。
7.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部海域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 造成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读东亚部分地区等压线图,回答 下列问题。
(1)图中气候分界线东段比西段延伸的纬度高,试分析其原因。 (2)指出图示时段日本地震灾区的天气特征并简述理由。 (3)从大气运动、海水运动的角度分析福岛核泄漏物质的扩散方 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