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礼仪选修练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判断题(共12道小题,共60.0分)
1.西方文明主张人性本恶,中华文明主张人性本善。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礼之义理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
案:
A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2.儒家认为所有人都不应该听“音”,应强制听“乐”。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礼之义理
学生答案: [B;]
标准答
案:
B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3.敬是讲实用的,对于在世的人应该敬,对于过世的人或历史人物则不需要。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礼之义理
学生答案: [B;]
标准答
案:
B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4.书信的正文结束后,要先落款,再写祝愿语。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修身待人
学生答案: [B;]
标准答
案:
B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5.(错误)“唐太宗”是李世民的庙号。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修身待人
学生答案: [B;]
标准答
案:
A
得分: [0]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6.交谈时,可以偶尔将视线调整至对方眼睛以下、胸部以上的区域,这样既
可以避免目光时时接触的紧张,也表明仍然在关注对方。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修身待人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
案:
A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7.《中庸》和《大学》是《礼记》中最著名的两篇,被朱熹选为四书之列。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礼之初探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
案:
A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8.《周礼》原名《周官》,内容为官制,没有涉及礼的其他内容。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礼之初探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
案:
A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9.(错误)人类心性的发展与体质的发展是同步的。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礼之初探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
案:
B
得分: [0]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10.人类文明史可以理解为,人类从体质到心性不断脱离动物界的过程。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礼之初探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
案:
A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11.(错误)“古今家训,以此为祖”指的是《颜氏家训》。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以礼持家
学生答案: [B;]
标准答
案:
A
得分: [0]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12.“纳采”是送彩礼之意。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礼之仪式
学生答案: [B;]
标准答
案:
B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13.
二、多项选择题(共13道小题,共65.0分)
1.(错误)关于儒家礼学术语“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是一位有具体形象的神
B.“天”是宇宙的主宰和万物之道的渊源
C.“天”是儒家哲学体系中的最高范畴
D.“天”是其他万物的依据,但无法再追究它的依据
知识点: 礼之义理
学生答案: [C;D;]
标准答
案:
B;C;D
得分: [0]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2.(错误)关于礼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礼容只要通过书本学习即可学会
B.礼容是表示礼貌的动作表情,有表演的成分在里面
C.要想礼容得体,需要通过多年的积累和练习
D.西汉之前,示范、传授礼容成为一门专门的职业知识点: 礼之义理
学生答案: [B;C;D;]
标准答
案:
C;D
得分: [0]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3.关于“名”,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为父母所起
B.蕴含父母对孩子的期盼
C.往往纪念当时的出生地、季节或时辰
D.除父母和天子,其他人不应直呼
知识点: 修身待人
学生答案: [A;B;C;D;]
标准答
案:
A;B;C;D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4.(错误)下列哪些是古人的称谓:
A.姓
B.名
C.字
D.号
知识点: 修身待人
学生答案: [B;C;D;]
标准答
案:
A;B;C;D
得分: [0]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5.(错误)古人的服饰原则包括:
A.干净整洁
B.朴素
C.穿着宽松随意
D.不过于暴露知识点: 修身待人
学生答案: [A;B;C;D;]
标准答
案:
A;B;D
得分: [0]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6.关于“衣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衣冠是衣服和帽饰的合称
B.衣冠的基本作用是御寒和蔽体
C.衣冠是地位的象征,越华丽越好
D.衣冠也能体现“礼”的精神
知识点: 修身待人
学生答案: [A;B;D;]
标准答
案:
A;B;D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7.关于《礼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礼记》中一直旗帜鲜明地反对人殉和人祭。

B.《礼记》十分注重人情,认为人民有无情感是为政得失的标志之一
C.《礼记》对弱势群体十分同情,在乱世中展现了可贵的人道精神
D.《礼记》反对非正义的战争,尤其反对在战争中滥杀无辜
知识点: 礼之初探
学生答案: [A;B;C;D;]
标准答
案:
A;B;C;D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8.孔子认为,“克己复礼”的内容包括:
A.非礼勿视
B.非礼勿听
C.非礼勿言
D.非礼勿动知识点: 礼之初探
学生答案: [A;B;C;D;]
标准答
案:
A;B;C;D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9.(错误)通过《楢山节考》我们可以了解到:
A.世界上不同地区对待老人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B.古代日本信州地区有虐待老人的习俗,最终激起了老人的反抗
C.在恶劣的生存条件下,为了延续种族,信州人民采取极端的做法,
有其合理的一面
D.《楢山节考》中的村民的做法,并非个人行为,而是整个当地社会
的传统,个人很难抗拒
知识点: 以礼持家
学生答案: [A;D;]
标准答
案:
A;C;D
得分: [0]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10.在古礼中,孝亲的对象包括:
A.父母
B.祖父母
C.其他长辈亲人
D.平辈亲戚
知识点: 以礼持家
学生答案: [A;B;C;]
标准答
案:
A;B;C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11.(错误)关于《颜氏家训》,下面说法是正确的:
A.是一部充满智慧的实用人生指南
B.观点有时略消极,须结合时代背景理解
C.语言通俗、流畅,古汉语入门水平即可
D.书中对清朝的社会生活做了生动而细致的描写,读起来趣味十足
知识点: 以礼持家
学生答案: [B;C;D;]
标准答
案:
A;B;C
得分: [0]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12.关于集体仪式,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能够给人归属感
B.能够给人认同感
C.人们的情绪会互相传染
D.能够造成强烈的情绪
知识点: 礼之仪式
学生答案: [A;B;C;D;]
标准答
案:
A;B;C;D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13.关于仪式,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仪式往往劳民伤财,弊大于利
B.仪式有特定的时间、地点、程序、参加人物等等
C.仪式的实际效用不大,其效用是精神层面的
D.仪式是统治阶级愚弄百姓的工具
知识点: 礼之仪式
学生答案: [B;C;]
标准答
案:
B;C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14.
三、单项选择题(共15道小题,共75.0分)
1.当中国人和西方人相遇时,双方应采用何种礼仪?
A.客随主便
B.哪种都可以
C.双方都行西方礼仪
D.双方都沿用己方礼仪
知识点: 礼之义理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
案:
A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2.(错误)下列属于西方古典哲学的术语是:
A.心灵、情感、意志
B.本能、意识、潜意识
C.原罪、自由意志、信望爱
D.天、性、情、心、志
知识点: 礼之义理
学生答案: [C;]
标准答
案:
A
得分: [0]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3.下列哪种乐器非先秦时所有:
A.编钟
B.磬
C.陶埙
D.二胡
知识点: 礼之义理
学生答案: [D;]
标准答
案:
D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4.君子之容中,传达给人的情感最直接、最强烈的是:
A.足容
B.目容
C.气容
D.色容
知识点: 修身待人
学生答案: [B;]
标准答
案:
B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5.关于保持服饰的干净整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保持服饰干净、整洁是对他人的尊重。

B.服饰不应有明显的污迹、异味和褶皱。

C.王安石是保持服饰整洁的反例。

D.具有一定地位的人可以不必考虑服饰问题。

知识点: 修身待人
学生答案: [D;]
标准答
案:
D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6.(错误)对于初学者,哪本礼学经典比较合适?
A.《周礼》
B.《仪礼》
C.《礼记》
D.《大唐开元礼》
知识点: 礼之初探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
案:
C
得分: [0]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7.清朝阮元主持编写了著名的《十三经注疏》,关于该书的书名,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十三经”,顾名思义为十三部佛经
B.“十三经”由西汉五经发展而来,至清朝发展为十三经
C.“十三经注疏”意为对十三经进行注音和字义注解
D.“经”是经典之意,注是对经的注解,疏是对经和注的注解
知识点: 礼之初探
学生答案: [D;]
标准答
案:
D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8.(错误)关于《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作者为战国中期鲁国人孟子及其弟子。

B.孟子是孔子的学生,受到过孔子的直接教导。

C.与《论语》、《礼记》等都是儒家经典著作。

D.“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是其中的名言。

知识点: 礼之初探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
案:
B
得分: [0]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9.下列关于“礼”的四句话中,哪句为孔子所言?
A.禴祠烝尝,于公先王。

B.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C.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D.乐,内也。

礼,外也。

礼乐,共也。

知识点: 礼之初探
学生答[C;] 标准答 C
案: 案: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10.《周礼》中规定:天子七庙。

其中有多少座用来祭祀固定的先祖,多少座
是不断更新的?
A.二和五
B.三和四
C.四和三
D.五和二
知识点: 礼之初探
学生答案: [B;]
标准答
案:
B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11.现代社会,我们还需要“礼”吗?
A.需要,因为人类的心性还未充分进化,还需要礼来控制和摆脱自身
的动物性
B.需要,因为现在是阶级社会,礼是阶级社会的统治工具
C.不需要,因为现代社会需要的金钱和效率,礼只会浪费金钱,降低
效率
D.不需要,因为礼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对于信息时代已经过时
知识点: 礼之初探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
案:
A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12.(错误)关于“终身之孝”,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语出《礼记•内则》中“孝子之身终,终身者也,非终父母之身,
终其身也”一句。

B.“终身之孝”指孝敬父母应持续到父母身故。

C.“终身之孝”指孝敬父母应持续到孝子自己身故。

D.古人相信灵魂不灭,因此,无论亲人是否在世,子女的孝敬之心都
不应改变。

知识点: 以礼持家
学生答案: [C;]
标准答
案:
B
得分: [0]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13.对“父命呼,唯而不诺,手执业则投之,食在口则吐之”理解错误的是:
A.对父亲的召唤,要拉长了腔调大声回应
B.对父亲的召唤,要以快速而短促的声音答应
C.父亲召唤时,如果手中正拿着学习用的木版,一定要先放下来,不
能继续看
D.父亲召唤时,如果嘴里正在吃东西,一定要吐出来,不能继续嚼
知识点: 以礼持家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
案:
A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14.(错误)四方诸侯前来朝聘时,天子要举办盛大的宴会加以款待,这种礼仪
称为:
A.饮食之礼
B.宾射之礼
C.燕飨之礼
D.贺庆之礼
知识点: 礼之仪式
学生答案: [B;]
标准答
案:
C
得分: [0]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15.(错误)关于先秦婚礼,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先秦将公婆称为“舅姑”
B.异姓间可以多次结亲
C.新婚第二天,新娘才第一次得见公婆
D.婚礼结束后,公婆由东边的阼阶下堂,新娘则由西边的宾阶下堂,
表示家庭主管者的身份依然是公婆
知识点: 礼之仪式
学生答案: [B;]
标准答
案:
D
得分: [0]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一、判断题(共12道小题,共60.0分)
1.西方文明主张人性本恶,中华文明主张人性本善。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礼之义理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
案:
A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2.(错误)“主一之谓敬”的意思是一个人应该只对一位主人忠诚。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礼之义理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
案:
B
得分: [0]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3.(错误)敬对人的素质的要求很高,没有一定的文化无法做到敬。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礼之义理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
案:
B
得分: [0]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4.儒家的理想人格包括仁、义、忠、勇、信等方面。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礼之义理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
案:
A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5.“双抬”指书信第一行空两格,其余各行顶格。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修身待人
学生答案: [B;]
标准答
案:
B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6.和人聊天时提到自己的父亲,应该说“我的令尊”。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修身待人
学生答案: [B;]
标准答
案:
B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7.《中庸》和《大学》是《礼记》中最著名的两篇,被朱熹选为四书之列。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礼之初探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
案:
A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8.“三礼”的作者和写作年代均有争议。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礼之初探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
案:
A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9.殷人的祭祀对象很有限,只祭祀天、地和数量有限的先王。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礼之初探
学生答案: [B;]
标准答
案:
B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10.人类心性的发展与体质的发展是同步的。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礼之初探
学生答案: [B;]
标准答
案:
B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11.(错误)孟子认为,按照以礼治国的原则,税收越低越好,最好不要高于
1/20。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礼之初探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
案:
B
得分: [0]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12.中国历史上,四夷非常落后,因此儒家主张应该与四夷严格隔离。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礼之初探
学生答案: [B;]
标准答
案:
B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13.
二、多项选择题(共13道小题,共65.0分)
1.(错误)“以乐治心”有哪些好处:
A.强制性,音乐播放时,想不听也不行
B.低成本,一架简单的古琴即可自己弹奏
C.见效快,一曲毕,心灵即得到净化
D.深入内心,所以效果深刻持久知识点: 礼之义理
学生答案: [B;D;]
标准答
案:
B;C;D
得分: [0]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2.关于儒家的“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音是有节奏的声
B.音具有了审美价值
C.音有强烈的感染力
D.动物也能制造音
知识点: 礼之义理
学生答案: [A;B;C;]
标准答
案:
A;B;C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3.下面属于雅言的是:
A.敝公司
B.奉上薄礼
C.家父粗保贱安
D.你最近在哪混啊
知识点: 修身待人
学生答案: [A;B;C;]
标准答
案:
A;B;C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4.(错误)关于谦称和敬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他人应使用敬称,对自己应使用谦称。

B.敬称和谦称总是成对存在的。

C.“我贵姓王”属于将谦称用于自己,是失礼的说法。

D.“你的家父近来可好”属于将谦称用于对方,是失礼的说法。

知识点: 修身待人
学生答案: [A;B;C;]
标准答
案:
A;B;C;D
得分: [0]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5.(错误)下列哪些称呼是合乎“礼”的:
A.苏轼
B.启超兄
C.苏东坡
D.梁任公
知识点: 修身待人
学生答案: [B;D;]
标准答
案:
C;D
得分: [0]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6.关于“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容”是面部的细微活动,即表情
B.容是内心情感的直接体现,最难伪装
C.能够伪装“容”的都是高手,应受到额外尊重
D.内心不情愿时的动作,易于伪装而不被察觉;内心不情愿时的表情
则非常容易被看穿
知识点: 修身待人
学生答案: [A;B;D;]
标准答
案:
A;B;D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7.除了“三礼”,还有很多典籍从不同侧面体现了礼的精神,包括:
A.《论语》
B.《孟子》
C.《大唐开元礼》
D.《颜氏家训》知识点: 礼之初探
学生答案: [A;B;C;D;]
标准答
案:
A;B;C;D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8.关于儒家礼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见礼教人如何举手投足、待人接物
B.冠礼教人如何步入社会、发家致富
C.乡射礼教育人恭敬礼让、立德正己
D.祭礼教人如何传处理亲人的遗体
知识点: 礼之初探
学生答案: [A;C;]
标准答
案:
A;C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9.(错误)春秋时期,四夷与中原之间的关系是:
A.掠夺财富
B.友好贸易
C.杂居通婚
D.完全隔绝
知识点: 礼之初探
学生答案: [A;C;]
标准答
案:
A;B;C
得分: [0]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10.在古礼中,孝亲的对象包括:
A.父母
B.祖父母
C.其他长辈亲人
D.平辈亲戚
知识点: 以礼持家
学生答案: [A;B;C;]
标准答
案:
A;B;C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11.(错误)下列家训与作者对应正确的是:
A.《颜氏家训》——颜真卿
B.《袁氏世范》——袁采
C.《了凡四训》——袁了凡
D.《朱子家礼》——朱熹
知识点: 以礼持家
学生答案: [B;D;]
标准答
案:
B;C;D
得分: [0]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12.(错误)关于冠礼,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让孩子体会到成人的重大意义
B.让孩子意识到从此要肩负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C.冠礼的形式并不重要,可以不严肃
D.热闹的成人节也能表现古代冠礼的精髓
知识点: 礼之仪式
学生答案: [A;B;D;]
标准答
案:
A;B
得分: [0]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13.关于集体仪式,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能够给人归属感
B.能够给人认同感
C.人们的情绪会互相传染
D.能够造成强烈的情绪知识点: 礼之仪式
学生答案: [A;B;C;D;]
标准答
案:
A;B;C;D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14.
三、单项选择题(共15道小题,共75.0分)
1.下列关于文明的描述,哪项不属于中华文明的特点?
A.偏重直觉,讲究悟性
B.热爱竞争、冒险和对外扩张
C.自给自足,人口极少流动
D.家族是利益共同体,宗法制度
知识点: 礼之义理
学生答案: [B;]
标准答
案:
B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2.关于“受玉与还玉”的故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受玉与还玉”的方式记载于《仪礼》中。

B.“受玉与还玉”说明古代送礼更重心意,不重礼品。

C.“受玉与还玉”劳民伤财,是古代贵族间的繁文缛节。

D.献玉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高规格的仪式来表达两国间的相互敬
重。

知识点: 礼之义理
学生答案: [C;]
标准答
案:
C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3.(错误)“礼崩乐坏”是哪个时期发生的?
A.夏
B.商
C.西周
D.春秋
知识点: 礼之义理
学生答案: [C;]
标准答
案:
D
得分: [0]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4.启功先生题写“陈援庵先生全集”,其中“援庵”是:
A.姓
B.名
C.字
D.号
知识点: 修身待人
学生答案: [C;]
标准答
案:
C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5.(错误)关于揖拜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位低的先拜
B.地位高的先拜,地位低的答拜
C.主人用较轻的礼答拜客人
D.男女之间要拜两次
知识点: 修身待人
学生答案: [C;]
标准答
案:
A
得分: [0]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6.君子之容中,传达给人的情感最直接、最强烈的是:
A.足容
B.目容
C.气容
D.色容
知识点: 修身待人
学生答案: [B;]
标准答
案:
B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7.关于保持服饰的干净整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保持服饰干净、整洁是对他人的尊重。

B.服饰不应有明显的污迹、异味和褶皱。

C.王安石是保持服饰整洁的反例。

D.具有一定地位的人可以不必考虑服饰问题。

知识点: 修身待人
学生答案: [D;]
标准答
案:
D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8.关于周人对祭祀的庙数所作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子七庙
B.诸侯六庙
C.大夫五庙
D.士四庙
知识点: 礼之初探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
案:
A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9.(错误)先秦时,室内最尊的位置是:
A.西北角
B.东北角
C.西南角
D.东南角
知识点: 以礼持家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
案:
C
得分: [0]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10.关于古代君王“效法老人”的举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春秋时期,诸国皆举办养老典礼
B.汉高祖刘邦设“三老”职务
C.南朝梁武帝设立了“孤独院”
D.乾隆曾多次举办“千叟宴”
知识点: 以礼持家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
案:
A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11.(错误)下列不属于中国古代孝亲、尊老做法的是:
A.不辱其身,不羞其亲
B.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
C.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
D.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
知识点: 以礼持家
学生答案: [D;]
标准答
案:
B
得分: [0]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12.下列哪句家训表达了儒家的交友观?
A.若以父母之命为非而直行己志,虽所执皆是,犹为不顺之子,况未
必是乎!
B.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C.四海之人,结为兄弟,亦何容易。

必有志均义敌,令终如始者,方
可议之。

D.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
见者也。

知识点: 以礼持家
学生答案: [C;]
标准答
案:
C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13.(错误)下列不属于儒家的家教观点的是:
A.幼子常视毋诳,童子不衣裘裳,立必正方,不倾听。

B.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C.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在丑夷不争。

D.夫为人子者,出必告,返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

知识点: 以礼持家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
案:
B
得分: [0]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14.先秦婚礼中,如果男家得知女方姓氏没有问题,并且通过占卜得到吉兆,
遂派使者到女家通报的环节称为:
A.纳采
B.问名
C.纳吉
D.纳征
知识点: 礼之仪式
学生答[C;] 标准答 C
案: 案: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15.关于仪式,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仪式的目的是精神层面的
B.仪式中的活动是有象征意义的
C.仪式中的活动都是日常的行为
D.仪式可以使人获得特殊的心理体验
知识点: 礼之仪式
学生答案: [C;]
标准答
案:
C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一、判断题(共12道小题,共60.0分)
1.西方语言中没有“礼”的同义词,“礼”是中国特有的文化概念。

A.正确
B.错误
2.(错误)由于文字较难表现礼容,因此西汉时出现了专门示范、传授礼容的
官职。

A.正确
B.错误
3.(错误)每一项礼法的背后,都有礼义作支撑。

只遵循礼法而不问礼义,就
容易流于形式。

A.正确
B.错误
4.和人聊天时提到自己的父亲,应该说“我的令尊”。

A.正确
B.错误
5.与尊长见面时,应遵循“卑者坐,尊者立”的原则。

A.正确
B.错误
6.鞠躬是一种西式礼仪。

A.正确
B.错误
7.古汉语中的“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跑”。

A.正确
B.错误
8.“三礼”的作者和写作年代均有争议。

A.正确
B.错误
9.子思即孔伋,是孔子嫡孙,也是一位著名的儒家思想家。

A.正确
B.错误
10.人类心性的发展与体质的发展是同步的。

A.正确
B.错误
11.“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的意思是:人与禽兽的区别
并非语言,而是“礼”。

A.正确
B.错误
12.仪式是一种劳民伤财、没有实质意义的行为。

A.正确
B.错误
13.
二、多项选择题(共13道小题,共65.0分)
1.“以乐治心”有哪些好处:
A.强制性,音乐播放时,想不听也不行
B.低成本,一架简单的古琴即可自己弹奏
C.见效快,一曲毕,心灵即得到净化
D.深入内心,所以效果深刻持久
2.关于儒家的“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音是高层次的乐
B.节奏和谐、纯正感人的音称为乐
C.有强烈感染力,甚至毁灭人性的音也属于乐
D.儒家认为,由于乐与德相通,因此只有君子能识乐
3.关于儒家的“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音是有节奏的声
B.音具有了审美价值
C.音有强烈的感染力
D.动物也能制造音
4.关于礼法与礼义的关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礼法是行礼的章法、程式,是礼的外在的、可见的形态
B.礼义是制定礼法的依据,是礼的内核
C.礼义是行礼的章法、程式,是礼的外在的、可见的形态
D.礼法是制定礼义的依据,是礼的内核
5.下面属于雅言的是:
A.敝公司
B.奉上薄礼
C.家父粗保贱安
D.你最近在哪混啊
6.关于谦称和敬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他人应使用敬称,对自己应使用谦称。

B.敬称和谦称总是成对存在的。

C.“我贵姓王”属于将谦称用于自己,是失礼的说法。

D.“你的家父近来可好”属于将谦称用于对方,是失礼的说法。

7.下列哪些称呼是合乎“礼”的:
A.苏轼
B.启超兄
C.苏东坡
D.梁任公
8.关于“衣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衣冠是衣服和帽饰的合称
B.衣冠的基本作用是御寒和蔽体
C.衣冠是地位的象征,越华丽越好
D.衣冠也能体现“礼”的精神
9.(错误)下面的治国方式与统治者对应正确的包括
A.放任不管、听天由命——明熹宗
B.严刑酷法、轻罪重罚——秦始皇
C.以邻为壑、连年征战——宋太宗
D.德主刑辅、以礼治国——周公
10.(错误)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文明体系是:
A.西方文明
B.美洲文明
C.中华文明
D.埃及文明
11.(错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忝列门墙之下”指荣幸地站在师门之下,得到了真传
B.“门户大开”原指所有门和窗都打开
C.“牖”指室与堂之间的窗户,“牖下”即代指家中
D.“分庭抗礼”比喻双方实力相当,可以抗衡
12.祭礼之前,子女应做哪些准备:
A.回想和父母在一起的点滴往事
B.庄重、细致地准备祭服、祭器和祭品
C.洒扫祭祀场所
D.像平时一样即可,不做特殊准备
13.(错误)下面属于嘉礼的是:
A.宾射礼
B.贺庆之礼
C.巡守之礼
D.藩王来朝礼
14.
三、单项选择题(共15道小题,共75.0分)
1.下列哪种音乐属于德音雅乐?
A.千钟大吕
B.“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中的《韶》
C.大鼓钟磬管箫之音,以钜为美,以众为观,俶诡殊瑰
D.进俯退俯,奸声以滥,溺而不止。

及优株儒,揉杂子女,不知父子。

乐终不可以语,不可以道古
2.下列属于西方古典哲学的术语是:
A.心灵、情感、意志
B.本能、意识、潜意识
C.原罪、自由意志、信望爱
D.天、性、情、心、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