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的成语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鹿为马”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
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
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
”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
”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
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说明书而不是马。
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老马识途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
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
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
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
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
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
”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
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
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
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老马识途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 【一马当先】作战或做事时,不畏艰难,勇敢地走在他人前面。
• 【千军万马】形容士兵众多,声势壮大。
• 【天马行空】喻才思豪放飘逸。
• 【心猿意马】形容心思意念飘浮不定。
• 【犬马之劳】谦称自己微薄的服务像犬马一般微不足道。
• 【汗马功劳】喻为征战奔走的功劳。
• 【老马识途】喻经验丰富的人。
• 【兵荒马乱】形容战乱破坏之严重,秩序之紊乱。
• 【走马看花】大略观看事务外象,无暇细究其底蕴。
• 【车水马龙】形容繁华热闹。
• 【招兵买马】征招士兵,购买马匹;指集结武力,预谋作战。
• 【金戈铁马】表示军队装备很好,作战力非常强;或喻战争。
• 【青梅竹马】指幼时游戏的伴侣。
• 【指鹿为马】形容歪曲事实颠倒是非。
• 【秣马厉兵】磨快武器,喂饱战马,准备战斗;也泛指事前积极的准备。
• 【马耳东风】形容一个人对别人所说的话漠不关心,听过就忘。
• 【马到成功】用以祝贺人成功迅速而容易。
• 【马革里尸】形容军人英勇地战死在沙场上。
• 【马首是瞻】指完全听从领导人的指挥来行动。
• 【马齿徒长】只喻只是年龄徒然加大,但没有大作为。
• 【塞翁失马】(1)比喻人因祸得福。
(2)形容祸福无常,不能遽下定论。
• 【驷马难追】话一说出口,难以收回。
用以警告人言语谨慎,要信守诺言。
• 【龙马精神】形容精神健旺、充沛。
• 【声色犬马】形容生活非常糜烂。
• 【悬崖勒马】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醒悟回头。
• 【原班人马】同一批人员。
• 【驽马十驾】比喻平庸的人只要勤奋,也能有所成就。
• 【六马仰秣】形容乐声美妙。
• 【马不知脸长】比喻人不知道自己的缺点。
• 【单枪匹马】比喻单独行动,没有丝毫助力。
• 【牛骥同皂】比喻贤愚不分。
• 【老骥伏枥】比喻年纪虽老,仍怀雄心壮志。
• 【黑马】比喻竞赛中出乎众人意料之外的获胜者。
• 【拍马屁】比喻谄媚、阿谀、奉承。
“马革裹尸”
马援是东汉名将。
他年轻时当官。
有一次,他放走了一个囚犯。
他自己逃到甘肃一个僻远的乡村。
汉光武帝时,他奔赴沙场抵御外族侵略。
他抗匈奴伐交趾,屡建战功。
光武帝封他为“伏波将军”。
不久,“威武将军”刘尚在贵州阵亡。
消息传来,光武帝十分担忧那里的战局。
马援年过花甲,却自愿请求出征。
他说:“好男儿为国远征,以马革裹尸还葬!”他出兵贵州,勇挫敌兵,后来不幸病死在战场。
“马革裹尸”是指牺牲在战场上,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形容英勇杀敌,不怕死在疆场上。
“马首是瞻”
春秋时,晋国联合齐鲁等国一起伐秦。
晋国大将荀偃任三军统帅,指挥联军。
联军人多心杂,到了泾水边谁也不肯先渡河。
后来鲁军带头泅渡,联军才随后跟上。
秦军为了阻止联军渡河,悄悄在河里投下毒药。
联军饮了河水,大批士兵中毒身亡。
于是,人心惶惶,联军乱作一团。
几天后,联军才渡过泾水在榆林扎营。
荀偃下令道:“明天鸡鸣出兵,唯余马首是瞻!”联军说:“干吗都要跟着荀偃的马头跑呢!”荀偃哭笑不得,只好随他们各行其是。
唯:只准。
余:我。
“马首是瞻”:看着马头行事,马到哪里,兵到哪里,服从指挥。
徐悲鸿以画马见长是新中国第一批到苏联列宾美院学习的画家,集国画的写意风格与西画的严谨结构于一身,画出的马不但有中国画的意境,也有西画的严谨结构关系。
代表作八骏图
马的品种:蒙古马,哈萨克马,河曲马,云南马,三河马,伊俐马,千里马,汗血宝马
马的名字:一个叫绝地,足不践土,脚不落地,可以腾空而飞;一个叫翻羽,可以跑得比飞鸟还快;一个叫奔菁,夜行万里;一个叫超影,可以追着太阳飞奔;一个叫逾辉,马毛的色彩灿烂无比,光芒四射;一个叫超光,一个马身十个影子;一个叫腾雾,驾着云雾而飞奔;一个叫挟翼,身上长有翅膀,象大鹏一样展翅翱翔九万里。
古往今来,多少诗人赞美了奔马的英姿,多少书画家为它发挥了绝技。
早在中国时代,魏武帝曹操就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名句;唐代的李太白也写下
了“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的赞诗,激励人们上进。
而今看到徐悲鸿的水墨奔马图,不由使人会联想到许多历史人物:单骑大战长板坡的赵子龙,铁骑大败金兀术的岳飞,飞骑箭射大明门的李闯王,戌马倥偬的革命老前辈.......。
奔马,令人神思飞越,生发出朝气勃勃、奋发向上的力量。
在徐悲鸿先生的笔下,一匹匹奔马奋踪扬踪,在广袤的土地上飞奔,骏马英姿,神态各异。
有的腾空起飞,有的蹄下生烟。
有的回首顾盼,有一往直前,都仿佛要破纸而出。
这一幅幅万马战犹酣的壮丽画卷,推动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滚滚向前。
《奔马图》画高3米、宽1米的这幅被列入国家一级文物的徐悲鸿平生所绘最大《奔马图》真迹。
大师采用了豪放的泼墨和劲秀的线描写意方法,着重刻画出马的神韵和气质。
画中的马雄骏、矫健、轻疾,颇有“瘦骨铜声”之美感,奔马强壮有力,生气勃勃,这幅《奔马图》不仅表现了马的精神和特征,更赋予了画家自己的个性和理想———为振兴民族艺术而奋斗!
这幅画是徐悲鸿他跟在六匹马旁跑,通过观察。
回到家里,把他认为最精彩的片断画下来。
你看!那六匹马的神态、动作各不相同。
有的四脚腾空;有的前脚落地后脚翘起;有的……徐悲鸿不愧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画家。
他画的《奔马图》中的马是栩栩如生的。
他把我也引到画中去。
1962年春天,周恩来总理来宝光寺视察,看见徐悲鸿这幅“奔马”大中堂,赞叹不已,亲自量了画的纵横尺寸后说:“这是我所见到悲鸿马画中最大的一幅,要妥善保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