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辽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重点卷-语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辽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重点卷-语文
语文
共五道大题15道小题。

考试时刻为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40分)
一、(满分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只是做了一点儿事,能得到这么多的不虞之誉
.....这让我感到十分不行意思。

B.她用自己的心创作,不趋炎附势,不亦.步亦趋
...,写出了自己专门的乡土情感。

C.两部作品表现的差不多上一群能干的IT精英,阐述的主题也大相径庭
....:正义战胜。

D.专家提出的“学术腐败使最后的净土沦丧”的说法,已不是什么危言
..。

..耸听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配合美国政府全面打击国际恐惧主义,英国将在以后几年内大力打击非法洗钱活动。

B.农业部近期确定七种涉农收费行为属违法行为,并把它们列为下半年整顿的重点对象。

C.在语文课堂上,身为老师的我最大的欢乐确实是在文本的解读与探究中分享大伙儿的情感。

D.我们只要努力学习,认真审题,期末的考试时,是完全能够幸免少犯一些这类错误的。

3、下列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风一吹来,柳枝轻轻地拂过,那安静如镜的水面泛起了一道微波。

②风平浪静的时候,杨柳看起来一位温顺的长发小姐,将满头青丝洒向水面。

③湖畔那依依的杨柳确是大自然的骄子。

④看起来一位速滑运动员飞速地在冰面上滑行,身后留下一道浅浅的白杠。

A.②①④③B.③①④②C.①④③②D.③②①④
二、(满分15分,每小题3分)
4、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玩)B.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矣。

(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队进来,您就能够占据整个秦地称王了)
C.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只是没有逃跑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啊)
D.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典,任命我为太子洗马)
5、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行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终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一直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A.“莫听”句既渲染出雨骤风狂,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B.“谁怕?”即“不怕”:不怕自然界的风雨,也不怕人一辈子的各种风雨。

C.“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为下文所发人一辈子感叹作铺垫。

D.作者途中遇雨,借题发挥,表达的既有旷达心境,又有一种无奈的自我安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马周,博州荏平人也。

时太宗令百官上书言得失,何陈廉价二十余事,事皆合旨。

太宗怪.其能,问何,何对曰:“此非臣所发意,乃臣家客马周也。

”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凡四度遣使督促。

及谒见,与语甚悦,令直.门下省。

周有机辩,能敷.奏,深识事端,故动无不中,太宗尝曰:“我于马周,临时不见,则便思之。

”十八年,历迁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

周既职兼两宫,处事平允,甚获当时之誉。

又以本官摄.吏部尚书。

太宗尝谓侍臣曰:“周见事敏速,性甚慎至。

至于论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之,多称朕意。

既写忠诚,亲附于朕,实籍此人共康时政也。


(选自《贞观政要》)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以本官摄.吏部尚书摄:代理
B.周有机辩,能敷.奏敷:敷衍
C.太宗怪.其能怪:以……为怪
D.令直.门下省直:通“置”,安置
7、下列句子最能说明马周“深识事端”的一句是()
A.马周通过“何陈廉价二十余事,事皆合旨。


B.我于马周,临时不见,则便思之。

C.周既职兼两宫,处事平允,甚获当时之誉。

D.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凡四度遣使督促。

8、下列对选文的明白得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信任马周举荐的人,这是因为他举荐的大多数人都能合太宗的心意。

B.马周看问题全面深刻,能说会辩,靠近忠诚太宗,因此深得太宗赞扬。

C.马周机敏善辩,办事慎重周到,评论人和事能秉公直言,因此官至吏部尚书。

D.太宗求贤若渴,而且一旦给像马周如此有才的人委于重任,就会十分信任。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满分16分)
雕花烟斗
冯骥才
他被这一大盆金光灿灿的凤尾菊迷住了。

这菊花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辉煌夺目的亮点点儿,活像一扇鲜艳动人的凤尾,一道瀑布——静止、无声、散着浓香的瀑布。

不知不觉间,他掏出一个挺大的核桃木雕花烟斗,插在嘴角,突然意识到花房里不准吸烟,他慌忙四下窥探,忽见身旁几片肥大浓绿的美人蕉叶子中间,有一张黑黑的老汉的脸直对着他。

一双灰色的小眼睛牢牢盯着他嘴上的烟斗,他刚要承认过错,那老汉却和气地说:“没关系,到这边来抽吧!”
那个地点便是花房的一角,这老汉是花农老范。

老范坐在他对面,“唐先生,您还画画不?”
他怔住了。

“您如何明白我姓唐?还明白我画画?”“先前,您带学生到这儿来画过花儿,您画得美,美呀……”老范颂扬的语气是由衷的,他不禁泛起一阵酸楚和温顺的感动。

像他如此一位红极一时的大画家,被人踩在脚下,甚至都无人爱惜,难道在这奇花异卉中间,在这五彩缤纷的花的天地里,隐藏着一个知音吗?
谁能从这老范身上找到聪慧、美和知识的影子呢?老范身子矮墩墩,微微驼背,穿一身皱巴巴的黑裤褂,沾满污痕;面色黧黑,眼睛小,眸子发灰,动作迟缓而不灵活。

发觉老范仍不时瞅他嘴上的烟斗。

“您来尝尝我的烟斗丝吧?”唐先生诚恳地说。

“不!”老范笑眯眯地,“俺是瞧您的烟斗专门专门……”
他的烟斗是专门。

上面雕着一只肥胖的猫头鹰,栖息在一段短短的秃枝上,“这烟斗是我自己刻的。

”他说。

“美,美呀!”对面灰色的小眼睛显露出真切的钦慕之情,“您要是喜爱这烟斗,就送给您吧!”“不,不,俺要不得!”老范顽固地一个劲儿摇脑袋。

从此以后,唐先生常来花房坐坐,在饱尝冷淡、受尽鄙视的他看来,这一片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十分宝贵。

秋风一吹,又是赏菊的好时节。

可唐先生却没有到小花房去。

半年前,他被落实了政策,名画家的桂冠重新戴在头上。

求画的、求烟斗的,让他忙得不亦乐乎。

一天,家中高朋满座。

外边又有人敲门。

打开门,不觉双目一亮。

面前一大盆光荣照人的凤尾菊,花后是半年多未见的老范。

“哟,老范,是您呀!”矮墩墩的老范笑眯眯地站在他面前,额上沁出亮闪闪的汗珠,只频频点头。

唐先生请老范坐下后,就顾不上再和他搭腔,老范一声不响地蹲坐在屋角,露出满足的表情。

后来他发觉了周围陈设烟斗的玻璃柜。

一下子见到这么多雕着花、千奇百怪的烟斗,他看呆了,不禁发出一声声专门专门的赞扬:“美,美,美呀……”没人搭理老范,唐先生感到自己认识这么一位无知的傻里傻气的怪老头专门难为情。

在又收到老范送的两次花后,唐先生从陈设柜下边一层属于一样水平的烟斗中,选择一只雕工比较简单、刻着五朵牡丹花的,送给老范。

“您……”老范喜得声音都震颤了,眼睛像一对灰色的小灯泡亮了起来,双手郑重地接过烟斗,兴奋地吭吭巴巴,“感谢您,唐先生,真感谢您……”
又一阵秋风吹起,唐先生倚坐在皮椅上,力倦神疲。

他的一幅画被莫名其妙地定为黑画,他再一次落魄,无人理踩了。

这时,他听见有人轻轻叩门。

打开门,一盆特大的金光辉煌的凤尾菊正堵在门口。

“老范,快请进,请进!”来人把花放在地上,喘着气,“俺是老范的亲小孩。

俺爹今年夏天得了肺炎,走了。

他叮嘱俺说,他要是不在了,不管如何也要把花给您送来。

”“唐先生,您明白俺爹多喜爱您送给他的烟斗吗?临终时,他叫俺把那只烟斗插在他嘴角上。


“什么?”唐先生惊愕地问,他看起来没听清这句话。

他感到心上像压了一块繁重的石板,他后悔,没有把雕刻得最精美的一只拿出来,送给老范……
(有删改)
9、对唐先生的人物形象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A.有才华,热爱艺术,绘画雕刻都有造诣。

B.温良,和善,明白得感恩。

C.有些势利,有等级观念,顺境时漠视真挚的情意。

D.有些自私,情愿自我观赏,自我沉醉。

10、小说结尾交待老范口插烟斗离世,不属于情节暗示的一项是()(5分)
A.第一次看见烟斗,老范灰色的小眼睛显露出真切的钦慕之情。

B.面对陈设在玻璃柜中的烟斗,老范看呆了,不禁发出一声声专门专门的赞扬。

C.老范的烟斗雕工比较简单且刻着五朵牡丹花。

D.对唐先生的赠予,老范喜得声音都震颤了,眼睛像一对灰色的小灯泡亮了起来。

1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6分)
A.看到烟斗柜时赞扬“美,美,美呀”,同意雕工简单的烟都时“感谢您……真感谢您”等语言描写,刻画出老范纯朴、木讷、无知、傻气的形象。

B.处在人一辈子低谷中的画家唐先生,在花房邂逅花农老范,老范对他态度和善,对他的画由衷颂扬,这使他感受到久违的温顺。

C.老范的亲小孩在父亲去世之后,依照叮嘱,把一盆特大的凤尾菊送给唐先生,既写出了他的忠厚、孝顺,也表现了他们父子的信守承诺。

D.唐先生的画被打成黑画,他再次落魄,无人理会,这种境遇的变化,直截了当反映了畸形的社会现实,深刻批判了人们的虚伪。

E.一盆凤尾菊,一只雕花烟斗,几次一般的交往,表现出人性的大美,也显示了人性的缺陷,小说折射出的社会现象,引发人们深思。

第II卷(共60分)
12、关于小说的线索,有人认为是“雕花烟斗”,有人认为是“凤尾菊”。

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
13、用楷体或行体工整且尽量美观地默写《劝学》的最后一段(请注意款识)。

(8分)
14、仿照下列画线的句式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4分)
徒有万般“羡鱼”心,而无一丝“结网”意,结果定会一事无成。

有的人期望成为爱迪生式的“发明大王”,但是却畏于钻研科学知识之艰
巨;;。

五、(满分40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依照要求写一篇许多于600字的文章。

(40分)
意大利闻名的雕刻家兼画家米爽朗其罗曾完成了一件旷世杰作“大卫像”。

然而据说雕刻大卫像所用的这块大理石,曾被多位雕刻家批判得一无是处,有些人认为这块大理石采凿得不行,有些人嫌它的纹路不够美,用它绝对雕不出好的艺术品,总之它被批判为一块不受人赏识的一般石头。

然而,当米爽朗其罗以专门的眼光,和这块人人都认为无用的大理石相遇后,它就成为举世瞩目的“大卫像”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还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1、C (C语意不合。

大相径庭:比喻彼此差别专门大,极为不同。

A不虞之誉:没有意料到的颂扬。

B亦步亦趋,原意是说,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

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仿照或追随别人。

D危言耸听:指有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

2、B(A表义重复,去掉“非法”二字。

C句子杂糅,句意不明。

D否定不当,“幸免少犯”,意思成了“应该多犯”,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


3、D(先指出对象,注意从静到动的内在逻辑和词语的暗示)
4、A(游:游历,游学,考察,学习,并不是游玩。


5、D(“一种无奈的自我安慰”明白得偏差。


6、B(敷:陈述,铺陈)
7、A(B是太宗对马周的态度C马周的官职、处事态度和人们对他的评判。

D太宗求贤若渴)
8、C(“因此而官至吏部尚书”错,文中无此信息。


9、D(“自我观赏,自我沉醉”错)
10、C(其他三项差不多上表现老范对烟斗的喜爱,因此是暗示)
11、(1)(5分)答E给4分,答B给2分,答C给1分“也表现了他们父子的信守承诺”个性明白得,A“无知、傻气”错,D“深刻批判了人们的虚伪”错。

12、观点一:雕花烟斗是小说的线索。

①标题是“雕花烟斗”;“雕花烟斗”贯穿小说所有情节,使结构谨严。

②是连接两个人物的纽带。

画家雕刻烟斗,赠送烟斗,为烟斗而悔;花农观赏烟斗,同意烟斗,临终带走烟斗。

③雕刻得最精美的烟斗应该属于心灵最美的人,画家的后悔,表现了作者对人性纯美和人性弱点的重新凝视。

观点二:凤尾菊是小说的线索。

①贯穿小说所有情节,使结构谨严。

②是连接两个人物的纽带。

花农养凤尾菊,画家喜爱凤尾菊,花农几次给画家送凤尾菊,临终还托付亲小孩给画家送凤尾菊,画家因凤尾菊而悔悟。

③凤尾菊是花农美好心灵的物化,象征善良、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表现了作者的对美好感情的歌颂。

(观点明确2分,每答出一点2分。

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1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予者,用心躁也。

文题居中(可不加书名号),1分;另起一行作者居中或偏右,1分;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起,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扣到0分为止。

14、示例:有的人期望成为莫泊桑式的“短篇小说之王”,但又慑于常年练笔之艰辛;有的人期望成为贝多芬式的“音乐巨匠”,却苦于在五线谱的田地上埋首耕耘之孤独。

15、中心立意:学会赏识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说明;
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要紧看选择角度是否符符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畴。

选择中心角度和重要角度的属于“符合题意”。

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畴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进展等级”不给分)。

进展等级评分。

不求全面,可依照“特点”4项12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

每少50个字扣一分;每一个错别字扣一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2)套作、问题不明确的适当扣分。

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进展等级”不给分。

参考译文:
马周是博州荏平人。

贞观五年,他来到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的家中。

唐太宗下诏让百官谈论朝政得失,马周为他分类条目写了二十多件事,让他把这些报奏上去,差不多上切中事务的。

太宗对常何的才能感到惊奇,便问常何,常何说:“这不是我所能想出来的,这差不多上家中的门客马周所写的。

”唐太宗当天就召见马周,过一会儿还未到,便四次派使者去督促。

等到马周前来拜见,太宗与他谈话谈得专门快乐,下诏把他安置到门下省。

拜马周为监察御史,连续擢升,授予中书舍人。

马周机敏,有辩才,善于陈述奏章,专门明白情况得起源根由,说什么都专门恰当合适。

太宗曾说:“我一时不见马周就专门想他。

”贞观十八年,他又升迁中书令,兼任太子左庶子。

马周身兼二职,处事公平、公平,在当时获得了专门好的赞誉。

又在本来的官职之外兼任吏
部上书。

唐太宗曾经对侍臣说:“马周处事机敏迅速,性格专门慎重。

谈论人事行为正直,按正理而办,我近来任用他所举荐的人,多数都能合我的心意。

对我既忠诚又靠近,实在是凭他使时政平安康乐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