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2020版中考语文一模试卷(II)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开封市2020版中考语文一模试卷(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古诗文阅读 (共4题;共60分)
1. (12分) (2019八下·建瓯开学考) 在下列横线上,规范、工整地填写相应的诗文句子。
(1) ________,星河欲转千帆舞。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2)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3) ________,狐兔翔我宇。
(曹植《梁甫行》)
(4) ________,路远莫致之。
(《庭中有奇树》)
(5)东皋薄暮望,________。
(王绩《野望》)
(6)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7)《春望》中表现诗人因忧国、伤时、思乡而形容苍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8)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________,________。
(9) ________,松柏有本性。
(《赠从弟》)
(10) ________,壮心不已。
(《龟虽寿》)
2. (12分) (2020九下·江南月考)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联写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感情深沉;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联系起来,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B . 颈联地名与心情“双关”,表达了诗人因国家即将覆灭和自己遭受危难而悲凉痛苦的心情。
C . 最后两句诗人直抒胸臆,抒发了自己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表现了其民族气节。
D . 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慨叹国运,又感叹自身,结尾由壮而悲、由郁而扬、慷慨激昂。
(2)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两句诗。
(3)诗歌尾联震撼人心,成为传诵千古的佳句,请从思想情感方面分析其原因。
3. (24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文中“念无与乐者”“念”的结果是
(2)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描绘了一个的美妙
境界。
(3)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是① ;②。
(4)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A .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 .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 . 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D .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6)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 . 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 . 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 . 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4. (12分) (2019九上·佛山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谢旧齐名
及帝崩,桓温入赴山陵,止新亭,大陈兵卫,将移晋室。
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
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阼①存亡,在此一行。
”相与俱前。
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
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
桓惮其旷远,乃趣②解兵。
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注】①阼(zuò):国家。
②通促,赶快。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止新亭/止有剩骨
B . 及帝崩/及下船
C . 谢神意不变/醉翁之意不在酒
D . 桓温入赴山陵/入则无法家拂士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
(3)结合选文谈一谈谢安和王坦之两人谁优谁劣?为什么?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2分)
5. (17分)(2020·黄山模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节选)
依据课程标准科学命题。
各地要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所设定的除综合实践活动外的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促进学生认真学好每门课程,完成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学业。
考试具体方式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学科特点确定。
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钢,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命题,不得超标命题。
发挥引导教育教学作用。
考试命题要注重引导学校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引导教师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教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发挥考试对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导向作用。
材料二:
取消考试大纲的中考,对考生来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很多学生和家长都认为,有考试大纲,日常的学习有目标和方向,对升学考试更有信心;有考试大纲也有利于教师更有侧重点地开展教育活动,便于教师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复习,更为重要的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还能抓准考试题目所考核的知识点。
取消了考试大纲的学习,对学生来说,简直就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分不清主次,很有可能学会的没有考,考到的知识点都是平时没搞明白的地方。
唱歌唱戏尚且有高潮部分,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学习,倒是四平八稳,毫无跌宕起伏,学到的知识点能印象深刻吗?考试范围不明确,知识不分重点,凡课本上有的、老师拓展的内容都要全部学会,这不是意味着学生的负担加重了吗?简直与老生常谈的教育“减负”背道而驰!
材料三:
在应试教育下,成绩是衡量一切的准绳,机械简单的“教”与“考”让一些师生乐此不疲。
有教师坦言,考纲使用几十年,一切圈着考纲转,哪怕标点由顿号变成了逗号、某个句子多用了个助词等都琢磨了个遍。
如此下去,还有多少教师会致力自主教学,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学以致用呢?
社会诟病应试教育已久,但怎么去改,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初中考试大纲的取消,意味着“指挥棒”变了,可以说是对应试教育的一种纠偏。
显然,这种变化对教师的教学和命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没有大钢怎么教?怎么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如何将所教内容通过更为自主和开放的命题呈现出来?这都是迫切需要思考的。
对学生而言亦如此,“盲考”的抓瞎、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这些习惯统统要丢掉,还要学会深度思考,拥有丰富的生活实践经验,同时培养起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和自主消化学科知识的能力。
此外,还需打消家长的焦虑和压力。
以前习惯了让孩子照“纲”学习,现在考纲取消了,家长短期内无所适从是可以理解的。
教育部门要引导家长从根本上认识改革的目的及意义:取消考试大纲,有利于基础教育回归育人本位,能让学校安静办学,让教师潜心教书育人。
中考会合理地设置考试内容的结构,减少一些完全考死记硬背试题的比例,调高开放性、综合性试题的比例,考查学生活学活用及应变能力,这是对“读死书,死读书”的扭转。
淘汰不适合社会发展、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提升的落后教考方式,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应有之义。
只有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育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能真正活起来。
(节选自浙江教育报《取消考纲,中考要行稳致远》)
(1)从以上材料看,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取消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依据。
B . 以后的初中学业水妥考试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C . 考试大纲取消了,学生不用死记硬背了,因为考试主要考查学生活学活用及应变能力。
D . 基础教育改革应提倡推行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提升的教考方式。
(2)请根据以上材料,用简明的语言谈谈教育部取消考纲的意义。
(3)依据材料谈谈考试大纲取消后,学生的“学”如何才能真正活起来。
(4)结合材料,联系你的学习生活,谈谈取消考试大纲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并简要说明理由。
6. (25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学习幸福
①让人生一定要幸福, ?
②第一,要用超越平常的心来看世界。
人大概有三个层次:物质跟欲望的满足,文明跟文化、艺术的层次,精神的、宗教的、完全超越物质生活意义的层次。
境界越高,视野越宽,困难就越小,也就会越来越感觉幸福。
③第二,要有一颗平常的心。
平常不平凡,单纯不简单,平常心是很难达到的一种境界。
我30岁时已经得到了台湾文学讲坛所有的奖项,大家都觉得我是一个成功的人,只有我知道自己并没有得到幸福。
为了觉悟,我辞掉了所有工作到山区去住。
一天我到山下去采购,我在一个水果摊旁边,突然有人跑过来对我说,请问这个水果多少钱?我很气,我这么有气质,你居然说我是卖水果的。
我又跑到卖肉的地方,有人跑过来问我说,老板,猪肉多少钱一斤?这次经历给了我很好的启发:你跟所有人是一样的,但是内在是不一样的,幸福的感觉决定你的内心。
“在红尘中有独处的心,在独处的时候要有红尘的怀抱”,这样你才可以时时用一颗平常心来看世界。
④第三,要有欢喜的心理。
其中两个方法,一是快乐活在当下,一是尽心即是完美。
有一位弟子问师傅,你怎么修行?师傅说很简单,就是吃饭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睡觉。
有一位老先生说,他要找一位最完美的女子结婚,结果60年过去了仍在寻找。
他说30岁时曾找到一个,但是对方说自己也要找最完美的男人!其实发现人生的不完美才是快乐。
最完美的境界是不存的,只有你尽力就好了,尽力之后就可以无恨、无憾、无悔。
⑤第四,要有柔和心。
柔和心透过慈悲心而来,通过爱己而来。
小时候我喜欢读伟人传记,发现一个真理:伟人都喜欢散步。
散步可以养成一种从容的态度,因为从容,你可以发现自己的价值,因为尊重,你会发现多元的价值。
⑥法国印象派画家雷诺阿,快80岁仍在画画。
他得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一动就很痛,最后用两个木板把手绑住,还在画。
家人不理解,他就对家人说,痛苦会过去,但是美好会留下来。
生命的痛苦、考验都是台阶,是我们走向智慧的营养。
只要我们有这样的信心,就会不断走向幸福。
(1)作者认为“学习幸福”需要做到哪几点?
(2)整体感知全文,试给第①段横线处填补合适的语句(10个字以内)。
(3)文章第③④两段主要运用了那种论证方法?结合具体语段分别说明。
(4)文章结尾写法国画家雷诺阿快80岁仍带病坚持画画,旨在阐述什么?
(5)从上文可知,作者林清玄倡导的“幸福观”的核心要义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读了文章后的感受。
三、综合运用 (共1题;共12分)
7. (12分)综合性学习,完成1-3题。
地名普查是一项公益性、基础性的国情调查。
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开展之际,学校九年级学生进行了以“了解地名普查,弘扬地名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你是学习小组成员之一,请参照以下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我国当前存在一些地名不规范现象,主要表现为一地多名、地名重名、一名多写、地名命名刻意崇洋、地名含义媚俗不健康等。
材料二:地名普查成果,可以促进地名规范,还可以用来编纂出版地名图(集)、地名录、地名词典、地名志等综合类工具书,地名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名录等专科类工具书,导航产品,地名文化遗产宣传片等,以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材料三:在湖北,有“荆州”“赤壁”“襄阳”这些文化底蕴丰厚的地名;有“仙桃”“鹤峰”“云梦”这些画面感强、使人浮想联翩的地名;还有“鹦鹉洲”“莫愁湖”“古琴台”这些充满诗意、令人神往的地名。
其实,不少很美的地名是在全国地名普查工作中美化而来,如“叫花子村”改名为“娇花村”。
(1)请依据以上三则材料,简要归纳地名普查工作有哪几方面意义。
(2)某同学在活动中设计了以下图表,猜想了几个地名的来历,介绍了地名中的文化知识。
请认真阅读,继续猜想,将空处补充完整。
(2分)
(3)按照语境续写句子。
人各有名,名如其人;地有所出,各传其名。
我们的“孝感”就是一个独具魅力的地名,她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有着秀丽的山水风景,有着丰饶的物产资源,她是我们心目中的最美地名。
我爱孝感,爱那槐荫树下,孝感动天、喜结连理的动人故事;爱那双峰山上,峻岭横屏、晓雾渐开的美丽风景;爱
那,,。
四、写作 (共1题;共5分)
8. (5分)作文
人都有爱心,人都有爱好,爱是人的天性。
爱,有时要讲究方式;爱有时要把握尺度,请以“爱,还要会爱”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③不能用本试卷阅读材料为写作内容;④书写工整规范。
参考答案一、古诗文阅读 (共4题;共60分)
答案:1-1、
答案:1-2、
答案:1-3、
答案:1-4、
答案:1-5、
答案:1-6、
答案:1-7、
答案:1-8、
答案:1-9、
答案:1-10、
考点:
解析:
答案:2-1、
答案:2-2、
答案:2-3、考点:
解析:
答案:3-1、答案:3-2、答案:3-3、答案:3-4、答案:3-5、答案:3-6、考点:
解析:
答案:4-1、答案:4-2、答案:4-3、
考点:
解析: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2分)答案:5-1、
答案:5-2、
答案:5-3、
答案:5-4、
考点:
解析:
答案:6-1、
答案:6-2、
答案:6-3、
答案:6-4、
答案:6-5、
考点:
解析:
三、综合运用 (共1题;共12分)答案:7-1、
答案:7-2、
答案:7-3、
考点:
解析:
四、写作 (共1题;共5分)答案:8-1、
考点: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