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明代才子解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故事:明代才子解缙
明代才子解缙
解缙(公元1369一1415年),字大绅,又字缙绅,号春雨,又号喜易,洪武二年十一月初七日(公元1369年12月6日)出生在育水鉴湖(今吉水县文峰镇)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洪武进士,官至翰林学士。
祖父解子元,元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进士,授安福州判宫,迁太史院校书郎,除承务部、东莞县尹,在元末战乱中死于乱兵;父亲解开,二魁胃监,五知贡举,以父死节赠官参知政事不拜,明初授以官又不受,一心从事著述、办学,培养人才;母亲高妙莹,不但贤良淑慧,而且通书史,善小楷,晓音律。
解缙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传说他自幼颖敏绝伦,其母画地为字,于褪概中教之,一见不忘5岁时,父教之书,应口成诵;7岁能属文,赋诗有老成语;10岁,日涌数千言,终身不忘;12岁,尽读《囚书》、《五经》,贯穿其义理。
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参加江西乡试,名列榜首(解元);次年,会试第七,廷试与兄纶、妹夫黄金华同登进士第。
选为庶吉士,读中秘书。
明成祖时,人直文渊阁,进翰林学士,参与机务,后又兼右春坊大学士,一时诏令制作,皆出其手。
解缙有治国安邦之才。
初人仕时,甚受朱元璋宠爱,常侍奉左右。
一日,太祖在大应西室对缙说:“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
”日上万言书,剖切陈词。
他建议:政令要稳定,刑罚要简省,要整理经史,制定礼乐f表彰贤士,崇祀先哲,禁绝娼优,易置寺阉,薄赋敛,减德役,焚经咒,绝鬼巫,裁冗员,节流开源,以苏民困。
他又指出z朝廷用人当择贤者,授职当最德才;应改革时弊,鼓励农耕,实施授田均田之法,兼行常平义仓之举,免去苛捐杂税,使民休养生息;要尚武以固边防,崇文以延人才;治罪不株连妻子,捶楚不加于属官。
奏疏呈上,太祖连连称赞解缙有安邦济世之奇才,治国平天下之大略。
不久,缙又献《太平十策》,再次陈述自己的政治见解。
解缙不仅学识渊博,才华横溢,而且为人耿直,刚正不阿,不畏权贵。
他屡次上疏,针泛弊政,弹劝奸馁小人,由此导致他一生坎坷,时而得宠,时而失宠,时而升迁,时而贬滴,直至被人迫害致死。
还是初入仕时,解缮曾指责兵部僚属玩忽职守,尚书沈潜对此极为恼怒,上疏诬告解缮。
太祖由此也责备解缙“散自怒”并贬他为江西道监察御史。
韩国公李善长因罪被太祖处死,缙代郎中王国用上疏为李善长辩冤;他又代御史夏长文革疏《论袁泰奸黠状》,历陈御史袁泰蔑视朝纲,贪赃枉法,陷害忠良之罪。
袁泰受到处罚,对此怀恨在心。
太祖认为解缙还缺乏涵养,必须修身养性,闭门思过,否则会成为众臣攻击的对象。
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太祖召解缙父亲进京,对他直说:“大器晚成,若以尔子归,益令进,后十年来,大用未晚也。
”缙只好随父回归吉水。
在老家8年,他闭门著述,校改《元史》,补写《宋书》,删定《礼记》。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太祖病逝,缙进京吊丧。
时惠帝临朝,袁泰乘机进诲言,攻击解缙“诏旨,且母丧未葬,父年90,不当舍以行。
”帝听信诲言,贬缙为河州(今甘肃兰州附近〉卫吏。
当时的礼部侍郎董伦为惠帝所信任,在惠帝面前为解缙说了不少好话,这样,解缙才在建文四年被召回京师复职,任翰林待诏。
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成祖朱橡登基,摧解缙为翰林待读,与黄淮、杨士奇、胡广、J金幼孜、杨荣、胡俨等进文渊阁参预机务,不久,又迁为翰林侍读学士,奉命总裁《太祖实录》、《列女传》。
这时,成祖对解缙很信任,曾对大臣们说;“天下不可一日元我,我则不可一日少解缙。
”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解缙被摧升为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
这是他仕途最得意之时。
皇帝的宠爱改变不了解缙刚正不阿、坚持正义的气节,对不合礼仪之事,他还是要反对的。
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朱橡召解缙入宫,磋商立太子之事。
当时成祖的意思是想立次子高照为太子,但解缙仍直言说:“为长,古来如此。
皇太子仁孝,天下归附,若弃之立次,必兴争端。
先例一开,怕难有宁日,历代事可为前车之鉴。
”橡听后面有不悦,对此议犹豫不决。
解缙为说服皇上,想到他特别喜欢长孙,又进言恳谏:“长子且不说,隘下不是很喜欢圣孙吗?”橡想了想,最后同意立长子高炽为太子,次子高照为汉王,并令解缙撰写立储诏书,以告天下。
从此,高照深恨解缙。
高照自以为有战功,又深得朱橡宠爱,常存夺摘之心。
见此情形,解缙上疏劝阻说:“启争也,不可。
”橡认为这是离间他们的父子关系,对缙很有意见。
永乐四年,成祖赐黄淮等人二品纱罗衣,而独不给解缙。
漠国公邱福
将朝廷机密"传达延外",高照却嫁祸解缙“禁中语”五年,解缙又被诬为“试阅卷不公”贬为广西布政司参议。
临行前,礼部郎中李至刚因与解缙有宿怨,又诬缙,故即改贬交趾(今越南),命督饷化州。
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解缙人京奏事,正遇成祖北征未归,故只好晋渴太子高炽而返。
于是朱高照又乘机进诲言说:“伺上出,私现太子,径归,无人臣礼!”祖为此震怒。
当时解缙已同检讨王fL到广东去了,一路上,他俩看到赣江两岸旱情严重,便上疏请凿赣江通南北,引水灌田。
疏上,成祖愈怒,诏令将解缙逮捕入狱。
缙在狱中受尽严刑拷打,并株连多人。
永乐十三年正月十三日(公元1415年2月22日),锦衣卫帅纪纲上囚籍,成祖看到有解缙的, 名字,便随问:“缙还没有死吗?”纲一贯草营人命,深为解缙憎恨。
因此,他怕成祖赦免和启用解缙,便赶回狱中,假意置酒祝贺,将缙灌醉,活埋于雪中而死。
那时,解缙才47岁。
解缙被害后,家中财产被抄没,妻子、儿女、宗族都流放到辽东。
解缙在朝时,以贤德论主切好就说好,坏就说坏,毫不掩饰自己的观点。
成祖曾把朝廷大臣的名单给他,命他“疏其短长”解缙一一写出:“天资厚重,中无定见。
夏原吉有德量,不远小人。
刘情有才干,不知顾义。
郑赐可谓君子,颇短于才。
李至刚诞而附势,虽才不端。
黄福秉心易直,颇有执守。
陈瑛刻于用法,尚能持廉。
宋礼直憨而苛,人怨不恤。
陈洽疏通警敏,亦不失正。
方宾薄书之才,理偿之心。
”祖将奏疏交给太子朱高炽,朱高炽又询问尹昌隆、王汝玉两人情况,解缙即刻回答说:“君子,而量不宏;汝玉文翰不易得,惜有市心耳。
”仁宗即位,拿出解缙的奏疏给首辅杨士奇说:“言缙狂,观所论列,皆有定见,不狂也!”称赞解缙的文章雄劲奇古,新意叠出,可与司马迂、韩愈等人媲美。
因此,下诏把解缙的妻子、儿女、宗族赦归吉水。
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八月,赦还所抄家产。
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为解缙平反昭雪,恢复官职,赠朝议大夫,溢文毅。
解缙一生最大的功绩是他亲自主持了《永乐大典》的编纂工作。
明成祖即位不久,命解缙编纂《文献大成》,企图把历代文献分门别类地搜集起来,但由于人手少,时间仓促,一年成书,成祖阅后,认为所篡尚多未备,过于简略,不符合他的原意,于是决定增派太子少师姚广孝、礼部尚书郑赐等协同解缙为监修官,又征召二千多人参加编专毒、较订、录写、
绘图、圈点等工作,重新进行编寨。
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努力,这部大类书终于编成,取名为《永乐大典》。
全书共有22877卷,凡例、目录60卷,装订成11095册,共3亿7千万字左右,“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
”成祖《永乐大典》序言)辑人经、史、子、集、释藏、道经、北剧、南戏、平话、医学、工技、农艺、志乘等各类著作七八千种,按《洪武正韵》的韵目排列次序。
这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类书。
在世界文化史上,《永乐大典》被誉为编纂最早、规模最大、内容最广的百科全书。
解缙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在诗歌、书法、散文等方面也很有成就。
他才气横溢,下笔不能自休。
尤工五言诗,现存诗五百余首。
他的古体歌行,气势奔放,想象丰富,逼似李白,而律诗绝句,亦近唐人。
他又擅长书法,小楷精绝,行草皆佳,用笔之精妙,出人意表。
他的著作有《白云稿》、《东山集》、《太平奏疏》等。
现在留存下来的有《解文毅公集》十六卷及《春雨杂述》一卷、《古今烈女传》三卷。
后人对他一生的评价是:“节千秋壮,文章百代尊。
”邹元标《解春雨学士旧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