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本地与外地常住人口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比较的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本地与外地常住人口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比较的临床分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比较五年本地人口与外地常住人口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从而来探讨如何降低剖宫产率。

方法:通过2007年至2011年五年我街道剖宫产病例1345例回顾性分析比较五年本地与外地常住人口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
变化。

结果:五年间本地人口的剖宫率高于外地常住人口剖宫率,在剖宫产指征方面也有所差异。

结论:剖宫产率居高不下,本地与外地常住人口的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有区别,而这区别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尤其是受到经济文化水平和地域观念的影响。

关键词: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84-01
随着中国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剖宫产手术成为目前处理异常分娩和高危妊娠的有效手段,但剖宫产作为一种非生理性的分娩方式,进行剖宫产指征需得到有效的控制,在现在的生产医疗行为中,社会各方面的因素介入致使剖宫产的指征发生了变化。

本文以五年以来我街道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为研究对象,更好地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至2011年五年我街道分娩总人数2837例,剖宫产1345例,其中,本地人口943例,外地常住人口402例,孕周35~42周,平均38周,孕妇年龄19~43岁,平均年龄30.4岁。

1.2 方法。

根据上述资料,对五年间本地人口、外地常住人口剖宫产率进行比较分析,并对五年间本地人口和外地常住人口剖宫产指征进行比较分析。

剖宫产指征有:妊娠并发(合并)症、胎儿窘迫、产妇要求、头盆不称、臀位、疤痕子宫及其他[1]。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

2.2 2007年至2011年五年间本地人和外地常住人口在剖宫产指征方面比较如下:剖宫产指征依次为妊娠并发(合并)症,胎儿窘迫,产妇要求,头盆不称,臀位,疤痕子宫和其他。

其中第一位本地与外地都是妊娠并发(合并)症,但本地第二第三分别为产妇要求和胎儿窘迫,而外地为胎儿窘迫和头盆不称,疤痕子宫外地居第四而本地排在最后位,对于产妇要求本地居第二而外地排在第五位。

3 讨论
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新生儿的病死率也持续增高,与此同时,剖宫产诱发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对孕妇和幼儿来说也有着极大的威
胁,因此合理使用剖宫产是社会医学产科高质量的重要标志。

更新产科医护人员的服务观点,对孕妇及产儿实施人性化服务,合理运用产科技术,减少医疗干预,开展健康的分娩教育,最大限度地降低剖宫产率。

针对本资料显示的剖宫产指征要降低剖宫产率首先需要我们社会共同参与尤其医护人员的大力宣传,宣传自然分娩的好处而剖宫产术仅是解决高危妊娠和异常分娩的手段,何况剖宫产手术带来的远期并发症也不少。

在我院可通过健康教育活动如孕妇学校及社区健康讲座进行宣教。

其次需要医院医护人员过硬的理论和技术水平从而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①医护人员要拥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医疗机构在原有基础上引进高级人才和先进设备。

②做好孕期保健及产前检查,发现异常尽可能在产前得到纠正。

③产时加强监护,避免不必要的剖宫产手术出现。

第三对于人为因素者产前主要是加强宣传如宣传栏、孕妇学校等等让广大群众尤其本地孕妇们理解分娩是个自然生理过程,不必过于担心和害怕。

产时通过良好的医患沟通尽可能避免人为因素的剖宫产术,提倡导乐陪伴分娩以解除心理性因素,有资质者可使用无痛分娩技术,并让产妇在知情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我相信通过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尤其医护人员的努力、孕妇及家属的理解,降低剖宫产率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张银花,王丽萍.近10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9):2636-2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