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的因素及防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的因素及防护
作者单位: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第四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郭虹
标签: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预防
手术室护士是发生职业危害的高危人群,为了减轻职业危害带来的危险,手术室护士在临床护理中更要有自我防护意识。
本研究旨在探讨威胁健康的心理、生理、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及防护,针对各种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在治疗患者的同时,防止各种危险因素对护士造成伤害。
1 危险因素
1.1 生理、心理因素手术室护士每日工作量大、急诊多、节奏快,精神高度紧张,容易导致心力交瘁,洗手护士配合手术时,保持颈椎前屈15°~20°,连续站立平均6.5 h/d或更长。
长时间的站立,身体固定于某一姿势导致手术室护士易患颈椎病和下肢静脉曲张。
巡回护士用240步/min的急速行走,工作累计时间4 h/d或以上[1]。
搬运重物、急速行走、为患者摆放体位等易导致腰背损伤,长期饮食不规律易导致胃溃疡。
长期紧张、思想高度集中易导致体力、精力消耗过重,出现睡眠障碍[2]。
1.2 化学因素
1.2.1 化学制剂的应用戊二醛、84消毒剂、甲醛、环氧乙烷等长期接触可导致气促、头痛、接触性皮炎、鼻炎、关节炎、哮喘、记忆障碍及生殖系统疾病。
1.2.2 麻醉废气污染的危害,可引起心理行为改变、慢性遗传学影响以及对生育功能的影响。
术中使用电刀、双极电凝时产生的烟雾,可引起烦躁、头痛、头晕。
关节置换术中的骨水泥异味,使人头痛,甚至发生过敏反应。
腹腔镜术中使用CO2气体对手术环境的污染。
1.3 物理因素
1.3.1 监护仪、电刀、麻醉机、呼吸机、器械车、空调声等各种仪器产生的噪音引起头昏、耳鸣、注意力分散。
1.3.2 电离辐射骨科手术中常规使用X线摄片及C臂机,手术室人员接触射线机会较多,易导致机体损伤(白细胞减少),易引起流产及致癌[3]。
1.4 燃爆因素手术室有各种易燃易爆的气体,同时使用多种高频电器,术中应用电刀的同时使用酒精消毒,易引起燃爆。
1.5 患者因素意识不清、醉酒、精神患者在手术中会抓伤或碰伤护士。
1.6 生物因素手术室护士每天要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呕吐物等,它们是经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手术配合常使用的锐利器械较多,如刀、剪、针、钩,传递频繁,术后清洗,易伤到自己和别人,腔镜术中的冲洗液易溅到眼睛及皮肤,在针刺伤中最常见乙肝、丙肝、艾滋病。
据资料显示,因职业损害引起感染途径中针刺伤占80%。
手术室护士与其他科室相比受伤危险性更大,感染机会更多。
2 防护措施
2.1 完善防护制度提高手术室人员对医疗环境中职业危害的认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手术人员的职业防护教育,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
定期组织全员学习和培训相关知识,提高认识,了解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加强自我保护意识[4]。
2.2 生物因素预防措施工作中应注意做到预防锐器伤。
2.2.1 保护皮肤黏膜把来自患者的血液、体液、呕吐物、分泌物都视为传染源,接触时带一次性手套,操作后认真洗手,当患者的血液、体液等不慎飞溅到脸上或眼中应立即用消毒液清洗面部,并用抗菌滴眼液做眼的清洗和保护。
估计腔镜手术中冲洗液易溅到眼睛及皮肤时,术前应戴好面罩、护眼镜、穿塑料围裙上台。
2.2.2 使用不用手传递操作技术在手术台上放一方盘,将尖锐器械放入,方便手术医师及洗手护士均能十分方便地从中拿取锐器。
2.2.3 手术缝针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使用无针系统条件许可尽量使用电灼或吻合器。
选择手术钝头缝针,钝头针能显著减少手套穿孔率,避免手部的针刺伤。
2.2.4 避免双手回套针头,如需要套,应使用专用的针头移除设备或使用单手操作技巧完成。
不要用手弯曲或掰断针头。
2.2.5 加强手术室人员标准预防的落实
2.2.5.1 一旦被锐器意外刺破后,戴手套者应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去手套,立即用健侧手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排出血液。
相对减少污染的程度,同时用流动水冲洗伤口,用0.5%碘伏、2%碘酊、75%酒精对污染伤口进行消毒[5]。
2.2.5.2 对于HBV可接种乙肝疫苗,目前对HIV、HCV尚无有效的治疗及可靠疫苗,手术室护士更要加强认识和自我保护,科室建立锐器伤报告制度,一旦发现及时上报,定期体格检查,建立健康档案。
2.3 化学因素预防措施
2.3.1 合理使用消毒剂用等离子低温灭菌器代替甲醛熏蒸,要正确、合理使用含氯消毒剂。
戊二醛用时加盖,缩短在空气中暴露时间,操作时戴护目镜和呼吸面罩,穿保护衣和围裙,操作时戴手套。
2.3.2 环氧乙烷灭菌后的一次性用品,设在专用房间和排放有毒物质装置,为了安全须将物品放置一段时间再使用。
2.3.3 提高手术室的空气质量手术时使用密闭性良好的麻醉机减少泄露,在手术时启动排废,将患者呼出的麻醉废气排出室外,术中及时提醒手术医师边切割边用吸引器吸走烟雾。
用真空离心搅拌骨水泥可减少气体挥发对人体的损害。
腹腔镜手术,严格检查气腹机与二氧化碳瓶衔接处是否漏气。
2.3.4 每次手术结束后,在对手术间清洁、消毒工作完成后,开强制风机将室内麻醉废气、药味排除。
2.4 物理因素防护措施
2.4.1 防止或减轻噪声污染定期检查器械车,器械台的轮子可使用多方向转动的静音轮子,使用润滑剂保养。
吸引器做到即用即开,各种监护仪器音量大小适宜,保持室内安静,要做到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
2.4.2 电离辐射的防护措施手术室应配备铅衣,X线摄片在情况允许时可暂时回避。
手术室年轻护士较多,对于育龄或妊娠妇女应严格加强保护。
2.5 生理、心理因素防护措施
2.5.1 洗手护士在传递器械时,应尽量保持身体和颈部同时转动,尽量减少颈部转动。
巡回护士在搬运重物和摆放体位时要掌握力学原理,协调一致,防止腰扭伤,对已发生的腰背痛防止其再度受伤。
2.5.2 若长时间站立,在不影响手术时,下肢可原地活动一下,在手术允许的情况下给予凳子休息。
预防下肢曲张可穿弹力袜,在平常应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合理的饮食营养和休息,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并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
2.5.3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工作时播放舒缓的轻音乐,以减轻手术人员及患者的紧张状态,人员配备应充足,采用弹性排班,科室在工作之余举办些丰富活动,放松紧张的神经,保持良好的心态。
2.6 患者因素预防措施术前做好访视,理解患者,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尽量与其沟通,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2.7 燃爆因素预防措施手术室各种仪器要定人、定期检修、保养,使用仪器严格按照操作规定进行,手术间严禁明火,手术中使用电刀时,尽量不要用酒精,消毒用碘伏擦拭。
综上所述,手术室人员面临诸多职业危害,要定期学习标准预防,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树立将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呕吐物视为传染源的观念,将标准预防纳入科室制度。
减少职业危害的危险因素,保障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蔡春琴,应武.手术室护士潜在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2):1130-1131.
[2]朱丹,周力.手术室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58.
[3]李可萍,庄英杰.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71-572.
[4]杜凌霞.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0):1470.
[5]叶兰英.医护人员职业防护中采取标准预防的紧迫性.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6):2476-2477.。